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薦商12345678
-
2 # 胡不歸17
第一,三國時期沒有太多的油水普通人往往會比較能吃,諸葛亮每天只吃1斤米,證明諸葛亮額身體已經不好了,吃的東西也不多。
第二,他聽到諸葛亮二十軍棍以上的事情都要過問,從而斷定出諸葛亮一定是十分勞累,身體也將不堪重負了。事事都要過問,那十多萬兵馬中,小事可算不斷,他事事都要操勞,再加上當時的軍務特別繁忙,諸葛亮還要天天跋山涉水的去北伐,所以大膽的提出諸葛命不長久,結果真被他說中了。
-
3 # 東方閏土養木
謝邀請。司馬懿對諸葛亮身體的判斷是一個多方面瞭解後得出的結論。記得電視劇裡問的是“丞相事忙乎?”答案好像是“五軍棍以上要丞相親筆簽發”又問“每日飲食可好?”答到“每次只吃一小碗”,當然那時候主要是生活水平低,運輸能力又弱,蜀國越過秦嶺攻打魏國,糧食能夠吃就不錯了(要是現在的人一天兩頓海底撈,還能再吃一斤米的得多能吃哦)。所以司馬懿得出“丞相食少而事煩,豈能久乎?”的結論咯。
-
4 # 優己
這說法是錯的!諸葛亮沒有每天吃一斤米,每天只能吃個兩三口而已,這才是司馬懿斷定他入不敷出命不久歸的主因。
諸葛亮是被累死的!基本上是做到事必親躬,比如30兩銀子以上的事就必須他自己過目稽核了。這主要是跟蜀漢的國力有關。蜀漢總人口才100萬不到,諸葛亮最大的一次出兵總共出兵10萬人,這等於全國十分之一的人口;而漢中距離產糧中心成都數千裡,中間還有大量的山地,漢中再出祁山還有一段500多里的無人區。這使得蜀漢必須再徵調30萬人來做後勤!基本上就是整個蜀漢能夠動的人都動了,這對國家財政的負擔之大可想而知。諸葛亮不是捨不得放權,只是因為窮的!
除了國窮之外,責任也是大大的壓力!諸葛亮耗費如此之大的代價來進行北伐,有取得成果還好,無功而返的話徒費國力,自己在國內遭到的非議也很大。所以,累能夠死人,輿論壓力也會死人!
-
5 # 牛牛牛170
首先,司馬懿不光聽到這個訊息,聽到的是諸葛亮的日常生活,如,吃的如何,睡的如何!日常是否繁忙!而當聽到諸葛亮事無鉅細的時候,才料定他命不久矣!因為一個國家總理,連一點小事都需要親子過問,那就真的是躬親了!那樣肯定把人累死!就好比,你讓馬雲天天關心手下員工的出勤情況,同時還管發工資,獎金,還管支付寶和淘寶產品的迭代,還要在管戰略,那馬雲就不是50多退休了!而是30多就累倒了!
-
6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司馬懿很會來事,平常閒話中就套出了重大軍情。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與司馬懿相拒五丈原,司馬懿高掛免戰牌。諸葛亮求戰不能,就遣使送一套女式衣服給司馬懿,想激怒司馬懿。
司馬懿倒也不客氣,蜀錦不錯,穿戴齊整後,再與使者搭話,寒暄道:“諸葛公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
這蜀漢使者也是實在人,可能是要表現丞相一心體國,說道:“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三四升。”
司馬懿顧對諸將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事煩”可以理解,諸葛亮事必躬親,一生謹慎,不管大事小情都要過問。按照諸葛亮的話說,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孫權與諸葛亮年紀相仿,一生都對諸葛亮敬服有加,但稱丞相,不提名諱,尤其推崇諸葛亮事君忘身的高貴品質。
“食少”這個數該怎麼算?
以四升粟米飯來算,魏國一升大約相當於200毫升,那麼四升飯就約等於600-800毫升飯,以密度0.8g/ml來計算,大約是480g-640g粟米飯。普通大米生熟比大約1:2,即100克大米能做出200克米飯,粟米姑且也用這個數。那麼諸葛亮每天吃的粟米就只有240g-320g,相當於半斤到八兩的重量。以粟米361卡/100g的熱量來計算,諸葛亮每日攝入熱量為866卡-1155卡。而諸葛亮是一個成年人,常年戎馬倥傯,體力、腦力勞動兼備,日需要熱量少則2600卡,多則3000卡,所攝入熱量尚不足所需的一半。
人的熱量攝入不足,必然體虛乏力,免疫力下降,如何能得久存?何況諸葛亮不是在減肥,而是在領兵作戰。渭水之戰時,諸葛亮只能坐著輪椅出現在戰場上了,可想而知身體狀況差到什麼程度了。司馬懿可還長諸葛亮2歲呢!
