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兔歷史
-
2 # 山外小樓昨夜夢
簡單的說,明朝的皇帝認為明朝的天下就是他朱家的天下,想怎樣做就怎樣做,生殺掠奪全在己手。所以像殉葬·海禁·誅殺功臣·刪改孟子的〝民本學說〞等種種倒行逆施的惡政出現在明朝都不難解釋。
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固然一姓之王朝,有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專制思想,但在實錢中,很多開明的皇帝都認識到隨意的〞生殺予奪〞並不能讓王朝長治久安。但明朝皇帝並沒有這種意識,任意誅殺功臣草菅人命幾乎貫穿整個明歷史,也使明朝具有比其它朝代〝安定期短動盪期長〞的特點。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明朝是個典型以小農經濟與主的社會,商業不發達,國家財政收入很少。這些微薄財的財政除了支付官員工資戰爭開支外,還要供養龐大的皇族宗室群體,當宗室群體變得十分龐大的時候,而國家財政收入又跟不上,最後沉重的稅收壓在農民身上讓農民吃不消,激起民變,造成明朝多如牛毛的農民起義。
沒有人美化清朝,歷史就是歷史,清朝可以享國近267年自然會經過強盛和衰弱,儘管清朝後期喪權辱國。明朝也是一樣276年的國祚也經歷了全盛時期和後期的腐敗,不然也不會有100多萬農民跟著李自成打進北京城,歷史需要的事尊重而不是美化,不能因為清朝入主中原而刻意貶低,也不能因為明朝是最後一個漢族人建立的王朝而刻意推崇,漢族是中國的主導民族,但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滿族自古也是中國的少數民族,最重要的是現在的影視劇中對於清朝的美化。
-
3 # 荷韻蘭風
居安思危,歷史的經驗教訓值得探討。
這裡所指的褒貶應該指的是明、清的軍隊,現有人褒清貶明的根本原因是;
貶明:明軍多次動用大量的軍隊才打垮了少量的敵人;如1521年明軍與葡萄牙軍隊交戰時以十三比一的兵力才獲得勝利(近11000比不到800)!
褒清:到了清朝.朝自高自大,思想封閉.腐敗,不太重視軍隊,特別是咸豐即以後,清軍的軍事裝備與西方相差效大,向軍隊投銀也不足,但是與敵交戰時.清軍誓死保國的精神沒有垮,如1841年2月上旬,英軍向虎門炮臺進攻,清軍水師提督關天培親自率部與英軍交戰,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英勇犧牲,用生命捍衛了中國軍人的尊嚴!
-
4 # 攻防敏控
明朝比清朝強大,有很多方面!
明朝是從皇帝到官員在到平民都有個性!
清朝是隻有皇帝可以有個性,人民不可以有個性!
明朝的平民萬虎不是想登上月球,飛天嗎!而且他也付出了行動,可以說是航天先驅了!
明朝的時候,全世界哪個國家敢到明朝去炫耀自己的高科技?清朝就可以,英國拿著自己國家高科技的圖紙和模型去炫耀,結果發現是對牛彈琴,清朝根本就不是一群人類,滿清根本就不理解什麼是先進什麼是落後!根本就不理解落後了之後的結果是什麼?落後之後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說什麼都沒用了,滿清入關了,入關以後就是推卸責任,滿族人就不明白,誰當家誰負責!誰掌權,誰說了算,誰就該承擔責任!不承擔責任,你入關幹啥呀!你都說了算了,你還什麼事都往別人身上賴,這行嗎?權、責、利,滿人光把權和利攬到手,責任全部推掉!這也是我瞧不起滿人的原因!
