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舉一大波例子——朱公錫,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安汞,朱在鈉,朱均鐵,朱成鈷……最後的字全部是化學元素週期表上“抄”來的啊,這是為什麼?
10
回覆列表
  • 1 # 給你一塊大楊

    我是大楊,佛系寫手,隨便寫寫,各位看官隨便看看。

    不是明朝皇子的名字和化學元素週期表重合,是當初翻譯化學元素週期表週期表那哥們為了找合適的表金屬的文字,實在找不到,去明皇子的名字取了好多出來用。

    大家可能都瞭解一些風水吧,什麼五行說,金木水火土,明朝是屬火的,所以清朝改後金為清,清是屬水的,取水能滅火這層意思!

    正巧大明皇族,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順序取名字的,從朱元璋的兒子開始,比如太子朱標,孫子朱允炆,然後朱棣的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等等,不僅明朝歷代皇帝是這個順序,皇族的王子王孫也是如此,這樣在朱祁鎮、朱祁鈺這代皇族,就都是金屬旁的。

    而且明朝皇族宗室是按人頭分俸祿的,就是你家人多,兒子多,這些兒子統統封成將軍,吃俸祿。於是整個明皇族家家都致力於造人運動。然後呢,皇族人太多了,取名字遇到困難,又得取金字旁的,就只好從古籍裡翻出生僻字來取名字。例如瑞金王(朱在鈉),宣寧王(朱成鈷),新野王(朱彌鎘)。

    再說說翻譯門捷列夫化學元素週期表的那哥們,他字生元,清末科學家,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要在19世紀60年代,他就開始系統的介紹西方化學知識體系了。算是個先驅者。1868年起,徐壽在江南製造總局"翻譯館"從事翻譯工作17年,專門翻譯西方化學、蒸汽機方面的書籍。他與英華人傅蘭雅合作,翻譯了《化學鑑原》等書,系統地介紹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化學知識的主要內容。

    就是在對西方化學元素的翻譯中,他發明了音譯的命名方法,命名了一套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即把化學元素的英文讀音中的第一音節譯成漢字,作為這個元素的漢字名稱。例如,對固體金屬元素的命名,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個與該元素第一音節近似的漢字,創造了 “鋅”、“錳”、“鎂”等元素的中文名稱。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得知後,立即派學者來中國學習,並引回日本使用,(日本人的學習能力真的有點強,唐朝學我們,弄了大化改新,近代學西方,弄了明治維新。要正視日本這個國家。)所以說,徐壽對中國近代化學發展起著先驅的作用。

  • 2 # 青言論史

    題主發現的問題很巧妙,是啊,怎麼就和元素週期表那麼類似呢?但是你還沒有發現更妙的一點,那就是所有的宗室,名字裡居然都帶著五行!不信?你看:

    朱允炆、朱高熾、朱厚照、朱厚熜-火;

    朱棣、朱佑樘、朱由檢、朱由校-木;

    朱瞻基、朱載垕-土;

    朱祁鎮、朱祁鈺、朱翊鈞-金;

    朱見深、朱常洛-水。

    怎麼樣,是不是十五個皇帝個個都帶金木水火土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朱元璋讓他們這麼幹的。

    《明史-表第一-諸王世表一》裡記載:“洪武中﹐太祖以子孫蕃眾,命名慮有重複,乃於東宮親王世系,各擬二十字,一家為世。子孫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雙名,以上一字為據,其下一字則取五行偏旁者,以金木水火土為序。 ”

    也就是說,朱元璋怕他的子孫起名字起混了,於是就給每個兒子的世系都排了個家譜,而每個男孩子起名都必須以五行作為偏旁。

    所以你知道了吧,這些宗室之所以=名字像元素週期表,並不是他們比門捷列夫更厲害,只是起名字沒處起了,只能翻著字典找帶金字旁的字,自然這些元素也就光榮上榜啦!

