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瑩8026

    中國本就是最近十年才開始大規模投資在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中國家,主要精力放在應用科學領域符合我們這個致力於高階工業化的國家的訴求。熱衷於推崇日本貶低中國的本就是不懂科學的文科男居多,你們不知道日本這些年的諾獎連上世紀90年代以後的研究都佔少數,多是在這之前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本就具有滯後性,日本還多是和西方國家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的居多,這又是中國的限制。講回中國方面,即便轉向於基礎科研不久,據我所知也已經有超過3個諾貝爾級別的研究成果,但真正獲獎恐怕也是10後的事情了。

  • 2 # 我姓袁一

    14億人選不出11個能踢球的!同理14億人出不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不缺人,更不缺人才,聰明的人也有,可為什麼出不了11個踢足球的呢!問題在於怎樣在14億人口中找到這11個人!解決了這個問題,國足奪冠,傑出的科學家都會有的!所以等國足哪天世界盃奪冠了,我們在個個方面就會超越日本!拿到諾貝爾獎!

  • 3 # 李建秋的世界

    中國還不夠富,富的也不夠久。

    我們看一下我們隔壁的島國---日本的情況,日本自戰後迅速崛起,到七八十年代基本上到達巔峰,然後在廣場協議以後一路往下,日本巔峰的時候,打的美華人節節敗退,不管是電子產品,汽車等等都能橫掃美國,那麼我們看一下日本的獲獎情況。

    我們以科學類的為主來看看

    日本物理學獎

    1949年,1965年,1973年,2002年,2008年,2014年,2015年

    日本化學獎

    1981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8年,2010年

    日本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7年,2012年,2015年,2016年,2018年。

    縱觀整個日本諾貝爾獎情況,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自2000年以後,日本獲獎大增,從2000年到2018年,這麼短短的18年時間,日本的物理學獎拿到了4個,化學獎拿到5個,醫學獎拿到4個,可謂大獲全勝。

    但是實際上2000年以後的日本經濟其實並不怎麼樣,巔峰時期的日本經濟其實是在80年代,也就是說,日本在巔峰以後的20年,才真正做出成果。

    南韓的情況

    目前沒有科學獎,只有一個和平獎。

    南韓其實已經是發達國家了,三星電子在業界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還是沒有諾貝爾。

    我們可以看出來,諾貝爾獎是有一定的滯後效應的,未來一定有更多的華人得獎。

  • 4 # 旁觀者7061

    好多人都說是錢的問題,我覺得錢只是其中的一個問題。科學發現太難了!是在大自然找真理,比大海撈針難多了。我是過來人了!有點心得體會吧!首先要有做無私奉獻的決心,不能有私慾,傻大個嘛!傻點愣點就長成大個了。其次是耐心啊!忍到什麼程度呢?就像我一樣抱著鑽石碗乞討!這時侯的忍就是責任心嘍!

  • 5 # 好冷的夏日

    首先都不要發牢騷!說些憤青才說的賭氣話,那沒用!要客觀分析!找出原因,找到差距,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

    客觀來講,諾貝爾獎基本上與中國無緣,尤其是在自然科學方面。為什麼呢?個人分析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我們的理論性基礎科學研究太薄弱,過分注重應用性的技術科學研究。客觀講,我們在自然科學方面幾乎沒有什麼理論性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在西方人的理論成果基礎上,搞些應用性的研究,數、理、化、生物等教科書上的定理公式沒一個是用華人名字命名的。任何發明創業沒有原發性的理論支援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能是在別人成果的基礎上修修補補,這樣永遠不可能衝到科技陣地的最前沿!

    有人會說,我們古代有四大發明呀!嚴格來說,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也屬於技術應用性質的發明,不是理論性發明,或者說是工匠的發明,非科學家的發明。但諾獎是為理論原發性的創造發明頒發的。

    二.我們的教育機制不適合培養出創造性人才。客觀講,華人不笨,更不懶,但為什麼我們就培養不出世界級的大師呢?教育機制的問題!簡單說,我們的教育就是灌知識,記知識,考知識,用知識,我們的課堂上從來只有老師講,學生聽,屬於單向被動式教育模式,從小這種教育模式嚴重禁錮了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教育模式只能培養出應用性人才,而培養不出創造性人才。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屬於啟發式教育,在美國讀過書的人都知道,美國課堂上老師講的很少,老師提出問題,主要是靠學生討論和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放飛想象,各抒己見,哪怕是奇談怪論也會得到老師的讚賞。這就是為什麼西方人和我們思維方式不同的原因,西方人的思維是向外擴散性的,我們是內斂式思維,所以新的發明創造總是人家先搞出來,我們只能望洋興嘆。

    三.基礎科研氛圍差,基礎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留不住尖端基礎性科研人才。中國中科院院士數量也不少,也很努力,但為什麼沒一個獲得過諾貝爾獎呢?本人愚見以為,我們的院士都在研究應用科學,而非基礎科學,或者說,我們研究的是科學的轉化方法,研究的是科學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問題,這對促進中國的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失去了基礎科研的氛圍。基礎性科學研究需要時間的積澱,需要長期而大量的資金投入,也需要我們的科學家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不能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國家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為這些科學家提供寬鬆自由的科研環境,待遇要好,這樣才能留住人才。

    四.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呢?兩個字,改革!中國靠改革改掉了國家貧窮落後的面貌,同樣可以依靠改革改變中國教育科技的落後的被動局面。

    先說教育改革,鄙人愚見以為,教育改革應從大中小學教材的設定和授課模式上著手,教材應多設定啟智型教材,傳授知識只是手段,啟發智力,開拓思維才是目的,可開設發明創造課,課外作業多留些拓展思路型的作業,考試也不要只考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考對問題的創造性見解和獨到的思維方式。課堂授課模式要改填鴨式為互動式,多啟發學生的智力和想象,讓學生敢表達,善表達,課堂多討論,激盪思維,讓學生思維向外拓展,把華人的思維模式徹扭轉過來!

