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悟道尊者
-
2 # 覽盡人煙
十年前,我在快樂和緊張中看完的西遊記,而如今,我是帶著對現實的思考看的西遊記。有時候,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孫悟空,可是現實生活中,每個“孫悟空”都被體制、規矩、理想戴上了屬於自己的“緊箍咒”。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些豬隊友(豬八戒),有一些圓滑的和事老(沙僧),一個囉裡囉嗦沒啥能力的領導(唐僧),還要看著領導炫富開著豪車(白龍馬)。心裡難受只能自己承受著。
-
3 # 8哥小娛
10年前看《西遊記》,妖怪就是妖怪,人就是人。本質的區別可能就是技能和長相吧。
很單純。看的是打打殺殺,看的是男妖怪的怪,女妖精的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吃唐僧肉。
10年後看《西遊記》,會有許多思考。
比如,妖精們為什麼要吃唐僧肉,僅僅是因為想要長生不老嗎?不是。
豬八戒為什麼當天蓬元帥的時候武功那麼高,去取經的路上突然變笨了,是因為他太胖了嗎?不是
這裡面摻雜了人際關係,利益關係。也可以為佛家說的因果關係。
總之,相比較10年前,現在看《西遊記》學會了很多,但是也少了那份純粹美好。
這也許是孩子與大人世界的區別。
-
4 # 戰國
十年前的西遊記很符合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西遊記裡邊的妖怪都是有背景的,有背景的妖怪都沒有被打死,沒有背景的妖怪都死了。
-
5 # 秋桐黃繼紅
沒有再看了。不過,對西遊記已經有另外的理解。比如孫悟空很厲害,但是他不是領導人物。世俗也有這種情況,劉邦就說過的。沙僧和八戒其實也各代表了不同型別的人。還有小孫七十二變,終究逃不出如來掌心,這個從佛理上也是講得通的。總之,小時候看熱鬧,老了看塵佛。。。
-
6 # 胡漢唐
二十年前看西遊記的時候,看孫悟空打妖魔,覺的痛快,舒坦,覺得應該打。看唐僧磨磨唧唧,死腦筋,老是被妖怪捉住,覺的好笨。看豬八戒大肚子一顫一顫的,老是偷懶,被孫悟空捉弄覺的是應該的。看沙和尚一路上老是不大說話,人太實在了,就是一老實人,覺的挑擔子確實非他莫屬。還有覺得如來佛祖本事最大,孫悟空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十年前再看西遊記,覺得孫悟空太喜歡出風頭,出力最大,還是小孩子品性,所以會時常被唐僧趕走。而唐僧就有些心機了,明明知道此去西天取經離不開孫悟空真心相助,卻因孫悟空有時不聽話,就唸緊箍咒更加的約束他,打壓他,有職業的官僚作風。而豬八戒就覺得此人圓滑至極,應該是當今職場上的紅人。而沙僧的呢,老實人腳踏實地的做事,兢兢業業,最後也修成正果。而如來佛祖呢,西天取經這一路的磨難,都是他提前設計好的,是一流的編劇,有帝王風範。
-
7 # 奇異門
十年前看西遊記,一般都注重故事情節和打鬥場面,不會深層次去思考問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好厲害;孫悟空大鬧天空偷蟠桃好厲害;孫悟空沒被太上老君的八卦爐煉化反而煉成了火眼金睛好厲害!跟著趣味走如蜻蜓點水如此而已。十年後讀西遊記,我會想,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說明什麼問題,敢打敢拼,不畏強權,不達目的不罷休!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唐僧取經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方成正果,這與我們的人生不相似嗎?每個人都有挫折,都有困難,都有不如意,不是處處都是鮮花和掌聲,更多的是生活的磨礪!這些就象一個個妖怪,只有我們收服了這些妖怪,邁過一道道坎,翻過一座座山,才能離我們的目標近些,更近些,直達人生的顛峰!
