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通古博今農民工
-
2 # 腦洞歷史觀
這樣的例子很多啊,牛人死前都會考慮後事,這裡舉一個例子。唐朝時有一個宰相叫姚崇。浙江湖州人,產絲的地方,武則天的時候,他是兵部尚書,參與了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讓位。所以唐玄宗對他是很信任的,什麼大事都交給他辦,認為他能夠拯救時事,稱為救時宰相。
那活著的時候,自是恩寵無比,穩如泰山。
但確實年紀大了,到了開元九年,已經71了,眼看身體不行要掛。這時候,他就開始想了,自己當了三朝宰相,得罪的人不少,自己死了,難免有人要找家族的麻煩,一算,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這個人叫張說。
此人也是一個名臣,但是他跟姚崇關係不好,唐玄宗有一次想提拔姚崇當宰相,張說便在後面動手腳,指使人彈劾姚崇。但唐玄宗自己心裡有底,沒有聽,還是讓姚崇讓了宰相。
姚崇也不客氣啊,當了宰相之後,就告發張說私下跟王爺接觸 ,這在唐朝是犯了大忌,於是,張說就被貶到外面當刺史。
而到了姚崇死的時候,他一算,也就是這個張說有能力對他們家不利了。因為這時候,張說透過平定邊亂有功,拜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當宰相了。
那怎麼辦呢?
姚崇就把自己的兒子們叫過來。與老張跟我有過節,但是這個人比較貪財,喜歡珍玩之類的東西,等我死了之後呢,你們就把我這些年珍藏起來的東西放到我的帳前。如果他來了,這些東西他看都不看,那完了,你們自己想辦法吧,儘早避難。不然全家都要仆街。如果看了,那就好辦了,我們家有救了,把一些他看過的東西送過去,只請他寫一個神道碑,然後如此如此,這樣就能保我們一家了。
那好,到了姚崇的追悼會了,張說當然要來啊,自己的大敵終於躺下了,看了心情愉快啊。
一來,看到外面擺了好多東西,一下就走不動了,盯著不放。姚的兒子們知道了,他父親的第一計成功了。
趕緊把這些好東西送過去,只求對方給自己的老父寫個墓誌銘,這對文人來說不是事,而且張說確實是大文人,文壇領袖人物,跟當時的許國公蘇頲齊名,人稱燕許大手筆。
張說是燕國公啦。
張說一看,這送來的都是自己看上的好東西,本來不想寫,但這些東西太好了,那就寫吧。
寫墓誌銘那自然要寫好話,雖然肚子裡對姚崇有意見,但不能寫出來,不然,流傳開來,大家都說張說小雞肚腸。所以,張說這個墓誌銘也寫得漂亮,盡是好話。什麼“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時成歲,亭毒之功存。”
姚崇的兒子們拿了這個墓誌銘,千謝萬謝,留下寶貝回家了。
張說得到寶貝之後,玩了兩天,心也淡了,再琢磨一下,感覺不對,自己把姚崇寫得太好了,說出去,那豈不是說我張說捧姚崇。
於是,張說到了姚家,說昨天寫的那個東西,我想了一下,還有一點東西要加上去。
姚崇的兒子嘿嘿一笑,就不太好改啊。
張說答,有什麼不好改的,筆墨的事。
姚崇的兒子們說,請宰相大人來看一看,到了後院,一看,是塊石碑,那塊墓誌銘加班加點趕工,已經刻上了。
這一下。張說的臉青了,又想了想,說:“沒關係,我改好了,再刻一個碑就行了。”
答:“這個你要問皇帝。”
“為什麼?”
“宰相大人的文章太好了,我們拿去給皇帝看了。皇帝說寫得很好呢?”
皇帝看過了,而且說好,那已經定了板啊,你說不好,那你跟皇帝說去吧。
張說這才上了當,而且他後面還想著打點小報告,揭發姚崇的問題,結果唐玄宗就很奇怪啦:你在墓誌銘上,不是說他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時成歲,亭毒之功存嗎?怎麼這會又變了。
張說:……陛下,我可以抽自己兩嘴巴子嗎?
