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被囚禁的王者

    關於觀音菩薩的來歷,佛教中說法各異。有的說觀音原是轉輪王的兒子,名叫不旬。他和父親、弟弟一起跟隨釋迦牟尼出家,修得正果,轉輪王成為阿彌陀佛,不旬和弟弟分別成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有的說觀音原是妙莊嚴王的女兒,名叫妙英。父親為她親許婚事,但她不願出嫁,逃婚到荒山,結廬修行。後來為了替父王治病,不惜割下自己的臂肉,挖出自己的眼睛,終於使妙莊嚴王病癒,這片孝心感動了佛主,幫助她修成無上菩提。南朝宋曇謨竭翻譯的《觀世音得大勢受記經》中則說:從前金光師子游戲如來國,這個國家沒有女性,國王名叫威德,他於園中入三昧,見兩條蓮花從地上湧出分別左右,化生出兩個童子:左面的一個名叫寶意,就是觀世音;右面的一個名叫寶尚未,就是大勢至。觀世音為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大勢至為善住功德寶王如來。 有的佛典,如《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則記載:觀世音菩薩實乃過去古佛,早在無量劫前已成正覺,號為"正法明如來",又稱"正法光明如來"。這些佛典認為,觀世音出道之早,是十方世界許多佛所望塵莫及的。正法明如來大慈大悲,為了將眾生救出苦海,便倒駕慈航,現作凡夫,行菩提道,普渡眾生。《觀音三昧經》中載,釋迦牟尼佛說過:"觀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來"。我為苦行弟子。"按此說法,觀音的來歷就有著悠久的歷史了菩薩是梵文"菩提薩陲"的簡稱,意為"覺有情"。佛教認為,能夠成為菩薩的,一定是立下宏大誓願,以佛所說的"真理"和"覺悟"去啟發和引導眾生的人;一定是能使眾生擺脫煩惱,拯救眾生出離苦海的人;一定是"自覺覺他",渡過生死輪迴的此岸,達到涅盤寂靜的彼岸的人。佛典中也有將"菩薩"譯為"開士"、"高士"、"大士"的,並記載了許多菩薩的名字,著名的有彌勒、地藏、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勢至等。彌勒信徒甚眾,後來升級為佛了;大勢至未能嶄露頭角,最終默默無聞;觀世音、文殊、普賢逐漸被改造成中國化的菩薩,並稱為"三大士";地藏獨立成軍,又與"三大士"合稱為"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大悲"為尊號,文殊菩薩以"大智"為尊號,普賢菩薩以"大行"為尊號,地藏菩薩以"大願"為尊號。在寺院中,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一般以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待身份出現,而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卻分別有自己獨居的殿堂。 "菩薩"原指釋迦牟尼佛的前生。佛教將描寫釋迦牟尼佛前生的故事稱作"菩薩本生"。釋迦牟尼佛在今生成道之前,即還是悉達多太子的時候,也被稱為"菩薩"。大乘佛教認為,十方世界有無數的佛,同時也有無數的菩薩,菩薩常住人間,變化出各種形象向人們隨機說法,幫助世人解決困難,引導眾生脫離苦海,前往極樂世界。為了使菩薩更接近芸芸眾生,隋唐以後,佛教界透過種種附會,宣揚一些著名的菩薩已東來定居,觀音菩薩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另一種說法,根據劉宋曇無讖譯《悲華經》卷二《大施品》認為觀世音在成菩薩前是一位太子:“時王千子,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終竟三月供養如來及比丘僧”。[2](卷三P176)不眴,即觀世音。他和弟弟尼摩一起隨同父親轉輪聖王皈依佛門修行。他的行動比思想要快。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觀音。苦海無邊,一切眾生因無明要遭受悲苦,產生諸多煩惱。觀世音就是細心地、深入地觀察,尋找世界上一切苦難的呼救聲音,世界上有情眾生,遇到災難,只要誠心誠意地稱念觀世音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觀世音就會應聲而至,救呼號者脫離苦難。觀世音的名號因此而來。“觀音”的由來是因為唐朝時期要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便省去一個“世”字,略稱“觀音”。不過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佛經所傳的觀世音,多依據印度的傳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男當婚》最後劇終時叫曹小強名字的女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