回覆列表
  • 1 # 哥哥123

    又是這個問題,再回復你一遍。劉禪繼位後,諸葛亮把持朝政,劉禪不管做什麼都要經過諸葛亮同意,哪怕娶妻也不能娶自己喜歡的美貌的姑娘,而是要遵從諸葛亮的意願,找賢良淑德的,關於對曹魏作戰,劉禪和諸葛亮的想法又南轅北轍,劉禪不想主動出擊作戰,而諸葛亮就要出擊作戰,並且打著先帝遺願,劉禪毫無辦法,可以說劉禪一直活在諸葛亮的朝政中。諸葛亮死後,劉禪想死諸葛亮種種,想抹黑諸葛亮,於是命人抄家,其實就是想超出諸葛亮家產,以方便一個貪汙的罪名,從而達到抹黑諸葛亮的結果,可事實令人失望,諸葛亮根本沒有任何貪汙腐敗行為,至此劉禪大失所望,摔杯以發洩自己心中的鬱悶。最後,為彌補自己的過失,劉禪扶養諸葛亮兒子長大成人,也算是對諸葛亮九泉之下的安慰吧

  • 2 # 錢品聚

    劉禪的確對諸葛亮心懷不滿,有兩點可以佐證:

    其一,諸葛亮死後,劉禪禁止奔喪。

    古人有禮,死者為大,奔喪是完全合乎情禮的行為,然而諸葛亮剛剛駕鶴西去,三軍便接到了劉禪的密令:“禁止奔喪”。

    《三國志譙周傳》有載:“亮卒於敵庭,周在家聞問,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行得達。”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諸葛亮死於交戰之中,譙周得知訊息後,即刻出發前去奔喪,然而等他抵達後,劉禪卻下了詔書,禁止奔喪,全軍上下,唯獨譙周提前趕到,完成奔喪之舉。

    從“詔書禁斷”四個字可以看出,這是劉禪親自下達的命令,而“禁斷奔喪”,雖然也是諸葛亮生前的意思,為的是防止他的死訊傳出,容易被魏軍利用,以此擾亂蜀國軍心,但拋開這一點,即使單獨為諸葛亮舉行秘密葬禮,於情於理也沒有絲毫不妥,且不需要告知天下,只是簡單舉行一番儀式,表達對於他一生所做貢獻的敬仰與恭送即可。

    然而劉禪卻下令禁止奔喪,這也就意味著除去唯一前去奔喪的譙周,幾乎無人為諸葛亮送行。

    從這個角度來說,劉禪對諸葛亮是心懷不滿的,畢竟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劉禪在整個蜀國朝野的話語權並不重,甚至達到事必徵求諸葛亮意見的程度。

    我想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君王,能心甘情願讓謀臣把持朝政,即使這位謀臣是先王劉備萬分信任的諸葛孔明,但歸根結底他也只是“臣”,劉禪則是“王”。

    其二,諸葛亮西去後,全軍乃至民間均呼籲為其立廟,以表彰其生前卓越功績,然而劉禪再次予以拒絕,甚至不聽取相關意見。

    以研究古代人文著稱的文獻《襄陽記》中,曾有如下記載:“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

    僅看最後四個字“後主不從”,便可瞭解劉禪大概的旨意,“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說的正是諸葛亮剛剛離世,各地官吏與百姓便請求為其立廟,然而劉禪卻對此不予理睬。

    他給出的理由其實也很正確,漢朝時便規定只有皇帝駕崩才能立廟,其餘人等,一律無此待遇。

    然而之後由於民間輿論太過猛烈,各地百姓不斷請求為諸葛亮立廟,劉禪眼看民意難違,最終只得為其立廟,以平民息。

    綜上所述,劉禪對於諸葛亮的確心懷不滿,畢竟劉禪在位早期,諸葛亮始終大權在握,雖然他並無謀反之意,但對於劉禪來說,整個蜀國朝野並非自己一人說了算,之前劉禪年紀尚幼,對治理國家等同無知,自然大事小事皆言聽計從於諸葛亮,然而隨著劉禪年紀漸長,慾望與權力不斷擴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在某些關鍵問題上難免就會對諸葛亮心生異見。

