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5歲轉行做教育的老劉
-
2 # 小先生愛生活
文者提出的問題是徵信頻繁查有什麼問題。
徵信查詢分兩部分計數,個人查詢次數跟機構查詢次數!
徵信什麼時候會被查,無非三點。
一是自己需要用資金,辦理業務的時候查徵信,這個絕大多數是辦理的機構要求個人去打徵信或者網查徵信,這個是顯示在個人查詢這裡。
二是申請信用卡或者去銀行辦理貸款業務,這類一般是銀行直接透過人行查詢,這類查詢機構及次數會顯示在機構查詢裡。
三是知道自己過往有逾期,想知道自己的逾期程度的,但這樣的人一般不會頻繁查詢,但我遇見過一個朋友,每個月按時查詢自己的徵信,後期辦理貸款業務就是因為個人查詢過於頻繁遭到了機構的拒絕!
-
3 # 錢男友錢多多
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下什麼情況下會查詢個人信用!
審查個人貸款、信用卡時會產生“硬查詢”
所謂“硬查詢”,就是指在銀行審查個人的貸款申請過程中,所必須進行的信用查詢,比如信用卡審批、貸款審批等。
此時,個人填寫的申請表上通常會列有“授權某某金融機構查詢個人徵信”的條款。
另外,個人也可以免費在徵信中心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此外,司法部門辦理案件時,也會查詢個人信用報告。
由央行編著的《金融知識普及讀本》顯示,透過個人信用報告,商業銀行能夠掌握申請人當前的負債情況,再根據申請人提供的職業、收入、擔保物等情況,分析判斷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確定是否給其發放貸款及貸款多少。
---------------------
“硬查詢”次數過多可能會令銀行謹慎放貸
央行徵信中心在官網上明確表示,貸款能否申請取決於商業銀行。華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只是提供個人信用報告,供商業銀行審批貸款申請時參考。
央行徵信中心曾公開指出,放貸機構在放貸時,將關注信用報告中的“硬查詢”情況。如果短時間內查詢過多,則容易給人“缺錢”的印象,由於缺錢的人一般違約風險較高,貸款經理更會傾向於做出謹慎放貸的決定。
“因為你只有向銀行申請貸款,或者之前在銀行有貸款時,銀行才能查你的徵信。”一位五大行房貸業務經理說道。
“如果徵信被查詢了很多次,說明你可能向好幾家銀行申請了好幾次貸款,再向新的一家銀行申請的時候,銀行方面會問你前幾次是否申請下來,如果申請下來,那麼就意味著你的負債繼續增多;沒申請下來,他也會考慮你是否有其他原因以致被拒絕,這樣的資訊對獲得新貸款或申請信用卡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
一般來說,徵信查詢一個月最好不要超過3次,兩個月最好不要超過6次。但具體是否決定放貸,取決於監管部門政策、銀行條款、個人信用情況等綜合考量,查詢次數一般只是參考條件之一。
如果徵信被查詢了很多次,說明你可能向好幾家銀行或者機構申請了好幾次貸款,再向新的一家銀行或者機構申請的時候,銀行或者機構方面會問你前幾次是否申請下來,如果申請下來,那麼就意味著你的負債繼續增多;沒申請下來,他也會考慮你是否有其他原因以致被拒絕,這樣的資訊對獲得新貸款或申請信用卡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
總的來說如果你的徵信查詢次數過多!
1 低利息銀行貸款基本無望
2 信用卡申請基本無望
3 網貸也很難申請下來
4 房貸車貸等基本無望
-
4 # 燕子說保險
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下什麼情況下會查詢個人信用!
