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五計紫禁城序
-
2 # 四哥我姓高
不知齊白石從小學的是木匠,到五十多歲才去北京發展,大器晚成,他沒有童子功,繪畫書法不照樣成大家嗎?怎麼解釋呢?
-
3 # 百年孤獨8118
這個問題最好去問一問沈鵬、張海、曾翔、沃興華、劉洪彪、王冬齡等人…… 用筆不精妙,章法全亂套!中國書法是非常講究"童子功"的,楷法無欺,行草有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沈鵬、張海、曾翔、王鏞、沃興華、劉洪彪、王冬齡、胡抗美等等幾十年如一日只幹一件事,居然還寫成那樣的水平,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腦袋都曾經被大門夾過,確實都是愚鈍至極的蠢人!他們最後的能事,只有忽悠之功。醜書已經徹底報廢,讓我們大家雙手合十,為它祈禱送它上路,沉痛哀悼"中暑邪"。最令人噁心嘔吐的不是所謂的印刷體、館閣體,而是沈鵬、張海、王鏞、曾翔、沃興華、胡抗美、劉洪彪、王冬齡等等十六醜書臭匠胡寫亂畫的"陰間死鬼幽靈避邪體轉基因醜書"。最關心"中書協"對沈鵬、張海、曾翔、白砥、石開、王鏞、胡抗美、沃興華、劉洪彪、郭衍槐、王冬齡、何應輝、程鳳子、於明詮、劉彥湖、劉正成等等十六醜書臭匠的後事安排! 附:沈鵬和田英章的《千字文》
-
4 # 無關風月10334
不可絕對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小就學習書法,可能有利於練好紮實的基本功。但是同樣從小學書法的人,未必都能成為一個書法家。其實幹任何一個行當都需要有天份,有悟性,有恆心,有極大興趣和愛好,鐵棒磨成針全靠功夫深,才有可能成功。白石老人原本是個木匠,他的弟子有的原先也是如此。年過半百也沒有拜過什麼名師,透過勤奮努力自成一家,書畫雙絕,也是許多從小拜師學藝的人所不能企及的。不否認從小拜師的習藝有利因素,但也不可否認後天勤奮同樣也是可以成才。特別是年幼時期沒有接觸書法的中老年人,從現在開始也不會晚,只是應將書法作為自娛自樂的愛好,成名成家的只是極少數人,別給自己新增那麼大的壓力。
-
5 # 墨幹古
可我個人的理解和這關點有點搏異。我是說學習書法不向武術非童子功。學習書法只要是想學,那個年齡段都是可以的。
回覆列表
最新修改
《饒翁宗頤榮任……西泠印社社長》
……《紫禁城序》
作者 楊五計
西湖杭州,獨秀山水;
西泠印社,天下第一。
望百年之高齡,
饒宗頤孤山赴任;
逢夏日之驕陽,
四方文士之面賢。
樹木蔥蘢,雅士彙集;
“柏堂”之上,遙想先哲。
首任社長,
吳昌碩書寫“西泠印社”;
“柏堂”匾額,
俞曲園題字,考究大方。
李公淑同,
《送別》曲一唱天下知;
沙翁孟海,
篆刻書法一代導師。
學界泰斗,國學大師;
眾多先賢,揮毫舞墨。
湖光山色,琴聲畫語;
“雪泥鴻爪”,好不愜意。
而今,
饒翁動情,滿面春光;
興致,
欣然命筆,“播芳六合”。
彈指三十年,
饒翁首次造訪;
觀珍藏國寶,
賞“浙江第一石”。
文人留影,
於“漢三老石室”前;
回港繪製,
《西泠印社圖卷》畫。
唏噓呼--
時隔多年於掛念,
湖山奇景;
文心高雅於神韻,
續補題跋。
詩曰:
“觀樂樓前水,掬泉且題襟,
古藤如篆籀,珍重印人心。”
上海美術展,留下影像情;
此來杭州會,特送自制珍。
感慨錢塘江,潮水激動人;
杭州彰英姿,神州一派新。
中國現有存,文人之團體;
歷史最悠久,西泠印社人。
1913年,公推吳翁為首任;
2005年,啟功先生謝世去。
社長空置,六年有餘;
文脈極重,寧缺不充。
誰任其位,茲事大體;
馬衡先生,張宗祥後。
六次會議,七任社長;
學界共贊,實至名歸。
饒翁藝苑,書畫大家;
蜚聲中外,遠非一日。
南饒北季,無人不知;
並世學者,已無兩人。
經文研究,歷史考古;
宗教哲學,藝術文獻。
治學有方,文明貢獻;
才藝修養,琴詩書畫。
季翁羨林,撰文勵贊;
“涉獵廣泛,汪洋無涯。”
饒翁撐舵,
主方向“世界化”;
精神力量,
尊崇中華文脈。
深遠意義,
至無可其估量;
發揚傳承,
“天下第一名社”。
饒翁大唱:
“大地回春,向上精進。”
“六合”乃天地、世界也。
中華復興,民族Sunny……
2012年8月1日
下午15:17分
2017年6月8日
凌晨03:41分修改
2017年06月09日
早晨08:08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