  • 3 # 無聊感悟人生

    是的,朱家王朝的子孫確實和化學元素週期表重合率非常的高,但是這不是朱家王朝抄化學元素週期表來的,因為那個時候化學元素週期表都還沒出生。化學元素週期表是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明的。明朝的皇族名字是按朱元璋設計好的,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順序取的,明朝皇族繁衍極快,而含五行邊旁常見的字比較少,所以明朝皇族就只好從古典字裡去找,所以才有很多比較生僻的字。

    而中國版的化學元素週期表是清朝科學家徐壽在1896年根據門捷列夫的週期表翻譯而來,翻譯的時候才用同音字,而很多而且必須符合規定,所以也很難找,還好對明朝皇室族譜相對比較熟悉的徐壽就想到了從明朝皇族族譜中去尋找,所以才會出現現在的這個情況。給後人的感覺好像是明朝皇族抄襲化學元素週期表來取名字的,沒想到事實確的相反的。

  • 4 # 漁耕樵讀

    來來來,我們總結一下都有哪些明朝元素週期表皇子。從下圖來看簡直朱元璋就是門捷列夫的化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並不是朱元璋的問題,而且清末化學先驅徐壽的鍋。徐壽出生在江蘇無錫,19世紀60年代因精通技術,開始在安慶內軍械所為洋務派造船,設計和製造了中國第一艘完全自制的蒸汽船“黃鵠號”。

    1868年,江南製造局設立翻譯館,他又去做翻譯,一生翻譯了13部科學著作。

    當時翻譯和現在不同,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且都是有外華人口述,然後華人整理成書,比現在翻譯難度大多了。《化學鑑原》等中國最早的化學著作就是這麼產生的。這部書是由英國傳教士傅蘭雅進行口譯。

    徐壽還發表過一篇關於聲學的論文《考證律呂說》,由傅蘭雅翻譯成英文發表在1881年3月的Nature上。這是華人第一次在Nature發表論文。這篇論文透過實驗推翻了著名物理學家約翰·丁鐸爾在《聲學》中的定論,糾正了伯努利定律,被編輯讚美為“來自中國的聲音”。

    徐壽先生在翻譯化學元素的時候自己做了一個標準,一直沿用至今。就是在英文發音的字前面加一個“金”部首,就成了一個新的金屬元素。

    朱元璋為皇族定下的名字規則以金木水火土為順序排下來,金字部首的就那麼多,朱元璋的子孫又那麼多,當然幾乎都被佔用了。

    當然有人也對這種標準有意見,可是又拿不出更好的方案,所以沿用至今,不過我覺得蠻好。

  • 5 # 勇戰王聊歷史

    這都是朱元璋的功勞。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不僅在朝政上面很勤勞。而且,對於自己子孫後代的事,他更是操碎了心。連後代的名字,他都定好了規矩:所有後代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作為偏旁。並且,以此為序,各代子孫依次使用。

    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和朱棣等人都是木字旁。朱元璋的孫子就是"火",朱允炆,朱高熾都是“火”字旁。再往後,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建濟→朱祐樘,也是遵守這個規矩。

    可是,中國文字本來有限。同一代人的最後一個字都要用一個偏旁部首,很多人為了起名字都開始用一些生僻字,甚至自己造字。

    就如同武則天給自己造的字“曌"。《康熙字典》也特意給明朝皇子們造的字做了註釋。

    到了近現代,西方化學開始傳入中國。為了形象的翻譯化學元素,特意選定一些固定偏旁部首的字。(主要是金字旁)所以,老朱家的孩子們,光榮的上了元素週期表!

    在此部分舉例:朱公錫, 朱慎鐳, 朱同鉻 ,朱同鈮, 朱安汞, 朱在鈉 ,朱均鐵 ,朱成鈷 ,朱成鈀 ,朱恩鈉, 朱恩銅, 朱恩鉀 ,朱帥鉀,等等。

  • 6 # 香茗史館

    那是因為太祖朱元璋奉行“五德始終說”,所以他的子孫名字嚴格遵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順序往下取的。朱元璋兒子的名字全部是木字旁的單名,而從孫輩開始則按字輩和五行取雙名。

    我們以朱棣世系為例,名字的第二個字代表輩分,字輩順序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第三個字便嚴格按照五行取。

    第一代,木:朱棣

    第二代,木生火: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第三代,火生土: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墉、朱瞻垠、朱瞻墡、朱瞻堈等

