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韓信有一個稱號叫“兵仙”,而歷史上能夠勝任此稱號的只有韓信一人,蕭何曾評價韓信為“國士無雙”,而劉邦也說過韓信“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足以可見韓信有多麼的了不起。

    韓信是我極為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他的一生波瀾起伏,稱為傳奇毫不為過。曾落魄如乞丐,靠漂母施捨充飢,但數年之後卻位極人臣;曾是個不知名的小軍官,卻一夜間被蕭何舉為大將;曾為劉邦出謀劃策,規取天下,卻沒能保全自身;曾經統帥千軍萬馬轉戰南北,卻被婦人斬於菜刀之下。

    韓信曾指揮過各種戰役,比如陳倉之戰、安邑之戰、破齊之戰、彭城之戰、濰水之戰、背水一戰等等,可以說韓信帶領的軍隊是叱吒風雲、戰無不勝,他的戰績也是史上之卓越。當然,韓信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那是因為他擁有著令人崇拜的軍事謀略以及用兵之道。

    有些人會好奇,韓信出生於貧困家庭,從小就性格頑劣並且放縱,那麼他為何能夠橫空出世、縱橫天下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韓信非常熱愛打仗、戰爭。我們都知道韓信從小就是個不務正業的人,不讀書也不工作,生活全都靠別人救濟,而他就知道在街上鬼混,當然,在混的同時,韓信肯定也多多少少聽說過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故事。韓信是個年輕人,心裡難免會產生熱血,藏著夢想,所以他走到哪裡都會帶著一把劍。從這把劍,我們就能看出韓信有多麼渴望能夠闖出一番天地了。

    韓信讀過書,也跟過不少人。韓信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據說他曾在一個亭長家居住過,在這段時間,他可能或多或少的接觸了一些書,當然可能不是兵書。

    其次,韓信在成為劉邦的大將之前,跟過很多人,比如項羽。雖然他並沒有親自帶兵打過仗,但是見多了,肯定能夠學到一些東西,更何況,項羽還是常勝將軍,所以韓信學到的東西肯定不少。

    韓信有非常強的軍事天賦以及自己的戰略思想

    。在跟項羽那段時間,韓信經常會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但是很可惜項羽沒有重用他。後來,韓信成為了劉邦的大將之後,他的天賦就被顯現出來了。

    韓信曾幫助劉邦分析過項羽,說項羽有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並且還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戰略方針,在後來的戰爭中韓信的天賦被激發的越來越多,因此他才能取得如此多的勝仗。從各方面來看,韓信並不是一個平庸之人,從他受到胯下之辱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了韓信會大放光芒。

    由此觀之,張良對韓信的評價非常高,濃縮起來,只有四個字,即:獨當一面!在張良看來,當時之名將,唯有韓信能辦大事,獨當一面,其他樊噲、周勃等都不行!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典故“獨當一面”的由來!如今,這一典故人盡皆知,卻鮮有知道,是張良評價韓信之語!

    在我看來,他是一個手法高超的賭徒,但是賭徒遲早要輸掉一切。隨著漢朝大一統帝國的建立與穩固,全體國民逐漸形成了對國家的忠誠,再難有韓信這樣拿軍國大事為籌碼與皇帝討價還價的投機者,取而代之的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耿介誠臣。

  • 2 # 森嶼君

    一般的將領都是透過在戰場積累軍功,等到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後,再一步一步地成長為國中重將。

    當然,這也要命好,如果命不好在哪一次戰鬥中犧牲了,那在史書上連個名字都沒能撈到!

    韓信雖然沒錢沒人脈,但是他的才能被蕭何所看重。通過了蕭何的推薦,韓信跳過了積累軍功的這一步,被劉邦拜為大將。

    雖然沒有掌過一軍一旅,也沒有積累過相關經驗的韓信,帶兵卻有如神助,一生縱橫於沙場之上無所敗績。

    為什麼? 唯一的理由只能是:韓信是一個是為戰爭而生的軍事天才。

    這種軍事天才在歷史上有還是沒有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三國時代的關羽,近代的韓先楚大將。

