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商務新觀察
-
2 # 鑫金蓉微EA0806
做投資是一個很好的表現,現在有600萬資金想要達到10%年化率的話,可以將這筆資金投資導現貨市場,做一箇中長線,中長線操作交易的話,在半年的時間就可以到達10%的收益,不需要年化率的時間。
-
3 # 深圳理財規劃師
可以說安全性、收益率以及流動性都非常好的理財產品是不存在的。
高利率理財產品也伴隨著高風險性,在年收益與風險性多少上面我們需要去權衡。能夠滿足兩項比較突出或者一項極為突出的理財產品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根據題主的要求,在這裡我主要說說信託,信託,顧名思義信用委託,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不過信託的門檻偏高,題主的資金已經達到邀請,不過不知道是否有2年以上的投資經歷,同時家庭金融資產達到500萬元或本人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的目標。
這個是我剛剛在用益信託網截下的信託資料圖片,8月13日以來新發行的信託產品中,最高預期收益率“破10”的共9款。
關於怎樣挑選一個好的信託產品,辨別固定收益類信託產品的優劣呢?
可以從信託產品的收益水平、融資專案的還款能力、信託產品的風險水平和信託公司的理財能力等四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對信託產品發行管理人的信託機構選擇也應該謹慎對待,應主動選擇低槓桿、能夠做到勤勉盡責的大型機構和成長性機構。
信託產品的風控水平
可以從專案或融資人自身是否有風險,包括政策風險、行業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風險採取的風控措施或者產品設計是否得當,是否有效等等方面去考慮。
-
4 # 度小滿金融
風險與收益相生
儲蓄、國債、貨幣基金以及低風險銀行理財的年化收益基本不超過5%;債券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大約在7%左右;經過了幾輪牛熊轉換的偏股型公募基金的年化收益可以達到16%,但只是一個平均值,而且是經過了20年的市場變化所得出的平均收益。
總之,風險與收益呈正相關,收益越高風險越高,就單一的理財產品而言,可以達到10%的產品,背後一定伴隨著不低的風險。
資金量越大,越要注意本金的安全當資金量越大時,越應該注意投資的風險,原因很簡單,因為本金基數大,一旦發生虧損,所損失的資金會大很多。
舉一個簡答的例子,1萬元的本金與100萬元的本金,同樣做投資,如果虧損10%,那麼前者虧損的金額只有1000元,而後者虧損的金額則高達10萬元。
所以,從風險控制上來說,當資金量越大時,應將風險控制在相對小的範圍內。
任何理財都存在風險,應做好投資組合任何投資都有風險,而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是一種有效分散風險的辦法,下面我們來看看可以投資的產品。
① 低風險:存款、國債、銀行理財產品,低風險投資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可以保證本金的相對安全。
② 中高風險:可參與偏股基金定投,無論是挑選主動型基金還是被動指數基金,在市場上升期,是可能會達到10%的年化收益率的。
綜上所述,10%的年化收益率是一個相對較高的投資目標,但在市場好的時候,是有可能達到的。但要明確,背後存在著較高的投資風險,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產品,構建投資組合時,應將本金的安全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追求投資收益。
-
5 # 經典K線
感謝邀請!說實在的,如果你是一名風險厭惡者可接受風險等級較低的話。這600萬要做到年化收益10%可能性不大(當然也許有人會告訴你他可以做到,這人不是騙子就是讓你去承受風險)以目前市場利率和你資產數量級穩定在7-8%是有一些選擇餘地的。你只有承擔一些風險做一些激進這投資才可能達到或超過這個目標。我建議你可以找一家大券商的資管部門談談,這裡也許有你不知道的機會。
-
6 # 冀蒙嘉澍
信託
信託為門檻較高的投資理財產品,集合符合投資者的資金選擇專案進行投資以期獲得回報。因具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對於投資者的要求較高。必須符合合格投資者條件之一,能夠識別、判斷和承擔信託計劃相應風險的人:
1.投資一個信託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法人或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
2.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總計在其認購時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財產證明的自然人。
3.個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20萬元人民幣或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30萬元,且能提供相關收入證明的自然人。
在符合合格投資者條件後,可直接到信託公司、銀行進行諮詢選擇信託專案,建議選擇排名靠前且具有國資背景的信託公司,在年化收益10%以上的專案中進行篩選。
債券基金以債券為投資物件的基金稱為債券基金。
債券基金具有風險較低(與證券型基金相比)、費用較低、收益穩定(固定收益類基金)、投資門檻低、流動性強等特點。
