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二太極

    意守丹田,主要的作用,是讓人在練功的時候,意識沉靜,專心如一,在這種松靜自然、心無雜念的狀態下,天人合一,吸收天地精華,涵養自身內氣。

    武術門派也好,道家修煉也好,意守丹田中的“丹田”,在不同的練功階段,有不同的位置要求,分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

    初學初練者意守丹田,主要是指下丹田。為什麼呢?

    一來,脊柱和胯,是中國武術中出功夫的主要部位,這兩個部位在腰腹部交叉,意守下丹田,可以內外兼修,一舉兩得。

    二來,腰腹這裡的臟器不容易受傷,即便受傷也容易治療。而中丹田和上丹田,牽扯到神識和意識,一旦出問題,神仙難救,必須有比較紮實的基礎後才能練。

    上圖紅圈內為意守丹田的大致部位。

    下丹田的位置,說法紛紜。其實就筆者體悟而言,整個下腹部,都可以算做下丹田。

    而“意守”下丹田,主要是把意識從大腦中抽空,全部放在小腹這個位置,舒服地、專注地、細緻入微地體會下丹田中的各種感覺,慢慢在這種體會中,放鬆入靜,精神歸一,從而接通天人聯絡,吸收高維能量,涵養自身內氣。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尤其是“意念”這種東西,不可輕動,容易出岔子、傷身體。

    希望對武術感興趣的朋友,老老實實去拜一個師父,在師父的指導下練習。

    祝大家練功愉悅!

  • 2 # 關山54

    實質上意守丹田是各門派故弄玄虛,沒有多少道理的。大道自然才是真理。人體中丹田位於肚蒂下二指這一區域,這裡毛細血管最豐富,稱為血海。各種功法都比較講究靜坐(打坐、坐禪),只要你每天堅持靜坐(開始十九分鐘,以後逐漸延長,最好一小時至兩小時左右),一週左右首先感到丹田有氣感,與你是否意守丹田無關。隨著時間推移,丹田氣感越發明顯,有暖流感。百日以後身體比原來好很多,長久堅持許多慢性病不治而逾。原甘肅中醫學院教授李少波先生編寫的真氣執行法說得很具體。我覺得的血脈本身是通的。只是透過靜坐是人氣隨血走,各動脈,靜脈血管裡血流動舒暢,也是毛細血管的血流動暢通無阻,因而人就很少生病。精氣神旺盛,工作起來效率提高。不妨試一試。

  • 3 # 福州禪武

    “氣沉丹田”之說應該是建立在經絡學說基礎之上的。認為人體氣血執行內通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體,是沿經絡分佈而完成。丹田則是經絡的總樞,“氣沉丹田”就是調節陰陽,溝通心腎,使氣血充實,通八脈,恢復生理機能,促進身體再生力量。

    中國武術雖然拳術流派甚多,但是追究其源頭,差不多都可以在中醫學裡面找到,講究內在的“氣”配合,是所有武術的重要理論。在中醫失去了解剖學作為研究的方向後,只能從外判斷內,而武術也是如此。