審查個人貸款、信用卡時會產生“硬查詢”
所謂“硬查詢”,就是指在銀行審查個人的貸款申請過程中,所必須進行的信用查詢,比如信用卡審批、貸款審批等。
此時,個人填寫的申請表上通常會列有“授權某某金融機構查詢個人徵信”的條款。
另外,個人也可以免費在徵信中心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此外,司法部門辦理案件時,也會查詢個人信用報告。
由央行編著的《金融知識普及讀本》顯示,透過個人信用報告,商業銀行能夠掌握申請人當前的負債情況,再根據申請人提供的職業、收入、擔保物等情況,分析判斷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確定是否給其發放貸款及貸款多少。
---------------------
“硬查詢”次數過多可能會令銀行謹慎放貸
央行徵信中心在官網上明確表示,貸款能否申請取決於商業銀行。華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只是提供個人信用報告,供商業銀行審批貸款申請時參考。
央行徵信中心曾公開指出,放貸機構在放貸時,將關注信用報告中的“硬查詢”情況。如果短時間內查詢過多,則容易給人“缺錢”的印象,由於缺錢的人一般違約風險較高,貸款經理更會傾向於做出謹慎放貸的決定。
“因為你只有向銀行申請貸款,或者之前在銀行有貸款時,銀行才能查你的徵信。”一位五大行房貸業務經理說道。
“如果徵信被查詢了很多次,說明你可能向好幾家銀行申請了好幾次貸款,再向新的一家銀行申請的時候,銀行方面會問你前幾次是否申請下來,如果申請下來,那麼就意味著你的負債繼續增多;沒申請下來,他也會考慮你是否有其他原因以致被拒絕,這樣的資訊對獲得新貸款或申請信用卡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
一般來說,徵信查詢一個月最好不要超過3次,兩個月最好不要超過6次。但具體是否決定放貸,取決於監管部門政策、銀行條款、個人信用情況等綜合考量,查詢次數一般只是參考條件之一。
如果徵信被查詢了很多次,說明你可能向好幾家銀行或者機構申請了好幾次貸款,再向新的一家銀行或者機構申請的時候,銀行或者機構方面會問你前幾次是否申請下來,如果申請下來,那麼就意味著你的負債繼續增多;沒申請下來,他也會考慮你是否有其他原因以致被拒絕,這樣的資訊對獲得新貸款或申請信用卡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
總的來說如果你的徵信查詢次數過多!
1 低利息銀行貸款基本無望
2 信用卡申請基本無望
3 網貸也很難申請下來
4 房貸車貸等基本無望
-
5 # 福星卡匯
個人徵信查詢過多有什麼影響,個人徵信查詢過多其主要也是需要看那種方式查詢過多,不同的方式導致的次數過多所受到的影響也是不同的。這裡就分別說一說,那些方式導致個人徵信記錄查詢過多都有什麼影響以及如何恢復正常。
個人查詢個人查詢徵信央行要求,線下人民銀行一年規定,不管是詳版個人徵信記錄,還是簡版個人徵信記錄,均是累計免費列印次數2次,如果超過2次以後在列印個人徵信記錄,均是有10元的工本費,透過網際網路登陸華人民銀行官方網站,查詢的網際網路徵信不限次數,一年內可無限制查詢。
如果你是個人查詢次數,一年內線下人民銀行列印的紙質版個人徵信與網際網路查詢的個人徵信,累計超過6次以上,那麼你一年內是無法辦理,各銀行借貸業務以及信用卡,除去借貸以及信用卡,基本上其他方面均不受影響……機構查詢其實也就是,信用卡申請,信用卡提額申請,銀行借貸產品申請,網路借貸申請,金融機構借貸申請,以上這些均是屬於機構查詢。
如果你的個人徵信三個月內機構查詢,超過6次以上基本上各銀行借貸產品均是無法正常辦理;金融機構的小額借貸額度會降低利率會增加;在辦理信用卡透過率降低額度降低。其他方面基本不受影響…如何恢復正常查詢利率過多其實不用過於擔心的,如果是個人查詢次數一年內超過4次,短時間內是無法恢復的需要等到,下一年央行徵信更新以後即可恢復正常;如果是機構查詢三個月內超過6次未達到10次,那麼保持6個月內不在,申請任何借貸產品以及信用卡申請與信用卡提額,即可恢復正常不過這時候依然是無法辦理銀行借貸產品,其他產品不受影響,達到一年以後才可以辦理正常辦理銀行借貸產品。
總結:個人徵信雖說查詢次數過多,對於個人印象不是太大,但是如果段時間內個人查詢,以及機構查詢次數達到20-30次以上,基本上2年內都是會受到影響,無法正常辦理銀行借貸產品,個人住房貸款以及按揭車貸款均是無法辦理。在辦理信用卡或申請消費貸款的時候,切勿盲目申請與辦理,如果在辦理過程當中如果被銀行拒絕,你應該反思尋找自身哪方面原因導致的被拒絕,糾正後或自己達到標準後在從新辦理,如果義無反顧的胡亂辦理不僅僅,其他銀行不會透過個人徵信也會留下汙點!
