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農曆六月廿四日(陽曆7月19日)出生于越國諸暨苧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在當年西施浣紗之處諸暨,系一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擴充套件資料西施所做出的貢獻:1、報效家國,忍辱負重。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2、剛烈俠義,賢慧雙全。西施是剛毅有為的。一個鄉野村姑,竟然擔負起拯救越國的偉大使命,敢冒風險、勇於擔當,沒有俠義之氣,是不可能的。這種為國獻身的精神,深深影響了故鄉的後人。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農曆六月廿四日(陽曆7月19日)出生于越國諸暨苧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在當年西施浣紗之處諸暨,系一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擴充套件資料西施所做出的貢獻:1、報效家國,忍辱負重。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2、剛烈俠義,賢慧雙全。西施是剛毅有為的。一個鄉野村姑,竟然擔負起拯救越國的偉大使命,敢冒風險、勇於擔當,沒有俠義之氣,是不可能的。這種為國獻身的精神,深深影響了故鄉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