    第四代,土生金:朱祁鎮、朱祁鈺、朱祁鍈、朱祁鏞、朱祁鎬、朱祁銓等

    第五代,金生水:朱見深、朱見澤、朱見潾、朱見湜、朱見浚、朱見治等

    第六代,水生木:朱祐極、朱祐樘、朱祐杬、朱祐棆、朱祐檳、朱祐楎等

    第七代,木生火:朱厚照、朱厚熙、朱厚熜、朱厚燁、朱厚炫、朱厚燆等

    第八代,火生土:朱載基、朱載壡、朱載垕、朱載圳、朱載垓、朱載㙺等

    第九代,土生金:朱翊釴、朱翊鈴、朱翊鈞、朱翊鏐、朱翊鑊、朱翊鉁等

    第十代,金生水:朱常洛、朱常漵、朱常洵、朱常治、朱常浩、朱常潤等

    第十一代,水生木:朱由校、朱由檢、朱由楫、朱由模、朱由栩、朱由橏等

    第十二代,木生火: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燦等

    ……

    這僅僅是朱棣這一脈的後代,朱元璋為自己的十二個兒子分別取了字輩,例如長子朱標子孫的字輩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剛開始朱家子孫不多的時候名字還比較好辦,可是老朱家的子孫們太能生了,家族人口越來越多,取名字的時候又不能跟祖輩一樣,所以常見字就不夠用了。於是各種帶著五行偏旁的生僻字就被翻了出來,更有甚者,實在找不到能用的字就只好造字了。

    於是很多生僻字甚至是造出來的字都被收入了《康熙字典》,並一直流傳了下來。到了近代之後,隨著化學、醫學傳入中國,對元素進行翻譯的時候,不免就會用到帶有五行偏旁的字,所以老朱家子孫的名字和元素週期表上的元素名稱重合就恨正常了。

    綜上所述,要明確的是先是有了這些字,而化學傳入中國是之後的事情,只是在翻譯的時候選取了這些字而已。所以只能說元素週期表抄了朱元璋後代的名字,而不能說名字抄了元素週期表。

  • 7 # I八零印記I

    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朱重八老兄了,此老兄堪稱“元素週期表之父”:

    朱元璋得了天下後,為朱家子孫取名字定了很多規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五行取名法,其命名的規律是:朱姓+輩分+五行,其中第三個字必須是帶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

    他的下一輩有25個兒子加一個侄子,就給每一家都定了一份二十字的輩分表,比如太子家裡就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一家一份就這二十個字,一輩接著一輩輪流用,用完了再回轉著用。

    而第三個字則是要求按照五行相生的關係採用金木水火土作為偏旁的字,如他的兒子都是木字旁的名字,如朱標、朱樉、朱棡、朱棣等,到了孫子輩就是是火字旁的字,如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等。

    每個皇族的名字只有一個是用來區別其他人的字,偏旁部首還必須一樣,而且每五代偏旁部首就要輪迴一次。

    重八兄的初衷是很好的,可千算萬算,沒有算到朱家的後代的繁殖能力,子孫後代每一代人口都會呈幾何增長,一開始還能用通用常見的字,可是很快,悲劇了,朱家子孫發現字都不夠用了。

    怎麼辦?只能翻找各種古籍,什麼生僻字、異體字、通假字都蒐羅了個遍,還不行,就只有造字了。

    這之後,就有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如鐳、鈉、鎂、鈷、鈰、烷、烯等等。這些字組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元素週期表。

    而化學週期表直到1896年才由徐壽引進中國,當時並沒有能對應的漢字。為了能翻譯好這些元素,達到形聲兼備,這個老哥翻看各種古籍尋找靈感。一不小就找到了朱氏家譜,這一個可不得了,這不再合適不過了嗎。

    於是,徐壽就將明朝家譜命名了今天的化學元素。只能說是朱元璋老兄及其子孫發明和創造了元素週期表的元素字在前,後人借鑑和抄襲了他們的名字在後,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的這種巧合。

  • 8 # 燭火映時

    不是和化學元素重合率高,中文版化學元素表直接用了老朱家的發明創造

    朱元璋給自己的每一個兒子都定下來二十字的家族輩分排序比如:

    長子朱標 嫡系:“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四子朱棣: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勞模就是勞模,朱元璋不辭辛勞的給每個兒子的子孫都排了輩分,其本義大概是想確定嫡庶關係維護朱標朱允炆的統治,奈何老四朱棣後來做了家長。自此之後明朝皇帝的排輩就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

    不但排了輩分還為了讓人一看就知道誰是老子誰是兒,哪個是遠房叔叔哪個是遠房侄兒。朱元璋創造性的規定不但皇室子孫第二個字排序第三個字要體現出五行相生來。

    比如朱元璋的兒子都是木字旁,如朱棣朱標。那麼木生火孫子輩都是火字旁比如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朱棣的兒子朱高熾。朱允炆和朱高熾平輩,由於不是一個爹排字不同但第三字都是火字旁的。然後火生土朱高熾的兒子叫朱瞻基,土生金朱祁鎮,金生水朱見深,水生木朱佑樘。當然比較特殊的比如朱高煦和朱厚照,根據樓下大神提示他倆名字的第三個字都是四點低,四點底通燚,火的很。

