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豐澤園菊香書屋
-
2 # 瀏陽人
讓教育迴歸自然。讓孩子們的天性得到解放。在尊重自然天性的前提下要去逐步引導和教育孩子呈現出一種明智而又理性的狀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具一格的天性。所以教育是應該遵從人的天性。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所有的教育。其根本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都在於人。而人又是不斷進化著的。因此,教育才能呈現出一種明智而又理性的狀態,才能帶給我們更多意想不到的色彩。所以,迴歸自然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天性是理念的核心內容。
-
3 # 青島賽思外語學校
看你怎麼理解自然的本質,如果認為對於自己來說只需要無為而治或者少治只做善意的引導,那就要看周圍的環境是否夠善意,周圍的環境功利,孩子自然也就會有攀比心。
如果是希望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就需要你多加引導,並且不要掩飾世界和人心醜惡的一面,告訴他是正常的,但不是正確的。不僅要養,也要育,我們每天也該自省。
加油。
-
4 # 那方人的家
人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這兩者之間怎麼權衡呢?
要把握兩個原則。
1、尊重自然屬性,培養社會屬性。
比如說人的天性裡有自私貪婪的一面。比如嬰兒一出生就哇哇大哭要吃的,不舒服了就大哭,他不是天生就是個會愛別人的人。
他剛開始一定是自我中心的,我們必須先接納他的這一面。你接納他了,他就接納你了。他小的時候你對他的保護是充分的,讓他感受到的愛的溫暖的,等你老了,他就會愛你。
他生下來又是弱的,比如他上一年級,他腦子就是不夠用,因為他大腦還在發育,這時候你尊重他這個天性,這是他天生的基礎,然後在幫助他提升,那他長大了就會愛你,等你老了,他就會理解你的遲緩遲鈍。相反你不尊重他的這些天然屬性,一定要拔苗助長,有的孩子被拔一拔提升了,但大多數孩子你拔的厲害了他反倒排斥學習了,如果你這時大吼大叫罵孩子笨,那等你老了,他也會不去考慮你的感受的。
所以培養社會屬性的前提是尊重他的自然屬性。
2、尊重孩子自然屬性要提供好的環境
親近大自然,讓孩子在安全範圍內自由玩耍。孩子的自然屬性就是要自由自在。過多的約束不利。
提供合適的室內場地,符合孩子天性的玩具。這個可以參考蒙特梭利教具。
3、不能以尊重孩子自然性偷懶,不去培養他的社會屬性。
現在有很多家長龐孩子龐的更高階了,美其名曰“孩子天性”。當孩子明顯出現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時還一再遷就。
我們是自然中的人,也是社會中的人,既然生活在社會 中就得遵守社會秩序。我們對孩子不可能像對待大人一樣,給他公佈下規則他就明白了,但是須要循循善誘,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一步步教導他養成。
-
5 # 手機使用者51860108538
什麼叫自然本質。是努力學習追求成績,還是快樂學習愉快成長不問成績。自然界動物還適者生存呢,它是本能學習,是不是這叫自然質,那麼跟家長學足己。童話大王鄭淵潔說自己兒子從未上學,只在家跟他學,且鄭淵潔只上到小學四年就回家了。
-
6 # 哧哧夏
“讓教育迴歸自然,讓孩子的天性得以釋放……”
我想我們在做這些宣誓的時候還是先回答一下教育所迴歸的那個“自然”是什麼?我們要釋放的那個“天性”又是什麼?我看到前面已經有朋友提到了人的社會屬性。其實人的社會屬性就是對應的自然屬性。從古至今,廣義的教育從未以迴歸自然為目的,教育的目的從來就是強化人的社會屬性。何來讓教育迴歸自然呢?至於釋放天性,我的理解是對長期社會束縛的矯正,因此,也更多是對成年人而言,而非孩子。
人一直在束縛(包括教育)和釋放的糾結中進化。年幼時接受教育、管束,成年反思,再到老年時,又如孩童般天真爛漫。這大概就是人的宿命。而如果有人說讓一個孩子迴歸自然,釋放天性,我看是胡說八道。
-
7 # 請問二人太陽
其實就是他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每次新聞裡看到那些失學兒童時他們總是說我要上學,但是一到學校裡的孩子總是在逃學。。這些搞教育的就不想想這是為什麼嗎?