    而之後劉禪帶人抄了諸葛亮的家,更能直接說明問題,如果劉禪當真對諸葛亮深信不疑,自然也不會輕易聽信宦官黃皓的讒言,從而做出抄家之舉。

    為洩心頭之恨,劉禪思索半天,最終決定給諸葛亮扣一頂貪贓枉法的帽子,但既然要定罪,就必須得拿證據說話,於是下令清查諸葛亮的全部家產。

    然而找遍諸葛亮全家上下,卻並未找到貪汙物證,與此同時,劉禪看到了諸葛亮親自給他寫的一封書信,名為《自表後主》,信中提到:

    “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

    這句話可以總結為,諸葛亮聲稱自己並無多少財產,只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田地十五頃,子子孫孫完全可以憑藉這些家產自供自足。

    劉禪起初對此表示不信,結果下屬在清查過後,如實稟報稱,諸葛亮確實只有八百株桑樹與田地十五頃。

    得知這一結論後,劉禪發現與諸葛亮的家產與他信中提及的分毫不差,劉禪因而對自己惱羞成怒,認為完全找不到能抹黑諸葛亮的把柄,由此勃然大怒,一氣之下摔了杯子。

    總體而言,劉禪對於諸葛亮是又愛又恨,愛的是蜀國沒有諸葛亮,就如同馬失前蹄,恨的是諸葛亮在世時對朝野操控太深,一度威脅到劉禪的地位。

    所以不管怎麼看,劉禪對於諸葛亮的感情都是極其複雜的,你說他恨諸葛亮,的確恨過,說他愛諸葛亮,他也愛之深切,不惜在諸葛亮死後,重用他的兒子諸葛瞻。

    誠然我們後人看待古人的角度,也只是透過流於後世的史料去推測,具體當時如何,正如那句名言所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 3 # 老王讀歷史

    1、在我看來,諸葛亮更應該教會劉禪做一個好皇帝,而不是在劉禪不懂得時候,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親力親為。在劉禪小的時候尚且可以,但是等劉備長大了難免有逆反心理,有別的想法。畢竟是一國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功高蓋主的例子不在少數,但是能得到善終的又有幾人?諸葛亮既得善終,死後難免迎來劉禪情感上的爆發。

    2、劉禪雖然百般無奈,也只能在諸葛亮在世時,在危急存亡之秋忍氣同聲。諸葛亮死後,劉禪身邊沒有了親近之臣,掌握了實權後,當然要做些文章,命人清查諸葛亮的家產。然而,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諸葛亮家徒四壁,另劉禪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一位治世能臣家裡僅有桑八百,薄田十五頃。劉禪本想踩著諸葛亮壯大一下自己的聲威,沒想到諸葛亮卻是一清二白,因此摔杯情由可原。

    綜上所述,我認為劉禪摔杯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是抒發多年被功高蓋主的不滿情緒,其二是本想踩著諸葛亮樹立自己的威望而沒能如願的憤恨。

  • 4 # 沙中土大溪水

    諸葛先生長於理政,短於軍事。困於蜀地一角,無奈只有先發制於人才有希望。所做一切均為絕望中奮力拼搏進取,此行為為儒家之典範。所以後世才有如此之高的評價。記住任何歷史都是為現實政治服務的,在這點上,諸葛先生就是儒家的聖人類的人物,特別是明以後。但相比當時實際情況,諸葛先生也的確比較賢良淑德。看似吹捧的話,但實際諸葛先生一人壓住了整個蜀地門閥士族,沒造成類似魏晉之際的血腥屠族,和東吳大族爭鬥。這些矛盾一直延續了整個魏晉南北朝,八王之亂,永嘉之亂,侯景之亂等血腥殺戮。諸葛先生一死,蜀地就亂了!關鍵就是壓制不住本地和外來計程車族矛盾。劉禪其實是個隨和之人,所謂重用宦官等小人,也是儒家春秋筆法,好像不重用就會成劉邦,其實為了自身安全劉禪必須重要宦官。主要就是劉禪無可以依靠的勢力。對諸葛先生的一些看法其實是門閥士族們的爭鬥,先生不在了,當然要算賬了。

  • 5 # 柱子30950317

    孔明死後 劉嬋管理蜀國29年 老百姓安居樂業 足見孔明之才 不如劉嬋 做為百姓只要活的好就是王道 誰當權和你何干

  • 6 # 鄧海春

    劉備在臨死的時候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了諸葛亮,當時劉備給了諸葛亮非常大的權利,甚至直言不諱的說:你比曹丕強上十倍,如果兒子還行就輔助他,不行就直接廢了他。劉備還讓劉禪以後要向對待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實際上讓諸葛亮做了蜀漢的太上皇。蜀漢的大事小事都是諸葛亮說了算,諸葛亮在蜀漢前期的時候主要管政治,後來諸葛亮政治軍事一手抓,成為了蜀漢實際上的控制人。

