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寺人披刺殺重耳失敗,然後揭發政變,攻打曹國衛國,假投降,他假冒重耳車伕接受假投降,被殺死這部分是史記載的,還是作家假冒創作?還是另外歷史失傳的記載?
7
回覆列表
  • 1 # 梅園布衣

    《東周列國志》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所寫的中國古代歷史演義,主要描寫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是古白話小說,相比古文言文史書,比較好讀好懂。對於初步瞭解春秋戰國歷史的人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入門讀物。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該書所寫內容,時間跨度大,國與國之間的矛盾關係錯綜複雜,人物眾多,初看起來,怎一個“亂”字了得。作者駕輕就熟,將這段紛繁複雜的歷史理出頭緒呈獻給讀者,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雖然不如四大名著聲名顯赫,但卻一部很好的歷史讀物。

    小說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故事的主體可信度較高。當然了,演義小說,必然會融入作者的個人偏好、觀點和情節設計,在所難免。

    這部小說的最大亮點是把秦漢時期史學家們在敘述和評價歷史事件時不便直言而採取隱含、暗示性的原則立場,用通俗的方式向讀者直接表達出來,讓人們一看就能辨別出忠奸智愚,從成王敗寇的過程中總結出興亡榮衰的經驗來。

    (晉文公退避三舍)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之一,但這段歷史內容非常豐富,文化發達水平最高。無論是社會,軍事,政治,文化,科技在具有時代特點的同時也有豐碩的結晶。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要發掘的寶藏。至今我們引以為用的經典故事和成語故事,很多來自於這個時代,價值非凡。

    歷史是人創造的。但歷史的記錄是件很難的事情。統治者限制,著述者的政治觀點、文化修養、所借鑑資料的真實性等等因素,都會影響一部著述的準確性。可以說,知道故事的意義既可,追求100%真實性,距離故事發生的時空越遠,越難!

  • 2 # 文城觀點

    馮夢龍編寫的《東周列國志》,當然不可能是100%真實,他是根據歷史書籍的記述,吸取別人的話本小說改編而成的。

    馮夢龍之前,明嘉靖、隆慶年間,有一個叫餘邵魚的,根據史書的記載,並吸收了許多民間傳說故事,編撰周至秦統一六國前的故事,取名為《列國志傳》,共8卷226則,約28萬字。明朝末年,大才子馮夢龍在《列國志傳》的基礎上對照、結合史書的記述,進行刪、添改編,形成了《新列國志》,全書共108回,由28萬字增至70餘萬字。馮夢龍的改編主要有幾個方面:一、依據《國語》《左傳》《戰國策》《史記》等書,刪除餘邵魚《列國志傳》中與歷史事實明顯不相符的故事傳說,同時增添了不少史書中關於那個歷史時期的一些重要內容。二、在改編中,馮夢龍刪去了武王伐紂到西周衰亡的這一部分內容,重點描寫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實,即是寫東周的歷史故事。三、對原來餘邵魚的書進行潤色,讓全書更流暢,馮夢龍是《三言》 的作者,文字功底深厚,編寫的《新列國志》更流暢。馮夢龍之後,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有一個稱蔡元放的,對《新列國志》進行修訂潤色,並增寫了序和讀法,並將大量的評語及一些夾註加入書中,將《新列國志》改名為《東周列國志》,共23卷108回。此後,此書成為《新列國志》的評點本,也是近200年來最流行的版本,現在大家讀的都是這一本《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它精彩地描寫了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是很適合於寫成歷史小說的時期,大動盪、大變革,戰事多,較量多,人才輩出,謀略縱橫,極具魅力。

    西周王朝末代君王周幽王,昏庸暴虐,註定挽救不了西周末世,當時社會矛盾加劇,王室內部紛爭迭起,褒姒亂政,申侯和犬戎合軍攻入王宮,殺死幽王,周王朝盛極而衰,開始走下坡路。周平王繼位後,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周王朝統治日漸衰落,而各諸侯國勢力日益強大,動盪引發政治軍事力量的重新組合,先秦時代掀起了諸侯爭霸的歷史“春秋”。戰亂和變動中,諸侯國強弱分化,爭霸過程中,出現了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所謂的“春秋五霸”,他們取代周王室主宰著當時的政治局面,而在這個時期,湧現出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些傑出人物,如有孟子、墨子、荀子、列子、莊子、慎子、申不害、鬼谷子、蘇秦、張儀、公孫龍、商鞅、李斯、呂不韋,平原君,春申君,孟嘗君,信陵君孫臏、吳起、李牧、廉頗、白起、王翦、樂毅等,也發生如“城濮之戰”這樣以弱勝強著名代戰例,出現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發奮圖強“勵志”故事王。該歷史演義,寫的就是這一段歷史。

