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魚仔啊
-
2 # 弟子規講座主辦方張萍
學習弟子規,提高成績,孩子聽話,家長放心,沒有脾氣,百病不生!
——中華傳統文化幸福人生講座主辦方張萍老師
-
3 # 茗媽學堂
看到這個問題,應該很多家長都有困惑,而很多家長都會糾結於這個現象,其實是一種結果,也就是玩手機的結果,但是很難靜下來分析為什麼孩子喜歡玩手機。從幾個方面給出你建議。
1、 首要了解玩手機背後的需求。很多孩子透過手機遊戲獲得知識,或者遊戲帶來的成就感,更多的時候遊戲手機裡面藏著平時缺的愛和自由。那麼孩子是沒有其他途徑去求知,比如閱讀,比如旅遊等等。又或者孩子沒有其他途徑體會他的成就感,經常被家人否定,不被人認可,或者興趣被打破等。又或者每天被家人控制,沒有自主權。這些父母都反思過了嗎?
2、 多些給孩子的自主和陪伴,多些根據他特長和興趣點創造一些其他共同完成的事情,比如愛打球,就去訓練打球,愛烘焙,就買來烘焙等等。給孩子自由。
3、 孩子和家長面對面深入面談。可以問問孩子玩手機有什麼好處,瞭解孩子背後的需求,然後提出自己的擔憂和需求,家長和孩子針對各自的需求提出解決方案,然後把每個解決方案做出分析,最後兩個人確定選擇哪個,然後執行。
4、 多陪陪孩子,多傾聽孩子,多關愛孩子,多些親子活動,親子游戲。讀懂孩子的內心,拉進孩子的距離,相信孩子自然可以會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每一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糾結於去改變一個做法,焦慮改變,只會讓孩子這個行為一直留下。
5、 還有就是尹建莉老師書說的,要不就不理不顧一個月,看看孩子自己的行為調整。但是前提也要做一個溫和的家長。
-
4 # 語文線上
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記得曾經以這句話為題目的一篇文章,成為爆文,瞬間十萬加。
相當可見,人們對於手機心存擔憂和恐懼。一點不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孩子沉迷於手機,用大量的時間刷手機,那麼是必然會影響到學業。
怎樣處理孩子玩手機的問題。
一次帶著一群孩子和家長去外地研學,大巴車上,一位父親坐在我身邊看著手機,他兒子一會兒跑過來,“老爸,拿過你的手機來!”那位父親抬起頭,大聲說:“滾,一邊玩去!”兒子不再言語,灰溜溜地走了。
可能有人說,這父親太野蠻,太簡單粗暴,孩子肯定有心理陰影。我想說,別人稱呼這位父親都是姓氏後面帶“總”字的,他是某大品牌汽車4S店的老闆,為人處世了得。他的兒子,我帶了六年,性格開朗,活潑可愛,成績優秀,進入某著名高中的博雅班。
該關心的時候關心,不該讓步的時候,堅決不讓步,特別是對待手機上,直接、簡單、粗暴。傳達出強烈的資訊:不行!
曾經有一段時間,妞妞特別喜歡玩手機,她不是打王者毒藥,也不聯合吃雞。而是玩QQ中的釐米秀,一個小魔女,瘋瘋癲癲,做出各種誇張搞怪的動作,感覺挺好玩。我想給她點教訓,有時也實在忍不下心來。好言相勸根本不管用,在一個午後,她又趴在床上玩釐米秀,我大喝一聲,拿過手機,使勁的摔在地上,手機被我摔的粉碎。她一看,嚇得哇哇大哭起來。我對她說:你這是每天干什麼?沉迷手機毀一生,你如果再敢碰一下手機,我看到一次就摔一次!
那是一部剛出產不久的小米6,兩千多塊錢。
我用一部手機表明了我禁止她玩手機的決心!犧牲一部手機讓她長點記性,我一直感覺在教育孩子方面無所謂成本的大小。
從此以後,她很長時間都不碰手機,手機放在眼前就像沒看到一樣,現在即使有時候玩一下,如果我們讓她停下來,她也會馬上停下來。
我想我還是值得的。
家長在孩子玩手機這個事情上,我認為必須做到兩點:
1.必須旗幟鮮明,態度堅決。對待不合理的事情不要採用商量的語氣,不行就是不行,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家長傳達出的資訊越直接、簡潔,越有力量。很多孩子之所以對家長的話不聽,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家長的表述不夠直接、簡潔。缺少力量。
2.及早發現苗頭,一開始就嚴格控制。開始就嚴格的控制,也是容易的,也是最好的教育時機。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去糾正,那個花費的力氣就大多了。說實話,我很早就給孩子買上了電話手錶,但我在她沒有上大學之前並不打算給她買手機,因為手機這玩意,太浪費時間。
3.家長儘量以身作則,不要玩手機,給孩子做一個表率。抖音、短影片 、各類資訊充斥著其中,你很難不被誘惑,即使大人也願意刷一刷影片 ,瀏覽一下有趣的新聞。何況孩子,要想孩子少接觸手機,在家裡家長儘量不碰手機,拿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願手機之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而不再是麻煩!