    關羽是一個水軍天才,在他與劉備東奔西跑的過程中,從未接觸過水軍,但是一帶水軍卻無師自通,有如神助。

    而韓先楚大將,一個老農民出身,有人戲稱,“韓先楚脫下軍裝就是個老農民”,但是他打起仗來,卻招招要了敵人的老命。

    韓信所學的兵書,來自於家傳,還是另有人傳授,這些我們都不知道。

    但是,韓信對於“兵書戰策”的運用已經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境界,從他未掌兵到為將之後戰無不勝的事實來看,說明了韓信也有著無與倫比的“理論聯絡實際”的實操能力。

    其一:韓信建立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

    韓信剛投奔劉邦的時候,劉邦讓他管理倉庫的糧食,他為此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理念,把糧倉開設前後兩道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

    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的潮溼的環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而浪費的現象。

    這不簡單呢,中國進入了現代化後,國家建立了大量工廠,這才引進了倉庫管理的管理理念。

    韓信的“推陳出新”其實就是現在的“先進先出”了,沒有運營過倉庫的人,可能也不知道“先進先出”這個術語哩!

    眾所周知,統率一軍可不僅僅是單一的用兵問題,這裡面涉及到了“治軍”和“用兵”兩個概念。

    治軍就顯得煩瑣了,但也是一軍統率的必修課程,因為“治軍”牽扯到了部隊的“訓練”、“行政”、“後勤”等等方面。

    比如司馬懿曾經贊過諸葛亮“治軍之奇才也”,但好多人都將這句話翻譯成了諸葛亮用兵很厲害,這是不對的!

    但是韓信對“治軍”與“用兵”都非常精通,所以才留下了“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的美譽。

    其二:後人難於複製的韓信用兵之道。

    有句諺語說得好,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未治蜀先治”。

    其實就是說,因為地理、交通的原因,蜀中與中原或者中國傳統精華區其實就是兩個世界。

    而在古中國時代裡,蜀中勢力能奪取天下的僅有劉邦一例。

    劉邦之後,蜀中割據勢力最多也只能做“偏安一方”,也就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資格。

    劉邦以漢中之地而據有天下的原因就是,韓信設計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絕妙好計,為其打開了去關中的道路。

    從此之後,這個妙計就像是一個多元方程式的唯一的“解”一樣,後世之人再難於複製。

    眾所周知,劉備丟了荊州之後,那真是急得火燒眉毛,因為他非常明白,丟了荊州,蜀漢就被鎖進了保險箱,光光地佔領一個益州,已經不具備有奪取天下的資格。

    諸葛亮換了個思路,六出祁山,無攻而返。

    其三:打“神仙仗”的韓信。

    世上沒有包打一切的萬能武器,同理,世上也沒有包打一切的萬能兵法。

    兵法最主要講的是靈活運用,因時因地而制宜,這如同兵法中所說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比如《孫子兵法》更高深一點的理念,就是〈孫子兵法〉並不是教人如何打勝仗,而教人在打仗的過程中,如何避免犯錯誤。

    因為是人都會犯錯,那麼只要少犯錯,就有可能避免打敗仗。

    然而這一個理論對於韓信來說是不對的,因為韓信故意去犯錯,卻打了勝仗。

    比如兵書中所講“背水列陣為兵家之大忌”,但是韓信卻靠著“背水一戰”、“拔旗易幟”在河北井徑大破二十萬趙軍,滅了趙國。

    見於《淮陰候列偉》: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擒趙王歇。

    韓信的這一次用兵有違於兵書理論,但最終卻取得最後的勝利,又以其本人的能力超然、風采絕倫,被太史公選入了七十列傳

  • 3 # 唐風宋月

    韓信由於被滅了族,所以關於他的好多資料都消失了,司馬遷為了寫韓信,親自去韓信家鄉跑了一趟,收集到不少傳說,胯下之辱和報恩漂母就是這麼寫出來的。

    司馬遷寫韓信的時候,大漢王朝已經過了一百多年,司馬遷作為史官,有條件查閱好多官方史料,所以張良陳平蕭何等等寫的跟詳細,也很客觀,但是韓信一點資料都沒有,寫起來就難了。