嘔心瀝血,心事百結,北伐大業,國家興亡,全繫於一人。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諸葛孔明,是累死的呀!
如今有很多老闆也是如此,他們挑剔屬下做事,或者不放心,每每事必躬親,最後所有的事都等著老闆來做決定。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位置,價值感和存在感體現了,可是公司經營大大小小的事那麼多,怎麼可能什麼事都管呢?所以在這樣的老闆手下做事,只要不是混日子的,很多人也都會覺得學不到東西,紛紛選擇跳槽了。最終,老闆越忙,企業經營的就越不好。
北伐大業是國之大計,魏延說的對啊,怎麼能因一人而廢國家大計?劉邦在攻打項羽前非常慷慨,在地圖上揮斥方遒,舉以予人,反正都是項羽的地,劉邦可勁的封,然後再帶著他們去攻城略地。這些人都在為自己打江山,打天下,這才是真正的核心團隊成員持股分紅。
(劉邦團隊全員持股)
諸葛亮帶著的,只是一幫職業經理人,如果將蜀漢以現在的企業文化來匹配的話,也應該是加班文化盛行的團隊,克復中原的上市目標太過遙遠,苦大仇深終於讓蜀中人物難以為繼。
蜀漢的使者送來了女裝衣服,司馬懿心態好,估計回去還會讓張春華改小一點,畢竟是諸葛亮送的蜀錦,來之不易。這使者無意間說的話,卻透露了太多的軍機。當司馬懿笑著轉頭看使者時,使者自知說錯了話,兀自戰兢不已。
月餘,亮果亡。
-
7 # 七月流火140400643
這個故事出在《三國演義》103回,但原文之中並無一斤米的說法,不知此說來自何處?而且,一天能吃一斤米說法,意思也無法確定。原因很簡單,一斤米和一斤米飯意思是不同的。把一斤米做成米飯,最低也應該有兩三斤吧?
《三國演義》103回的這個情節,作者表達的意思很明白。司馬懿說的也很清楚:“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諸葛亮吃的少,事情多,恐怕撐不了多久了。
因此,這個提問是有點毛病的。因為多方面的原因,讓人很難判斷一天吃一斤米是吃的多,還是吃的少。我們且忽略古今重量的差異,就以一斤米的飯來說,現在大多數人恐怕吃不了的。筆者曾當過兵,當時每人每天的糧食定量是一斤六兩。那就是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成年人每天消耗的糧食大概在一斤半左右。但是現在,每個人每天大概一斤都吃不上了。這不是現在人的飯量小了,而是現在副食的種類多了,營養攝取的途徑多了。主食的消耗自然就下降了。如果沒有副食的補充,僅僅一日三餐像過去一樣,基本都吃主食的話。每天一斤半,好多人是吃不飽的。
《三國演義》中這個情節一點都不難理解。意思表達的很明白。
且說孔明自引一軍屯於五丈原,累令人搦戰,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幗並婦人縞素之服,盛於大盒之內,修書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諸將不敢隱蔽,引來使入見司馬懿。懿對眾啟盒視之,內有巾幗婦人之衣,並書一封。司馬懿看畢,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視我為婦人耶!”即受之,令重待來使。懿問曰:“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使者曰:“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懿顧謂諸將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這裡說的是“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在這裡,我們不必去細算諸葛亮一天吃了多少主食,多少副食,那沒有意義。這裡表達的意思很明白,諸葛亮吃的比一般人要少。這是沒有異義的。因為司馬懿聽完蜀國使者的話,當場說“孔明食少事煩”,如果他的理解是錯誤的,蜀國的使者是可以當場指出的。而且,使者回去見了諸葛亮之後,又有一番談論,連“多智近妖”的諸葛亮自己也承認司馬懿對自己的瞭解。
“食少事煩”正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現實寫照。因為司馬懿說了諸葛亮“食少事煩,其能久乎”的話,不但孔明自己認為司馬懿是自己的知已,連他的下屬也引起了共鳴,他們很怕諸葛亮這樣下去不能長久。
