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歷往事
-
2 # 超超吵吵
不止排斥法家思想,是百家思想都排斥。
董仲舒指出,春秋大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現在師異道,人異論,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統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數變,百家無所適從。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在教育方面,儒家思想居於統治地位,主要原因在於漢武帝採取了重用儒士,興辦太學,講授儒家經典,設立地方學校,廣泛傳播儒學等一系列尊儒措施。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於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漢武帝開始實行。但是這種儒家思想並非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
漢武大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
一、神化皇權的需要,強調皇權天授。
二、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三、董仲舒的新儒學適應了現實政治的需要。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學派思想,建立了新的思想體系——新儒學,主要內容有:1、“天人合一”說和“天人感應”說,提倡君權神授。“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四、調整統治思想的需要。
五、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條件以經成熟。經過漢初的休養休息,到漢武帝時,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社會穩定,國力強盛,皇權得到加強,這一切為漢武帝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加強中央集權準備了條件。
漢武帝尊儒的措施:
一、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
二、政治方面:用文學儒者數百人參與國家大政。
三、教育方面:興辦太學,使天下文士都學儒家經典。
漢武帝為了培養官吏,統一人們的思想,根據董仲舒的建議“定太學以教救國”,在長安興辦太學,規定太學生員為博士弟子,年齡一般在18歲左右,太學的學習科目設五經,一律由儒家五經博士教授。可以說,太學不但是中國第一個官辦最高學府,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官方創辦的以傳授知識、研究學問為宗旨的高等學府。漢武帝規定儒家經典為必讀教科書,定《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
其中《詩》就是《詩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書》就是《尚書》,是中國古代商賈文獻資料彙編;
《禮》就是《周禮》,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規範;
《易》就是《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學思想的著作;
《春秋》,是孔子以魯國曆史為主線所編寫的一部編年體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