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書法歷史

    戰爭的主要原因是,法國力圖把英華人從法國西南部(基思省)驅逐出去,從而消除英在法境內的最後一個堡壘,而英國則力圖鞏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奪回早先失去的諾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國的其它一些地區。英法兩國對佛蘭德的爭奪,加深了它們之間的矛盾。佛蘭德形式上是處於法國國王的統治之下,但實際上卻是獨立的,並且與英國有密切的貿易關係(英國的羊毛是佛蘭德毛紡織業的主要原料)。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覬覦法國王位。德國封建主和佛蘭德站在英國一方,蘇格蘭和羅馬教皇則支援法國。英軍主要由僱傭兵組成,由國王指揮,其主體是步兵(弓箭兵)和僱傭騎士部隊。法軍主要由封建騎士武裝(見騎士軍)組成。

  • 2 # 流浪歲月912

    英法百年戰爭是世界上最長的戰爭,主要是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1453年間的戰爭,斷斷續續的持續了長達116年。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戰爭的勝利使法國完成了民族統一,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那麼,英法百年戰爭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

    一,經濟問題。主要佛蘭德的羊毛紡織業和基恩、加斯科尼的葡萄酒貿易,其實這主要反映了當時英國侷限於英吉利海峽的海上霸權,這種霸權勢必和法國奪取佛蘭德地區的意願相沖突。佛蘭德地區,就是俗稱的低地地區,這一地區的呢絨製造業最為發達,是英王的經濟命脈所在,英國的羊毛成為佛蘭德呢絨製造業的重要原料來源,英國王室最豐厚的一筆收入就是依靠羊毛出口稅的徵收。兩者密不可分的經濟聯絡使得名義上從屬於法王的佛蘭德伯爵倒向了英王,和英國結盟,來抵制法王企圖吞併佛蘭德的企圖,法王吞併佛蘭德的企圖從根本上說也是為了控制佛蘭德的財政收入。

    基恩和加斯科尼也是經濟問題的一個重要節點,這兩個省位於法國西南部,是英王的屬地,作為英國屬地的加斯科尼,是歐洲著名的葡萄酒產地,同時加斯科尼盛產優良的馬匹;比斯開灣的漁業和製鹽業也是兩省的重要產業。基恩和加斯科尼也是是英國財政收入的一筆重要來源。基恩和加斯科尼兩省的繁榮的經濟讓法王眼紅,佛蘭德地區的呢絨製造業也是讓法王耿耿於懷。這也就不難理解1337年法王要求收回基恩和加斯科尼,而英王絕對不能允許這一要求的原因了。經濟問題,可以說是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這裡我還要多說一些,中世紀的英王和法王是什麼關係大家可能並不太清楚,自從1066年諾曼入侵以後,到百年戰爭之際這段時間,英王是法王的封臣,法王是英王的封君,因為諾曼底公爵本身就是法王的封臣,他渡海入侵英格蘭之後,照樣還是法王的封臣,後來的英國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是由安茹公爵亨利(後來的英王亨利二世)建立的,他也是法王的封臣,所以說,英王始終是法王的封臣,只不過這個封臣要比封君厲害的多。

    二,王位繼承問題。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沒有子嗣,查理四世的堂兄瓦盧瓦伯爵腓力(即後來的腓力六世)繼承了王位,他也就是法國瓦盧瓦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但是當時還有一個人也對法國王位提出了繼承的要求,就是英王愛德華三世,愛德華三世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孫,法王查理四世(腓力四世之子)的妹妹伊莎貝拉的兒子,查理四世的外甥,但是法國貴族議會以《撒利克法典》的規定,即女性後裔無權繼承王位的條款否決了他的法國王位繼承權,愛德華三世對此很是不滿,並且他後來和法國開戰的直接原因就是他要求奪回他認為原本屬於他的法國王位。可以說王位繼承問題埋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火種。

    還有最後一個原因,就是12世紀以來英法兩國爭奪大陸領土的鬥爭和矛盾激化,這也是導致戰爭的必然結果!