-
6 # 狀元論幣
自中國的徵信體系建立以來,個人徵信狀況成了每個人都關心的重要社會誠信指標。徵信報告在辦理銀行貸款、信用卡等金融業務時經常會成為關鍵的審批證據。所以,有些人就會因對徵信狀況過於,而時常會查詢自己的徵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徵信的頻繁查詢,對個人的其他金融業務也是會有影響的。有些人甚至因為徵信查詢次數過多而被銀行拒貸。
1.查詢機構
業務機構查詢在個人申請了信用卡或貸款之後,放款機構前會對你的個人徵信進行一次查詢,以此來決定是否對你的個人申請予以透過。
在放貸完成以後,一般的放款機構還會進行一次查詢,一方面是查詢你是否在申請期間再次申請了其他借貸業務,瞭解已放款的回款風險。一方面對你在放款後的財務狀況進行了解,決定是否調整額度(一般是下調)。
2.個人查詢
查詢個人徵信是每個公民享有的權利,每年每個人有兩次免費檢視個人徵信報告的權利,並對徵信報告中的所有相關記錄有知情權,所以,建議每個人每年至少檢視一次自己的徵信狀況,如果有逾期和其他相關不良記錄及時處理,以免影響以後的徵信狀況。
3、法院和相關政府部門查詢
公檢法及政府相關部門有權利在手續齊備的情況下查詢個人徵信狀況,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相關部門對個人徵信的例行查詢是不會留下記錄的,也就說,查每天你一百次,你也在徵信報告中看不出來。
4.頻繁查詢影響
首先,個人徵信的查詢是每個人的權利,查詢個人的徵信報告也不會影響信用記錄,更不會造成徵信不良,徵信報告中的違約情況並不會因為徵信查詢而產生變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每一次查詢徵信的時候,查詢徵信的時間和申請查詢徵信的原因都會被記錄下來,因此,雖然單純的查詢記錄不會影響個人的信用情況,且查詢記錄也不能作為個人信用的參考依據,但無端在短時間內查詢次數過多讓銀行及金融機構對你的財務狀況存疑。
在銀行的系統中,查詢次數會影響系統對你的財務能力產生誤判,為了保證回款,系統會對你近期申請的相關財務業務,拒貸、拒絕下卡或減少相應額度。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在一段時間內,你因為貸款、信用卡審批等原因在短期內頻繁被多個銀行或其他放貸機構查詢徵信報告,但是系統卻顯示你並沒有被放款也沒有申請到信用卡,銀行則會認為你的財務狀況有問題。
另外,徵信報告上顯示客戶如果有其他貸款 或者已有信用卡額度與收入嚴重不符,亦或者信用卡未清償的數額較大,會被銀行認為負債率過高而造成銀行拒貸。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平時使用的螞蟻借唄,微粒貸、京東白條等網貸消費都會在個人徵信上顯示為小額貸款,如果有相應申請的話也會造成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微眾銀行等借貸機構查詢我們的個人徵信。小額貸款的使用,是會對大額貸款的申請造成一定影響的。
總結
個人徵信查詢就像是我們每天都需要吃飯一樣,不能不查,但也不能多查。最為重要的是,打理好自己的財務狀況,避免造成徵信汙點,在銀行及貸款機構面前做一個乖寶寶。保持個人徵信的良好記錄,做一個誠信守法的好公民,才能更為輕鬆的申請到金融借貸業務。願天下沒有不良徵信、願天下沒有難貸的款。
-
7 # 不假思說
徵信一詞源於《左傳.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意思是其言行能得到驗證。中國的徵信系統採集是在人民銀行管理下的為個人或企業建立信用檔案,依法採集、客觀記錄其信用資訊,並依法對外提供信用資訊服務的一種活動,它為專業化的金融授信機構提供了信用資訊共享的金融科技平臺。
中國的徵信管理條例頒佈於2012年,經過過去這些年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和大資料採集的越來越精準,截止今年2月份,中國已有9.9億人納入了徵信資料採集系統。今年5月份,個人新版徵信正式面世,徵信資訊的時長及精細程度將進一步提升,將更加全面的反映個人的信用狀況,並將逐步建立更為完善的信用聯合懲戒措施。可以說,未來徵信就是每個人的護身符,決定你能走多遠的精準畫像。
一、徵信能為我們帶來很多便利,也能為我們儲備信用資產,可以節省金融機構調查客戶的時間,方便企業和個人借貸,減少人的主管判斷實現更公平的金融借貸行為,並能隨時提醒個人關注自己的信用建設,為打造誠信中國提供最堅實的資料基礎。
三、如果個人徵信在六個月內查詢次數較多,間接說明該客戶比較缺錢,從而反映了該客戶目前的財務狀況較差,這會成為相關金融機構收縮信貸額度和拒貸的理由。所以,建議在短期時段內,儘量減少徵信查詢次數。但個人到人民銀行列印的詳版徵信報告不在認定查詢次數的範圍,因此,可行的辦法是當你有信貸需求的時候,自己去當地人民銀行先行列印一份詳版徵信,然後提交相關金融機構初審,避免被多次查詢。
四、一些金融機構在做貸後管理時會對徵信進行查詢,並且會顯示查詢記錄和次數,同樣會引起金融機構的警惕,因此碰到上述情況應及時和金融機構說明情況。
信用是每個人碰到困難時的最後一道防火牆,珍惜自己的言行,建設好自己的信用,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旅途終將無往而不利!