    不過諸葛亮是非常忠心的,以他的勢力想要廢掉劉禪基本上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劉備死後根本沒有留下幾個心腹大將,張飛和關羽一死,劉備的核心幕僚集團實際上已經消失了。不過諸葛亮從來沒有動過廢掉劉禪的心思,在別人請求諸葛亮稱王的時候,諸葛亮也拒絕了。因為諸葛亮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完成劉備的遺願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前後六次北伐都沒有成功,最後遺憾的去世。在快要去世的時候,諸葛亮給劉禪寫了信,在心中說自己家裡有良田15頃,桑樹800棵,子孫後代都可以自給自足。

    劉禪在聽到諸葛亮去世的訊息後,想到自己這麼多年被壓迫的痛苦,下旨禁止民間給諸葛亮立廟,並且帶人去諸葛亮家清查他的家產。諸葛亮清廉是出了名的,但是劉禪不相信,其實換做誰也不會相信。一個在權力中心十幾年的人,家產竟然只有15頃地,800棵桑樹。劉禪希望自己能夠看到諸葛亮家裡面黃金滿地,這樣自己就能解一解惡氣了。

    但是看到清查的結果之後,劉禪徹底的震驚了,因為諸葛亮確實是只有這麼少的家產。看到諸葛亮這麼清廉,劉禪為自己懷疑諸葛亮感到了非常的悔恨,氣的當場摔了杯子。劉禪這時候才明白,諸葛亮確實是自己的好相父,是一個真正把自己當成兒子一樣來輔佐的相父。

    筆者在這裡要小小地評價一下諸葛亮,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在蜀漢權力中心十幾年的時間,不僅沒有二心,而且還清廉自律,實在是古代官吏的典範。

    劉禪在這時候才感到了諸葛亮確實是一個沒有私心的好相父,雖然劉禪還是沒有允許人們給諸葛亮立廟,不過對於誹謗諸葛亮的人,劉禪給予了嚴厲的懲罰。當時蜀漢有一個人看到諸葛亮死了,劉禪沒有允許給諸葛亮立廟,就準備落井下石誣告諸葛亮。說蜀漢之前連年征戰都是諸葛亮的錯誤,他這個人在世的時候,將蜀漢置於危機之中,現在他死了,我們應該高興。劉禪聽到了這個訊息非常憤怒,直接殺死了這個人。

    後來劉禪一生都保持著對諸葛亮的絕對尊重,等諸葛亮的兒子長大後,劉禪給諸葛亮的兒子加官進爵,並且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亮的兒子,兩家成了兒女親家。

  • 7 # 圍爐煮酒話春秋

    劉備在去世之前把諸葛亮叫到白帝城,在試探了諸葛亮一番之後,將劉禪託付給了他。劉禪繼位之後,事無鉅細,都交給諸葛亮打理,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蜀國軍政事物都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

    劉備死的時候,劉禪剛剛十六歲,在他登基之後幾年,因為有諸葛亮這個堅強的後盾,我相信劉禪是十分依賴並信任諸葛亮的,並且從內心也是感到很幸福快樂的。可是時間長了,劉禪還會這麼想嗎?

    據史書記載,劉備在去世之曾囑咐劉禪一定要好好學習文化課。劉備死後,諸葛亮接過了劉備對劉禪的管教,不僅親自抄寫教材並監督劉禪學習,還強迫劉禪習武。但是劉禪十分貪玩,而且長得肥胖,常常因為學習跟不上和射箭技術差而受到諸葛亮的責備。

    本來這也沒什麼,諸葛亮都是為了劉禪好,可是劉禪稍稍長大之後,劉禪就變得有些害怕諸葛亮了。具體體現在,劉禪常常在學業上打馬虎眼,忽悠諸葛亮,也常常揹著諸葛亮玩樂,就連想花錢翻修宮殿也得問問諸葛亮的意見。總之,只要是劉禪認為諸葛亮會反對的事,他都會三思而行。

    諸葛亮忠心耿耿,又身為丞相兼劉禪的監護人,做這些當然沒錯。可是劉禪畢竟是皇帝,他對諸葛亮有沒有怨恨我們不知道,史書無記載。我們只知道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剝奪了他丞相的官職,不準給他立廟祭祀,還讓人清查諸葛亮的家產。