-
3 # 香茗史館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吳起,吳起在被殺的時候可是生生將殺他的人全給坑了。
吳起離開魏國到了楚國之後,一年後便被升為令尹,開始在楚國大刀闊斧的推行改革。吳起的改革使得楚國國力逐漸強盛,楚國的疆域得以擴充套件。然而,吳起的變法也嚴重觸及了楚國貴族的禮儀,招致了貴族們的怨恨,這為他埋下了殺身之禍。
根據《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記載,公元前381年,任用吳起變法的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舉兵,想要誅殺吳起。貴族們用弓箭射傷了吳起,吳起眼看性命不保,拔出身上的箭就逃到了楚悼王挺屍的地方,將箭插在了楚悼王的屍體上,伏在楚悼王的身體上大聲喊道,“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楚悼王)
貴族們只想著射殺吳起,根本沒有在意吳起身下的楚悼王屍體,於是吳起和楚悼王的屍體一塊被射成了刺蝟。毀壞國君屍體這可是重罪,是要被誅滅三族的。
(楚肅王)
於是,楚肅王繼位後,便命人根據箭矢查詢主人,將毀壞楚悼王屍體的貴族全部處死,因此受牽連被滅族的足足有七十多家。而吳起的屍體隨後也被處以了車裂之刑。
荊王死,貴人皆來。屍在堂上,貴人相與射吳起。吳起號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屍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亂王!”吳起死矣,且荊國之法,麗兵於王屍者,盡加重罪,逮三族。(《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吳起一句話害死七十多家貴族,一句話為自己報了殺身之仇,這種急中生智的能力我算是服了。
-
4 # 劉一千五
商鞅在秦國改革成功後,秦國的力量極大地增強了,小看崤山以東的幾個諸侯國。山東六國一看這"板眼"有效果,大夥就跟風,也要變革圖強,搞個國富民殷。這點子離不開人才。於是能人賢達開始在戰國七雄中流動。
軍事家兼改革家的吳起就應騁到了楚國,楚王待若上賓,支援吳起在楚國搞改。改好沒?改得上層沸反盈門,改得下面頗有成效。宗室內豪門,權貴廷臣的利益被刷減,視吳起為眼中釘,肉中刺。楚王在,他們不敢動。楚王駕崩侍柩在殿。這些恨吳起的人就圍攻吳起,欲除之而後快。吳起一想,不能這麼白死,死也要拉幾個墊背,黃泉路上有個伴不是。他就跑到楚王僅靈柩旁,伏在楚王屍體上。追他的人都想射死他,砍死他。於是,箭如雨下。射死了吳起,也射中了楚王屍首。太子一上位,查是哪個射的先王,一查不得了,死了幾幹人。這吳起的心思,常人不及,借屍復仇,而且借太子之力除掉仇人。
漢武帝朝的酷吏張湯,刻薄寡恩,身為御史,治獄嚴酷,得罪了不少人。後來與漢武帝舅舅田份,商人壬信等攪在一起,讓人告發,事牽丞相府三上史。結果張湯被處死,他臨事前說讓武帝查查丞相三史,結果三長吏陪死。
劉備在夷陵大戰中逃到白帝城,臨終讓諸葛亮選擇自行"便宜",嚇得賢相汗流浹背,連忙磕頭不己。以後只得為後主鞠躬盡瘁,為復興漢室死而後己。劉備算是個軟中帶硬的皇帝。至於託孤,這才是明智。讓你不忍幹,也不能幹,想想這些臨終之人都汗不敢出。
-
5 # 顧前史而言今
歷史上臨死還作妖,害人害己的很多,天王洪秀全就是一例。
1862年,湘軍圍攻南京城,忠王李秀成建議洪秀全離南京城,到別處另立“天國”。洪秀全早已習慣了紙醉金迷,失去了當初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對李秀成說“我在天國為王是天父天兄的旨意,清妖能奈我何?你若出城就去吧,我是不會離開天京的!”說的李秀成無可奈何,李秀成又做了最後的努力,提出城內糧食短缺,不夠軍用。洪秀全對此早有考慮,他下詔說:“合城俱食甜露,可以養生”。所謂“甜露”實際上就是地上各種野草。為了鼓舞人心,洪秀全身先士卒,每天都吃野草直到後來中毒。
中毒後,洪秀全拒絕接受治療,1864年6月,終於堅持不下去。臨死前,洪秀全對左右大將說:“大家放心,我這是要去天堂,向天父天兄借天兵,用不了多久天兵就會下凡保衛天京,清軍必敗。”然而2個月後,天兵沒來,湘軍倒是殺進城了。南京城被攻破後,湘軍在宮女的指引下,將洪秀全的屍體挖出挫骨揚灰。
-
6 # 福垊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您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學霸錐骨的結果不是王者榮耀而是草根逆襲——比王者還榮耀,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沒錯,蘇秦透過拼命學習改變了命運,身挎六國相印,榮歸故里!努力永遠不晚,怕的是永遠不努力!七旬也要秉燭夜讀,學不可以已。
話說蘇秦晚年遭人刺殺,生命垂危。齊閔王欲為其報仇,可抓刺客如大海撈針。蘇秦出一計:“我死後,君上可詐稱我為內奸。裂我四塊,對那刺客賞千金。豎子自會送死!”齊王依計行事,有四個假裝是英雄(刺客)的想好事者前來領賞,決定平分。然後齊王怒呼:“把這四個二百五給孤王烹了。”二百五就是這麼來的。下面這位說的話沒有一點技術含量卻能秒殺於人。讓您領教下什麼叫血口噴人。
真正的人生贏家,就是功成名就做人也要低調而厚道。常百萬的妻弟就是因為高調跋扈而死全家還株連數萬人的。做人一定要低調,做人一定要厚道。常百萬不是他有百萬雖然他不缺百萬,而是他統軍百萬必將橫行天下(朱元璋語)。他就是傳說中的春哥——常遇春。其妻弟藍玉更是後來者居上,揮軍北上,劍指捕魚兒海(貝加爾湖),並大敗北元。因跋扈還多不聽朱元璋的勸,梁國公變成涼國公,晾他一邊兒。做了太子太傅,他怒道我不夠格做太師?他跟太子還是親戚,太子死後,終於禍從口出,被錦衣衛都指揮使蔣瓛(huán)告發其謀反。這就是駭人聽聞的“藍玉案”!