主簿楊顒諫曰:“某見丞相常自校簿書,竊以為不必。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必使僕執耕,婢典爨,私業無曠,所求皆足,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豈其智之不如婢僕哉?失為家主之道也。是故古人稱: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昔丙吉憂牛喘,而不問橫道死人;陳平不知錢穀之數,曰:自有主者。今丞相親理細事,汗流終日豈不勞乎?司馬懿之言,真至也。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託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眾皆垂淚。自此孔明自覺神思不寧。
諸葛亮下屬這段對他勸諫的話,雖然很長,說白了很簡單的。做為蜀國的當家人,不能事事躬親,讓下屬各負其責,就沒有那麼累了。但諸葛為什麼這樣?他自己在出師表中都說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這裡他又對楊顒說了,他之所以這樣,是想為百官做好表率。
總之,食少事煩,不能長久,這是人生的常識,直到今天還是有道理的,實用的。《三國演義》的這一情節,除了表現諸葛亮的鞠躬盡瘁之外。也表現了司馬懿的精明,能在兩軍相爭之際,透過生活小事對戰局的影響,確實非常人所能做到。
-
8 # 歷史三日談
說到長生不死是瞎話,就說諸葛亮勘破自己的生死基本上也在吹牛逼,人都能活到死,是永恆不變的真理,還用脫褲子放屁,掐指一算嗎?
但是什麼時候死,裡面的確有有學問了,古代講究陰陽平衡,,現代人在這一基礎上,發展出了更具操作性的膳食平衡,說到這膳食平衡,也就與人的一生四大功課――衣、食、住、行中的“食”有關了。
民以“食”為天,吃得飽是一方面,如何吃好,保持身體內在機理最佳的平衡,一直是古人乃至現代人追求的終極目標,雖然長生不老的目標極其荒誕,但在有限的生命內儘量保持身體能量的平衡,不因為不當的生活作息規律影響折損陽壽,卻還是十分可行的。
就司馬懿給諸葛亮斷陽壽這事,其實主要依據就是人的膳食平衡以及身體內在的能量平衡,吃好固然很重要,只有肚子裡面有食,才可能保持身體各部分正常運轉。
但是,吃到肚子裡是一回事,如何消化吸收又是一回事,諸葛亮是沒少吃,但他日夜操勞,事無鉅細,其實根本沒有消化食物的時間,因此,身體的能量平衡並不因為諸葛亮一天吃了一斤大米就一勞永逸了。
過猶不及,如果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搞這麼些大米下肚,不是直勾勾的打破了身體內在的“陰陽平衡”(新陳代謝)嘛,這還能有好,一天兩天對於人體的影響還看不出來。
日積月累,這樣極折損陽壽的吃飯方式,基本上就是在找死了,事實不也正如司馬懿所料嗎,諸葛亮還就是死在一個“吃”字上了!
-
9 # 大秦鐵鷹劍士
諸葛亮一天能吃一斤米,明顯飯量不行了,古代吃不得飯就必然是身體不行了。諸葛亮大小事務事必躬親,每天嘔心瀝血的工作,但是卻吃不了多少飯,假以時日的話諸葛亮的身體必然跨掉。因此司馬懿知微見著,根據諸葛亮飯量大減,斷定出諸葛亮命不久矣!
古代的百姓當兵打仗只有兩個目的:一是升官發財,建功立業;二是吃飽肚子,不做餓死鬼。行軍打仗是十分消耗體力的事,因此當兵的都能吃,出土的兵馬俑士卒腹部微鼓,就表明秦國士卒兵飯大,也能飲酒。根據相關資料記載,一個普通士卒一天能吃的飯量是7升,摺合成今天的數量就是2.4斤;威猛的將士一天可以吃20斤左右的糧食。由此可見諸葛亮作為一軍統帥才吃普通士兵一半的飯量,很明顯是疾病纏身了,工作壓力又在,精力消耗又多,所以諸葛亮活不長了。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就十分的能吃,就算七十多歲了,飯量依然十分驚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趙國派使者去魏國察看年老的廉頗還能不能上戰場,廉頗當著使者的面吃了一斗米飯,十斤肉,又披甲上馬馳騁,表示自己雖老但仍可上戰場。廉頗作為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一頓飯還能吃一斗米(12.5斤米),十斤肉;而諸葛亮才五十多歲的人,一頓飯只能吃3升米,也就是才1斤米,那他的飯量確實是不行了。
諸葛亮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十分有責任感的人,軍中大小事物他都親自過問,可以說是真正的日理萬機。據說軍中處罰士兵的細小事務,諸葛亮都要親自過問,他每天工作到二更(晚上九點至十一點),可以說是朝興夜寐,十分的勤勞。正是因為諸葛亮工作強度大,責任心重,導致了他憂心忡忡,無心吃飯;而飯量小又加劇了他身體的崩潰。所以諸葛亮活不長了,司馬懿能從工作強度與飯量上斷定!
