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達人知者

    說到八股文,我們就不得不提古代的科舉制度,畢竟八股文曾經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作為上層選舉人才的一種標準。

    科舉制度最早出現在隋唐時期,它的出現等於為讀書人開闢了一條透過上層的途徑,相比於世襲制,軍工等制度,無疑是一大進步。為那些十年寒窗苦讀的寒門子弟提供了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

    唐朝的科舉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的科目有明經(經義)、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學)。在唐朝普通讀書人要想做官,要先在禮部考試及格成為進士及第,這時候你有了做官的資格,但是又不能馬上做官,還要經過吏部再考核一次,就是相當於教育部考過了人事部再考,先經過才學考試還要考核你是否幹練,兩者合格後,才能入朝為官。

    但是到了宋朝,讀書人要想做官就容易多了,只要你通過了禮部考試成為進士及第,就可以馬上做官,無需經過吏部考核。 但這裡有個弊端,就是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會做事,而地方的治理需要的是管理人才。

    到了明朝下半期開始,科舉考試內容就出現了僵硬化,考試範圍只允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文體嚴格侷限於“八股文”,有著固定的格式: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也完全來自四書五經的原文。

    八股文的產生有兩個原因:1.歷史因素。在宋朝到清朝,當時的讀書人自啟蒙識字到開筆作文,主要的學習的就是四書,五經,學這些,當然考得就是這些。

    2.考試的需要。當時的考試,不同於現在的多種學科,有數理化,而是隻有中文寫作這一個,

    對於同一個作文題目,不同的人寫出不同的文章,評判的標準也不一樣,很難有一個評分標準去平定,於是,有著固定格式的八股文就產生了。

    八股文由於其固定的方式,文體極大的限制了人們對於文章的發揮想象,“唐宋出文豪,明清出腐儒”,這或許是對八股文帶來影響的一種諷刺。對於八股文帶來的危害,明末著名學者顧炎武憤慨地說:“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二十一史廢”。又說:“愚以為八股之害,甚於焚書。”它的出現嚴重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是維護封建專制治的工具,同進也把科舉考試製度本身引向絕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akaWaka說唱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