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02059504229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可以考慮多階振型互相耦合的作用,尤其是扭轉振型的耦聯,如果只是單階振型,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和底部剪力法應該是一致的。 所以底部剪力法一般用在低層的、簡單的、規則的、對稱的結構中,如砌體結構住宅樓或者多層框架(新規範要求加上樓梯就又麻煩了)之類。 此外,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出來的地震剪力都是絕對值,沒有方向,在這一點上,底部剪力法算出不同方向地震作用所引起的剪力的方向,比較有物理意義。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也稱規範法,適用於大量的工程計算,該法有側剛及總剛兩種計算方法,分別對應側剛模型及總剛模型,其主要區別是側剛模型採用剛性樓板假定的簡化剛度矩陣模型。總剛模型是採用彈性樓板假定的真實結構模型轉化成的剛度矩陣模型。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先計算結構的自振振型,選取若干個振型分別計算各個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將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於結構上,求其結構內力,最後將各振型的內力進行組合,得到地震作用下的結構內力和變形。其基本原理就是用“規範”反應譜,先求得各振型的對應的“最大”地震力,組合後得到結構的組合地震作用。這裡面有一個求“廣義特徵值”而得出結構前幾階振型和頻率的重要步驟,在這個過程中程式按力學和數學的法則進行繁多的中間計算,而不輸出中間資料,僅將結果值告知設計人。 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擬靜力法)(Equivalent Base Shear Method) 根據地震反應譜理論,以工程結構底部的總地震剪力與等效單質點的水平地震作用相等,來確定結構總地震作用的方法。 一種用靜力學方法近似解決動力學問題的簡易方法,它發展較早,迄今仍然被廣泛使用。其基本思想是在靜力計算的基礎上,將地震作用簡化為一個慣性力系附加在研究物件上,其核心是設計地震加速度的確定問題。該方法能在有限程度上反映荷載的動力特性,但不能反映各種材料自身的動力特性以及結構物之間的動力響應,更不能反映結構物之間的動力耦合關係。但是,擬靜力法的優點也很突出,它物理概念清晰,與全面考慮結構物動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相比,計算方法較為簡單,計算工作量很小、引數易於確定,並積累了豐富的使用經驗,易於設計工程師所接受。但是,應該嚴格限定擬靜力法的使用範圍:它不能用於地震時土體剛度有明顯降低或者產生液化的場合,而且只適用於設計加速度較小、動力相互作用不甚突出的結構抗震設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安慰小孩去遠方求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