    但是出了個問題,他們老朱家挺能生沒過幾代人發現字不夠用了,為避諱祖先們用過的名字是不能重複了,還非得體現出金木水火土來,他們老朱家就只能造字了。所以化學元素上的生僻字一個個被他們老朱家造了出來,原則就是哪個音好聽加個偏旁部首就是個字了,所以到了明朝後期王爺們的名字都不一定叫的出來了。

    另外多說一句朱元璋十八子岷王朱楩的家族輩分排序: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理原諮訪,寬鎔喜賁從。這一支出了個好總理

  • 9 # 史之策

    因果關係反了,化學元素週期表與明朝皇子重了

    其實華人的名字很有特色,反應的是老祖宗的智慧。一般人的名字都是三個字,第一個是姓,第二個是輩分,最後一個才是名。也就是說自己只能起一個名,其他的都是定好的內容。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先給子孫定了輩分。為了可以讓子孫千秋萬代,他給子孫利用玄學“五行相生”的原理,要求子孫的名字必須含有對應的五行。前幾代還好,但是他低估了後代的繁育能力。

    朱家的前幾代還好起名字,過了五代以後常用字開始不夠用了。但是又不能起與祖先相同的字,因為要避諱先人。於是朱家開始大規模的找生僻字,實在不行的時候,開始自己造字,因此才不至於小孩沒有名字。

    Δ門捷列夫

    後來元素週期表傳入中國,科學家徐壽希望可以把元素週期表翻譯成中文。但是一時半會找不到好的字代表,偶然間發現朱氏家譜裡面大都是金屬類的偏旁部首。而且很多內容都有相似地方,又經過了他的改造,絕大部分的元素週期表就被翻譯出來。

    金屬:

    朱公錫、朱慎鐳 、朱同鉻、朱同鈮、朱安汞、朱在鈉、朱均鐵、朱成鈷、朱成鈀、朱恩鈉、朱恩銅、朱恩鈰、朱恩鉀、朱帥鉀、朱帥鋅、朱寘鑭、朱徵釙、朱效鈦、朱效鋰、朱詮鈹、朱效鈀、朱彌鎘、朱諟釩、朱翊銪、朱翊鉻。

    有機:

    朱勤烷、朱孟烷、朱悅烯、朱定烷、朱瓊烴、朱顒炔、朱厚烷、朱厚烴。

    化學元素週期表

    氫 氦 鋰 鈹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鈉 鎂 鋁 矽 磷 硫 氯 氬鉀 鈣 鈧 鈦 釩 鉻 錳 鐵 鈷 鎳 銅 鋅 鎵 鍺 砷 硒 溴 氪 銣 鍶 釔 鋯 鈮 鉬 鎝 釕 銠 鈀 銀 鎘 銦 錫 銻 碲 碘 氙 銫 鋇 鑭 鉿 鉭 鎢 錸 鋨 銥 鉑 金 汞 砣 鉛 鉍 釙 砈 氡 鍅 鐳 錒 (部分)

    可見元素週期表的翻譯就是按照朱氏家譜來的

  • 10 # 漂浮菌

    因為這都是被朱元璋逼的。老朱同志是個歷史上有名的工作狂,不光操心自己任期內的事情,連子孫後代的工作都恨不得替他們都幹完了。他給後代們制定了很多事情,讓他們按照執行就好了,其中就包括了怎麼起名字。

    按照他的設想,子孫們起名字都要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做偏旁,按照這個順序來往下迴圈起名。他有26個兒子,給兒子起的名字全部都是木字旁的,比如大兒子朱標,四兒子朱棣。

    然後規定孫子們取名都得用火字旁,比如朱允炆,朱高熾等。

    孫子們取名就得用土字旁的,比如朱瞻基,朱瞻埈等。

    到了曾孫一代,自然就是金了,比如朱祁鎮,朱祁鈺。

    再下一代的自然就是水了,比如朱見深,朱見澤。

    再往下就重頭迴圈再來一遍。不過老朱同志沒想到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漢字是有限的,而他的後代是無限的。明朝後期宗室皇親們的數量達到了幾十萬快一百萬之多,漢字明顯是不夠用的。