-
8 # 行業動態觀察
《西遊記》老少皆宜。
十年前看西遊記,覺得孫悟空雖然是個石頭變來地猴子,卻是個打不死,滅不掉的英雄,正義的化身,“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不畏強暴,不畏權勢,從地上打到天上,再從天上打到地下,無論妖魔鬼怪,神仙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十年後看《西遊記》,覺得孫悟空也不過就是茫茫宇宙一個小小的存在,他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也並非不可戰勝,天上地下比他強大的存在多得是,他充其量也只不過是玉帝、如來手裡的一個棋子,給唐三藏打工的打工仔而已。
十年前看《西遊記》,覺得豬八戒又懶又饞,沒多大本事,裝傻充楞,還貪戀女色,無事生非,專愛挑撥離間,搞得取經團隊不團結,讓人討厭。十年後看《西遊記》,覺得豬八戒有美有醜更真實,有誠實的一面,也有虛偽狡詐的一面,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也有溫柔善良的一面,能力也沒有想象中的難麼不堪。與孫悟空一樣,只不過是別人手裡的棋子,唐三藏的打工仔。
十年前看《西遊記》,覺得沙和尚老實本分,不愛說話,只知道幹活。十年後看《西遊記》才知道什麼叫大智若愚,什麼叫生存之道,只有像沙和尚這樣的人才能活的好,命最長。
十年前來看《西遊記》,覺得唐三藏不過就是個和尚,雖然有點文化,卻固執懦弱,有時甚至是非不分。十年後看《西遊記》,覺得領導不好當,唐三藏還是很有君子之風的。
也許再過十年,再看《西遊記》,還會有不同的感想。
-
9 # 威仁占卜師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一個人的修煉,身、心、情、性、意
吳承恩在《西遊記》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意思就是: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有人說,當你有一天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
有人認為,《西遊記》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
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
吳承恩透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
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於天堂地獄善惡之間自由穿梭。
世人的心非常善變,瞬息間七十二變。
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黃帝八十一難經》上說“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氣。
什麼東西能夠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之則如繡花針呢?
就是人的氣度。
五行山也象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
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
現實中,又有多少佛門弟子,自以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頭來依舊不離“貪、嗔、痴”,只因不瞭解“貪、嗔、痴”的本質。
五行山後為兩界山,過了這一山,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終於跳出三界了。
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就是心的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真正的靈山,就在我們的心中。
“只要你見性志成,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還有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並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
“定心真言”緊箍咒能定心、約束心,讓心疼了又疼。
“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這就是六根。
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Mustang,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
收伏小白龍,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
後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這個最完美的團隊就組成了。
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是有含義的。
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
每一個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間那些牽絆人的東西,都是一個人自己的心魔。
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去除心魔的過程。
師徒五人在取經路上不斷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戰勝心魔。
此外,紅孩兒還象徵著“赤子”,我們要保住赤子之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人生路上保住赤子之心,不要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燒燬了,要保住那份童心(赤子被菩薩保住了)。
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愛、欲,心將它們全部打死,說明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愛、欲,不要讓其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
人總是會被世間種種美麗表象所迷。
金錢(金角大王、銀角大王)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難以逃脫。
七個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慾,七情六慾就像蜘蛛結的網一樣,能把人困住。
世人因思(絲)生情,被情絲纏繞。蜈蚣精身上有千隻眼睛,乃是人眼所見的各種物質慾望的象徵。
蠍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蠍子一樣會勾人,所以師徒幾個都敵不過她。
書中很明確的說到這一難是由師徒四人的心魔所生。
在比丘國,鹿精要吃一千個小孩的心,象徵“多心”。