-
10 # 夏目歷史君
《晉書宣帝紀》記載: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
《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
《三國演義》則是:懿問:“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使者曰:“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
透過以上可以看出,有詳細說吃多少米的只有《晉書》,諸葛亮很有可能是吃三四升米。
那時候的三四升米也就是我們如今的每天4兩到5兩的飯量,說明諸葛亮每餐1兩到2兩多,這基本相當於沒咋吃,我們如今女孩子吃都是八兩至少。
後面那句“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更讓司馬懿覺得諸葛亮活不長了。
《晉書》、裴松之引注《魏氏春秋》、《三國演義》都說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責罰,都得自己親自批閱。所以可以斷定諸葛亮理政是大小事親力親為,日理萬機,操勞過度。把什麼都壓在一箇中年人身上,還是國家大事,還是那樣的一個環境,這樣怎麼可能受得了?
諸葛亮什麼事都得幹,註定要起早貪黑,思慮過多,長期工作註定壓力重大,難免身體不行。加上北伐在外,惡劣的戰爭壞境中得不到休養,活不長久了也屬正常。
吃的少讓司馬懿懷疑諸葛亮狀態不好,而啥事都親力親為,則最容易積勞成疾,司馬懿就更加確定了。 -
11 # 歷來現實
【三國演義】裡蜀國丞相諸葛亮未出茅廬便定三分天下,而且處處料事如神,運籌帷幄,其實跟歷史上的諸葛亮沒有那麼牛,是羅貫中把他神話了。倒是司馬懿雄才大略。治軍有方,是個名副其實的軍事家。
司馬懿和諸葛亮在一起PK,往往是司馬懿佔了上風。如果不是司馬懿獨當一面,成功遏制了孔明的北伐,稱霸中原的就是蜀國了,諸葛亮也就不會再抱怨什麼"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了。所以說羅貫中對諸葛亮有偏愛,對司馬懿有成見,真的是"紅"了孔明、"黑"了仲達。(司馬懿字仲達。)
三國鼎立誰最大?當然是曹魏,人家佔據的地盤最大。誰最弱?那就是蜀國。中國那麼大,蜀漢只佔了西北一隅,實力最弱,地盤也最小。
對於諸葛亮來說,北伐就是以卵擊石,不自量力。但要是加上吳國,力量對比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吳國雖然只是隔岸觀火,等著坐收漁利,但吳國的存在曹魏來說不是什麼好事,至少吳國可以牽制魏國不敢那麼放肆。所以諸葛亮才敢肆無忌憚,出師北伐。
諸葛亮前兩次北伐也是無功而返,但曹真的反攻也出師不利,不但在秦嶺迷路,還被連綿細雨弄了個落湯雞竟然一命嗚呼。
諸葛亮屢敗屢戰,百折不撓,進行了第三次北伐,司馬懿臨危受命,挑起了阻擊諸葛亮的重擔,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決正式開始。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佯攻祁山,實則進攻上邽。圍城打援,一環套一環。
司馬懿果然放棄輜重,輕裝上陣,前去上邽救援。諸葛亮心中暗喜,大叫天助我也。但諸葛亮高興太早。司馬懿趕到之後也覺得沒有輜重的隊伍不是諸葛亮對手,命令部隊堅守不出,任憑蜀國軍隊如何叫陣,司馬懿就是不接招。
就這樣雙方僵持一個月,司馬懿後勤也供應上了,蜀軍在這收割的麥子也不少了,蜀軍也累得精疲力竭,無計可施,只好悻悻而歸,
本來諸葛亮以為這次北伐就這樣劃上了句號,誰知道蜀軍一撤兵,司馬懿就命魏兵追擊,可把諸葛亮高興得手舞足蹈,蜀軍大顯身手的機會到了。
諸葛亮帶領收編的南蠻勇士,盡情吊打曹魏張郃軍隊;另外一路蜀軍由魏延領兵,魏延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魏軍潰不成軍。這場戰鬥蜀軍大獲全勝,還獲得不少戰利品。
司馬懿為什麼要自討苦吃要追蜀軍?難道司馬懿沒有料到蜀軍有充分準備嗎?
