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風雨下西樓這句詩出唐代詩人許渾的詩作自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
滿天風雨下西樓。
這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後寫的一首詩。這首詩前後兩聯分別由兩個不同時間和色調的場景組成。前聯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後聯以風雨悽其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筆法富於變化。而一、三兩句分別點出舟發與人遠,二、四兩句純用景物烘托渲染,則又異中有同,使全篇在變化中顯出統一。
“勞歌一曲解行舟”句寫友人乘舟離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習俗。“勞歌”,原本指在勞勞亭(舊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送客時唱的歌,後來遂成為送別歌的代稱。勞歌一曲,纜解舟行,從送別者眼中寫出一種匆遽而無奈的情景氣氛。
“紅葉青山水急流”句寫友人乘舟出發後所見江上景色。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滿目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顯得色彩格外鮮豔。這明麗之景乍看似與別離之情不大協調,實際上前者恰恰是對後者的有力反襯。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大好秋光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別賦》說:“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襯別離之悲,與此同一機杼。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的藝術辯證法。
這一句並沒有直接寫到友人的行舟。但透過“水急流”的刻畫,舟行的迅疾讀者可以想見,詩人目送行舟穿行於夾岸青山紅葉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狀態,也使整個詩句所表現的意境帶有一點逼仄憂傷、騷屑不寧的意味。這和詩人當時那種並不和諧安閒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句則是表明詩的前後聯之間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朋友乘舟走遠後,詩人並沒有離開送別的謝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會。別前喝了點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後,心緒不佳,竟不勝酒力睡著了。一覺醒來,已是薄暮時分。天色變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濛。眼前的江面,兩岸的青山紅葉都已經籠罩在濛濛雨霧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隨著急流駛到雲山霧嶂之外的什麼地方去了。暮色的蒼茫黯淡,風雨的迷濛悽清,酒醒後的朦朧,追憶別時情景所感到的悵惘空虛,使詩人此刻的情懷特別悽黯孤寂,感到無法承受這種環境氣氛的包圍,於是默默無言地獨自從風雨籠罩的西樓上走了下來。(西樓即指送別的謝亭,古代詩詞中“南浦”、“西樓”都常指送別之處。)
第三句極寫別後酒醒的悵惘空寂,第四句卻並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開寫景。但由於這景物所特具的悽黯迷茫色彩與詩人當時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讀者完全可以從中感受到詩人的蕭瑟悽清情懷。這樣借景寓情,以景結情,比起直抒別情的難堪來,不但更富含蘊,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結尾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惆悵。前二句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後二句以風雨悽悽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以描寫景色作為反襯的手法表達情感,筆法富於變化。
滿天風雨下西樓這句詩出唐代詩人許渾的詩作自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
滿天風雨下西樓。
這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後寫的一首詩。這首詩前後兩聯分別由兩個不同時間和色調的場景組成。前聯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後聯以風雨悽其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筆法富於變化。而一、三兩句分別點出舟發與人遠,二、四兩句純用景物烘托渲染,則又異中有同,使全篇在變化中顯出統一。
“勞歌一曲解行舟”句寫友人乘舟離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習俗。“勞歌”,原本指在勞勞亭(舊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送客時唱的歌,後來遂成為送別歌的代稱。勞歌一曲,纜解舟行,從送別者眼中寫出一種匆遽而無奈的情景氣氛。
“紅葉青山水急流”句寫友人乘舟出發後所見江上景色。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滿目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顯得色彩格外鮮豔。這明麗之景乍看似與別離之情不大協調,實際上前者恰恰是對後者的有力反襯。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大好秋光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別賦》說:“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襯別離之悲,與此同一機杼。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的藝術辯證法。
這一句並沒有直接寫到友人的行舟。但透過“水急流”的刻畫,舟行的迅疾讀者可以想見,詩人目送行舟穿行於夾岸青山紅葉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狀態,也使整個詩句所表現的意境帶有一點逼仄憂傷、騷屑不寧的意味。這和詩人當時那種並不和諧安閒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句則是表明詩的前後聯之間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朋友乘舟走遠後,詩人並沒有離開送別的謝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會。別前喝了點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後,心緒不佳,竟不勝酒力睡著了。一覺醒來,已是薄暮時分。天色變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濛。眼前的江面,兩岸的青山紅葉都已經籠罩在濛濛雨霧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隨著急流駛到雲山霧嶂之外的什麼地方去了。暮色的蒼茫黯淡,風雨的迷濛悽清,酒醒後的朦朧,追憶別時情景所感到的悵惘空虛,使詩人此刻的情懷特別悽黯孤寂,感到無法承受這種環境氣氛的包圍,於是默默無言地獨自從風雨籠罩的西樓上走了下來。(西樓即指送別的謝亭,古代詩詞中“南浦”、“西樓”都常指送別之處。)
第三句極寫別後酒醒的悵惘空寂,第四句卻並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開寫景。但由於這景物所特具的悽黯迷茫色彩與詩人當時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讀者完全可以從中感受到詩人的蕭瑟悽清情懷。這樣借景寓情,以景結情,比起直抒別情的難堪來,不但更富含蘊,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結尾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惆悵。前二句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後二句以風雨悽悽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以描寫景色作為反襯的手法表達情感,筆法富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