    “氣沉丹田”是人的一種感受、一種意念,這是世人公認之說。許多歌唱家、管樂演奏家均會告訴您:當您意守肚臍以下小腹處,將吸入的空氣,用力向下壓縮至小腹,並集中於一點就是“氣沉丹田”。並常藉助熱力學理論,來作為“氣沉丹田”的科學理論根據:“氣體壓縮、體積縮小的過程中,要放出熱量。”所以“氣沉丹田”時,人體,特別是小腹處就會有發熱感覺。熱力學理論認為,當氣體壓縮到一定程度,氣體就會轉化為液體,如液態氮、液態氧的製作。因此,“氣沉丹田”時有產生津(精)液的可能,具有生精的作用(尚無科學研究證明)。而液體需經過加熱後才能產生蒸發及氣化,氣體體積壓縮與集中縮小的過程就會產生熱量,熱量又促進氣化的發生(無科學研究表明)。因此,“氣沉丹田”時,人們可能感到腰腹一帶非常充實、飽滿、有力。當將氣體壓縮在小腹處時,就會有向身體腰腹周圍膨脹的感覺,而腰腹肌肉的反彈力產生的合力點,就是“丹田”所在。歌唱家與管樂演奏家將這個合力點的力所產生的能量,在大腦皮層的有效控制下著力於發聲器,發出悅耳的聲音(也正因為此原因,容易讓人產生出一般有建樹的,如像帕瓦羅蒂等歌唱家或管樂演奏家,一定會是長得胖的、肚子大的個體,因為人長得胖,因此肚子大,才可能有充足的氣量這樣的錯誤認識)。這個說法應該是不能成立的。從人體的生理構造也可以看出,人體有橫膈膜將人的心臟、肺臟等器官與腹部器官嚴格地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空氣是無法穿過橫膈膜到達小腹之處的。如果真能穿過了,那一定可以被稱為“橫膈膜穿孔”,成為一種新的疾病。因此,“氣沉丹田”實際上就是呼吸配合意識的一種呼吸方法,也即是用深長的呼吸配合下沉的意念,由於深長地吸氣,可迫使膈肌下沉,所以產生了氣體下沉的感覺。儒、佛、道都講求靜坐,獨道家在極靜中必集中一切于丹田,復運用丹田之力使身體各部分健壯,如從生理學與醫學去研究,道家這種舉全身之力而聚注于丹田的內臟運動,對於人身之健康的確是具有效果,如果不得其法,很可能引起小腸脫出及其他之毛病,如果得其竅要,則有不可思議之功能。

  • 4 # 劍芒

    不涉及道家的“丹田內丹”的境界,講丹田如何如何都是騙人的東西。“丹田”顧名思義是“產丹的”田地,也是道家術語,其作用是修道之人修道的基礎。而武術各家尤其是溝溝炮錘、形意等拳法動不動就愛拿丹田說事兒。如溝溝炮錘既然不承認武當張三丰,還配談丹田如何如何!形意全出自姬際可當年學自少林的“心意把”定名“心意拳”,脈系屬少林一脈,後經李落農改革為如今的內家形意拳,萬變不離其宗,本質還是出自佛家。

    佛家將的是五輪,練的是中脈,也從無“丹田”一說。佛家系武術裡的“丹田”無非是後人從道家那裡借來懵人的!也就說一個出自佛系的武術(不管啥拳只要是出自佛門)哪來的丹田一說,無非是假借,這個丹田和道家的“丹田”之學的本真繆之何止千里!

  • 5 # 大樹805960892

    要做到隨意就必須集力除了睡覺!重心下沉身體收宿,力集在最底發力點跟隨動作輸送到各受力部位,發力點固定受力點跟隨動作變化傳換。

  • 6 # 天邊雲山

    意守丹田,如同水之源,氣之根,是內家拳修煉的基礎,前輩所講,返還先天,那麼人在母體時,就是靠臍帶來接受母體的養分來使自己所需,他是透過臍帶將能量迴圈於奇經八脈,那時的人經絡都是通的,當人出生後,臍帶剪斷就靠口鼻呼吸,稱為後天,這時奇經八脈就封死了,如練拳就需要再練丹田,使丹田之氣再打通經絡,以達到先天目的。

  • 7 # 人體和意識

    中正安舒-意守丹田的真義:

    胯如平準,旋轉牽動千斤(千軍),起落之間,引進放出任自然。意不離丹田之圓心,身不失天地(中正、中脈,會陰-單足支撐之足心、雙足支撐之重心。注:天為百會竅,地為會陰竅。)人之中(中為丹田。)。即立身中正安舒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上下之中,二是腰胯之中,二中皆是丹田。——意守丹田。是謂中正。百會竅接天氣,會陰竅納地氣,稱謂懸頂沉足,即是上下中正安舒。兩塊盆骨松展託穩腰胯和丹田,腰胯和丹田得以松展自在,謂之水平中正安舒。

    由於身體和意氣的中正安舒,從而使得心神得以安舒自然。久而習練,可得神明。

    由此可見,養生健身、習武強身、參禪煉丹的要旨,無不在其中正安舒-意守丹田之中。

    --2021.4.1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燉羊肉放入什麼調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