    《東周列國志》是有一定的價值的,首先,作者立場鮮明,一點也不含糊。其所寫的大奸大惡,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對於是非善惡,忠奸智愚,揭示得很清楚,將歷史上藏匿的善惡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讓讀者很容易分辨善惡真偽。其次,作為歷史小說,吸取之前的話本的優良傳統,既重視對史書記載事實的採納,同時又不受具體細節的束縛,能增加文學色彩,講得生動趣味,使作品明顯地擺脫刻板的說史方式,讓故事能傳播更廣。再次,作者善於處理大容量、大跨度、大場景的題材,將縱橫交錯、變化複雜的歷史事件編制得有理有序,既善於描寫刻畫大事件,又能細描人物,敘述得心應手,表達非常流暢。最後,小說以“治國理政、爭霸圖強”為主線索來串連事件和故事,結構松而不散,使小說內容渾然一體,特別是主線展示了中國古典謀略的價值,利於讀者感受中國古代治國理政智謀,既有趣又富有啟發性。

  • 3 # 阿岔視角

    如果要問其真實性,我們就只能說“藝術的真實性”。而百分之百真實這個說法,按漢語的一般理解,應該是指歷史的真實性:是否存在,是否客觀,是否準確……這是細節上都不能出錯的啊。這跟藝術的真實性標準大不一樣。所以,這個問法本身就應該是錯的。或者,表述錯了。

    不過,這問題下面文字裡說的這個事兒,在史記中還是有的。

  • 4 # 甬城阿斌

    哪裡的話!東周列國志只是一部小說,好多情節看起來精彩熱鬧,但不可當真!例如:舉起烽煙,要諸侯來救,在古代交通條件下,待各路諸候到齊,周天子早沒命了!

    根據出土竹簡,周幽王出兵攻申國,申國自知不敵,勾結犬戎擊敗王師,殺了幽王,並沒有"烽火戲諸侯"之事":

    據正史,秦、晉二國合圍鄭國,鄭派人說退秦師,晉兵因孤立也退了;但東周列國志卻寫成晉繼續進攻,迫鄭投降;

    越國送西施給吳王,在《史記》裡也無記載,是東漢以後才有的傳說;

    在東周列國志裡,孫武似乎是吳軍攻楚的總指揮,但在《左傳》裡沒有孫武的名字,吳王親自指揮了攻楚之役;

    晏子使楚,舌戰楚國諸臣,在正史裡僅有"縛一人過王而行",其餘多是杜撰;

    "二桃殺三士"版本有好幾個,一看就知是傳說!若三人氣量真這樣小,晏嬰有一千種辦法來除掉他們,何必當著魯君的面出本國的醜?

    正史裡有"扁鵲見蔡桓侯",東周列國志裡成了齊桓公…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更不必說其中許多神仙鬼怪傳說了,怎可當真?但當成一部消閒書籍,還是很不錯的。

  • 5 # 西府趙王爺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小說,大家千萬不要將其當做史書來對待!

    《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

    《東周列國志》就好比《三國演義》,自稱“編年取法麟經”,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咋一看彷彿一部編年體史書。

    但其中不乏許多民間故事傳說,其中穿插許多與史實嚴重不符的部分,如秦孝公臨潼鬥寶等,也充斥著封建倫理道德和天命論的。

    這本書的作者馮夢龍也不是什麼史學家,而是和羅貫中一樣的小說家。他最有名的作品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三言與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

    所以,《東周列國志》自然談不上絕對真實,不過,作為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其已經是非常優秀了。其精彩程度,不遜《三國》!

  • 6 # 跳舞的土豆

    《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其中敘寫的事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成為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

    演義小說的篇幅一般較長,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虛構,或取材野史傳說。故事內容側重於朝代興亡和政治軍事鬥爭。

    這裡再說寺人披與晉文公重耳

    寺人就是宦官,後世稱太監。此人名字叫披,也稱勃鞮。春秋中期,寺人披先後奉晉獻公、惠公之命,兩度刺殺公子重耳,重耳僥倖逃脫。重耳後來登基為國君(晉文公),按理說,此人萬無生機可言,躲藏還來不及。但寺人披卻非等閒之輩,經過他的花言巧語和一番洗白之後,晉文公不但沒殺他,還讓他安享了餘生。