司馬懿要是沒有料到,那曹魏還會把如此重任交給他嗎?,那還是司馬懿嗎?司馬懿就是用魏軍的追擊失敗來說明進攻蜀軍是下策。他要讓將士明白,只有防守才是最好的進攻。
司馬懿成竹在胸,以逸待勞,讓蜀軍攥起來的拳頭打在棉花上,挫掉蜀軍的銳氣。
司馬懿用曹魏軍隊計程車兵性命為代價,以曹魏軍隊的失敗為代價去換取將士的理解。不僅看大司馬懿的用心良苦,也看出司馬懿的超人謀略。
司馬懿的主動出擊,讓蜀軍掉頭來追,蜀軍來了,司馬懿立馬蜷縮起來。
因為有了上一次蜀軍追擊的失敗,這回魏軍將士沒有人對防守再有情緒。
司馬懿這種蜷縮戰術確實讓諸葛亮著急而無奈,然而更讓諸葛亮著急的還是糧草問題。
其實蜀漢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就對諸葛亮不感冒,他覺得諸葛亮非常平庸,沒有當統帥的資格,對諸葛亮在內心有牴觸情緒。
在北伐中,諸葛亮前線指揮軍隊,後勤保障則屬於李嚴負責,兩人各司其職。
但是李嚴心想,你諸葛亮要是北伐成功,那自然是蜀國的英雄,一定會名利雙收、出盡風頭。李嚴我再怎麼努力吃苦也是無名英雄,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李嚴心裡一有怨氣就鬧情緒,但無論怎麼鬧情緒不能影響工作啊,這李嚴運糧的時候遇上陰雨連綿,索性就偽造聖旨把諸葛亮班師回朝。這下李嚴可闖禍了,馬上就被撤銷一切職務。
蜀軍雖然撤兵,但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不甘心失敗,肯定還會捲土重來。所以司馬懿積極備戰,未雨綢繆。在停戰的三年裡,司馬懿屯田,造兵器,備足糧食,
關中是小麥主產區,所以司馬懿鼓老百姓搞大生產,開荒種地。
司馬懿向曹魏皇帝建議,建造了幾個兵工廠,夜以繼日打造兵器,盔甲。
時間過了三年,公元234年2月,蜀軍不甘失敗出兵斜古道進犯中原,這是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也是他的最後告別人生舞臺。
接到蜀國入侵戰報,司馬懿立馬上召開軍事會議,制定迎敵對策。
司馬懿神機妙算預測到了蜀軍的戰略意圖,蜀軍一定會渡過渭水,向東經由武功進犯長安。因此司馬懿大膽決定主動放棄渭水天險,後退過河背水一戰,在蜀軍穿過秦嶺的時候,魏軍已經各就各位,以逸待勞。
並且司馬懿指出,要是蜀軍先進犯長安,那就形勢危急,如果諸葛亮行軍路線是五丈原,那蜀軍就岌岌可危了。
果然跨國秦嶺的蜀軍遇到了曹魏軍隊的嚴陣以待,蜀軍不得不轉移方向往西揮師五丈原,
諸葛亮興沖沖前去進攻,郭淮帶隊痛擊蜀軍,諸葛亮的計劃落空。
諸葛亮故技重施,又來了一招聲東擊西,驅兵向西實則反攻陽遂,但沒有料到又被郭淮識破,成功粉碎了諸葛亮的又一次進犯。
諸葛亮速戰速決不成,魏蜀軍隊進入僵持階段,一個月後雨季到來,渭水暴漲,大水把蜀軍孟琰部隊和大部隊分割開。
司馬懿抓住戰機,突襲孟琰,司馬懿覺得穩操勝券,卻遇到孟琰頑強抵抗。另外蜀漢援軍趕到架起舟橋,兩路人馬會師。蜀軍隨即反擊,魏軍遭受重挫,司馬懿見大事不好,再次蜷縮。
任憑蜀軍蜀軍叫罵挑戰,魏軍就是不理睬。