  • 3 # 另一個天空

    兩個原因,一個是爭奪王位繼承權。中世紀的歐洲,各國王室互相通婚,實際上是一家人,他們的國家觀念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在一個國王死掉以後,具有王位繼承權的人通常不止一個。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沒有了繼承人,他們的親戚華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位,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就以卡佩王朝前國王腓力四世外孫的資格,爭奪卡佩王朝繼承權。1337年,愛德華三世自稱法蘭西國王,而腓力六世則宣佈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雙方的矛盾就越來越激烈了。第二個是爭奪法國的弗蘭德爾地區,這個地區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絡。法國於1328年佔領了這個地區,英王愛德華三世馬上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弗蘭德爾為了保持原料來源,支援英國,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最終,1337年,百年戰爭爆發。

  • 4 # 沙漠孤狼138609229

    百年戰爭產生的原因錯綜複雜,包含國家間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係等各種因素。

    政治

    政治使王朝繼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腓力決定繼續皇室的擴張政策並繼續加強中央集權。此次集權行動的特別之處在於,腓力想把王權控制的地區擴充套件到阿奎丹(Aquitaine)地區,而這一地區卻是愛德華在法國的主要領地。愛德華作為阿基坦公爵和腓力六世治下的王侯,享有既持有公爵領地,又不受制於法王的獨立地位。

    腓力和愛德華都沒考慮過向對方妥協,事實上,作為真正的中世紀騎士,他們都有打一場騎士戰爭的想法。1337年,腓力向愛德華提出收回阿基坦領土的要求,從此觸發持續一個多世紀的英法戰爭。對腓力的領土要求,愛德華斷然拒絕,並對腓力展開咄咄逼人的攻勢。

    1340年,愛德華宣告鑑於與美男子腓力的血緣關係,自己才是正牌的法國國王。此後的400年裡,只要是公開的禮儀場合,英國王室都會反覆重申愛德華的這項宣告。

    經濟

    不過也許更為重要的是,經濟問題才是兩國交惡的罪魁禍首。

    英國的經濟命脈和皇家國庫的正常運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羊毛貿易。中世紀後期,佛蘭德斯是羊毛貿易中心。生產羊毛的英華人在這裡賣羊毛,而大部分由這些羊毛製成的商品(呢絨)則取原道返回英國。由於羊毛原料出口商和毛呢製成品進口商都要向英王繳稅,因此佛蘭德斯的羊毛製品廠商和經銷商順理成章地都願意支援英國利益。

    然而,佛蘭德斯伯爵卻是一位法國王侯,佛蘭德斯貴族也認同自己為法王一脈。對他們來說,法國王侯自然希望獨享佛蘭德斯的財富,同時也可以一舉兩得地損害他們的老對手英華人的經濟利益。

    社會關係

    英國金雀花王朝早在12 世紀便在法國擁有大量土地和財產。由於金雀花家族在法國擁有土地,他們據此自認為屬法王諸侯,但法王則並不信任他們的這些英國表兄弟。相反他們認為英華人的存在使他們無法獲得英華人所佔領的土地,進而無法進行領土擴張以及有效地進行中央集權統治。中世紀後期,長子繼承權意味著一切。

    1314年被譽為美男子的法王腓力(Philip the Fair)逝世,由此觸發嚴重的危機。根據王位繼承規則,王位應由腓力的三個兒子繼承,後來腓力的三個兒子也死了,沒有留下任何男性子嗣。至此,也就是1328年,始於987年的法國卡佩(Capet)王朝王室男性子嗣滅絕。

    按理說,法王王冠應該落在腓力的外孫頭上,因為其母系腓力的女兒伊莎貝拉;然而,不巧的是這位外孫恰好是英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法國貴族一致反對將法王王冠授予英國國王,為此他們專門推舉腓力的侄子、瓦盧瓦王朝領袖為新法王。

