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框架可概括為:目標、過程和原則。
(1)軟體工程目標:生產具有正確性、可用性以及開銷合宜的產品。
正確性指軟體產品達到預期功能的程度。
可用性指軟體基本結構、實現及文件為使用者可用的程度。
開銷合宜是指軟體開發、執行的整個開銷滿足使用者要求的程度。
這些目標的實現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均存在很多待解決的問題,它們形成了對過程、過程模型及工程方法選取的約束。
(2)軟體工程過程:生產一個最終能滿足需求且達到工程目標的軟體產品所需要的步驟。
軟體工程過程主要包括開發過程、運作過程、維護過程。
它們覆蓋了需求、設計、實現、確認以及維護等活動。
需求活動包括問題分析和需求分析。
問題分析獲取需求定義,又稱軟體需求規約。
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規約。
設計活動一般包括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
概要設計建立整個軟體系統結構,包括子系統、模組以及相關層次的說明、每一模組的介面定義。
詳細設計產生程式設計師可用的模組說明,包括每一模組中資料結構說明及加工描述。
實現活動把設計結果轉換為可執行的程式程式碼。
確認活動貫穿於整個開發過程,實現完成後的確認,保證最終產品滿足使用者的要求。
維護活動包括使用過程中的擴充、修改與完善。
伴隨以上過程,還有管理過程、支援過程、培訓過程等。
(3)軟體工程的原則是指圍繞工程設計、工程支援以及工程管理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框架可概括為:目標、過程和原則。
(1)軟體工程目標:生產具有正確性、可用性以及開銷合宜的產品。
正確性指軟體產品達到預期功能的程度。
可用性指軟體基本結構、實現及文件為使用者可用的程度。
開銷合宜是指軟體開發、執行的整個開銷滿足使用者要求的程度。
這些目標的實現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均存在很多待解決的問題,它們形成了對過程、過程模型及工程方法選取的約束。
(2)軟體工程過程:生產一個最終能滿足需求且達到工程目標的軟體產品所需要的步驟。
軟體工程過程主要包括開發過程、運作過程、維護過程。
它們覆蓋了需求、設計、實現、確認以及維護等活動。
需求活動包括問題分析和需求分析。
問題分析獲取需求定義,又稱軟體需求規約。
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規約。
設計活動一般包括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
概要設計建立整個軟體系統結構,包括子系統、模組以及相關層次的說明、每一模組的介面定義。
詳細設計產生程式設計師可用的模組說明,包括每一模組中資料結構說明及加工描述。
實現活動把設計結果轉換為可執行的程式程式碼。
確認活動貫穿於整個開發過程,實現完成後的確認,保證最終產品滿足使用者的要求。
維護活動包括使用過程中的擴充、修改與完善。
伴隨以上過程,還有管理過程、支援過程、培訓過程等。
(3)軟體工程的原則是指圍繞工程設計、工程支援以及工程管理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