    剛開始的取名還能挑點寓意好的字,可後來字都被用完了,後代取名肯定得避諱先輩的,不能用先輩們用過的,這就造成了越往後面取名越難。

    最後被逼的沒辦法,祖先定下來的規矩不能壞。寓意好的字沒了,那就隨便用吧,只要五行能對上就行。再後來還有學武則天的,乾脆就自己造字的。

    這就是為什麼朱家子孫名字霸佔了元素週期表的原因,因為元素週期表上全是五行相關的字啊。

    另外老朱還把子孫的輩分都排好了,給26個兒子每家都定了20個字的輩分往下傳。

    比如老大朱標家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按照這個輩分,朱標的後代比如朱允炆,朱文奎等都是這樣排的。

    朱棣家的輩分表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他的後代們比如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鈺,朱見深等等。

    因為他的後代們太能生了,現在20字的輩分已經用完了。

  • 11 # 易禮春秋

    木火土金水嘛,很簡單,民國時期為什麼有人呼籲要廢除漢字?就是因為元素週期表之類的東西沒有相應的漢字,對科學進入中國造成障礙,元素週期表上的各種元素,很多都是重新創造的,或者把以前就有的字,賦予它新的含義!明朝皇子都是用五行為偏旁部首的,而且多是生僻字,直接拿來用,能省不少事!

  • 12 # 二二相偶

    五行學說指的金木水火土的相互關係,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其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五種元素相互作用,相生相剋。這種物質觀在古代被廣泛的應用於哲學,醫學和占卜。後來,在朱元璋給兒孫輩起名成功的推動下更是成為分析名字的一個重要成分。如,朱棣(木),朱高熾(火),朱瞻基(土),朱祁鎮(金),朱見深(水),就是按照這個邏輯來起的。

    答案出來了,皇子的名字和元素週期表兩件相差幾百年的事,為什麼會有重合呢?很簡單,就是我們常說的,規律是客觀的,不會因為時間或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而改變。五行學說和化學都是研究物質的一門學問,其原理在很多方面必定有共通和重合之處。按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重合率高,而在歷史上,兩者風馬牛不相及!

  • 13 # 有書知道

    我們先從名字的功能說起。

    明太祖朱元璋生於貧民家庭,而在元代,貧民階層是不許有名字的,所以朱元璋的小名就起的毫無特色,就叫朱重八,三個哥哥分別是朱重五、朱重六、朱重七。

    中國傳統社會講究“避尊者諱”,孫子不能和長輩有重疊的字,臣民更不能和皇帝有重疊的子。譬如我們熟知的雍正帝叫胤禛,雍正登基後就將兄弟們的胤字改為允字,以維護統治,彰顯帝王的獨尊。

    一方面名字顯示了一個人的權勢和尊貴,另一方面中國起名講究命理,認為名字的好壞關係到命運的好壞,皇族的名字則影響到王朝能否千秋萬代。

    朱家名字有講究 ,五德相生,生生不息。

    朱元璋給自己的取的名字就很有講究,璋是一種鋒利的兵器。朱元璋登上帝位,建立大明王朝,對子孫的名字當然更加講究。

    明太祖採取了五德始終的說法來給子孫們命名。五德始終即金、木、水、火、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相生 ,生生不息。

    朱元璋,是金。

    兒子,是木字旁,如太子朱標,燕王朱棣。

    孫子,是火字旁,朱標的兒子建文帝朱允炆,朱棣的長子,後來的仁宗皇帝朱高熾、次子朱高煦。

    宣宗,土字旁,朱瞻基。

    英宗,金字旁,朱祁鎮。英宗弟弟朱祁鈺,英宗被俘後也當了皇帝。

    英宗,水字旁,朱見深。

    孝宗,木字旁,朱祐樘

    武宗,火字旁,朱厚照 (正德)

    世宗,火字旁,朱厚熜(武宗無子, 繼位的是孝宗朱祐樘的弟弟)

    穆宗,土字旁 ,朱載垕。

    神宗,金字旁,朱翊鈞(萬曆)

    光宗,水字旁, 朱常洛

    熹宗,木字旁,朱由校。

    毅宗,木字旁,朱由檢。(崇禎帝與熹宗是兄弟)

    明亡以後 ,朱家依舊出了很多名人,文學大家朱自清是湘王的後代,自字輩屬水。

    常見漢字就這麼多,如有雷同,純屬必然。

    朱元璋有26個兒子,子生孫 ,孫又生子,到明末崇禎朝,朱家子孫已經有10萬之多。每個名字都要要含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 ,又不能和祖輩重複,常用字根本不夠用,就開始用各種生僻字、冷門字。

    漢字除了象形字還有會意字,在漢字語境裡自然界的各種物質基本就用金木水火土為偏旁的字表示 ,元素週期表作為舶來品,其中的各種元素要用漢字表達,自然也不能出了金木水火土的屬性。

    我們中文再博大精深,常用字總是有限的,我們認識的元素恰好是朱家的皇子名字的,不是很正常嗎?