    韓信的早期經歷幾乎是一片空白,據李開元先生在秦崩中記載,韓信很可能是南韓流亡貴族,早期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而且韓信是以遊俠而不是說客的身份混江湖,說明他早期是學武而不是學文。

    相比較而言,張良也是南韓流亡貴族,但是張良是學文的,後來成了劉邦的謀臣。

    因此韓信的兵法就是少年時打的基礎,而且在流亡過程中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也參與了項梁項羽的好幾次大的戰役,多次覆盤揣摩,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戰法。

    這裡就要說到一個悟性的問題。悟性高的就是天才,比如亮劍裡面的李雲龍,沒參軍之前是篾匠,從來沒見過地圖啥玩意,但是參軍之後一看見地圖,馬上就能進入角色,這就叫悟性。

    韓信也是這種天才,讀萬卷兵書,打幾場大仗,馬上能成為一代戰神。

  • 4 # 玄通易妙

    不能說橫空出世,否則違背了亂世出英雄的自然規律,毛澤東從沒有摸過槍,怎麼總打勝仗,馬雲沒做過電商,怎麼一下就那麼強……從來就沒有什麼橫空出世,而是審勢度勢,百屈不撓,蓄勢待發,功到渠成的結果,成功的背後都有無限辛酸的淚水,韓信受胯下之辱,報恩漂母和拜師黃石公,毛澤東在黨內一直受到打壓排斥,馬雲為了做電商幾乎傾家蕩產,他們都歷經磨難,鍛煉出非凡的人生毅力,從生活中苦苦思索尋找到成功的本源,一直堅持努力,終成大業,世事規律皆如此,所以古人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宰輔起於州部就是這個道理。

  • 5 # 華豎

    韓信出身於沒落的貴族世家,只是到了他的時候,空有貴族頭銜而再無貴族之實了,生活貧困交加, 連飯都吃不上,整日混跡於鄉間,到處蹭吃混喝,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就是一個盲流,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日後卻成為劉邦奪取天下的關鍵人物,被後世稱為兵神,到底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轉變呢?

    1、韓信有與生具來的膽識、視野和學識。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了韓信的身世,但並沒有交待少年時韓信及其家族的狀況,只是說後來在鄉間如何不得志,如何浪蕩世間,忍受胯下之辱等行徑,但韓信時時佩帶著象徵貴族身份的寶劍於腰間,這卻是一個事實,由此可見韓信或家族貴族的由頭失去並不久遠,也有可能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或者是父輩的言傳身教,只是後來家中發生變故,而家道中落也未可知。這在其被斬時,無懼色而直言夏侯嬰時便可見其膽識,可想見韓信見過世面,而不是一個完全封閉於鄉間的無能之輩。如果真是這樣,也就不難理解,韓信在日後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垓下之圍等經典戰例了。

    2、韓信有強烈的出人頭地的追求。

    韓信整天無所事事,到處蹭飯,沒有辦法就到河裡去釣魚,恰好有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看見韓信餓了,就給韓信吃飯。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會有重重地報答您的時候。由此可見,韓信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自己一定能夠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有朝一日可以光耀門楣,重現往日家族之榮光,這樣的想法也促使他不斷地去努力尋找機會,從到項羽手下參軍,到不滿意而投奔劉邦,再到月下出走,說明韓信很自信,對自己成就大業信心滿滿。

    3、平臺的力量。

    劉邦奪得天下,在最初的創始團隊中有樊噲、蕭何、周勃等人,劉邦是一個亭長,樊噲是一個以屠狗為生的屠夫,周勃則是一個吹鼓手,蕭何則好一些是一個縣裡管監獄的小史,就是這樣一邦子人,聚集在了一起,完全就是一個草莽團隊,沒有軍事家,沒有謀略家,但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就是把事給幹成了。當然這還要有後面張良及韓信的加入,論出身,張良也是沒落的貴族,身世也好不了哪去,韓信就更慘了,居無定所,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何便一鳴驚人了呢?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本是一群不算完美的人聚集在一起,如果靠一個人都可能成不了什麼像樣的事情,但一群人則可以取長補短,相互成就,相互補充,便可以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韓信初在項羽帳下,得不到重用,縱有才華又如何?到了劉邦處,同樣得不到重用,也是碌碌無為,但等到他拜了將,有了平臺,他一身的才華就淋漓盡致地展出了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是劉邦給他的這個平臺加持了他。

