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4386860247

    遠古時候日晷,發明人已經不祥,日晷樣子就好像是陀螺那樣,上面插一根鐵或者石頭,透過石頭指示輪盤上的刻度從而知道時間。

    然後是利用銅壺計時,最早的銅壺,聽說產生在周朝,青銅器時期,銅壺裡面裝有水,透過滴水,計時,銅壺上有一浮標作用的標尺,水位下降,木頭下降並指示出相應的時辰。

    PS以下是計時工具的發展過程

    從日晷到銫原子鐘

    在古代,人們沒有計量時間的工具,只是以太陽昇降來判斷時間的早晚,因此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語。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早在周漢時期,就有了計量時間的儀器。最早的計時器是一種水時計——漏壺,據《隋志》記載:“漏刻之制,蓋始於黃帝。”足見其出現之早。

    漏壺 日晷

    另一種計時器叫做日晷,它是在圓形的石板中間豎立一根鐵針,石板周圍刻著時辰標記,隨太陽的東昇西落,鐵針的影子就能指示出時間來。元代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立的觀星臺,表高40尺,圭長128尺,重18噸,使日影長度讀數可準到0.1毫米。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還存有日晷這一古老的優秀文化遺產。

    十六世紀中葉,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從教堂中的吊燈中受到啟示,發明了擺鐘,從此鐘錶就誕生了。不過,當時鐘錶極其簡陋,只有一根指示“小時”的時針,只有到了十八世紀才出現了分針,秒針是在十九世紀才出現的。人們將一天分為24小時,1小時60分鐘,1分鐘60秒。一秒鐘就是一個平均太陽日的1/86400。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鐘錶業也在飛速發展。從機械擺鐘到電子手錶,各種鐘錶,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對於我們日常中的計時,這些鐘錶就已足夠了。

    但是,地球的自轉並不是一天 24小時絲毫不差,它在10年左右就會相差一秒。例如1992年就要潤一秒鐘。因此,更精確的計時標準勢在必行。1967年第十三屆國際權度會議通過了新的時間標準:

    1秒鐘=銫原子振動9192631770次所經歷的時間。

    這種銫原子鐘即使用三十萬年,誤差僅一秒!1992年的潤秒就是由這一銫原子鐘所確定的。目前,科學家們又在探索更高標準的計時系統,理論上預言用鐳射所建立起來的時間標準的精度還可以提高一萬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蒙哥馬利元帥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