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柳三舍

    1、大腦和頸部的外傷可以引起神經的損害,能導致筋攣性的斜頸。

    2、不合理的應用某些藥物或者病毒感染也能導致神經的損傷從而引起痙攣性斜頸。

    3、某些遺傳因素也能導致神經系統的損傷,從而引起痙攣性的斜頸。

  • 2 # 醫影小黃

    痙攣性斜頸是最常見的侷限性肌張力障礙。嚴格來講痙攣性斜頸應稱為頸肌張力障礙較為適宜,因為斜頸是一種體徵,不是診斷,並不能突出肌張力障礙的特點,痙攣性斜頸包括肌張力障礙性和非肌張力障礙性兩種。

    下面我重點給讀者講講特發性頸肌張力障礙(ICD),它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成人發病的侷限性肌張力障礙,其發病率為9/10萬人 ,發病率與性別和年齡相關 ,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1.5- 1.9倍 ;發病高峰年齡在50歲 ,70%-90%患者在40~60歲發病。由於普通醫生對ICD認識及診斷水平的差異,把ICD往往誤診為頸椎病、顳下頜關節綜合徵、帕金森綜合徵、精神疾病等。

    ICD主要表現為頸部肌肉不自主收縮,導致頭頸部出現運動增多和姿勢異常。在疾病早期,患者多主訴間斷的頸部“推、拉”感或頭部不自主扭轉,症狀逐漸加重;晚期則表現為頭頸部持續性不自主運動或明顯姿勢異常。臨床表現及病程個體差異較大,多數患者起病後症狀呈進行性加重,以病程前5年加重最為明顯,之後保持相對穩定。約10%~20%未經治療的ICD患者可自發部分或完全緩解,但症狀多在之後數月或數年內復發並持續存在。ICD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4型:(1)旋轉型:即頭繞身體縱軸不自主向一側旋轉。根據頭與縱軸有無傾斜又可以分為水平旋轉、後仰旋轉和前屈旋轉3種亞型。旋轉型是本病最常見的一種型別。此外根據肌肉收縮情況,又可分為頸肌痙攣和陣攣2種。(2)後仰型:即頭部不自主後仰,面部朝天。(3)前屈型:即頭部不自主向胸前屈曲。(4)側傾型:即頭部偏離縱軸不自主向左或右傾斜,嚴重者耳、顳部與肩膀靠近,常伴同側肩膀上抬現象。多數痙攣性斜頸患者臨床表現為多種型別異常姿勢的組合。

    頸肌疼痛也是ICD常見症狀。疼痛既可作為頸部姿勢異常的伴隨症狀出現;也可作為斜頸的前驅症狀,在頸部姿勢異常前出現。疼痛通常累及頸肩區域,持續或間斷性,可放射至受累肌肉對側。

    ICD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 ,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遺傳因素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ICD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2. 外傷因素外傷可能是ICD的誘發因素之一。3. 感覺系統的功能異常。4.前庭損傷。5.神經遞質紊亂。 6.基底節神經元病理改變。

  • 3 # 張銀剛醫生

    痙攣性斜頸一般醫學上不這樣診斷,骨科分為先天性肌性斜頸和椎體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頸。您說的痙攣性斜頸可能是先天肌性斜頸,推測原因胸鎖乳頭肌攣縮所致。治療上行胸鎖乳頭肌鬆懈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完《印度合夥人》後你有何感受?你認為印度電影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