    當然,成就韓信的原因還有很多,包括當時的環境,時機等等,但凡事都預有準備才會有結果,韓信如此才能蟄伏數年,直到“扶搖直上,一鳴驚人”。

  • 6 # 凱撒視界

    首先,嚴謹的更正題幹中的幾點。韓信年輕時不是沒人脈,只是人脈少;不是沒打過仗,只是沒作過領軍的將帥。

    沒錢,人脈少,打過仗

    史書上只記載韓信出身平民(布衣),沒有任何記錄表明他祖上曾經富貴過。只能靠推測——首先,他識字;其次,他有一把劍。

    證明他至少小時候不會太窮,至少受過一點教育,還有些祖傳下來的東西。畢竟那個時代,只有貴族才有配劍的資格。

    但是也不富裕,尤其長大後生活落魄,既沒選上基層公務員(吏),又不會做小買賣(治生商賈),母親去世沒錢安葬。

    甚至連飯都快吃不上了,經常要靠別人餬口度日(從人寄食),還因為總是去別人家蹭飯吃,而被大家嫌棄(人多厭之者)。

    另外,由於他沒事老抱著把劍到處晃盪,還常被地痞潑皮欺負,讓他鑽襠(跨下之辱)。

    後來實在混不下去了,一咬牙,當兵吃糧。正好項梁路過,就投身項梁軍中當小兵。項梁被章邯幹掉後,又轉投項羽當小官。

    在項羽手下時,韓信倒是滿腔熱情的出謀劃策,奈何項羽一概不納,又轉投劉邦碰機會,也不受重視,只當個管倉庫糧餉的小官。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恰好很多將領因為不看好劉邦而逃走,極端不爽的韓信也隨大溜逃跑了。幸好有個蕭何慧眼識英,連夜又把他追回來,還說服劉邦封他為大將軍。

    倒黴了二十多年的韓信才終於冒出頭來,有了機會和平臺,而且還是一步邁上好幾層樓那麼高的平臺!

    因此,對於發跡之前的韓信來說,錢是沒有的,人脈也不多,但是他攀上了一條最粗的人脈,那就是最受劉邦信任的蕭何。(當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人脈是把雙刃劍。)

    而且也不能說他沒打過仗,在跟著項梁項羽當大頭兵、小軍官的時候,還是經歷過戰爭的,只不過不是主角罷了。

    橫空出世,縱橫天下——他只用了5年就超越其他所有名將一輩子的成就

    “韓信年輕時”這個前提很好,因為韓信直到死的時候才35歲。

    ◆ 漢元年(前206年),韓信登壇拜將,同年帶領曹參、樊噲等大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殺出關中,最終將項羽封的“三秦王”全部平滅,逼死章邯,降服司馬欣、董翳。這一年韓信25歲。

    ◆ 漢二年(前205年),韓信先是接應從彭城大敗而回的劉邦,把他安置在滎陽,然後組織潰敗之軍阻擊西楚的追兵,大敗楚軍,使漢軍重振旗鼓。然後劉邦在滎陽、成皋開始了與項羽長達三年的對峙,而韓信則單獨開闢北方戰場,睢水一戰俘虜魏王豹,既而北滅代國,東攻趙國。這一年韓信26歲。

    ◆ 漢三年(前204年),韓信在井陘之戰中先“拔旗易幟”、後“背水一戰”斬殺代王陳餘、活捉趙王歇,滅掉了趙國,接著派使者說降了燕國。此時,被項羽打得家底都輸光的劉邦突然跑來,出陰招把韓信的大軍給奪走,然後很無恥的讓“光桿司令”韓信重新徵兵再去攻打齊國。估計韓信心裡很不爽,帶著重新招的兵一路攻城拔地,直打到齊國都城臨淄,嚇得齊王田廣棄城而逃。這一年韓信27歲。

    ◆ 漢四年(前203年),項羽派龍且率二十萬大軍來求援齊國、攻打韓信,被韓信在濰水之戰中用水攻一舉打得全軍覆沒,並最終平定全部齊地,自己當上了齊王。這一年韓信28歲。

