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與中國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它貫穿人生的各個階段,覆蓋生活的不同層面,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娛樂作用外,它在社會生活中還具有許多實際功用。教育與傳承在中國一些少數民族中,流傳著歌唱長篇敘事詩,歷史詩的民歌,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瑤族的“盤王歌”、哈尼族的“開天闢地歌”、景頗族的“木瑙齋瓦”、獨龍族的“創世紀”、僳僳族的“木刮基”等等。這些歌曲記述了有關宇宙與人類起源的古代神話和傳說,先民對一些自然現象的認識以及歷史、生產、生活和禮儀知識。這些歌曲曲調起伏較小,吟誦性強,篇幅長大,有的歌詞長達數萬行,一般需要數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唱完。這些歌曲多在節日、祭祀或婚喪禮儀中由巫師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氣氛肅穆。人生禮儀人生有四個最重要的階段,即誕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在中國許多民族中,民歌貫穿於這四大禮儀。例如彝族接生婆所唱的《秧子歌》,廣西壯族男子18歲成年時所唱的《十八歲之歌》,蒙古族、普米族的婚禮歌曲,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土族、傣族、侗族、彝族、哈尼族、土家族、漢族的《伴嫁歌》(或“哭嫁歌”),壯族、苗族、普米族的喪葬歌曲等等。祭祀與驅邪在一些民族中,民歌常用於祭祖活動,以及由巫師、神婆主持的祭神驅邪、除病免災的儀式。例如傣族的“祭神調”、“師孃調”、“卜卦調”,侗族的“踩堂歌”(侗語叫“多耶”或“耶”)等等。交際民歌的交際功用包括戀愛、交流、送往迎來及對歌鬥智等。它作為異性間交往的媒介,是中國許多民族中民歌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功用。一些民族的傳統歌唱節目也往往與此相關。例如壯族的“歌墟”,苗族的“遊方”,佬族的“走坡”,西北地區土、回、撒拉、東鄉、保安及漢族的“花兒會”等等。在節日的那一天,成百上千名青年男女聚集到專設的戶外歌場交遊、嬉戲和對歌,歌聲通宵達旦,可持續數晝夜。還有一些民族,如布朗族、基諾族、傣族及南部侗族地區,有小夥子去姑娘家對歌尋偶的習俗。而哈尼族、黎族、景頗族等,則是由村寨或部落興建專用的公共房屋,供未婚青年男女對歌社交。青年男女從相識到定情,往往要有一定的過程,對歌的內容也就形成了一套程式。例如苗族的“遊方歌”的程式為第一次見面唱“見面歌”,歌詞內容為雙方的自謙;再次見面唱“相思歌”;第三次見面以後,才開始透過對歌瞭解對方更多的情況。在雙方感情的進展和曲折中,又有相戀歌、婚誓歌、斷心歌、逃婚歌、斷情歌、分心歌、抗婚歌、詛咒歌等等。這些對歌形式的發展,在娛樂的同時又充分展示並推動了民間文化的發展。總之,中國的民歌歷史悠久、蘊藏豐富,具有豐富的體裁和多樣的風格,它在反映人們生活的同時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對於各民族文化間的交流和社會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藝術精品。
民歌與中國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它貫穿人生的各個階段,覆蓋生活的不同層面,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娛樂作用外,它在社會生活中還具有許多實際功用。教育與傳承在中國一些少數民族中,流傳著歌唱長篇敘事詩,歷史詩的民歌,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瑤族的“盤王歌”、哈尼族的“開天闢地歌”、景頗族的“木瑙齋瓦”、獨龍族的“創世紀”、僳僳族的“木刮基”等等。這些歌曲記述了有關宇宙與人類起源的古代神話和傳說,先民對一些自然現象的認識以及歷史、生產、生活和禮儀知識。這些歌曲曲調起伏較小,吟誦性強,篇幅長大,有的歌詞長達數萬行,一般需要數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唱完。這些歌曲多在節日、祭祀或婚喪禮儀中由巫師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氣氛肅穆。人生禮儀人生有四個最重要的階段,即誕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在中國許多民族中,民歌貫穿於這四大禮儀。例如彝族接生婆所唱的《秧子歌》,廣西壯族男子18歲成年時所唱的《十八歲之歌》,蒙古族、普米族的婚禮歌曲,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土族、傣族、侗族、彝族、哈尼族、土家族、漢族的《伴嫁歌》(或“哭嫁歌”),壯族、苗族、普米族的喪葬歌曲等等。祭祀與驅邪在一些民族中,民歌常用於祭祖活動,以及由巫師、神婆主持的祭神驅邪、除病免災的儀式。例如傣族的“祭神調”、“師孃調”、“卜卦調”,侗族的“踩堂歌”(侗語叫“多耶”或“耶”)等等。交際民歌的交際功用包括戀愛、交流、送往迎來及對歌鬥智等。它作為異性間交往的媒介,是中國許多民族中民歌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功用。一些民族的傳統歌唱節目也往往與此相關。例如壯族的“歌墟”,苗族的“遊方”,佬族的“走坡”,西北地區土、回、撒拉、東鄉、保安及漢族的“花兒會”等等。在節日的那一天,成百上千名青年男女聚集到專設的戶外歌場交遊、嬉戲和對歌,歌聲通宵達旦,可持續數晝夜。還有一些民族,如布朗族、基諾族、傣族及南部侗族地區,有小夥子去姑娘家對歌尋偶的習俗。而哈尼族、黎族、景頗族等,則是由村寨或部落興建專用的公共房屋,供未婚青年男女對歌社交。青年男女從相識到定情,往往要有一定的過程,對歌的內容也就形成了一套程式。例如苗族的“遊方歌”的程式為第一次見面唱“見面歌”,歌詞內容為雙方的自謙;再次見面唱“相思歌”;第三次見面以後,才開始透過對歌瞭解對方更多的情況。在雙方感情的進展和曲折中,又有相戀歌、婚誓歌、斷心歌、逃婚歌、斷情歌、分心歌、抗婚歌、詛咒歌等等。這些對歌形式的發展,在娛樂的同時又充分展示並推動了民間文化的發展。總之,中國的民歌歷史悠久、蘊藏豐富,具有豐富的體裁和多樣的風格,它在反映人們生活的同時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對於各民族文化間的交流和社會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