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費盡心機,最後竟然派使者給司馬懿送去去了一套豔麗的女裝,說你不敢出戰不像男子漢。諸葛亮的做法哪怕是在現代也是最損的,都這對一個男人極大的侮辱,應該說諸葛亮這招真的是太損了。曹魏大軍那些錚錚鐵骨的漢子哪能受得了這個,大家紛紛要求與蜀軍一決雌雄。這讓司馬懿陷入兩難境地,,戰則必敗,不戰眾將不服,恐陣腳大亂。
司馬懿假裝向皇帝申請出兵,曹魏皇帝心想軍隊的指揮權我已經交給你司馬懿了,為什麼還要請示我,看來裡頭有文章。所以,魏國皇帝曹叡立馬對使者下詔書說:不準出戰。
拿到聖旨的司馬懿立刻轉達了皇上命令,一場危機就此化解。
對於那個蜀軍那個送衣服的使者,魏國將軍們都說要殺掉。但被司馬懿擺手勸阻住了。司馬懿對使者好吃好喝招待,還給使者一百兩銀子的小費,接下來跟使者拉起家常來。
"你家諸葛先生身體咋樣,有沒有吃保健品,搞不搞健身,睡眠可好,飯量咋樣?"
使者見司馬懿平易近人,非常親和,沒有打聽蜀軍軍情,反而像親友一樣,對孔明先生噓寒問暖。使者不禁感動萬分:
"我們主公是個工作狂,經常廢寢忘食飯量一天天減少,現在每天三頓只吃三小碗米飯,還沒有十歲的孩子的飯量大。
司馬懿聽了心中暗喜。接著司馬懿問:你家丞相每天咋那麼忙啊。
使者回答:我家丞相,大事小事他都親自管,舉國上下誰也不信任。我家丞相說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司馬懿更是心裡狂喜。
使者走後,司馬懿對他的手下們說:
這諸葛亮不是治國材料,治國的只管動嘴不管動手,諸葛亮既動手又動口,好像整個蜀國就他一個人中,其他人都是飯桶。這諸葛連飯桶也不是,吃得少幹得多,這是要犧牲的節奏啊!
-
12 # 給個老婆餅
司馬懿真的能透過諸葛亮一天的食量,就判定諸葛亮活不長了?
恐怕未必!這不過是司馬懿小小伎倆而已!
為何這麼說呢?先來看當時的情景。
之前,諸葛亮把司馬懿忽悠進了上方谷,眼看司馬懿父子就要燒成“死馬父子”了,可這時候不知從哪飄來了一場邪雨,正好下在了上方谷,正好澆滅司馬父子身上的大火,正好司馬父子趁機逃脫,一切都好巧!
司馬懿死裡逃生!心中猶自驚魂未定,一聲長嘆:“諸葛亮真乃神人也,我不及也!”
從此之後,司馬懿高懸免戰牌,不打了!他知道諸葛亮拖不起,蜀軍勞師遠征,一路崎嶇,糧草供應十分困難,就算有木牛流馬也無濟於事。
只要蜀軍糧草吃沒了,自然會退兵。司馬懿就堅持一個字,拖。
那邊,諸葛亮非常頭疼。司馬懿如果一直龜縮不出,那麼這一趟又是白來了,這都六出祁山了,每次都興師動眾,耗費人力物力,如果再鎩羽而歸,真的無顏見蜀國父老了啊!
如何讓司馬懿這隻老烏龜伸出頭來呢?諸葛亮使出了渾身解數,甚至下三濫的招數都用了!
諸葛亮不間斷地派出士兵,前往魏軍營寨前叫罵,將司馬懿的祖宗十八代七大姑大姨全都招呼個一遍,但司馬懿不為所動,裝作聽不見。
諸葛亮又派使者給司馬懿送了份快遞,司馬懿拆開一看,是個女僕裝,司馬懿臉刷的一下紅了!心中暗道:“我這個特殊癖好,諸葛亮是如何曉得的呢?恰巧今個是我生日。亮弟,有心了!”