    劉禪之所以清查諸葛亮的家產,主要是因為諸葛亮生前曾主動給朝廷上報自己的家產,其他值錢的啥也沒有,只有十五頃土地和八百顆桑樹。這些財產對於一個國家的丞相來說,確實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劉禪有些不信,就查了查諸葛亮的財產,結果發現什麼值錢的也沒有,連諸葛亮穿的衣服都是國家發的。劉禪惱羞成怒,氣得把喝水的杯子給摔了。

    劉禪為何做如此反應,難道他不想看到諸葛亮是個清官嗎?個人揣測劉禪當時的心理是,被諸葛亮壓制這麼多年,好不容易在他死後發洩了一番,還查了諸葛亮的資產,本想查出點問題,好讓自己的發洩更心安理得,結果發現諸葛亮這麼清白,難道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嗎?於是非常自責地摔壞了杯子。

    諸葛亮死後數年,劉禪就給諸葛亮恢復了名譽,還給他立了廟,讓大臣和百姓們都去祭祀他。後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被劉禪委以重任,諸葛瞻和他的兒子諸葛尚也精忠報國,戰死沙場。至於說劉禪在諸葛亮死後這麼對待諸葛亮,是不是就說明劉禪無能,其實也沒有必然聯絡,不然劉禪就不會在諸葛亮死後主掌朝政,讓國家還延續三十年統治了。

  • 8 # 祡盈花語

    隆中對,三顧蘆。出師表,魏蜀吳。火燒新野,舌戰群儒。借取東風成佳話,掄巾羽扇滅強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大意失街亭,揮淚斬馬謖。功蓋三分國,白帝受託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一代佐臣留名千古。

  • 9 # 我是越關

    劉禪不是明朝萬曆皇帝,壓根沒有準備搞一場政治大清洗運動,同時也沒有下令清查諸葛亮家產,當然史書中也沒有記載劉禪摔杯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各種專家為了迎合普通大眾,開始大肆鼓吹陰謀論。說劉備臨終時遺命諸葛亮為託孤大臣,從此諸葛亮掌握蜀漢軍政大權,處處壓制劉禪,不給劉禪掌權的機會,劉禪也因此對諸葛亮敢怒不敢言。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終於找到了機會,準備來一場大型的政治清洗運動。此時,恰好有小人逢迎劉禪,彈劾諸葛亮貪贓枉法,聚斂了大量財富。劉禪因此徹查諸葛亮的家產,但後來經過查證之後發現諸葛亮家產非常少,所以憤怒摔杯。

    關於摔杯的目的,專家持有兩種意見;第一是劉禪推卸責任,佯裝憤怒,將告密的小人推向前臺。第二種是對於自己的魯莽行為羞憤不已。

    這種陰謀論非常符合大眾口味,所以很多人都表示贊同,因此,持有陰謀論觀點的人也提出了很多“有力的證據”,下面咱們一一來說一下。

    第一、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禁止他人奔喪

    這件事情出自於《三國志·譙周傳》,原文如下;

    亮卒於敵庭,周在家聞問,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行得達。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諸葛亮去世後,譙周在家聞訊後,迅速啟程奔喪。但很快劉禪下達詔書禁止大臣奔喪,蜀漢官員就只有譙周因為行動迅速得以到達。

    很多人以此說劉禪這是為了報復諸葛亮專權多年,但實際上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原因在於諸葛亮病危時,劉禪曾經派遣李福探望諸葛亮,並請求諸葛亮安排後世的朝政大局,如果真的為報復諸葛亮,又怎麼可能會延用諸葛亮安排的官員呢?

    另外,當諸葛亮靈位運回成都時,劉禪也曾素衣率領百官出成都20裡迎接,並且下令哀悼三日。以此可見,劉禪對諸葛亮是有感情的。

    之所以劉禪禁止百官奔喪,原因是秦漢禮儀,門生故吏都需要去奔喪。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全國有大量的官員都是其門生故吏,如果全部去奔喪,趕上這種危機時刻,蜀漢朝廷搞不好就垮了,劉禪也會提前幾十年做安樂公。

    第二、劉禪不給諸葛亮立廟

    首先說一下,秦漢禮志,非天子、聖人不可立廟,臣子只能配享太廟。即便是漢初開國功臣張良、蕭何也沒有廟宇。三國時期張魯為紀念張良,也只是建立了祠堂供奉。

    【及秦非笑聖人蕩滅典禮,務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無敢營宗廟者】

    諸葛亮剛剛去世的時候,確實有人建議給諸葛亮立廟。按理說這種事情在當時是僭越等級的事情,但劉禪並沒有發怒,而是交給了臣子們議論。以此可見,劉禪對諸葛亮的感情非常深。但無奈經過蜀漢朝議之後,大部分官員認為有失禮秩,所以劉禪並沒有同意。