    ◆ 漢五年(前202年),韓信受劉邦徵召南下,千里包抄,先佔領西楚都城彭城,又作為聯軍主帥指揮調動從梁地西進的彭越軍、北上的九江王英布軍、東進的劉邦中軍,設十面埋伏之計圍項羽於垓下,最終全殲楚軍、逼死項羽,幫助劉邦徹底平定天下,並被封為楚王。這一年韓信29歲。

    韓信被後世尊為“兵仙”、“神帥”,憑的就是他這短短的五年軍事生涯裡,所創造出的一系列傳奇式的戰績。一是戰無不勝,無論碰到任何情況,他都能想出辦法乾脆利落的取勝;二是戰略思想,他拜將後針對楚漢之前實力的分析和對未來戰況的預測,幾乎可以與後世諸葛亮的隆中對相媲美。

    他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學習+天賦!

    1、讀兵書,肯思考

    韓信識字,讀過兵書,這一點是確信無疑的。

    井陘之戰後,軍士問他為何背水列陣,韓信回答兵書上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證明他讀過《孫子兵法》。

    孫武《孫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而且,從他的戰例中,也能看出很多《孫子兵法》的影子:

    孫武說“校之以計而索其情”。韓信未戰時,先分析判斷出楚漢之長短;

    孫武說“遠而示之近”。韓信先陳兵於棧道,看似伐晉,又暗渡陳倉奔襲夏陽;

    孫武說“入深則專,十人不克”。韓信帶兵千里開闢北方戰場,平滅魏代趙齊等國如摧枯拉朽,鋒銳難當;

    孫武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韓信萬人出,背水一戰;

    孫武說“不戰而屈人之兵”。韓信透過分析自己軍力優勢,使燕國望風而降;

    孫武說“兵半渡而擊之”。韓信決濰水,斬滅龍且二十萬大軍;

    ……

    由此可見,韓信不僅讀過孫武的兵書,而且真正學到了其精髓。

    什麼時候讀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韓信的行為可以看出來,軍事是他的興趣所在——平時劍不離手;不願耕種、不願商賈,卻主動跑去投軍;在項羽手下當郎中小官時還主動獻計獻策……

    我們今天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樣強大的興趣驅動下,想必韓信幼時就熟讀兵書,並且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在腦子裡排兵佈陣、操練兵法。

    而跟隨項梁、項羽時的底層軍旅生涯,也給他提供了將理論與實戰結合和印證的機會。

    這一觀點不僅我認同,連很多古人也一樣認同。清代史學家王鳴盛就認為,韓信在受胯下之辱的落魄時,就已經熟讀兵書、日日揣摩了。

    王鳴盛:觀信引兵法以自證其用兵之妙,且又著書三篇,序次諸家為三十五家,可見信平日學問本原。寄食受辱時,揣摩已久,其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皆本於平日學問,非以危事嘗試者。信書雖不傳,就本傳所載戰事考之,可見其純用權謀,所謂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也。

    2、天賦——為戰場而生

    除了熟讀兵書、學習兵法之外,韓信個人的天賦可以說佔了決定性作用。透過史料中韓信的故事分析,我認為他有三大天賦最為重要。

    ◆ 天賦一:對人心的認識與把握

    韓信出身底層,混跡於市井,也練就了一副能洞察人心的本事。從他拜將後對劉邦的談話,分析楚漢優劣局勢就能看出一斑。

    一方面分析項羽,有理有據,最終得出結論:項羽是諸侯不平,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所憑仗的只有武力強大而已。“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似強實弱。對項羽的性格特點可謂認識到骨子裡了。

    分析項羽的同時,韓信還要充分了解劉邦的心理,所以才能字字句句搔到劉邦的癢處、說到劉邦心坎裡,堅定其出兵三秦的決心。

    董份:觀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謀而已也,所以謂之人傑。楊維楨: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李贄:信與沛公初見,凡說項羽處,字字拿著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除此之外,韓信對於全軍的心理也把控得極準。井陘之戰,因為自己帶領的是未經訓練的軍隊,如果直接送上戰場肯定會膽怯。為了堅定這幫新兵蛋子的信心,所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用背水列陣斷掉大家的後路,要麼贏,要麼死,把全軍的勇氣逼出來了。