-
8 # 一凡說說
徵信查詢過多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主要是由徵信查詢的情況決定的。徵信查詢有個人查詢和機構查詢。個人查詢的次數對於徵信沒有什麼影響,不過個人查詢徵信只有2次免費機會,所以我們也沒必要經常自己去查詢徵信,一年可以查詢1次,從而對自己的徵信情況有所瞭解。
機構查詢個人徵信次數過多,會對個人的徵信報告有所影響機構查詢個人徵信一般有信用卡審批、貸款審查、擔保審查、貸後審查這幾種情況。每一次我們申請信用卡,銀行就會查詢一次徵信,如果在某一段時間內頻繁申請信用卡,那個人信用報告就會顯示出密密麻麻的查詢記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徵信花了”。這樣的徵信報告會影響我們信用卡的審批,可能會難下卡或是下卡額度低。
貸款審查是當我們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會查詢我們的信用情況。如果個人徵信報告裡出現了某家銀行的貸款審查,但徵信報告卻沒有顯示這家銀行的貸款情況,這對個人徵信報告是有很大影響的,代表了銀行對你的貸款審查沒有透過,這樣會影響以後別家銀行對個人的貸款審批。所以,我們申請銀行貸款時,最好把材料準備充分,爭取申請的貸款能順利透過,不要只是在徵信報告裡留下審查記錄卻沒有貸款金額。
機構查詢個人徵信過多,會讓銀行對你未來的信用情況產生質疑。銀行無論是審批信用卡還是投放貸款,都要對個人的信用情況和資產情況進行估算和判定。如果你的個人徵信被機構頻繁查詢,代表了近期你有緊迫的資金需求,這樣銀行會質疑你對資金的償還能力,為了保證它們資金的安全,它們就不會再為你發放信用貸款。
銀行是極度厭惡風險的,所以它們會放棄它們認為的風險客戶。
總結:徵信記錄被機構查詢過多,對我們的徵信記錄還是會一定影響的,為了維護良好徵信,不要隨意申請信用卡和網上貸款。
-
9 # 會計梵納斯
目前,個人信用資料庫已經採集的資訊有以下幾類:個人基本資訊。包括個人的姓名、證件型別及號碼、通訊地址、聯絡方式、婚姻狀況、居住資訊、職業資訊等。貸款資訊。包括貸款發放銀行、貸款額、貸款期限、還款方式、實際還款記錄、擔保資訊等。
信用卡資訊。包括髮卡銀行、授信額度、還款記錄等。信貸領域以外的信用資訊。
隨著條件的成熟,個人信用資料庫還將採集更多的資訊,以全面反映個人的信用狀況。包括個人繳納水費、電費、燃氣費等公用事業費用的資訊、個人欠稅的資訊、法院判決資訊等。
整個徵信產業鏈主要包含上游的資料供應商,中游的徵信機構和下游的徵信使用方。在中國個人資料資訊主要包括住房、購車、信用消費、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犯罪等,資料主要來源於金融機構、教育部門、社會保障部門、公安部門、事業單位和企業,現在逐漸納入線上行為資料。徵信機構得到信用資料後,透過模型評分評級,形成信用報告、信用評級等徵信產品,反過來又為資料供應方所使用,形成“資訊提供-加工-使用”的產業鏈。
個人信用報告中的很多資訊都是您個人的敏感資訊,是不能讓別人隨便查、隨便看的。在這方面都制定了嚴格的制度,限制信用報告的使用,保護公民的隱私。
具體做法大體可以分為:
1、本人授權。任何機構和個人如果想檢視您的信用報告,必須首先獲得您的書面授權,否則,徵信機構不能將您的信用報告提供給任何機構和個人。
2、法定目的。即法律規定信用報告可以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概括而言,是在您本人提出了交易申請後才可以使用,包括稽核您提出的借款和信用卡申請、審查您的工作申請等。
因此徵信查詢過多也就分本人查詢和法定目的查詢。
目前個人查詢無次數限制,但過多查詢的話會收取一定費用,中國央行徵信系統目前提供統一的個人信用報告,自2014 年起開始對個人查詢本人信用報告收費,每年前兩次免費,第三次以上,每次收取服務費25 元。