-
5 # 努麗
手機,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玩遊戲沉迷,一個APP解決所有作業,等等,海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趙志忠建議儘快立法:禁止16歲以下中小學生使用智慧手機。在圍追堵截下,孩子還是離不開手機。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相信孩子,給他手機,但之前的鋪墊得做好:
1.手機不是遊戲機
和媽媽們在一起常常看見她們稍有空閒便玩遊戲,孩子在旁邊也不例外,那專注的表情挑起了孩子無限的慾望。
今年放假回家遇見了一位沉迷於遊戲的爸爸,爸爸玩得熱火朝天,孩子先是好奇地看,接著入神,後來趁爸爸不在偷偷玩,不久,他的手機上也多了這個遊戲。
如果你想讓孩子遠離手機遊戲,那麼您首先做到不去玩,至少不在孩子面前玩。
2.讓手機發揮學習的作用
手機在我的手裡的功能很簡單,就是閱讀器。去年的某一天,我下載某當雲閱,從此開始看電子書。當然大寶看見我津津有味地看,也沒禁住誘惑,頭碰頭看書的感覺很溫韾。
另外,大寶手機上還下載了某可寶貝學英語,想兒子初學的磕磕絆絆到期末考試的表現,我真心感激手機。
3.限定手機時間
孩子拿到手機之前要約定時間——哪段時間可以玩,比如我家中午12:30——1:30,晚8——9,其餘時間由我儲存。
4.警惕某些手機APP
某某幫就是一個,我周圍的媽媽說,有了它,再也不愁給孩子輔導作業了,一掃全知道。她們鼓動我也下一個,我堅決沒下:可以不會,但不可以不想。這就是我的態度,一個期望孩子能獨立地長大的媽媽的態度。
手機不是洪水,淹沒孩子的學習之地;也不是猛獸,吞噬孩子的學習意志。它是船帆,陪伴孩子去經歷學習中的苦樂,逆風時要放下,順風時揚帆遠航。 -
6 # 陽光創作99
家長應該怎樣處理孩子玩手機的問題?
大家好!作者關注此類問答。在四川成都期間,作者對此類問答曾作過專題走訪....現追述如下:
一、走訪成都簇橋明珠小區廖師博。
<1>廖師博是西藏昌都市工會小車駕駛員,2012年退休,養有一兒一女,妻子因病早在15年前去世,廖師博又當爹又當娘,好在兒女爭氣,兒子在北京讀西藏班,隨後考取大學,畢業後回到西藏昌都市,被分配在昌都卡若區檢察院工作。女兒在上海讀西藏班,隨後考取上海財經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就業。
<2>廖師博介紹說:"兩個孩子在北京、上海讀西藏班期間,因擔耽心孩子都在外地讀書聯絡不方面,就給兩個孩子買了手機,但孩子沒有沉迷手機。"
﹤3>廖師博說: “兩個孩子已經有了發展自我的願望,有動力為了一個目標去奮鬥,就不會著迷手機"。廖師博接著說:家長不要把手機當成禁忌,越不給反而會有逆反心理。”
<4>廖師博繼續說:"手機和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是對立的。當孩子表現出對於計算機、物理的明確興趣,我就積極鼓勵....孩子得了獎,學習的勁頭更足,更不會把多餘的時間投入在聊天和遊戲中。"
二、作者建議
第一,家長儘量以身作則,不要玩手機,給孩子做一個表率。抖′音、短影片 、各類資訊充斥著其中,你很難不被誘惑,即使大人也願意刷一刷影片 ,瀏覽一下有趣的新聞。何況孩子,要想孩子少接觸手機,在家裡家長儘量不碰手機,拿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第二,必須旗幟鮮明,態度堅決。對待不合理的事情不要採用商量的語氣,不行就是不行,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家長傳達出的資訊越直接、簡潔,越有力量。很多孩子之所以對家長的話不聽,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家長的表述不夠直接、簡潔。缺少力量。
第三,結合學校班級對待手機的態度要求,選擇是否給孩子佩戴手機。
第四,如果孩子上學離家較遠或家長怕孩子路上出危險,可以給孩子佩戴手機,但要叮囑孩子進校之後關機,以免影響在校學習。
第五,不要讓孩子的手機能上網,控制和了解孩子每月的話費。
第六,孩子的手機只能是一般聊天或者簡訊的話題,但注意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
回覆列表
我家孩子六歲,從小夥伴口中知道了王者榮耀,刺激戰場,我的世界這些遊戲,為了跟小夥伴有共同語言,也下載了讓他玩,規定每週末可以玩一次遊戲,看他迷上了刺激戰場,我就買回來槍支百科全書,看我玩王者榮耀的時候,他記住了遊戲裡的人物,我就買回來中華上下五千年讀給他聽,每當書裡出現一個他熟悉的人物名字時,他總是聽得很認真,引導最重要吧,堵不如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