    不僅掌握己方的心理,還能掌握和調動敵軍的心理,這方面最著名的就是“四面楚歌”了,為避免陷入重圍的項羽困獸之鬥,讓士兵唱楚歌來瓦解對方的意志,最終不費一兵一卒就讓楚軍全軍崩潰,項羽只能帶著八百人突圍,一直走到末路。而“四面楚歌”也成為著名的心理戰例流傳千古。

    ◆天賦二:學以致用、臨機應變的能力

    學以致用:有史以來,帶兵的將領以百萬計,讀過《孫子兵法》的少說有一半以上。但是從古至今,所謂名將就那麼幾個。

    關鍵就在於,是不是學到精髓,以及能不能真正學以致用。

    韓信就是一個能學以致用的人。在他之前,將之謀略多為靈光一閃、曇花一現,而韓信的軍事生涯中,幾乎每一場仗都浸透了謀略。他也因此成為中國軍事思想中“謀戰”的代表人物。

    臨機應變:比如破魏之戰,面對魏軍重兵隔河把守,乘船強攻也是一種選擇。而韓信偏偏把船隻集中起來假意要渡河,吸引敵軍注意力,反而帶伏兵從另一處靠著木盆、木桶過河,直接奇襲敵軍後路。

    再比如井陘口一戰,先用小股兵力把敵人引出營寨,再令伏兵衝入趙軍營地,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旗幟。更不用說創下“背水一戰”的千古戰例這樣的表現了。

    ◆天賦三:強大而冷靜的計算能力

    除此之外,韓信還有一項重要天賦,就是擁有強大而冷靜的計算能力。不僅在於數字,還能把敵我雙方的力量、地形環境等一切可用於戰鬥的資源,瞬間進行對比、衡量和計算。

    比如在劉邦面前分析項羽,他就一共總結出“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定都不當、毀約背盟、徒以殘暴、遷逐義帝、以親置王”這七大必敗之理。

    從這種表述方式上看,韓信很有些現如今“理工男”的典型特質。

    韓信的戰例中,關於計算兵力優劣勢的例子數不勝數,在此不作贅述。單看戰後他與劉邦的對話也能看出一斑。“陛下不過能將十萬”,“臣多多而益善耳”。

    對於韓信擅長統籌計算,歷代人們也都是公認的,所以也把很多數學方面的故事與韓信扯上關係,比如“韓信馬上分油”、“韓信點兵”、“韓信發明象棋”等等。

    綜上,韓信在短短的五年軍事生涯中所創造的戰法、戰術,成為了後世兵家必學的典範。他如流星一般劃過夜空,雖然短暫,卻光耀千古。

  • 7 # 如史如畫

    韓信年輕時沒錢沒人脈,為什麼橫空出世就縱橫天下?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韓信心態好

    韓信從小心態就很好,他從小家境貧寒。青年時期的韓信是經常到訪他哥哥家裡的,每天都去蹭吃蹭喝,韓信的嫂嫂就煩了,老是給韓信臉色看,久而久之,韓信也不怎麼在乎了。另外,胯下之辱大家都應該知道,韓信竟然能忍受如此恥辱,證明他的心態堅韌不拔。

    第二,韓信喜歡研究兵法

    韓信飽讀兵書,還喜歡拿自己和別人作比較。眾所周知,武安君白起是戰國第一戰神,他一生殲敵之數達百萬之眾。但在韓信眼裡,白起只是一位“殲敵一萬,自損八千”的將軍,韓信對古代兵事十分了解,對白起的兵法不屑一顧。

    第三,韓信實戰經驗豐富

    我們要清楚一點,韓信最早跟隨的是西楚霸王項羽。項羽也是一大戰神,他帶著韓信打過的戰爭也不在少數。韓信跟著項羽學到了很多,比如韓信打的背水一戰就是模仿項羽的,客觀的說,背水一戰的技術水平已經超過了破釜沉舟一戰。名師出高徒,只不過韓信這位高徒用兵已經超越了項羽這位名師。

    另外,韓信的志向也是很高的,非大將軍不當,這也是韓信一橫空出世就縱橫天下的原因。

  • 8 # 漢史趣聞

    本來韓信也就是一個窮屌絲,沒有工作失業青年,到處蹭飯吃。但是,他這樣的人卻能夠逆襲。從一個小小計程車兵,到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常勝將軍。想要做到這種變化,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的。

    那麼為何韓信會有這樣巨大的變化呢?

