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杖芒徐行
-
2 # 孤島Lina
不正義可以稱作是某種“不作為”,是本可以做但沒做。比如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沒有幫扶弱小,見義勇為。之所以強調力所能及,是因為不想用道德去綁架正義,想要正義並不是非得付出慘痛的代價。
事實上這兩者都是主觀行為,主要區別在於以下兩點:
第一,不正義不會受到實際的懲罰,道德上也沒有強制約束,而錯誤會。
第二,不正義是對結果所做的選擇,而錯誤是造成結果的原因。就像見火不救和故意縱火的區別。
-
3 # 千秋怪談
要把一件事看清楚,一定是要從兩個方向出發,透過現象才能看出本質。要想弄清兩者的區別,先得把問題看明白。
何為不正義,何為正義,這本就不是輕易出現的問題。這是倫理學的範疇,也是在大是大非前,才去評價的道德問題,老話說以德服人,就是這麼個意思。
那麼首先就要弄懂正義和不正義的區別,簡單來說,只要當事者的行為,符合當時社會和階級道德標準的即為正義,反之即為不正義。
客觀來說,符合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即為正義,反之。違背社會發展規律和進步的,那就是不正義。
想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分清對錯。對錯是邏輯學的概念,主觀上的概念和客觀上的事實是一致的為對,相反的就是錯。
也就是說,判斷對錯會簡單些,尊重事實,客觀判斷就可以。但我認為,即使如此,也很難去下絕對對錯的結論,除非是用在科學判斷上。
人是講究情感的,不涉及法律的前提下,你很難客觀下結論。
而且,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傳承,都是以道德為首要判斷基準的,因為我們需要有高度的自律性。
咱們再回到不正義的問題上來,這個就很難客觀,甚至說法律也無法干預,因為正義在人們心裡。
所以,不正義和錯誤本質上就有著很大的區別,錯誤可能造成觸犯法律,甚至較大危害結果,比較容易下結論。
而不正義,更像是對個人行為的批判,佔有濃厚的個人感情色彩,是不易下結論的。
舉例來說,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讓或不讓,是以道德來判斷行為結果的,可以說不讓做的行為不正義,卻不能說他錯了。
我希望朋友們都以道德為基準,生而為人務必善良,只要我們心中有Sunny,一定過得快樂幸福。
-
4 # 國峰影視工作室
不正義行為,是指阻礙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不正義行為會損害別人的權利和機會,進而危害整個社會。面對非正義行為,應該採取正確的態度,用正當方式來維護正義。
錯誤,指與客觀實際不相符合的認識。簡單來說,就是內心的真實意思與外部的表現不同。得不到外界的認可。即視為錯誤。
回覆列表
錯誤是宏觀概念,任何不正確的行為都可以稱為錯誤,包括不正義。
行為上的失誤可以馬上調整,思想上的偏差可以及時糾正,但品德上的缺陷難以改變,而“不正義”就是一種品德缺陷,一旦形成,往往根植於人們內心,不痛不癢地說教難以轉變,除非經歷能撼其心靈之事,使之深刻意識到錯誤,轉變才能有所指望。
其實,上面話有時也需辯證看。錯誤和正確,正義和不正義,有時誰又能說的清呢?
人生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社會紛繁複雜,我們每個人在這個大環境中都充擔著不同角色,做事情有時身不由己。當然,這裡的身不由己不是辦大奸大惡之事,而是由我們身處的位置和立場不同造成的。
拿職場經歷來說,無論大小公司,派別劃分、勾心鬥角,可能都是常事。在工作中,誰不想置身事外,做個逍遙神仙,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但這往往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對立方會不斷挑錯;做自己認為正義的事來維護我方利益,另一方則將其歸為缺德。
對對錯錯,難以分辨,就如同林俊杰《曹操》裡唱的那樣“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唱了這麼多年,才真正瞭解裡面的深意。曹操的雄才大略在劉備一方眼中不過是奸詐計謀,諸葛亮的英明睿智在曹操一方眼中也只是巧詐刁滑。千年之後,對錯是非、正義與否,都是局外人評定的。
我們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要明辨大是大非,在能做和不能做之間要有判定,該做的事一定要完成,不能做的事任何條件下都不能做,不能被利益和慾望衝昏頭腦,不忘初心的同時更要堅守道德底線,這樣才能在社會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