    不過,在景耀六年,劉禪終於找了一個機會,為諸葛亮超越了禮秩,立廟於沔陽。

    第三、劉禪徹查諸葛亮家產

    劉禪從頭到尾都沒有徹查諸葛亮家產,諸葛亮在去世時已經在《自表後主》即將自己的家產交代的清清楚楚,只有15頃薄田,800棵桑樹。很多人說有小人彈劾諸葛亮,劉禪才查證的。

    關於小人彈劾,我也找到了出處,根據《華陽國志》記載,諸葛亮剛剛去世,一名叫做李邈的官員彈劾諸葛亮說;

    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歿,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

    李邈彈劾諸葛亮是真,但並沒有彈劾諸葛亮貪汙,而是說諸葛亮有狼顧之相、不臣之心。現如今諸葛亮去世了,使得邊境得以安寧,我們應該高興。

    劉禪看了李邈的奏書後,只有一個表現,那就是大怒,立刻把李邈下獄,並且下令處死了。

    從劉禪對待諸葛亮的態度來看,劉禪非常信任諸葛亮,並沒有任何發動政治大清洗運動準備以及想法。當然也沒有派人去詳細檢視諸葛亮的財產,至於摔杯子一說更是無稽之談。

  • 10 # 密探零零發

    所謂的“在諸亮死後,劉禪下令清查其家產,得知了什麼真相後,使劉禪當場摔杯子”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那麼,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到底有沒有想著清算諸葛亮,或者說收拾諸葛亮的家人呢?今天,我們就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探究一二。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諸葛亮生前曾上表說自己沒有多餘的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也都是朝廷賜封,即使這些也夠自己的兒子自給自足了,沒有多餘的財產。這算是諸葛亮主動上報個人財產,劉禪信不信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諸葛亮至死也是如此,更是在臨終前留下遺言,將自己葬在定軍山,只需要挖一個洞,夠自己的棺材放進去就可以了,並且就穿自己平常的衣服入葬即可,不要放任何隨葬品。

    然而,一些好事者編出了劉禪因不滿諸葛亮生前對他的嚴加管教,在諸葛亮死後,派人清查了諸葛亮的家產,企圖對諸葛亮進行清算。然而,清查的結果是跟諸葛亮生前上報的一模一樣,這讓劉禪大吃一驚,並且極為羞愧,當場摔杯子。然而,這一切純屬謠言。那麼,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是怎樣對待諸葛亮的家人,有沒有想著要清算諸葛亮呢?

    在諸葛亮死後,劉禪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襲了武鄉侯的爵位,並且在諸葛瞻17歲的時候,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瞻。後來,諸葛瞻進入朝堂,由於諸葛亮的原因,諸葛瞻一路升遷。後來,更是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檯政務,統領國事。再後來,鄧艾奇襲陰平,諸葛瞻領兵出征,最後諸葛瞻與兒子諸葛尚一起戰死沙場,劉禪開門投降。諸葛亮三代人都為他老劉家盡忠了,真可謂滿門忠烈。

    總之,在諸葛亮死後,劉禪並沒有像其他的皇帝們對於像諸葛亮這樣的顧命大臣進行政治清算,但是劉禪也並非對自己的“相父”諸葛亮毫無怨言。實際上,在諸葛亮死後,蜀國的百姓們紛紛要求給諸葛亮立廟,但是劉禪以此違背禮制而不允許,百姓們只好每年在道路上私祭諸葛亮。後來,直到263年,蜀國馬上就要滅亡的時候,在朝中大臣的請求下,劉禪這才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可見,劉禪對諸葛亮這位相父還是有所不滿的。只是阿斗不傻,他知道朝中大臣都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外面更有手握重兵的姜維,他作為一個光桿司令,不敢造次,只能繼續裝傻充愣,維持現狀,伺機而動。因此,他不僅沒有對諸葛亮進行政治清算,相反還拉攏收買諸葛瞻等一幫舊臣,同時還扶植宦官黃皓,與姜維基本在朝堂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制約,而他自己居中調節,從而逐步掌握國家大權。所以說阿斗不傻,我們長期以來都小看他了。各位,你們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做到“手中有股,心中無股”這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