    我想原因如下:

    1、韓信不認命,自認為是將帥之才,正是他的不滿,多次跳槽,才有了賞識他的人。

    我們都知道,韓信很早就參軍了,秦末亂世的時候,他一直都是跟著項梁。但是,很遺憾的是,項梁根本就沒有重用他。

    很快項梁就戰死了,韓信不得不投奔到項羽的帳下。

    項羽對韓信不但無視,還讓韓信給自己當執戟郎,也就是看大門的。

    韓信本以為這樣就能夠接觸到項羽,多給項羽提提意見,也許,自己的才能就能發揮出來。這樣,他就可以得到項羽的重用了。

    但是,到了後來這一切都是韓信自認為的,項羽根本就沒有重用他的意思。

    在這種情況下,韓信就開始投奔劉邦。他覺得自己是有才之人,只要有賞識自己的明主,他就能出人頭地。

    所以,在項羽這裡得不到重用,他就來到了劉邦這裡。

    2、蕭何的力薦,讓韓信認識了劉邦。

    韓信聽說劉邦是個比較重視人才的明主,所以就從項羽帳下投奔到了劉邦的這裡,一開始劉邦的司機夏侯嬰給劉邦推薦韓信。

    但是,劉邦就給韓信象徵著提拔了一下,也就是一箇中級軍官。

    這個提拔韓信不滿意,他又找到蕭何讓蕭何給劉邦說提拔自己。

    但是,劉邦覺得韓信這個人不懂得滿足,也就沒有提拔他。

    韓信覺得劉邦也不會賞識自己,因此就開始逃跑。

    後來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當蕭何把韓信給追來,告訴劉邦,你若想要得到天下,就必須用韓信。若是想在漢中待著,僅僅就當漢中王。就把韓給放走吧,正是這句話,讓劉邦開始重視韓信的。

    3、劉邦沒得選,只好重用韓信,看看他到底是不是人才,這才成就了韓信。

    蕭何都這樣說了,劉邦再不重視一下,也太不給蕭何面子了。當然了蕭何看人還是很準的,在加上劉邦確實是想奪得天下的。

    但是,很無奈的是,他的帳下缺少這種帶領他爭奪天下的將軍。既然韓信說他是這樣的將才,那自己就給他這位置。

    看看他到底能不能行?

    結果,這一試韓信確實是軍事天才,他打的第一仗也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戰,確實是很經典,而且是大獲全勝。

    畢竟這一次戰役,韓信帶領劉邦走出了漢中,佔領了關中。

    這說明韓信是可以勝任大將軍之職的。

    所以,得到了劉邦的認可,也就開啟了韓信的逆襲之路。

    4、韓信當了大將軍,幫助劉邦擊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

    韓信有了用武之地,他開始帶領人馬和項羽逐鹿中原。在打敗項羽之前,他拿下了魏國和代國。

    在趙國韓信打了他一生之中的成名戰,也就是背水之戰,這一次戰役他用三萬人,打敗了趙國二十萬精銳部隊。

    韓信拿下趙國之後,燕國也投降了韓信。

    在韓信攻打齊國的時候,他打敗了項羽的第一猛將龍且。為以後打敗項羽奠定了基礎,最終經過垓下之戰,韓信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幫助劉邦奪得了天下。

    這就是韓信的逆襲之路,也是為何他能夠縱橫天下的原因。

  • 9 # 音樂小妖

    中國古代漢朝之所以在劉邦的手中創立成功,我們的兵仙韓信功不可沒,韓信一生征戰無數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天下。

    但是在韓信年輕的時候,屬於三無人員,就是沒錢沒人脈更沒打過仗,可就是這麼一個類似於紙上談兵的小子,橫空出世並且還給橫天下?