朱元璋派皇太孫朱允炆和吏部尚書紅人詹徽審問。詹徽喝令:“逆賊藍玉,速速招供。同黨都有誰?”藍玉高呼:“詹徽是我同黨!詹徽是我同黨!”還能這樣玩?這樣也行?還真行!朱允炆一聲令下,詹徽就由主審變被審,最終在高呼冤枉中步入天堂。
有人說,這朱允炆不是仁孝善德嗎?怎麼這樣草菅人命,糊塗不堪?恰恰相反,他正是聰明才有意為之。之所以草菅人命,一是對皇爺爺不滿!為什麼不滿?這就是二了,二是藍玉是皇太孫的親戚靠山。皇太孫他媽姓呂,乃呂本女。他嫡母姓常,春哥之女。如果藍玉不死,朱允炆削藩,借燕王十個膽,您讓他試試清君側?!一試必然束手被擒,死無葬身之地。三呢,詹徽高調審問,刺激到皇太孫,藍玉負氣一嚎,詹徽喪命。
-
7 # 漁耕樵讀
蘇秦在齊國被刺殺,他臨死前向齊王獻了最後一條計策,擒殺了刺殺他的四個刺客。
蘇秦身披六國相印,在諸侯面前縱橫捭闔,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人。結果就有人派刺客刺殺蘇秦,但是沒有當場斃命。蘇秦在臨死前對來探望他的齊王獻上一條計策,可以令刺客自投羅網。
齊王按照蘇秦的計策,把蘇秦五馬分屍,然後宣佈蘇秦是奸細,要重賞刺殺蘇秦的義士一千金。後來刺客果然上當,來了四個都說是自己親手殺了蘇秦。
齊王還煞有介事的問那這一千金,你們四個怎麼分呢。沒想到這四個刺客倒也爽快,我們四個可以平分吧,每人二百五。齊王當場就下令把這四個二百五殺了。這就是二百五的由來。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蘇秦在齊國那麼長時間就是為了離間齊國,膨脹齊王,讓齊國差點亡國。這才是他臨死前最坑人的。
-
8 # 文史軼事
大明段子手金聖嘆,死前也不忘坑劊子手一把。
刑場上,金聖嘆本來排在後面被砍頭。由於不願意看著同鄉死,央求劊子手先砍自己。
劊子手說我不,金聖嘆於是說:“我身上有兩張銀票,你先砍我,就歸你了。”劊子手於是同意,並第一個砍了他。
六陽魁首墜地,從耳朵裡滾出兩個小紙團。劊子手拾起展開,卻不是說好的銀票,僅僅是兩張字紙,一曰“好”,一曰“疼”。
-
9 # 代牧益州閻文平
知乎上回答過,複製過來改一改。
如果遺言坑的不是聽遺言的人,例子多一些。比如英格蘭無地王約翰囚禁了侄女布列塔尼的埃莉諾,並遺言不得釋放她,無疑是坑了她,但他的遺言並不是說給她聽的。類似的,高歡遺言坑了侯景、周行逢遺言坑了張文表。蘇秦還用遺言誘出殺自己的人,給自己報了仇呢。
蕭鸞遺言蕭寶卷:做事不可在人後。意思是殺人要果斷不要拖泥帶水,不然你堂侄蕭昭業就是你的榜樣。蕭寶卷的確因而果斷殺人並最終滅亡,但很難說沒這句遺言他就能有更好的結局,殺蕭坦之、劉暄、曹虎的確就是作死,等殺到蕭懿,就觸發死亡劇本了,但二江、蕭遙光、徐孝嗣、陳顯達、崔慧景、蕭寶玄想換皇帝,殺他們說得通,的確不應該拖泥帶水。
有人則的確是坑了聽遺言的人。
除三害的周處有三個兒子周靖、周玘、周札。周靖早卒。東晉建立後,周玘雖然因功受賞,但和僑姓世族比如渤海刁協關係很不好,就圖謀起兵殺僑姓,事敗後殺了同謀者把自己摘乾淨。主政江南的左丞相琅邪王司馬睿(後來的晉元帝)故作不知,繼續褒獎周玘,短時間內調任他三次,周玘知道司馬睿其實什麼都知道了,憂憤而死(建興元年(313年))。臨死對兒子周勰說: 殺我者諸傖子,能復之,乃吾子也。 “傖子”是對僑姓士族的蔑稱。