  • 14 # 免費手機炒幣機器人

    現在的化學元素表和明朝時期的很多皇子名稱重複,就先隨便的說幾個吧,朱同鈮,朱成鈷,朱成鉻……他們的名字當中都有著元素週期表的元素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可能有的人說這重複率不高,是由於化學元素表採用了朱家的發明。這些都是由於朱元璋,給自己的每個兒子都定下了20個字的家庭輩分,來進行排序。他這樣應該也是為了確定嫡庶關係,以此來維護朱允炆的統治。

    可是誰也沒想到,後來是由於自己的兒子朱隸做了皇上,從此以後,皇帝的輩分也發生了變化。朱元璋是有名的工作狂,他在位時,不僅做自己的事,並且還為他的子孫後代,都規劃好了。他想他的子孫起名要按照,木火土金水的偏旁來進行排序。所以他給他的 26 個兒子起名都帶木字旁,然後孫子輩兒的採用火字旁來取名,曾孫輩的起名就用土字旁,再往下就是金字旁和水字旁了,然後迴圈後接著再進行迴圈。不得不佩服他的高瞻遠矚,但是他沒想到一個問題,漢字是有限的,而後代子孫的是無限的。

    當他的子子孫孫們,數量到達幾十萬時,漢字是不夠用的。剛開始,子孫們還可以對名字進行挑剔,到了後來字都被用完了。況且取名也要忌諱祖先,不能使用重名。這也就造成了後面越來越難取名的問題。最後被逼得沒辦法,由於祖先的規矩不能被破壞。所以,朱家的子子孫孫,就開始隨便起名,只要能對的五行的就可以來當做名字,還有的自己造字,這也就是朱家的子孫名字中佔據了元素週期表的原因。

    後來當元素週期表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的科學家希望把它翻譯成中文,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字來進行翻譯代替。況且,翻譯也不能那麼馬虎草率。由於見到了朱家族譜,裡面有很多都是採用金屬類的偏旁部首,所以,就進行改造。而大部分的元素週期表,就採用了朱家人的名字。不得不說啊,現在來看,朱元璋真的是非常有智慧。即便是自己的子子孫孫都去世了,但是,名字依然在流傳。有人說相信如果朱元璋活著的話,那麼也會放聲大笑吧。不得不說,這家人的起名真的是非常的有規矩的,能一直延續也不容易。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慧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資料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 15 # 石之瑛

    有很多明朝宗室成員的名字,和化學元素週期表裡面的元素很像。封丘王 朱同鉻魯陽王 朱同鈮 其子 朱安汞瑞金王 朱在鈉 壽昌王 朱均鐵 宣寧王 朱成鈷 懷仁王 朱成鈀長陽王 朱恩鈉 益陽王 朱恩銅沅陵王 朱恩鈰 長垣王 朱恩鉀慶王 朱帥鋅 弘農王 朱寘鑭蒙陰王 朱帥鉀 韓王 朱徵釙稷山王 朱效鈦 內丘王 朱效鋰唐山王 朱詮鈹 其後 朱效鈀新野王 朱彌鎘 伊王 朱諟釩滎陽王 朱翊鉻 定安王 朱成鏻臨安王 朱勤烷 楚王 朱孟烷永川王 朱悅烯 安昌王 朱定烷

    為什麼明朝宗室成員的名字都是以五行命名的呢?

    明太祖給每個兒子定了一個輩分表,每個表20個字,從他的孫子開始依次向下起名字。還有一個規定,從子輩起,每五個字輩的命名,以五行順序,在同輩之內依次以偏旁部首命名。順序是:木——火——土——金——水,輪迴旋轉。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代宗(朱祁鈺)憲宗(朱見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燳)穆宗(朱載垕)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其名諱偏旁部首分別為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木有明一朝,宗室人口繁多。出現與元素週期表內相同的漢字不奇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位低換手率,說明了什麼?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