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端木賜香
-
2 # 敬人合一
還在於書讀的少,讀書使人明智――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最後犯在一個“貪”字,不過他的心存有“百姓”幫助左宗棠收復新疆,深受後人景仰。
-
3 # 歷史咖啡
這個問題要回到當時的世界經濟危機才能看到主要原因。清朝再強大的紅頂鉅商,也敵不過全球蝴蝶的翅膀煽動一下。試回答如下:
一,1882年世界經濟危機和上海股市崩盤
1882年危機是鐵路等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過剩造成的。美國鐵路最後一輪大潮結束,法國也同步進入過剩。美國和法國的緊縮政策,很快就傳到了上海。上海股市在1882年跌去了六七成,跌得最多的是開平礦務局、輪船招商局等上市公司,接近-90%幅度。
胡雪巖在1882年崩盤前夕,囤積生絲達7萬擔以上,佔全中國產量25%還多。歐美緊縮銀根,立刻造成需求大減,批零價格暴跌,胡雪巖瞬間就爆倉了,虧損達800萬兩。於是胡雪巖緊急動用他的銀行準備金(阜康錢莊),此時,競爭對手盛宣懷等將此訊息散佈一開。胡雪巖的二十幾個銀行立刻發生擠兌。
第二年1883年,左宗棠的政敵奏上《阜康商號關閉現將號夥訊究各折片》,朝廷即下旨密查胡雪巖資產,以備抵債。稍後左宗棠也死了,再也沒有人為他抵擋朝廷派來的查案官員。胡雪巖就徹底敗了。
二,胡雪巖模式的問題
胡雪巖這種商人與同時代的資本主義土豪相比,差別就太大了。如果說李鴻章代表中國傳統計程車人,足以與歐美一流政治家比肩。那麼,胡雪巖這種傳統商人,就遠遠比不了同時代的歐美豪強了。
胡雪巖並沒有產業化思維。而西方的資本豪強,早在17世紀就已經非常強大,足以打敗一箇中小型的中世紀國家,例如俄國的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僱傭一支軍隊就滅了西伯利亞汗國。那些歐美企業不僅僅是有錢,它們更有觀念。
中國當時的地方土豪也正在逐步轉型,但它們極少能成長為產業資本,這不光是歐美列強的圍堵,也是有觀念問題的。中國的大商人太迷戀金錢和享受,擅長投機。
回覆列表
胡雪巖是晚清的“紅頂商人”,一度富可敵國,之所以迅速敗落,與左宗棠、李鴻章的政爭有關,與他個人生活的奢侈豪華有關,與他的過分自信有關,與他的公私不分、用人不當也有關……但最主要的還是與其缺乏風險意識、沒有相應的應急預案有關,敗在金融危機下的市場失誤。
1882年,胡雪巖籌資兩千萬兩,套購了上海市面的絕大部分生絲,洋商只得託人與胡洽談,願加利一千萬兩轉買,但胡雪巖堅持要價的一千二百萬兩,未能談成。
後因洋商堅持不妥協,加上歐美髮生經濟危機,對生絲的需求驟減,加上義大利生絲豐收,外商轉赴義大利採購,胡雪巖最後只得將生絲賤賣,損失本金八百萬兩。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損失,胡雪巖還能抗得住,問題是,屋漏偏逢連陰雨,胡雪巖經手代政府借的一筆本息合八十萬兩的洋款正好到期,需要償還,與胡雪巖素來不睦的盛宣懷在李鴻章的授意下,故意讓上海道臺邵友濂扣下此筆款項,胡雪巖不得不從自己經營的阜康錢莊湊集償還。
這問題依然不大,上海道只能暫扣,總不能不給。可怕的是金融危機來了。
1883年,黃河氾濫民生凋零,中法戰爭時局動亂,銀根短缺較平時更盛,上海各業之虧空閉歇者十居四五。1月到2月,倒閉的各種商號就達20餘家。大量倒閉引發大面積恐慌,出現大規模擠兌風潮,大量錢莊跟著倒閉,到年末,年初的78家錢莊只剩下10家。胡雪巖的阜康錢莊就是其中一個,倒閉時間為1883年12月1日。
這一年,倒閉的企業遠不止阜康一個,被市場擊垮的商人也遠不止胡雪巖一人。只不過,作為一代紅頂商人,他最特殊,最引人矚目,當然,跌得也最慘而已。
據說胡母經常問胡雪巖一句話:兒子啊,你不要老想著賺錢,你要想一想,賺這麼多錢幹什麼?
在百家講壇講胡雪巖的曾仕強先生說天道忌滿,人道忌全。其實這只是事情的一面。事情的另一面也許更重要,那就是制度的健全與保障。中國商人那時候沒有制度性的安全,只好把安全寄託到人事甚至官商託結上。而人事,除了自身的原因,還有不可控的政治與官場。某種程度上,他是制度的犧牲,更是左宗棠李鴻章湘淮二系派斗的犧牲,此外,就是金融與市場本身的原因。
制度你對付不了,大清就那體制;官場你可能閃腰,你上面有左宗棠,但左也可能失寵,更有自己的政敵,他的政敵,就是你的敵人;最後,金融與市場方面,你也不能高處得意,土豪自負,風險意識,與應急預案雙缺,不敗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