我們常說“心頭鹿撞”,人有“二心”就會生出災禍,更何況這多心。收服了這個鹿精,心頭也就沒有鹿撞,“多心”就會變成“一心”,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好為人師,不謙虛,因此惹出一窩獅子精。獅者,師也。
九頭獅子象徵“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一個人如果做到了九思就可以成聖,九思成聖,所以叫九靈元聖。
九思分別指的是:
視思明:當我們看事物時,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矇蔽。
耳思聰:如果我們能管住我們的耳朵,辨別出真假是非,那我們將不再被外物所傷。
色思溫:色代表情緒,溫代表喜怒哀樂皆不發。成大事,情緒控制要達到喜怒哀樂皆不發。
貌思恭:貌代表形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應有一份恭敬心去對待。
言思忠:言代表言語,此句意為不說謊話。
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應全心全意的去做。
疑思問:君子不恥下問,就為此理。
忿思難:忿代表忿忿不平,生氣的時候要想到後果災難,不可以意氣用事。當我們遇到別人對自己發火時,也應該換位思考一下他的難處,可能就不再生氣了。
見得思義:君子看到的都是義,小人看到的都是利。無論別人給予了我們多少,我們都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做到了這九思,就可成聖了。
GIF
師徒在寇員外家裡借宿,遭遇打劫,寇員外被強盜打死,唐僧被冤枉入獄。
寇員外姓寇而被寇,唐僧求道而得盜,因為善惡不過是一念間。
最後的玉兔精,真假公主。求真去假之後,離真理也就不遠了。
對唐僧師徒而言,歷經磨難,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終於到達靈山了,也就成佛了。
對一個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魔障消滅,即見靈山。
身體(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經。
情慾(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情慾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終只被封為使者。
本性(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因為本性像金一樣珍貴。
意志力(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護法,我們要時刻捍衛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為護法。
身體(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經。
情慾(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情慾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終只被封為使者。
本性(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因為本性像金一樣珍貴。
意志力(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護法,我們要時刻捍衛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為護法。
至於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國家裡所發生的荒誕怪事,則是對當時社會的辛辣諷刺。
獅駝城是一個巨大的妖精王國,也是黑暗時代的一個巨大折射。
最後佛祖之所以給師徒無字經。是因為無字經,才是真經。
無字經的“經”,是“經歷”的意思。這一路上的“經歷”才是更重要的“經”,遠遠勝過那些個文字。
一個人,若在經歷世間一切事之後,依然能保持一顆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
佛之經典,正為《金剛經》。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讀同一段文字,他的體會是不一樣的。
比如《西遊記》,同一個人在十幾歲時讀和三十幾歲讀,他的體會是完全不同的。
再過二十年再讀,體會又會不同。
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
-
10 # xiao王
十年前看西遊記,覺得孫悟空雖然是個石頭變來地猴子,卻是個打不死,滅不掉的英雄,正義的化身,“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不畏強暴,不畏權勢,從地上打到天上,再從天上打到地下,無論妖魔鬼怪,神仙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十年後看《西遊記》,覺得孫悟空也不過就是茫茫宇宙一個小小的存在,他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也並非不可戰勝,天上地下比他強大的存在多得是,他充其量也只不過是玉帝、如來手裡的一個棋子,給唐三藏打工的打工仔而已。
十年前看《西遊記》,覺得豬八戒又懶又饞,沒多大本事,裝傻充楞,還貪戀女色,無事生非,專愛挑撥離間,搞得取經團隊不團結,讓人討厭。十年後看《西遊記》,覺得豬八戒有美有醜更真實,有誠實的一面,也有虛偽狡詐的一面,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也有溫柔善良的一面,能力也沒有想象中的難麼不堪。與孫悟空一樣,只不過是別人手裡的棋子,唐三藏的打工仔。
十年前看《西遊記》,覺得沙和尚老實本分,不愛說話,只知道幹活。十年後看《西遊記》才知道什麼叫大智若愚,什麼叫生存之道,只有像沙和尚這樣的人才能活的好,命最長。
十年前來看《西遊記》,覺得唐三藏不過就是個和尚,雖然有點文化,卻固執懦弱,有時甚至是非不分。十年後看《西遊記》,覺得領導不好當,唐三藏還是很有君子之風的。
也許再過十年,再看《西遊記》,還會有不同的感想。
祝福大家能開開心心看劇情,快快樂樂看影視。
回覆列表
十年前,我還是個大小夥子,86版《西遊記》是我最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裡面的孫悟空成了我心中的偶像,七十二般變化讓人浮想連篇,要是自己會那可就可以為所欲為了,一根金箍棒懲惡揚善,要是自己有既可以發揚正義也可以懲罰自己憎恨的人,要是會筋斗雲更好,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至少還可以在別人面前炫耀一番,自己當時真個鑽了進去,真個把自己當成了孫悟空,茫茫大海一葉舟時為他擔憂,八卦爐中為他惋惜,五行山下為他流淚,被冤枉時想打死唐僧,那時孫悟空就是我,我也是孫悟空,我曾把那首《五百年滄海桑田》唱了幾百遍,我當時的處境也確實和他差不多……
十年後,我再看《西遊記》,此時的我已經讀了好幾部佛教原著,特別是《金剛經》,此時的我對佛學、對人生、對宇宙已經有了新的認識,此時的我深信因果,不再喜歡打打殺殺,積德行善為成為我改變命運的法門,此時的我已經從孫悟空轉變成了唐三藏,此時的我不再執著妄想,此時的我已有濟世乃至渡化眾生之願望,我的追求已超越世俗,菩薩們的追求已成了我的追求。願眾生離一切憂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