周勰襲父爵烏程縣公,謹遵父訓,不可逞匹夫之勇(劃掉),反正中原南下的都在顯位,本地人本來就很不爽,人心可用。父親死後第二年十一月,他就秘密結交吳興郡功曹徐馥。徐馥家有部曲,周勰指使徐馥詐稱叔父周札之命以聚合部眾,樂於為亂的豪俠都來歸附,以討伐當權僑姓士族丹楊太守王導、鎮東軍長史刁協為名。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族人孫弼也從廣德起兵響應。建興三年(315年)正月,徐馥殺吳興太守袁琇,聚眾數千,將奉周札為主。當時周札因病歸家,聞訊大驚,告亂於義興太守孔侃。周勰知道周札不同心,不敢發兵。徐馥黨羽懼怕,攻殺徐馥。孫弼部眾亦潰散,為宣城太守陶猷所滅。周靖的兒子黃門侍郎周筵提出誅殺周勰,周札不聽,委罪於從兄周邵,誅殺了周邵。【周邵:……】
司馬睿念在周氏累世豪族在吳郡有威望,沒有治罪,依舊安撫。周勰為周札所責,失志歸家,淫侈縱恣,常對人說:“人生幾時,但當快意耳。”後來官終臨淮太守。
周勰至少還善終了,雖然後來老周家被王敦滅族,但也不是很有明顯的強因果關係。
有一個人卻真的被親爹坑死了。
前559年,衛獻公不敬孫林父和寧殖,孫林父聯合寧殖,逐出衛獻公,立衛殤公。前553年,寧殖臨終,後悔逐出衛獻公,讓兒子寧喜掩護衛獻公回國。前548年,衛獻公聯絡寧喜。前547年,寧喜殺衛殤公,驅逐孫林父,立衛獻公復辟。晉國出兵執寧喜,不久放回。前546年,結果衛獻公害怕寧喜專權,公孫免餘受命殺死了寧喜,滅掉了寧氏。
-
10 # 成輝金屬製品
永安城託孤算不算。
話說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被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敗退永安城。從此鬱鬱寡歡,不久感覺命不久矣,就想安排安排後事,就把劉禪諸葛亮等人招來託孤。
《三國志·諸葛亮傳》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從此諸葛亮就永遠的綁在了蜀漢的戰車,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那個君權天授的年代,我們可以想象劉備為什麼會對諸葛亮說:君可自取。我們的劉豫州真的有這麼偉大嗎?這只是一種手段而已,可以看成劉備不怎麼相信諸葛亮,臨死詐一下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同意自取,後果會怎麼樣,大家可以腦補……!最後又讓後主:事之如父,這是一個棍子一個棗!
最後諸葛亮真的做到了: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其實如果劉備不說這話,諸葛亮也會輔佐後主的。但是就是因為他這樣說了,導致多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意味。
所以劉備臨死也算坑了諸葛亮一把。
-
11 # 九月菊花a
歷史上的不知道,生活中到遇見一對。這一對是夫妻,如果活著應該也是百歲老人了。夫妻八字犯衝,感情不好,打了一輩子,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也不可能離婚,還生了一堆兒女。
老太太先走一步,臨終遺言是絕不和老頭合葬。女人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受委屈更多。
老頭又活了二十多年,年老犯糊塗時兒女就嚇唬他:"你再作,就不把你和我媽埋一起"。老頭一聽馬上變乖。
所以,老頭等到臨終時對圍在身邊的兒女說:"我最後就一個要求,把我和你媽埋一起"。
葬禮上沒把兒女糾結死。
回覆列表
劉幫臨死時殺了一匹白馬,劉家人人立誓不準改變劉姓皇權?然後喝一碗馬血。但是正是劉幫死後立誓的呂后,大肆殺害劉幫皇子,由劉姓改為呂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