現如今在股市行情不太樂觀的情況下,有需要的可關注債券基金,其受股市行情影響較小,可選擇其中排名靠前、業績較佳的債券基金,可達到10%之上年收益率的目的。
其實證券型基金同樣能夠達到10%之上的年收益率,但現如今股市行情不太樂觀,不少證券型基金的收益率均大不如前,要達到10%以上的收益率難度較高,所以可以作為備選專案。
那麼鑑於你的資金量較大,可將大部分資金(400萬)選擇純債券型基金投資,而將小部分資金(200萬)選擇2個信託專案進行投資,投資得當可分別獲取10%之上的年收益率。
-
7 # 毒舌財經
如果單純考慮理財的話,目前年化收益能達到10%以上的有幾個產品,分別是股票、基金、城投債、信託、資管產品和p2p。
下面是目前幾種產品的大概收益情況:
1、股票,目前股票行情並不好。2、基金,目前股市股市不好,基金收益也不太好,股票一樣風險較大。3、信託,信託收益相對穩定4、城投債,一些信用等級高的城投債收益也還可以5、資管計劃產品6、p2p當然這裡面不同的產品對應的風險是不一樣的,比如股票,基金的風險就比較大,收益是浮動的,你可能獲得比10%更高的收益,也有可能出現虧損。
目前p2p行情也不好,平臺頻頻暴雷,風險係數也大。
城投債和資管計劃也有一定的風險,具體要看哪個地方的,目前有的地方政府負債率達到180%左右,那風險就很大。
剩下的信託相對比較安全,但也要關注專案標的,如果是一些中小開發商的信託專案就不要投了,風險較大。
總之,你目前有600萬現金,而且在廣州有兩套房子,總體資產應該超過1000萬吧,而且你每個月收入2萬元,年收入在24萬,應該可以承擔較大的風險,如果你有一定的投資經驗上面的幾個產品其實都可以考慮。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建議你進行組合投資,分散風險,最好找一個專業的理財顧問給你出方案。
-
8 # hwg3494
銀行理財收益太低,P2P又不斷爆雷,股票基金今年又虧損,說實話可選擇的餘地並不多。目前看來只有信託收益比較接近且風險介於銀行理財與股票基金之間。因為其有的是有質押擔保,有的是政府平臺類的專案,風險相較P2P又小的多了;目前年化收益率大都在7-9%之間,資金的要求起點較高,普通的要300萬元才能購買,最少的要100萬元,100-300萬元以內的俗稱小號,一般每個信託產品只有50個小號,所以比較難買到。另外注意要選擇大的有實力的負面新聞少的信託公司,個人比較喜歡國資背景的。
-
9 # 花開富貴2512
如果有600萬資金在一兩年內無重大支出情況,如醫療費用、實業投資、移民投資等,可將其現有的600萬元存款劃作五大部分。首先,將30%用來投資房地產;近期至一年內,房價還將穩定上升,因此可配置較大比重的房產投資。 其次,35%的資金投資理財產品。如購買銀行QDII產品或其他理財產品;眼下,QDII產品認購火爆,而外資銀行憑藉其在全球的網路平臺,在QDII產品的設計和管理上,具有許多先天優勢。將20%投資股票、基金,此項投資應比例適中;5%投資收藏品或黃金期貨,這類遠期投資配置可能高風險高回報,僅作為嘗試。
最後10%的資金作為銀行定期存款,這部分資金安排考慮了最低風險性和最高流動性。
-
10 # 奇點財經78050741264
自7月份以後,銀行的定存利率上浮的也不多了。最高的是五月份,如果那時存成大額定存五年期的,年收益率基本上能達到您的要求。
二個月前,央行領導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提到過:“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到8%以上的,就要考慮到風險;年收益率在10%以上的,幾乎都是騙子’。
買理財產品,收益率越高的風險就越大,風險低的收益率也低啊!
600萬啊朋友!不是6萬元,這麼大的資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本金安全問題,收益率次之。當然是本金安全收益率越高越好,但現在市場上沒見過這麼高收益的產品。
這麼多的資金量,基本上就可以有議息的話語權了。不妨多跑幾家銀行問問,大額定存的利率如何?選擇一家利率最高的銀行,當然還得靠自己去談(說議息也行)。
一般是國有大銀行基準利率上浮的少一點,中小銀行的基準利率上浮的多一點。月份不同基準利率上浮的標準也不同,銀行不差錢時就上浮的少一些。正常年份的五、六月份和臨近年底十一、十二月份,銀行攬儲的動作會大一些,基準利率上浮的標準可能會高一點。
資金量越大,越要小心謹慎,本金的安全性才是第一位,把收益率放在第二位吧朋友!
回覆列表
面對600萬這麼一大筆資金,要想實現預期年化10%收益,就目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而言大部分理財產品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有一種投資卻是最接近這個收益的,那就是信託類理財產品。
信託產品是指由發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所募集的全部資金,投資於指定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的專項信託計劃。信託理財是一種財產管理制度,它的核心內容就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
如果你要投資信託產品,一定要選擇信譽好的信託公司,一般都是先考量信託公司的誠信度、資金實力、資產狀況、歷史業績和人員素質等各方面因素,再決定該信託公司發行的產品是否值得購買。
目前,國內信託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基本都是在6-9%之間,而且起投門檻至少100萬以上。另外,今年以來各大銀行紛紛上浮存款利率尤其是在大額存款上非常明顯,也同樣是可以選擇的。與此同時,你是否要考慮一下流動性而將一部分存入銀行的定期或者別的貨幣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