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暖花開清風來
-
2 # 綠樹成蔭
農村晚年生活沒有保障,還得緊衣縮食,如果有病災的藥費都付不起呀,隨然說報點你不先拿惦步嗎。現在的兒女根本沒條件管你,孩子上學:說媳婦:買樓:根本顧不上你,所以說晚年生活很難體弱多病。如果國家在不營享經濟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給七十週歲往上每月開叄佰元錢,晚年生活還差不多吧。
-
3 # 手機使用者5870285609
向野生動物一樣自生自滅。年輕時生產的糧食,創造的價值貢獻社會。喪失勞動能後還有口氣只能咬著牙幹活或撿破爛。
-
4 # 煙臺人大飛
農民的晚年生活想得到保障目前來說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一、從目前來說農業生產的收入標準還是比較低,出去正常投入和家庭開銷所剩不多。農業又是個靠天吃飯的營生,如果碰上惡劣天氣顆粒無收也是很有可能的。
二、老百姓自我保護意識淡泊,農村很多老人得了大病選擇放棄治療的有很多,養老問題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關於農村百姓的養老問題政府部門這幾年的政策正在完善和干預,個人交一部分,政府補一部分,合力來改善農村養老問題。
-
5 # 做夢的豬516
現在的狀況是農民老了能過就過、能撐就撐,實在活不下去了,就到政府部門討點米油等生活用品。至於以後,誰也不知道,只有過著瞧了。
-
6 # 海峰150341637
城裡工人養老有退休金,養老不用愁,而農村人就不一樣了,有的在城裡上班交夠了15年以上的保險金,退休以後也能安渡晚年。
在農村的五保戶,低保戶雖然養老金不是很多但也能保障最低生活費用,所以老了也不用愁。
也有些老人雖然一個月只有一百多一點的養老金,但是子女都富有且孝順,也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苦的就是子女自己的生活都自顧不瑕,更無瑕顧及老人,或者子女不孝等原因,導致老年人生活沒有著落的老人。
如果這樣的話,那就要自力更生,趁年輕能動時早做打算,想好退路,不要單純有那種依靠政府,依靠子女養老的不一定靠譜的打算。
要麼趁年輕在外找個交金的單位去打工,交夠十五年以上的保險金,保證退休後晚年生活有保障。
交不了金的也可以攢下一筆養老金,待晚年失去勞動能力時做為生活費用。
實在沒有錢,也可以提前建個果園比如蘋果園,葡萄園,大櫻桃園,金銀花園,菜園等等,到老了僱人打理,扣除人工費和成本費或許能有或多或少的剩餘收入夠自己的生活費用。
如果以上的條件都不具備,卻還能勉強勞動,那就自力更生,少種點糧食和蔬菜滿足自己生活所需既可,每月的那點養老金做零花錢之用,勉強度日吧?
農村人多數都是活到老,只要能動就幹到老,沒有退休一說,要想安度晚年就要提前打算為妙。
-
7 # 清林隱士1
找不到錢的時侯,很難從孩子手中得到錢,能有溫飽就不錯了,我看見有兩幾養了四個子女,結果兩口子患結核病不到六十歲都死了!子多福多嗎?
-
8 # 楊哥愛vlog
農民應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
如今的老一輩農民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子女基本都是70或80後,很多家庭的子女目前生活自顧不暇,在農村家裡的老人卻很少得到子女的照顧!
國家對於養老政策也有一系列明確規定,但是僅靠一點點養老金簡直是杯水車薪。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一直都是社會最關注的問題,那麼已經進入老齡階段的老農民如果還有勞動能力的話,可以自己經過勞動來獲取自己的吃喝!很多農村老人身體好的話七十左右都還能幹點農活!但是換做是身體不好的,常年體弱多病的老人,確實是個問題,如果子女有錢還可以在生活上幫助一些,但是這樣的農村老人也並不多!如果農村人目前還有一定的勞動能力,還是靠自己打工來掙點錢攢著以後養老使用吧!畢竟靠誰不如靠自己,兒女們雖說贍養老人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但有時候連自己一家子的生活都自顧不暇,只能在自己稍微寬裕的條件下才能多給父母一點!
工地有很多50歲左右的農民工,他們也都是這麼想的!
-
9 # 使用者王照輝168
晩年農民以上的生活及夲無保障的,如果沒拆遷的,晚年生活還能及本有保障的,沒拆遷的,土地沒有佔用的,老來省吃儉用,還可以的再上國家給的,百兒,八拾的,有地,種點糧食,青菜,及夲能過的去的,國家投資,進社群,上樓房的就不行了,吃水拿錢,冬天取暖拿錢,務業拿錢,很多專案都要錢的,農民看著生活真好了,其實,農民真苦了,一,地背佔,二,上樓什麼也不能辦了,好地佔沒了,壞地沒有人種荒涼了,種棵菜的地方都沒有了,老農民靠什麼生活呢?搬家搬窮了,有的人搬家搬富的,偷著多頂出幾套房子,一輩子,也花不完的,一套房子,就能多賣二,三十萬元,幾套能掙多少萬呢?好地佔了,到處垃圾一片,這就是60歲以上的老農民,今後生活無保障的,也是老農民,最但心的事,希望國家,考慮的一個大問題,政治是靈魂,經濟是碪礎的,有經濟保障,社會才能安定的,中國夢才能實現的,窮了農民,富了當官的,有錢人,可真不能保衛國家的,這是我的認為…!
-
10 # 親怡說三農
農民應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晚年生話?
作為一個已年逾花甲的老農民,我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問題。但仔細想想,根據自身現階段生產生活場景,以及周圍老人的生活習性,也就捋出些許條理,就當對問題的免強回答吧。
一,努力工作,為日後的生存打基礎。
現階段農村老人(家庭條件十分好的除外),凡是身體硬郎的,不管兒女幾多,哪怕是七老八十甚至年歲更高,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為了自己日後的生存生活,都要辛勤的去勞作。趁還能動,為日後生活,儘可能多的去積攢財富。
二,子女,兒孫盡孝。
養兒防老,在我中華,已成幾千年的攸久歷史。兒時父母付出,老來兒女盡孝,贍養。孝敬父母,父行子效,代代相傳。中華美德,代代傳承,盡己所能,贍養老人,使老人能盡享天倫之樂,安度晚年。
三,正府扶助,遂漸完善農村老人的養老制度。
隨著社會的前進,經濟的不斷髮展,養老制度也在不斷完善。現階段的老人由國家民政補助養老,今後遂漸實行自己購買養老保險(社保)。實現養老商業化,多買多領,少買少領的模式,在不久的將來,也能象絕大多數城裡老人一樣,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這就是農民的養老之路。這就是農民為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的方式方法。
-
11 # 夕陽紅41566
農村的老年人一般手裡都有些積蓄,只不過有的多些,有的少些。因為他們積多年之社會經驗深知,給兒女點與給兒女伸手要絕不可能是一種臉色。他們憑著手裡不多的積蓄,加上國家給的一千多塊錢,庭院自己種點菜,過慣了儉樸生活的人,就感覺很知足了。
回覆列表
農民有病不要小病託大病,要做到無病防病,除了疾病無價,房子,車子,飲食都有價。晚年只要有好身體,做到不託累兒女,自立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