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錄 “錄”,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譯的詞抄錄下來。文言文中不必翻譯的詞大體分兩類:一類是特殊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年號、日期等;一類是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不必翻譯的詞,如:山、石、高、遠等。例句①:“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夢溪筆談》)句中“元豐”是年號,“慶州”是地名,“子方蟲”是害蟲名,“秋田”與現代語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譯,抄錄即可。 二、釋 “釋”,就是把需要翻譯的詞加以解釋。這些詞大致分兩類:一類是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但要翻譯的古代漢語詞,這一類詞很多可以用“單音節變雙音節”的方法解釋;另一類是古今異義的詞。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殺彘》)句中“欺”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但要翻譯為“欺騙”;“今、是”屬古今異義的詞,要翻譯為“現在、這”。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要藉助工具書和文中註釋;另一方面得根據自己積累的古代漢語詞彙進行解釋。 三、補 “補”,就是在翻譯文言文省略句時,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補充進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語、賓語、謂語、介詞,翻譯時應把省略成分補充進去。例句③:“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語“漁人”,“初”前省略了主語“洞口”。例句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句中“以”後省略了賓語“之(這點)”。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說它省略掉什麼成分,但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要新增一些詞語,譯句才連貫通順。例句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此句是判斷句,在翻譯時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雖雞狗不得安寧。”(《捕蛇者說》)此句應翻譯為“(不要說人,)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內容一定要必要,二要與語境吻合,否則就是畫蛇添足了。 五、刪 “刪”,就是刪除原文有而翻譯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弱篷,為楫,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核舟記》)這句話中共有七個“為”字,翻譯時只需要保留第一個即可,其餘省略不翻譯,這樣反而顯得簡潔利落。文言句子中,還有些虛詞也是不翻譯的,也應該刪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句中“之”是幫助賓語前置的,不翻譯。這種省略原文不翻譯的情況雖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調 “調”,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語序不同,翻譯時必須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調整過來。文言文中比較常見的是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謂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等,這樣的文言句子在翻譯時必須調整過來。例句⑧:“屠懼,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裝,翻譯為“把骨丟(給它)”。
一、錄 “錄”,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譯的詞抄錄下來。文言文中不必翻譯的詞大體分兩類:一類是特殊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年號、日期等;一類是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不必翻譯的詞,如:山、石、高、遠等。例句①:“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夢溪筆談》)句中“元豐”是年號,“慶州”是地名,“子方蟲”是害蟲名,“秋田”與現代語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譯,抄錄即可。 二、釋 “釋”,就是把需要翻譯的詞加以解釋。這些詞大致分兩類:一類是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但要翻譯的古代漢語詞,這一類詞很多可以用“單音節變雙音節”的方法解釋;另一類是古今異義的詞。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殺彘》)句中“欺”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但要翻譯為“欺騙”;“今、是”屬古今異義的詞,要翻譯為“現在、這”。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要藉助工具書和文中註釋;另一方面得根據自己積累的古代漢語詞彙進行解釋。 三、補 “補”,就是在翻譯文言文省略句時,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補充進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語、賓語、謂語、介詞,翻譯時應把省略成分補充進去。例句③:“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語“漁人”,“初”前省略了主語“洞口”。例句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句中“以”後省略了賓語“之(這點)”。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說它省略掉什麼成分,但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要新增一些詞語,譯句才連貫通順。例句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此句是判斷句,在翻譯時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雖雞狗不得安寧。”(《捕蛇者說》)此句應翻譯為“(不要說人,)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內容一定要必要,二要與語境吻合,否則就是畫蛇添足了。 五、刪 “刪”,就是刪除原文有而翻譯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弱篷,為楫,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核舟記》)這句話中共有七個“為”字,翻譯時只需要保留第一個即可,其餘省略不翻譯,這樣反而顯得簡潔利落。文言句子中,還有些虛詞也是不翻譯的,也應該刪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句中“之”是幫助賓語前置的,不翻譯。這種省略原文不翻譯的情況雖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調 “調”,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語序不同,翻譯時必須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調整過來。文言文中比較常見的是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謂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等,這樣的文言句子在翻譯時必須調整過來。例句⑧:“屠懼,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裝,翻譯為“把骨丟(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