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穴位健康推廣
-
2 # 學著健康
脾虛、溼氣較重,中氣不足(肺氣),脾胃虛弱,則消化食物能力下降。可用黨參30克、淮山15克、蓮子15克、北芪30克、山楂5克煮豬牌湯食用,應可改善。
祝您健康快樂!
-
3 # 祥哥健康管家
飯後脹氣和大便不成形應該腸胃的消化不良和腸道菌群的不平衡造成的!多補充紐崔萊植物蛋白粉和益生菌就能調理到位!
-
4 # 留一生推拿培訓有限公司
脾胃不和,對食物的消化不完善,脾主運化,所以屬於脾虛證,一般調節食物的屬性和攝入量,按揉板門穴和天樞穴,每晚輕揉腹部(順時針)。
-
5 # 王克敬心想事成
飯後脹氣、大便不成形這個症狀屬於腸道炎症而引起。正常人大便為圓香蕉形,顏色呈淡黃褐色,因大便稀而不成形,主要是考慮腸胃功能紊亂,菌群失調以及腸道粘膜性病變等都會出現飯後脹氣,大便不成形的情況。
-
6 # 東大肛腸陳年秀主任
你好,飯後脹氣、大便不成型主要考慮是胃腸炎症的問題,如:胃腸蠕動功能紊亂、消化不良或是腸道菌群失調等導致;
腸胃功能紊亂:由於腸胃功能紊亂導致的大便不成形、拉稀,多表現為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
消化不良引起:飲食無規律、進食過多、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於胃動力不足導致食物在胃內滯留,引起大便不成形,次數多,並且多成拉稀狀。胃腸炎引起:由於濫用藥物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腸炎,也會導致大便不成形,便多為稀症。
指導建議:根據你的病情主述來看,如果身體沒有其他症狀的話,那麼病情不復雜很好調理的,建議你可以先服用些益生菌,益生菌改善胃腸炎是比較有效果的,也沒有什麼副作用;另外戒菸戒酒,少吃酸、冷、生、硬、辛辣、油膩及產氣多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一日三餐按時吃飯;注意生活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運動增強自身體質;以上分析指導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7 # 幾分年華
比較典型的脾虛了,看看你舌兩側有沒有齒痕,有基本能確定是了,最好去看看中醫,拿點中成藥,不想看的話喝幾個月小米粥養養,最好還是看看中醫
-
8 # 營養師胡駿
⚕️淺表性胃炎的表現不是單一不適感,大可表現為胃部、上腹部的不適,包括腹脹、噯氣、呃逆、反酸、燒心、腹部不適或嘈雜感、腹痛等;糜爛程度不同,也會有不同症狀,大便不成形,黑便等。這些症狀都是胃炎逐步發展的和嚴重程度也和日常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也有可能是腸道菌生群失調導致大便不成形,建議進一步檢查治療。
⚕️淺表胃炎也要多關注胃潰瘍問題,胃鏡檢測是可以準確判斷。建議先檢查幽門螺桿菌碳14檢測,因為胃炎的表現和胃疾病細菌幽門螺旋桿菌相關,建議採用四聯療法治療,也可以同時治療淺表胃炎,藥物治療治癒85%-90%。 【阿莫西林+奧美拉唑腸溶片+膠體果膠鉍+克拉黴素】
菜米油鹽醬醋茶:建議日常以清淡食物為主,選擇易消化食物。戒菸酒等辛辣刺激食物;
南瓜是很好保護胃黏膜的食物
山藥,紫甘藍,包菜,洋蔥,西蘭花,西紅柿VC胡蘿蔔素,番茄紅素!
主食:小米粥,燕麥粥
水果:香蕉
茶:☕️紅茶
-
9 # 等我來
飲食無規律、進食過多、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於胃動力不足導致食物在胃內滯留,引起大便不成形,次數多,並且多成拉稀狀。
回覆列表
脹氣,很多人都有經歷過,最常見的就是感覺到肚子脹,打膈。就是因為常見,所以很少有人關注引起重視,久而久之可能消化不良、胃脹氣越發的嚴重,甚至有些人有斷斷續續的上腹部不適或疼痛、飽脹、燒心、反酸、長期大便不成形等嚴重影響了日常的生活與工作。
對於胃消化不良、腸胃脹氣、大便反常這系列看似小問題,但在生活規律以及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都要引起充分重視,這很有可能就是告訴你腸胃有問題了,你需要好好保護它了。那麼對於大便不成型這個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什麼呢?