-
8 # 百笑僧
學習之初,給孩子多種選擇,之後看孩子在哪個科目上興趣最高,然後因材施教。
最關鍵的是不要紙上談兵做書面文化,要注重實踐,讓孩子是在體驗中感覺到樂趣,在樂趣中學到東西。
之後,不以文化分數論成績好壞,而以孩子聽說讀寫,言行舉止的整體狀態,來對孩子做考核,多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努力思考能力。注重這些以後生活中必要技能的表現。
這是我認為的,讓教育迴歸自然。
-
9 # 羊肝愛上羊肉串
給老師高工資,但必須優勝劣汰,提高總體教育素質,在教育體系做到高精尖,針對這個時代的孩子給予這個時代的孩子合理的教育方式,在學習上讓孩子有選擇,多開科目,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愛學的科目,因為每個孩子的特長不一樣,這樣會發掘孩子的優勢,處進孩子有更好的發展,堅決杜絕校園暴力包括冷暴力,一旦發現,送到少年勞教所絕不姑息,不要讓社會的劣勢行為帶進孩子的心靈,從而淨化孩子的心靈。
-
10 # 伊水緣
《撫養:也談教育本質的迴歸》
——— 撫養孩子是一場預謀
按照李玫瑾教授的觀點,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故,反常情緒的出現,為培養孩子的性格提供了機會,而不是擔心,甚至害怕。
繞不開的彎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些路是必走的,繞是繞不過去的,比如自私、任性、逆反等都是些帶彎的路,有些所謂的問題是人本能的早期體現,例如,為了生存的“搶食”、“霸母”行為等,連小雞小狗都這樣,何況人乎?
有預則立
我們需要做的是要有“預”在先,等著它的出現,並泰然處之就是了。例如,第一次對孩子說“不”的教育,是一場孩子教育中的重頭戲、大戲,必不可少(但也要注意分寸,不能演過火了)。能做到這些,我們的心態和感悟就是積極的、主動的、智慧的,效果就必然是好的。
現實問題淺析
一、孩子還小呢,長大就好了:這是一種不懂教育的冒險行為,耽誤了不少的孩子,也是目前不少“性行背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孩子沒考好是孩子粗心了:真正的問題是早期性格培養的問題。
三、工作忙沒時間帶孩子:這是作為母親的最大失誤。
“性行背馳”的解釋
性——性格,能自動主宰人行為。良好的性格一旦養成,可使孩子日後(或終生)的意志成本降至最低。
行——行為方式,受主導作用的是人的性格,分為自覺性行為(無需意志成本)和強制性行為(需要較大的意志成本)兩種。
背馳——藉助了股市用語,這裡特指性格與行為的不和諧程度。
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是:
——— 性行統一 背馳歸零
(這裡我沒引用“言行一致”的習慣性說法,因子曰:“所信者聽也,而聽尤不可信”)
-
11 # 江山165940261
就目前來說,教育迴歸自然的本質有些難。不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家長,都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維,許多人都以分數高低來評價學校的辦學質量,來評價老師的教學能力,來評價學生的優劣。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思想,一個人的成才應該是多方面的。除了學習成績之外,還應包括體育、美術、音樂等等方面的人才。上級部門號召開足開齊課程,但實際呢?許多地方都是一紙空文,這無形之中就埋沒了不少人才。從小學到中學,我的同學中不乏喜愛音樂者、美術者、體育者,可是由於師資力量及人為因素的干擾,這些所謂“副科”一律束之高閣。
-
12 # 全乙枝
起身出門去!眼前這個世界真實且無限,書本電視電腦手機就是人為限制了!
-
13 # 八零後的那些回憶
這是很艱難的,首先家長要有很高的修養才行
-
14 # 毛彥民
多問少講。多聽少說。多看少管。多引導,少評判。行不言之教,為無為之事。
-
15 # 日日新與又日新
讓孩子們的教育迴歸自然是大家都希望的,但是大環境做不到呀,父母更是做不到呀!
-
16 # 永恆的遺忘者
我們的80-90後都老了之後自然會回到原點。 下一代的教育才會有正確的方向。80-90後甚至受到影響的00後會把自己的經驗總結。來教育好下一代。 三代垮掉在三代新的崛起。
-
17 # 小熊先生861
這個就比較難,主要是父母的做法了,父母平常就急功近利或者沒時間陪他們的話,那就不可能,現在有些父母全家陪伴孩子去旅遊,這個旅遊都是自家遊,邊教育孩子邊增加孩子的認知這個社會!
-
18 # 路敞
教育就是習慣問題,不強迫,但要充實
-
19 # 夢溪筆談1955
尊敬孩子的生長髮育法則,適時教育,循序漸進。堅決反對強化灌輸教育,孩子們根本接受不了。
-
20 # 八福哥
多歷練,實踐是生存的王道。小時候,我們都給家裡打醋打醬油,從中可以懂得計算;現在很多孩子甚至都不懂這個理念。家長管的太多了,真不是一件好事。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就是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接觸,慢慢的就學會了。
回覆列表
教育,夲身就不是自然的本質。如果是自然的夲質,為什麼還要教育?教誰、育什麼就成了問題!
從人性的自然屬性上講,就是因為人有許多與他人不相合、與社會不相融的本性,才施以教之育之以期化之改之的。否則,教育沒有意義,也沒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