  • 7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東周列國志,是中國古代一部歷史演義的小說,作者是明未小說家馮夢龍,關鍵是這部小說是由白話文寫成,主要描寫從西周宣王時期一直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五百多年的歷史,東周列國志是明代長篇用白話歷史演義小說,拉開了它長達五百多年的史事,是古今中外時期跨越最長,人物最多的小說,主要描寫春秋戰國時代各列國的故事,其中敘寫的事實,主要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將比較分散的歷史故事和各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編排,有效溶為一體,使其成為一部結構比較完整的歷史演義,就象三國演義一樣,是歷史演義就有側重描寫歷史人物,其中肯定有誇張的成份,歷史是人寫成的,是由勝利者書寫而成,不利於自己的事件,自己丑事肯定不會寫進史記,能作到基本接近事件的真實就不錯了,所有史記和各種歷史演義的小說,就沒有百之百正確,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鬥爭史,勝者為王,敗者為賊,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但是勝利者不可能把知道歷史真象的人全部殺畢,就是殺人滅囗,自己永遠正確,歷史演義小說能作到基本正確就不錯了,就是三國演義一樣,歷史的長河就象一面鏡子,告訴我們過去,也告訴我們未來,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作者在描寫歷史肯定有自己的原則立場,對於歷史事件的敘述和評價,有的時候會隱而不言,沒有明確說明誰正確誰錯誤,而是把自己的觀點和意思深藏於記述之中,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有見地的人,很難理解,書中是非善惡,明爭暗鬥,忠奸善惡,暴露在Sunny之下,這也是作者的苦心用意,也是對後人所作的貢獻,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 8 # 亮話歷史

    一、成書時間及體裁

    《東周列國志》這本書的成書時間是明代,距離故事發生的時間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大家都知道,成書時間距離書中事件發生的時間越接近,就越為真實。這就跟家人說往事一樣,如果您爸爸跟你說您爺爺的故事,可信度就相對高很多,即使這樣也不能保證100%都是真實的;而如果是您跟您的後人說您太爺爺的故事,那真實性就差了很多了。其次,這本書的體裁是小說,而不是正史,雖然它的書名中帶有一個志字。

    二、該書作者並不是歷史學家

    史籍不是所有人能寫的,不具備一定的職位、閱歷和語言文字表達水平,是寫不出來的。寫《史記》的司馬遷,他家裡是世代史官,遠的不說,他和他的父親都是漢朝的太史令,所以他自稱“太史公”。他遺傳的基因,他受到的教育,他看過的書籍,都是一般人難以匹敵的。即使這樣,漢武帝仍然不視他的《史記》為正史,是後世才認可的。而《東周列國志》的作者馮夢龍,生於公元1574年,卒於公元1646年(明末清初)。他雖然出身於士大夫家庭,但卻是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主要成就是文學創作,而並不是史學家。他怎麼可能寫出100%的純正歷史呢?

    三、該書的內容形成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取材於四本書,其中敘寫的事實,分別是《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是按照年代的順序寫的,也可算編年體,但不算史書,時間跨度很長,寫了從公元前789年到公元前221年,一共568年的歷史,額滴個神,比明朝和清朝的歷史加起來還要長,從周幽王和褒姒的烽火戲諸侯開始,一直寫到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基本上囊括了整個春秋戰國期間的歷史故事。是現在劉向、左丘明和司馬遷等人的肩膀上,結合一些民間的故事傳說以及作者對取材的4本書的精妙解讀。《東周列國志》這本書的趣味性、可讀性、生動性都很強,但是卻不能算是史書,只能算是東周列國故事大全之類的歷史演義,是文學作品。而文學作品與正規史書的最大區別就是:可以虛構。是不可能百分之百真實的。但這並不影響這部書的價值。

  • 9 # 夏有涼風61

    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說不上百分百的真實,但是也是以歷史題材為大綱創作編輯的一部小說,就和《三國演義》差不多,雖然不是百分百真實,也可作為參考史料,因馮夢龍從小就讀經史以應科舉,雖然仕途不暢,也為自己的小說創作取材打下了好的基礎,馮夢龍是戲曲家,自然對戲曲,傳說,紀史,修志都有閱覽,取材加工自然不在話下,我想他的歷史題材小說應該基本還是遵循了史料的。

  • 10 # 微塵6373273040166

    總是提些這麼絕對非此即彼的問題。不要說小說不可能百分百真實,即使是史書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真實。橫看成嶺豎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作者看見的好象是真的,也許他看到的正好是假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會計分錄收到企業投資方的增加投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