司馬懿笑納了這份生日禮物。
司馬懿問了使者,諸葛亮最近工作累不累啊?
使者說,軍師工作很認真,凡是打二十大板以上的刑罰,軍師都要親自數數。
司馬懿又問,諸葛亮一天吃多少飯?使者回答:
司馬懿大驚道,這樣事必躬親,吃的又少,還不得累死啊!
送走了來使,司馬懿便對諸位將領說,諸葛亮早晚會累死的,那時候定然會退兵的。
司馬懿真是個烏鴉嘴,後來,諸葛亮果真死在了五丈原。
諸葛亮,一米八的大個子,一天只吃一斤大米,多嗎?行軍打仗,風餐露宿,又沒有大魚大肉,又沒有水果點心,一斤米確實比較少了。
但據此就能推斷諸葛亮會死嗎?
不能!
司馬懿之所以這麼說,其實是為了穩定軍心。蜀軍沒日沒夜的辱罵和挑釁,諸位大將早就按捺不住,早就想出去大戰一番了!
司馬懿下令違令者斬,這才暫時壓制住。
但是眾將仍是忿忿不平,口中不說,但心中十分氣惱,暗說司馬懿乃貪生怕死之輩。
司馬懿謊稱諸葛亮將死,其實是為了安撫眾將的情緒。
但沒曾想,司馬懿一言命中,諸葛亮真的死了,這也是他沒有料到的!
可是,諸葛亮死了,他這女僕裝穿給誰看啊?
-
13 # 奇聞怪奇怪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時勢造英雄,湧現了無數的亂世英雄,前期是劉備、曹操、袁紹、孫權等大佬們打得不亦樂乎,而到了中後期主要成了蜀國和魏國的對決,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位大佬相愛相殺,雖然諸葛亮主攻,司馬懿主守,但最終司馬懿還是耗死了諸葛亮。特別是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蜀國使者給司馬懿送女裝,但被司馬懿算計,暴露了這兩個秘密,讓司馬懿馬上就判斷出諸葛亮活不長了。這真可謂神乎其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當年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諸葛亮和司馬懿對峙百日,面對蜀軍的挑釁,司馬懿始終堅守不出。於是,諸葛亮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但司馬懿不為所動,反而問了蜀國使者的近況。在《晉書·宣帝紀》中記載:“先是,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許)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
上面關於司馬懿的問話,絕非是一般的客套的問話,實際上是司馬懿別有用心。他巧妙的在閒談中丟擲的兩個問話,看似是在關心諸葛亮的近況,實則在探究對手的實際情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司馬懿透過蜀國使者的回話,從中發現了兩個細節,從而司馬懿大喜,判斷出諸葛亮命不久矣!
一是一日食不過三四升米,三國時候的“三四升”換算成現在就是1斤左右。俗話說:“身體好,吃嘛嘛香!”當年老將廉頗暮年一頓吃了一飯鬥米,肉十斤,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有用。看來在古代吃飯吃得多,是身體好的一個重要指標。諸葛亮一個成年男子一天還吃不到1斤米飯,只能說明他身體不好,甚至已經病得不輕了。
二是“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也就是說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責罰,諸葛亮都親自批閱。連處罰將士二十杖以上的責罰這樣的小事,諸葛亮都要親自過問。由此,可見凡是蜀軍的大事小事,諸葛亮都要親力親為。當時,蜀軍北伐人數眾多,一天得有多少煩心事需要諸葛亮來操勞,一天不忙死才怪了。
綜上所述,司馬懿透過使者的回話,發現諸葛亮一天吃下多少東西,身體早就不行了,再加上他事必躬親,可謂雪上加霜,早晚為累死諸葛亮,因此司馬懿猜出諸葛亮命不久矣。諸葛亮真是踐行了他對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那麼,諸葛亮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回覆列表
劉備之後主劉嬋蜀國皇帝,諸葛亮向他彙報前線戰事緊急,急需援軍糧草馳援!劉嬋劫拿出川東甜桔叫軍師吃,“很好吃的桔子,軍師嘗一嘗!”蜀國有這樣的皇帝后主,蜀國焉能不敗?諸葛亮心急焦慮,怒火攻心,焉能不病?蜀軍六出祁山,勞師遠征,縷戰縷敗,司馬將軍早已看到諸葛亮的心病,真是一針見血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