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三維投教

    還記得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裡,那段朗朗上口、氣勢磅礴的少年論麼:“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是國學大師,很多關於先秦諸子、諸子文化的解讀觀點都源於梁啟超,去過新華書店的人應該知道,國學書架裡通常都有梁啟超的書,康有為按說也是有的,但我印象中見到的不多。

    為什麼先說梁啟超,梁啟超與康有為有幾層關係呢?第一層康有為是梁啟超的老師,第二層戊戌變法時康有為是領袖、梁啟超是核心成員,有這兩層關係,想必大家應該會明白,我對康有為的評價。

    對康有為的評價,我們用兩句話來概括:民族維新第一人,皇權思想捍衛者。對於中國近代民族奮鬥史,有三個歷史人物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值得我們永久銘記,分別是康有為、國父、人民領袖。

    康有為出身官僚家庭,其祖父、父親、叔祖均為朝廷官員,康有為11歲的時候就表露出來宏圖遠志,當時太平天國剛失敗不久,他頻閱邸報,覽知朝事,知道了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的豐功偉業,深為感慨折服。

    光緒五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向光緒帝上書請求變法,這一年康有為34歲。然而變法訴求並未達到清政府的重視,清政府真正開始重視維新是從甲午海戰後開始的,甲午海戰對清政府的影響是深遠的,日本在清政府的心目中向來就是附屬國的地位,彈丸之地,甲午海戰給清政府帶來意識領域的巨震,徹底認識到維新運動的必要性。

    光緒皇帝的維新運動,選擇的維新領軍第一人就是康有為,這說明當時康有為在國內的維新領域的地位是崇高的,而這時康有為也迅速組織起來一隻維新智囊,後來維新運動因多種原因,只持續百日就宣告失敗,康有為、梁啟超也逃亡日本。

    維新運動失敗後,康有為依舊沒有停止維新思想傳播,在日本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民國六年,康有為和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隨後在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晚年亦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後,他還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

  • 2 # 昨夜夢迴

    洋務運動前幾年,康有為出生在廣東南海的一個官僚家庭,經受傳統思想和新鮮事物長大的康有為,確實能夠脫穎而出,做那個時代的弄潮兒,因此,康有為不滿足家庭安排的按部就班,穩紮穩打的晉升路線,而是要用最短時間,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於是,在甲午戰敗後,康有為聯名各省舉人1300餘人,向皇帝請願,要拒和、遷都、練兵、變法,這就是所謂的‘公車上書’。

    實際上,這一份萬言書,根本沒有呈遞到光緒的辦公桌上。

    積攢了資本的康有為,把小皇帝光緒,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就這樣,光緒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開始了變法。

    在康有為的幕後操控下,好不容易有點權的光緒帝,放開手腳任性妄為,新制度一條一條往下傳,短短17天,光緒下了132道聖旨。

    變法是要銀子的,剛賠了馬關條約,顯然國庫空虛。康有為為了籌措變法費用,竟然提議將新疆外蒙賣給俄國,西藏賣給英國。

    還好,中國對土地的眷念,讓康有為的提議遭到否決。但是,康有為又換了個法子,開啟了賣國的模式。

    戊戌變法期間,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訪華,伊藤博文被稱之為日本明治憲法之父,確實對變法有一套方法。變法派竟然建議重用伊藤博文,康有為更是授意他人上書光緒帝,倡導中、日、美合邦,然後選出精通各國事物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

    以當時滿清的地位和實力,這完全是賣國言論,主持變法的老大都是這種想法,國家還怎麼玩得轉?但是這是一件大事,得要滿清真正的掌舵者慈禧太后點頭才行,康有為知道慈禧絕對不會答應,就鼓搗出一個荒謬計劃:圍園殺後。

    賣新疆西藏,慈禧笑笑就好;中日合邦,慈禧大不了換了康有為;但是要殺了慈禧,還變個毛的法!慈禧提前發動戊戌政變,再次出山‘訓政’,康有為提前知曉,匆忙跑了,留下了戊戌六君子為他變法失敗買單!

    康有為逃出國門,身上帶著偽造的衣帶詔,在國外大肆斂財,搞投資開銀行,還在瑞典買了一座島,生活滋潤。

    康有為還秉承一個男人最初的夢想,始終喜歡20歲以下的小姑娘,第一個小妾梁隨覺17歲嫁給39歲的他,第二個小妾何旃理(華僑)嫁給50歲的他,第四個小妾16歲的市岡鶴子(日本人)嫁給58歲的他,第五個小妾19歲的廖定徵嫁給年逾花甲已經62歲的他。

    有其父必有其子,康有為的日本妻子,最後愛上了康有為的長子,兩人還生了孩子,他也戴了綠帽子!

  • 3 # 張老雜談

    戊戌變法失敗多年後,康有為回京師,感嘆“復生不復生矣,有為豈有為哉。(譚嗣同字復生)”近世國學大師、也曾多年致力於革命的 章太炎評價康有為“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而歷史學家茅海建評價康有為的言論多有誇張自揚之處,須得處處小心。

    康有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藝術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清末“戊戌變法”的主要發起者。清代“碑學”書法的積極響應者和親身實踐者,是繼包世臣後又一大書論家。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

    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時期非常聰慧,五歲時就能誦唐詩數百首,六歲時便通讀《大學》《中庸》《論語》和朱熹所著的《孝經》。所以,家人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康有為曾讀書於廣東省佛山市西樵山白雲洞。

    十九歲時,康有為拜南海九江著名的學者朱次琦為師。康贊修、朱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學,因此,康有為在宋明理學的影響下,摒棄漢學家的煩瑣考據,企圖開闢新的治學道路。後遊歷香港、上海,深感西方文明之先進,遂學西學,並開設萬木草堂,廣收門徒。學科教育有義理之學、考據之學、經世之學、 文字之學。 教育理念為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有詩為證:

    “南洲講學新開派,萬木森森一草堂。

    誰識書生能報國,晚清人物數康梁。”此間康有為著書立說,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等宣傳變法思想。

    甲午戰敗後,康有為與一千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史稱“公車上書”。提出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此舉奠定了康有為維新變法運動的領袖地位。

    維新失敗後,康有為躲避追捕逃出北京城,自此開始了他長達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16年間,康有為效“耐苦不死之神農遍嘗百草”,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經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後遊歷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緬甸、巴西、埃及等42個國家和地區。在當時,沒有哪個華人能像他這樣足跡遍佈全球。他開公司、辦實業、做股票、炒地產……經營的生意五花八門,為的只是籌措經費,(很多投資血本無歸)“保救大清皇帝”,實現他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

    位於青島的康有為故居

    1913年,康有為在上海主編了“不忍”雜誌,同時,康有為指使他的門人發起建立孔教會,發行“孔教會”雜誌,宣揚尊孔復辟。發洩對共和制度的不滿。 在袁世凱提出祭孔的時候,康有為致電黎元洪、段祺瑞,提出祭孔要行跪拜禮,“華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為?” 為清廢帝溥儀復辟出場鳴鑼開道,並且大聲疾呼:“棄孔教,則蕩佚為禽獸,國必將亡”。只有儲存帝制以統五族,才能彌息戰亂。1917年6月,康有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軍閥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復辟事件僅12天就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

    後人亦有詩評價康長素(康有為立志做孔子那樣的素王,故號長素):

    廣廈長素究為誰?南海先生康有為。

    治學公羊張三世,上書清帝凡七回。

    論性勸學長興記,萬木草堂立學規。

    人類公理大同書,不忍為仁孟子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希臘神話看哪個版本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