    1328年,腓力的侄子加冕,稱腓力六世(Philip VI)。愛德華很不情願地接受了這個結果。

    國際關係

    此外,戰爭的緣起還有其他一系列別的原因。首先,多年來法國一直為蘇格蘭提供援助,為此蘇格蘭人始終不願臣服於英國並經常越境偷襲,這使英華人很頭疼。

    結果

    法國取得戰爭的勝利,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更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 5 # 口水雜談

      英法百年戰爭原因錯綜複雜,包含國家間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係等各種因素。儘管通常認為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國和英國早已累積多年恩怨。比如說政治使王朝繼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當時腓力決定繼續皇室的擴張政策並繼續加強中央集權。此次集權行動的特別之處在於,腓力想把王權控制的地區擴充套件到阿基坦地區,而這一地區卻是愛德華在法國的主要領地。愛德華作為阿基坦公爵和腓力六世治下的王侯,享有既持有公爵領地,又不受制於法王的獨立地位。

      腓力和愛德華都沒考慮過向對方妥協,事實上,作為真正的中世紀騎士,他們都有打一場騎士戰爭的想法。1337年,腓力向愛德華提出收回阿基坦領土的要求,從此觸發持續一個多世紀的英法戰爭。對腓力的領土要求,愛德華斷然拒絕,並對腓力展開咄咄逼人的攻勢。

      不過也許更為重要的是,英法百年戰爭原因中經濟原因是致命原因。

      英國的經濟命脈和皇家國庫的正常運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羊毛貿易。中世紀後期,佛蘭德斯是羊毛貿易中心。生產羊毛的英華人在這裡賣羊毛,而大部分由這些羊毛製成的商品則取原道返回英國。然而,法國王侯自然希望獨享佛蘭德斯的財富,同時也可以一舉兩得地損害他們的老對手英華人的經濟利益,以上便是對英法百年戰爭原因的介紹。

      英法百年戰爭導火索是什麼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於1337年,終止於1453年,是歷史上交戰時間最長的戰爭。這場戰爭給雙方的國家和人民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那麼英法百年戰爭是怎樣開始的呢?英法百年戰爭導火索又是什麼呢?  

      在英法百年戰爭爆發之前,雙方就在各個方面產生著摩擦。在政治上,法王腓力要進行皇室政權的擴張,想要佔領的地區是阿基坦,可是該區域正好被英王愛德華佔領,該區域因為歷史原因也不受制於法王,所以當法王想要佔領時英王並不同意。在經濟上,英國主要依賴於羊毛交易,佛蘭德斯是該貿易的中心,但該地區的伯爵卻是一位法華人,想要把利益獨給法國,因此兩國在經濟上也有糾紛。這兩個方面深刻影響著兩國的關係,但百年戰爭導火索是兩者的社會關係。

      1314年法國國王腓力去世了,因此帶來了巨大的危機。根據當時法國有關王位的規定,腓力的三個兒子應該是繼承王位的首選,但是這三個兒子都死了,並且沒有留下任何的男性血脈。腓力有一個女兒,他的女兒有一個兒子也就是腓力有外孫,按理來說這個時候應該是他的外孫繼承王位,但是他的外孫卻是英王。法國的貴族不同意讓英王來繼承王位,就讓腓力的侄子成為法王。但是愛德華三世並沒有就此放棄依舊與其爭奪王位。1337年他稱王法蘭西,而此時腓力六世要收回英國在法國境內的領土,開始派兵,雙方開始交戰。

      英法百年戰爭導火索可以簡單概括為英國國王覬覦法國王位。當然除此之外,雙發還為了爭奪法國境內富裕的地區。其中本來支援法王的佛蘭德爾地區為了得到來自英國的原料轉向支援英國,使雙方矛盾加深,促使了這場戰爭的爆發。

