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州阿響
-
2 # 醉了今生
在外過的就是不好,也不要跟父母說,父母會很擔心,你也是父母的一塊肉,07年的時候我走二樓掉下來摔傷了,也沒錢,手機也沒話費了,在出租屋裡躺了一個多月,父母聯絡不到我,就問親戚要我的聯絡方式,最後還是問我朋友聯絡上了,我朋友說漏嘴了,說我出事了,然後我父母就要來廣東接我回去,不讓在在做工,擔心的睡不著,最後我說沒事了,才沒讓他們來,就給我打錢,讓我買吃的,說危險的不要做了,回來家裡歇著吧,但是要保證讓我一個星期最少打一個電話回來報平安
-
3 # 曾曾回內江
在外漂泊,肯定會有很多心酸,作為子女最好報喜不報憂。我每次都只告訴父母,我很好…
不管什麼事你給他們說了,自己不好,身在遠方的他們就各種擔心,其實相隔那麼遠,他們除了可以安慰你一下,你讓他們空擔心又有什麼用呢?
也許有的朋友會告訴父母,覺得自己需要一些心裡慰籍,但你有沒有想過,在自己得到安慰的同時,父母心裡的壓力有多大,我的孩子過的不好,我要怎麼做,怎麼才能幫幫他們,本來上了年紀的人睡眠就少,說不定你說了之後他們會側夜失眠。所以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父母的立場想想。
對父母最好的回報就是少讓他們操心,可以把自己開心的事,告訴他們,讓他們也跟著開心起來,不好的事就自己默默承擔吧!
-
4 # 綠雲天外
一般情況下是“報喜不報憂”。
我覺得這得看物件。比如我父母,在省城底層生活太久,沒一個朋友。相對的情商方面不是很樂觀,人顯得有些小氣,當然他們的心肯定是向著我的,但表達和交流的方式方法欠妥。
如果犯錯或遭遇困難,他們下意識地先質問,讓人難受。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或是讓糟糕的心情雪上加霜,聯絡時,我一般奉行“報喜不報憂”的原則。
有的父母情商高,見多識廣,辦法路子多,完全可以敞開了說。
這樣可以增加父母被需要,“雖然老了,還有用”的認同感,不至於被邊緣化。讓他們參與到你的人生中,沒有“老之無用”的老年人常有的心理壓力。
-
5 # 山上人279
在外過得好,跟父母分享,讓他們也高興高興。在外過得不好,那是暫時的,千萬別跟爸媽說,免得他們著急躭心,並且也起不了作用。
作為父母,子女有出息,過得好就開心,比他們自己過得好還高興。若子女亊業不順,他們肯定著急躭心的。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你們在外面闖,誰也難保證一帆風順,亊亊如意的。但只要樹立信心努力奮鬥,總有一天會雲開日出的。
只是你們在外,父母總是欠掛的。所以不管你們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常常打電話回家,與父母保持聯絡。特別是逆境時更要多打電話回家,免得父母生疑。
-
6 # 農村大鍋哥
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自己過的再苦再累也不會和家裡人說,過的不好無非也就是生活問題,工作問題,事業問題以及出路問題,我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一切定會越來越好!
回覆列表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當然不要說!
在外拼搏的日子,世界很大很美好是真的,很喪很殘酷也是真的,多少次我們拼盡全力,最後卻是別人“躺贏”。
出門在外,報喜不報憂,千年古訓
很多時候,“撒謊”成了我們和父母交流時的常態。只是,這樣真的可以讓父母放心嗎?
我們自以為是的“掩飾”,真的能夠騙得了那麼瞭解我們的父母嗎?
“相見不如懷念”真的成為了我們和父母的相處方式了嗎?
恐怕不是。
心理學上有這麼一個理論,一段親密關係,最好的方式是相互暴露,而相互暴露的前提,是自我暴露。
向父母暴露情緒和脆弱、暴露心中的愛與恐懼,然後誠實地溝通,才有可能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