大便不成型主要是脾虛,屬於功能性症狀,中醫認為是脾臟虛弱,如果長期大便不成型並且持續有一週以上,就預示著是一種器質性的病變,此時我們就要調理或是就醫了。
又該如何吃才能改善調理呢?有中醫(李雲傑)解釋道,如果長期大便不成型,很有可能是患了腸道菌群失調了,建議使用中藥熬製調理,並且給出了以下幾點症狀的治理方案(當然也要特別提醒,由於個人體質以及病情輕重不同,個人不要輕易嘗試,僅作參考,具體治療方式還是要去醫院聽從醫生意見。)
1、脾胃虛弱
證候:大便溏瀉,反覆發作,時輕時重,脘悶,納差,食後即欲大便,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脈緩弱。
治則:益氣健脾。
方藥:參苓白朮散《和劑局方》加減。黨參12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山藥12克,扁豆15克,蓮肉10克,陳皮10克,砂仁6克,苡仁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若脾虛運化呆鈍,食積氣滯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東加神曲、山楂、厚朴;若久瀉氣虛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以益氣升提,止瀉。
2、脾胃虛寒
證候:腹痛隱隱,喜溫喜按,瀉下清稀,甚或完谷不化,手足欠溫,口乾不渴,舌談,苔白,脈細緩。 治則:溫中健脾。
方藥:理中湯《傷寒論》加減。黨參12克,白朮12克,乾薑10克,甘草6克。可酌加木香、砂仁、白豆蔻合用能溫中健脾,順氣和胃。若中陽虧甚引起腸滑不禁,不能自斂,治宜溫陽固澀,用理中東加附子,並選添河子、罌粟殼、赤石脂;若虛寒久瀉而間雜熱邪,或食溼滯積化熱者,則出現寒熱錯雜證候,用連理湯化裁。
3、感受寒溼
證候:發病較急,腹痛腸鳴,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樣,口不渴,或兼有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肢體酸楚,舌苔白,脈濡。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濁。 方藥:霍香正氣散《和劑局方》加減。霍香10克,紫蘇10克,白芷10克,川樸6克,大腹皮10克,半夏6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白朮10克,甘草6克。若表邪重者可加荊芥、防風;胸悶納呆,苔白膩,宜加蒼朮、澤瀉。
4、脾腎陽虛
證候:黎明之前,臍腹隱痛,腸鳴即瀉,瀉後稍安,腹部畏寒,形寒肢冷,腰膝痠軟,舌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牌腎。
方藥:四神丸《證治準繩》合附子理中丸《閻氏小兒方藥》加減。附子10克,補骨脂12克,吳萸12克,肉蔻12克,五味子15克,黨參10克,白朮12克,乾薑10克,甘草6克。若腹脹加廣木香;年老體衰久瀉不止者可用四神九合養髒東加減。
5、溼熱下迫
證候:腹痛即瀉,瀉下急迫,糞便黃褐而臭,肛門灼熱,心煩口乾,小便短赤,或兼發熱惡風,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溼。
方藥:葛根芩連場《傷寒論》加減。葛根15克,黃連9克,黃芩9克,甘草6克。可加銀花、木通、車前子助其清熱利溼,使表裡雙解,溼熱分消,洩瀉得止。溼邪重者可加藿香、佩蘭、厚朴;熱邪偏重者,可選添連翹、梔子、馬齒莧。
其實,不管是什麼疾病,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平時工作太忙或者沒有太多的注意,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時候應該更多的鍛鍊,多關注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注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如果腸胃不好的應及時就醫,謹遵醫生的建議,少食酸、冷、生、硬、油、辣等食物,每天一定要定時定量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