但如果是法定目的查詢,如信用卡業務、借貸款業務、擔保質押業務等,過多頻繁查詢是對個人信用有一定降分的,尤其是不同機構不同業務的查詢,側面反映個人的資金需求度,會成為重點關照物件,後果則是貸款不透過或者是信用卡不審批,即便審批透過,額度也很低。
今年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下簡稱《通知》),其中明確P2P將接入金融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執行機構——央行徵信中心、百行徵信等徵信機構。納入徵信的不僅僅侷限於失信人資訊,而是P2P網貸機構的所有借貸資訊,並逐步把P2P網貸機構全部納入,實現徵信體系的全覆蓋。也就是各種借貸記錄都會體現在徵信報告中,為了自己以後的信用,不要透支這個無形資產,請謹慎查詢和使用。
-
10 # 眾匯財稅
個人的徵信查多了,可能會影響使用者以後的貸款審批或者信用卡的辦理。因為如果個人的徵信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被查詢了多次,很容易被銀行等金融機構認定為比較缺錢,潛在的違約風險高,因此可能會把使用者列入不受歡迎的名單中。所以,使用者在日常的借貸中,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網貸平臺。如果要查詢個人的徵信,就得需要注意了。
-
11 # 渡者功成
頻繁查詢個人徵信真的會影響貸款申請。
如果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密集查詢個人徵信,可能令銀行產生“此人非常缺錢”的感覺,從而有所警惕。
央行規定銀行櫃檯每年可免費查詢兩次個人徵信記錄,第三次開始每次收25元。網際網路也可查詢,無費用,但相對麻煩且有延遲。二者都會留下記錄。在商業銀行櫃檯查詢的記錄都以明細形式列在報告中,時間、主體、操作人都有,網際網路查詢則在報告末標註本年查詢多少次。
個人信用報告在一個月內有多次被查詢記錄,分別來自各家信用卡髮卡行。業內人士表示,信用報告被多次查詢,會被銀行認為申請人迫切需要資金,潛在違約風險很高。
回覆列表
頻繁查詢徵信:先說徵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產生查詢記錄,查詢分2種,機構查詢,個人查詢(其中個人查詢可分為網查和人行授權網點現場臨櫃查詢),以上2種查詢都會在人行個人詳版徵信中有體現;其次,說下2中查詢發生的原因,其中機構查詢分為貸款審批,信用卡審批,擔保資格查詢,保前審查,貸後管理;這裡邊貸後管理可以忽略,因為這個是授信後授信機構對貸款人的常態化監測,不影響貸款發放,其它4種常見貸款機構和髮卡機構,其中保前審查常見保單類貸款或者機構為保險公司的,擔保機構查詢一般為擔保類,常見商戶聯保貸款,企業擔保貸款,個人擔保貸款,是以擔保人的角色出現,按照要求被查詢;最後說下,查詢次數過多,對貸款申請和審批的影響,一般正規機構對徵信的查詢次數都有明確的期限和次數要求,信貸類尤為看重,其他相對較輕,徵信查詢設立的初衷就是用於個人信用證明,及授信機構參考,說簡單點,一般個人用到徵信的機會很少,發生的情況通常主要就是貸款和辦卡要求,那麼查詢多,機構自然就會認為你需要資金週轉,所以在不斷申請,這裡邊要強調的是查詢後拒絕,並不一定是徵信的查詢次數引起的,有可能是負債越來越高,那麼風險自然升高,這樣銀行也會拒絕,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多加機構拒絕,會對下一家機構的判斷產生影響,每個銀行都有除了徵信以外的風險模型,多次被拒絕,有可能命中黑名單的可能,也會導致拒絕!總得來講,貸款和信用卡不要輕易去申請,一次一次點選都會留下記錄,更何況現在網際網路時代,手機點選都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