      最後英法百年戰爭誰贏了

      一場戰爭持續百餘年,那麼英法百年戰爭誰贏了呢,1458年,法軍攻陷英國在歐洲大陸的最後一個據點。法國取得戰爭的勝利,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更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之後英格蘭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以上是對英法百年戰爭誰贏了的簡單介紹,這場百年戰爭開始時,兩國主要以西歐原來的貴族兵源制,由各領主募集軍隊,有服役時間考量。這對跨海遠征的英格蘭很不利,於是轉而招募更多來自下層人民的僱傭兵,並配合以有名的長弓兵戰術。法國則迫於初期戰局失利,必須擴張王室統治權力以抵擋外敵。因此在戰爭結束時,雙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

      英格蘭在數次戰役得勝,嚴重挑戰了西歐貴族騎兵的軍事壟斷地位。戰後,勝利的法國仍保留許多重騎兵傳統,但步兵能夠打敗騎兵的思想已經流傳四方,步兵的重要性從此不斷提升。

      戰爭初期,法國在各次大會戰都使用重騎兵正面衝擊,到了1415 年,已模仿對手讓部分騎兵下馬徒步戰鬥,這說明騎兵步兵的戰場角色已大幅改變。法國藉由平民出身的聖女貞德鼓舞士氣取得最後勝利,標識出貴族騎士階層的衰退和民族戰爭特性的興起。

      百年戰爭中,雙方的武器裝備也經歷了改良和演化,15世紀戰爭中後期時,新形態的板甲已經成為了貴族騎士們的普遍裝備。在連續不斷的圍攻戰中,雙方也重視攻城武器的設計和應用,以上便是對英法百年戰爭誰贏了以及最終的影響的介紹。

  • 6 # 薩沙

    表面的原因,是英法皇室的內訌。

    深層次原因,是英法統治階層爭奪更大的利益。

    表面的原因

    中世紀之前,法國海岸經常遭受維京海盜的襲擊。

    西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三世同維京海盜領袖,達成了協議,給他們一塊土地定居,後者不得繼續搶掠。

    公元911年維京人定居在今天法國諾曼底,被封為諾曼底公爵,是法國國王的部下。

    但英格蘭國王又兼任諾曼底公爵,這就形成了矛盾。

    原則上,英國國王當然是同法國國王平起平坐的,實力也差不多。

    但英國國王又是諾曼底公爵,應該聽從法國國王的命令,這就是衝突的根源。

    法國國王感到英國國王的威脅,幾百年來想方設法將諾曼底收歸自己控制。

    到了13世紀,趁著英王約翰暴政胡來,法王腓力二世乘機奪回諾曼底。

    但英國國王又透過通婚,獲得了法國西南沿岸一隅的阿基坦。

    雙方的矛盾還在激化!

    英國國王試圖全力控制法國,法國國王則全力將英華人的勢力徹底清除。

    直接的導火索是

    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的去世,只有1個女兒。

    法華人不允許女人繼任王位,而當時同查理四世血緣最親的是英王愛德華三世。

    英王愛德華三世的母親,是查理四世的姐姐。

    然而,法國的貴族們認為不能讓英國國王成為法國國王,這會導致法國貴族失去權力。

    所以,他們推選了查理四世的堂兄瓦盧瓦伯爵腓力為國王,成為腓力六世。

    英王愛德華三世大怒,1337年以此為藉口發動了戰爭,戰爭持續了116年。

  • 7 # 班副

    百年戰爭是指英格蘭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

    百年戰爭的主要原因是,法國力圖把英華人從法國西南部(基思省)驅逐出去,從而消除英在法境內的最後一個堡壘,而英國則力圖鞏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奪回早先失去的諾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國的其它一些地區。

    那時的英國叫金雀花王朝,存在的時間相當於南宋到明初這段時間,一共是245年。只聽名字可能有些陌生,電影《勇敢的心》講述的就是這個王朝的英雄故事,此外還有俠盜羅賓漢、獅心王這些人物傳說。