    科技創新改革方面,首先創新不是喊口號,發明創造不是靠嘴吹出來的,喊出來的,那需要國家下大力氣真抓實幹,首先要加大理論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讓科技人才不為生計所困,不為誘惑所迷,讓他們能心安理得的靜下心來搞研究,穩定住人才不外流;其次是要在全國各高校,企業,科研機構都要營造出重科技,重創新,重發明的學術氛圍,加大科技創新,重要發明的獎勵力度;最後一點也很關鍵,就是引進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問題,改革開放40年,我們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不計其數,但真正轉化成我們自己的技術不多,好像我們引進的目的只是為了賺錢,促進經濟增長。就那汽車業來說,合資汽車遍地開花,但技術品牌永遠是國外的,一提中國產車,我們自己都笑了,連個像樣的發動機也造不了。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有觀點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6 # 山海偏北

    因為中國的科學技術積累還不夠!!!看看諾貝獎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哪個不是工業強國,哪個不是比中國更早進行工業化和科研的國家,人家底子好,技術積累多,反觀中國系統性的研發才多久?其他扯什麼人不行,制度不行的都扯淡,而且還有一點,諾貝爾獎是一個政治意圖很明顯的獎項

  • 7 # 禿筆一支

    每年此刻我們都是英雄氣短!

    厲害了,我的哥!此刻不厲害!

    胡錫進該出來,說幾句!可他裝聾做傻!

    教育部長該出來說幾句,可是他從來不說!

  • 8 # 直勾釣魚來者不拒

    根本原因是沒有認識到諾貝爾獎是科學領域的頂峰性制高點,是科學智慧財產權和主權的爭奪點,科學前沿的舞臺和擂臺,門票是尖端科學的知識理念。搶佔這個最高點,等於插上了科學知識主權的旗幟。為科學領域樹立起一座豐碑,這是國家必須應當衝擊搶佔科學知識主權的戰略目標。應當設有專門的機構,制定出相應的措施,這比設立那些什麼這個那個所謂的社會科學等不必要的學術研究所重要的多,向社會民科人才開啟科學的大門,少一些所謂的條條框框,科學的研究成果就是門票通行證。成果鑑定不要設立時間性,上報就稽核鑑定,留出緩衝修改時間。國家榮譽的大事,不應當袖手旁觀,做個旁觀者。諾貝爾獎擂臺上,就會飄起五星紅旗的。

  • 9 # 定慧堂

    簡單講,就是底層文化基因出了問題呀!代代相傳,終將潰散!如果不承認這一點,也許諾獎永遠只是一個餅,畫的餅而已,只是可惜,沒有一個華人願意面對這一點!只能自戀了!

  • 10 # 時代傻瓜李博士

    改革開放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個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大地上,聰明智慧的華夏兒女定能有更多人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物理、化學、醫學和生理學)大獎(以下簡稱諾自獎)。

    ①到那時,大多數人都不只是會用科學,而且也信科學。

    ②到那時,人們讀書、學習、基礎理論研究、探索末知等的自覺性高漲,而不純粹是功利驅動的行為。

    ④到那時,中國的“科管”徹底地變樣了。好象科學發現不是管出來的,也不是壓出來的。外行或半瓶子更不能指令、指導、評判科學家的腦袋。

    ⑤到那時,科學家可專心從事自己的興趣特長領域研究工作,科學研究也允許失敗,成功率也不象現在的高(現在表觀成功率幾乎是100%)。

    ⑥到那時,人們知道科學是探索真理,需要的是科學家自由的意識空間和必備的條件。

    ⑦到那時,人們知道科學研究不是做買賣、搞交易,科學發現和成果也不是吹、拍、壓、騙、編出來的。

    …… ……。

    總知,人民大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了,學習研究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增強了,探索自然界末知的思維空間和行為自由度加大了,諾自獎獲得者自然也就多了。

  • 11 # 務生

    科研資金都被一幫有學歷的傢伙分了還拿什麼做試驗?還好像我們現在這麼好的教育理念出幾百幾千個諾貝爾獎的得主不是問題。耐心等待,麵包會有的!

  • 12 # 大叔146326763

    應該是華人太正直了!不會給評委拿回扣。

  • 13 # 山助水愛

    多有幾個袁隆平似的科學家就好了。

  • 14 # 山人39741763

    中國許多人不合瑞典口味也是一個原因,你看莫言不是得獎了?

  • 15 # 懷揣平常心瀟灑普通人

    一般來說能獲諾貝爾獎的前提條件是國家長期太平,社會長治久安,物質基礎較好,教育比較發達,知識分子有淵博的知識能靜心搞研究,根據這些特點,中國諾貝爾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中國近百年處於閉關鎖國狀態,同世界接觸很少,學述交流不多,對先進文化技術不能去努力吸收,諾貝爾獎需要的較好的物質基礎,淵博的知識,能夠長期靜心潛修研究,在中國很難俱備這樣的條件。

    二是解放後前三十年教育沒有跟上,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教育更是倒退,幾乎沒有人從事學述科研的研究,改革開放時期,中國處於摸索階段,更有點心浮氣躁,人民的思想不穩定,一切向錢看,做學述研究也一樣,這樣的人能研究出諾貝爾獎?很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刻苦學習的四字詞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