    不論是現代還是古代,不得不說還是有著真正的天才,這些天才可以說天生就是某個領域當中的佼佼者,或者說他們在某一個領域會比普通人更容易出類拔萃。

    就好像我們經常說的天才都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與百分之一的天賦所組成的,但是哪百分之一的天賦有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天生憨厚,哪怕你用盡所有辦法讓他學習那些所謂的陰謀詭計,但實際效果可能微乎其微,因為他天生就不是那塊料。

    還有人天生腿腳殘疾,我就不相信這些人經過訓練之後能跑出個世界第一,就好比明星長得漂亮和長得醜,那個出名的機率更高,就不用說了吧。

    同樣的道理,別看韓信在領軍之前,從來沒有過任何的領軍經驗,但是人家天生就這個腦細胞。

    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不同的世界,在當時韓信那年代,或許大家的目標就是為了生活的更好,或者說為了明天能夠吃上飯。

    但是韓信卻不一樣,在他的眼中,所有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某種兵法,所謂的胯下之辱,不就是示敵以弱嗎?打不過果斷認輸,不就是兵法當中的儲存實力嗎?

    相當的問題,在不同人的眼中就是另外一種結果,或許很多人說士可殺不可辱,但是在另外一人的眼中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你能說以上兩種方法那個是對,那個是錯嗎?所以說不同人的眼中有著不同的思考方式。

    看似每天無所事事,在自己的腰上掛著一把劍,跟個跳廣場舞的大媽一樣,定時定點的出沒在自己的村子裡。

    也許在眾人的眼中很傻,但是在他們的腦子裡或許就是某種鍛鍊。

    再加上之後韓信曾經給項羽當過兵,之後又投奔過劉邦,可以說基層的經驗已經完全具備,不用專門跟著大家一起上戰場上面殺敵。

    只要自己仔細的觀察過別人的戰鬥方式,就會在自己的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尤其是從下往上來觀察,很多細微末節的方面都可以考慮到,從而讓自己的知識更加牢固。

    於是當韓信直接成為劉邦的大將軍之時,雖說在這之前沒錢沒人脈更沒有領過軍,但是韓信的腦海當中,已經不止一次模擬過所謂的統帥大軍的方法,並且在自己正式接手的時候,也不斷的完善著自己的不足,於是剛剛初露頭角的韓信直接就縱模天下,成為了能跟項羽一較高下的兵仙。

  • 10 # 米瑞話影視

    【米瑞君】的觀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韓信國士無雙,軍事才能無人能及,這種本事很大程度上是天賦,但是,後天的努力和經驗同樣重要。韓信的橫空出世主要有以下因素:

    韓信天賦異稟,天生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

    古往今來的軍事家當中,能像韓信這樣擁有非凡軍事天賦的人寥若晨星。這些人都是上天賜給了天賦,光靠後天的琢磨,是遠遠不能達到如此出神入化的程度的。這一點上,我們必須承認,天才確實是存在的。而韓信可能算得上天才中的頂尖人才。

    韓信善於學習,對兵書有深入研究

    關於韓信早年學習兵法的情況,在《史記》中並沒有相應的記載,對韓信早年的經歷介紹地也異常簡單,只說他家裡窮,受過漂母的恩惠,並且還經受了胯下之辱。但從韓信佩劍這個細節來看,韓信的原生家庭並不是很差,只是後來淪落了。因為在古代只有一定階層的人才有資格佩劍,普通老百姓是不能隨意提刀帶劍的。韓信可能在早年已經習得一些兵法常識。

    《漢書》中說:

    “自春秋至戰國,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並作。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可以看出,張良和韓信都對兵法有深入地研究。

    韓信在跟隨項羽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軍事經驗

    在整個楚漢之爭過程中,能夠與韓信在用兵上相較一二的只有項羽。韓信在跟隨劉邦之前曾經在項羽的營地裡待了很長時間,雖然沒有得到重用,但是,肯定也會耳濡目染受到項羽軍事策略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了項羽用兵的經驗。

    後來,韓信向項羽提出自己對軍事佈局的看法,雖然沒有被採用,但是也可以看出,韓信對自己在軍事上的才能足夠自信,並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綜上所述,韓信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天賦加努力成就了韓信的用兵如神。而相較於後天的99%努力,那1%的天賦可能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個情人節分別代表什麼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