    那時的法國叫瓦盧瓦王朝,是14~16世紀統治法國的封建王朝。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死後,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盧瓦伯爵查理之子腓力六世繼承王位(1328~1350),建立瓦盧瓦王朝。

    戰爭爆發的起因是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孫的名義與法王腓力六世爭奪王位,爆發英法百年戰爭。說是百年戰爭,猛一聽覺著非常宏偉壯大,其實每場戰爭規模多的時候幾萬人,少的時候幾千人,期間也是打打停停。

    戰爭的結果就是法國取得勝利,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更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其實百年戰爭之所以出名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後世的英法兩國影響力很大。戰爭中雙方的武器裝備也經歷了改良和演化,在後期,法軍開始大規模使用火藥及火炮作為武器而取得勝利,並在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領先地位,形成了新形態的戰爭方式。為以後的稱霸打下基礎。

    英法百年戰爭後,作為勝利國的法國在全球範圍內其實也算不上強國。那時的大明帝國,帖木兒帝國,奧斯曼帝國,桑海帝國都是比較強大的國家。尤其是當時的明朝更是重建了東亞封貢體系,併成為這個體系的絕對核心,疆域面積達到近1000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8500萬,都遠超同時代其它國家,成為當時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

  • 8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英法白年戰爭的起源,在於爭奪法國王位——英國王室認為自己有權獲得法國王位,為此與法國自己推選的國王發生爭執。

    在歐洲中世紀晚期,各國君主之間彼此聯姻、分封,關係錯綜複雜。英格蘭的國王,征服者威廉本是法國諾曼底公爵,算是法王的封臣。後續兩國的彼此聯姻,又使得英國王室在法國擁有不少土地。這種複雜關係,一旦有風吹草動就意味著紛爭甚至戰亂。

    13世紀初,法蘭西卡佩王朝的國王“美男子”腓力四世在1214年駕崩。他死之後,接連三個兒子都是在位不幾年就死於非命。到1328年,腓力四世的小兒子查理四世也去世了。而且這幾個兒子都沒有留下後嗣。腓力四世等於絕了後嗣。於是,法華人選腓力四世的侄兒——瓦魯瓦的腓力當新國王,史稱法王腓力六世。歷史上,稱為卡佩王朝終結,瓦魯瓦王朝開始——當然,其實瓦魯瓦王朝也是屬於卡佩王朝的後人,就換個名號而已。

    但是這就讓英王愛德華三世不滿了。愛德華三世的親媽是腓力四世的女兒,他就是腓力四世的外孫。愛德華認為,我是腓力四世的直系後人,既然幾個舅舅都掛了,理當我來繼承,憑啥讓一個旁系血親繼位?

    這樣一來,兩家就開戰了。

    當然,除了搶法國王位,英法兩國本身也有長期矛盾。英國王室在法國擁有大片領土,尤其法國西南的阿奎丹,被歷代法王看做淪陷的國寶,非要搶回來。而法國東邊的弗蘭德斯(今荷蘭、比利時和法國東北部)紡織業發達,英法也都是垂涎三尺。

    為了利益,兩大王朝終於徹底翻臉。法王拉攏了蘇格蘭王國夾擊英國。1333年,愛德華三世大敗蘇格蘭人。1337年,愛德華親率大軍渡海進攻法國,英法白年戰爭正式開始。

    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一百多年。雖然大部分時間法國在捱揍,戰爭幾乎都在法國領土上進行,法國收到的損失遠比英國慘重,而且法國還一度真的失去王位,國家分裂。但最後的贏家卻是法國。透過戰爭後期聖女貞德和法王查理七世的合作,法國趕走了英國,收回了原本被英王割據的法國領土,而且趁機削弱了各地封建諸侯,加強了王權,使得法蘭西從此雄踞於歐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windows進入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