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心

    譯文:

    中庸這種道德,該是最高的境界了,人們已經缺乏它太久了。

    出處:

    春秋·孔子《雍也》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白話釋義:孔子去見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發誓說:“如果我做什麼不正當的事,讓上天譴責我吧!讓上天譴責我吧!”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吧!人們缺少這種道德已經為時很久了。”子貢說:“假若有一個人,他能給老百姓很多好處又能賙濟大眾,怎麼樣?可以算是仁人了嗎?”

    寫作背景:

    孔子晚年時期的最高理想稱之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賞析: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為一種道德觀念,這是孔子和儒家尤為提倡的。

    《論語》中提及“中庸”一詞,僅此一條。中庸屬於道德行為的評價問題,也是一種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說,不偏不倚謂之中,平常謂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 中庸又被理解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於對立雙方的任何一方,使雙方保持均衡狀態。中庸又稱為“中行”,中行是說,人的氣質、作風、德行都不偏於一個方面,對立的雙方互相牽制,互相補充。中庸是一種折衷調和的思想。 調和與均衡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相對的、暫時的。孔子揭示了事物發展過程的這一狀態,並概括為“中庸”,這在古代認識史上是有貢獻的。但在任何情況下都講中庸,講調和,就否定了對立面的鬥爭與轉化,這是應當明確指出的。

  • 2 # 在下嘟嘟球

    中庸這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經是長久地缺乏它了

    中庸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

    第一層理論: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二層理論: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層理論: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靈3在指南針校準時都有哪些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