-
5 # 青松51990801
龔自珍 :“欲滅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自己的文化得不到傳承,終將國滅族亡!本民族的文化弱勢不利於文化傳承,會嚴重削弱民族凝聚力,嚴重挫傷個人的民族自信心。甚至導致國衰族亡。。。。
我們的文化,幾千年來不存在什麼斷層,不能說沒有變化,但一些基本的忠義仁孝等核心價值觀並沒有改變。
前美國情報部門 艾倫·杜勒斯詳細勾勒瞭如何使用 和平演變(顛覆他國):
我們將把他國的人們塑造成我們需要的樣子(精神慕洋犬),讓他們聽我們的”;“人的腦子,人的意識,是會變的(利用精神鴉片洗腦)。只要把腦子弄亂,我們就能不知不覺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被美國精神殖民)”;“我們一定要在他國內部找到(符合)我們思想意識的人(西跪一族),找到我們的同盟軍”;“我們將從文學和藝術中逐步抹去他們的存在(去其史)”;“我們將不知不覺地,但積極地和經常不斷地促進官員們的肆意妄為,讓他們貪賄無度,喪失原則(過度商業化)”;“我們將以高超的手法,在不知不覺間把這一切都神聖化(文化侵略),讓它綻放出絢麗之花”;“只有少數人,極少數人,才能感覺到或者認識到究竟發生了什麼(智者)。但是我們會把這些人置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把他們變成眾人恥笑的物件(抹黑英雄);我們會找到毀謗他們的方法,宣佈他們是社會渣滓。”。。。
日本國內很多歷史上來華“度種”所生的後代,叫囂自稱是“中華正宗”,其無恥程度簡直跟身高成反比!所以小日本才製造出了“崖山之後無華夏”等陰謀言論(牠們還編造了太多的關於中國歷史的謊言並豢養了數以萬計的網特及文化漢奸傳播),卻被腦殘的噴子們以訛傳訛。。。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說過:日本人是我有史以來見過最卑鄙、無恥的民族。
中國不乏很多的“公知”(西方豢養的走狗),被西方精神殖民而不自知者(非蠢即壞),張口閉口大談民主 自由 獨裁 的網特,甚至一些學術專家(文化漢奸)。他們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有著宗教般的迷信跪舔,質疑美國就等於是打碎了他們的祖宗牌位。。。
-
6 # 北洋海軍炮手
不請自來。
這個題目很搞笑,提問者不過就是想要吹明朝黑清朝罷了,不過很不幸,我這個人就是喜歡正本清源,你吹什麼我黑什麼。
既然清軍面對西方列強全敗,那麼第二次大沽口保衛戰作何解釋,清軍僅以38人微弱的傷亡斃傷了聯軍400多人,粉碎了聯軍侵佔大沽口的企圖,請問這是勝利還是失敗。
義大利強租三門灣,被清朝言辭拒絕,埃的美敦書也被清朝退還,調集海陸軍加強三門灣的防禦,最終粉碎了義大利的陰謀,請問這是勝利還是失敗。
時間再往前捯飭,清朝順治年間在松花江口大敗俄軍,擊斃兩百多哥薩克並擊斃其首領斯捷潘諾夫;康熙年間兩次雅克薩之戰清軍大勝並擊斃首領托爾布津,請問這是勝利還是失敗,別告訴我俄國不是西方列強。
明朝在面對洋人的時候就全勝?不好意思,明朝面對的洋人都是武裝商人,典型的代表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及英國東印度公司,以及葡萄牙武裝商人。
屯門之戰,葡萄牙人的六艘中式帆船打的明朝水師五十多艘毫無還手之力,最後葡萄牙人因為屯門島上物資告罄而成功突圍;料羅灣之戰荷蘭東印度公司13條武裝商船僅僅以損失兩艘100噸小船的代價,一共消滅了明朝水師200多艘戰船並焚燬了南澳,明朝還跑到巴達維亞向荷蘭東印度公司賠了一百多箱金銀;亞娘鞋之戰更有意思,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保安們兩度零傷亡佔領亞娘鞋炮臺,炸燬炮臺並擄走火炮,重創廣東水師,炮轟沿海城鎮,打的明朝不僅不敢加害滯留廣州的英國商人,還把英國佬行賄的禮金都吐了出來。
不過好在此時來華的都是歐洲武裝商人而不是歐洲正規軍,如果來的是正規軍我還真不知道明朝能被打成什麼樣。
全文完
-
7 # 閉家鎖的紅楓
明朝打贏西方殖民者,清朝打不嬴,所以明朝比清朝厲害?那我還打得過幼兒園時的姚明呢,那是不是今天奧運會籃球比賽該我去?
我真不懂出這個題目的人是真不明白假不明白,明朝後期遇到的葡萄牙,荷蘭殖民者,怎麼能和清朝末期遇到的英法俄列強相比?不談國家體量大小,就看看當時葡萄牙和荷蘭的狀況吧。
先看葡萄牙,1521年明軍與葡萄牙發生戰爭,花了2年明軍才勝利。而雙方參戰兵力明軍1萬人,葡萄牙軍700-800人和四條船。
明軍有10倍以上的兵力優勢,還花了2年時間,一開始明軍在交戰初期還是戰敗的。結果明軍依靠兵力雄厚和本土作戰優勢改速決戰為持久戰,長期圍困將近一年以待敵疲。之後,明軍利用惡劣天氣,在火銃威力不易發揮之際,全線出擊打敗了對手。
可明軍未能殲滅對手,葡萄牙人的四艘船裡有三艘逃脫。
而這場戰爭發生後幾十年,葡萄牙國王率領2萬5千人,跨海遠征北非摩洛哥,結果被摩洛哥5萬人擊敗。史稱馬哈贊河之戰。葡萄牙因此衰落後被西班牙強行合併。
葡萄牙是那個年代的殖民大國不假,可他的實力也就欺負下非洲土著,在整個歐洲,亞洲,非洲,只要略有實力的大國,他都對付不了,舉國之戰也就動員個2.5萬人,還多數是僱傭兵。
可這樣的國家有個不到千人,就敢動明朝的心思,這就是那個年代明朝在歐洲人眼裡的看法。連歐洲小國葡萄牙都應付得如此吃力,也難怪當時的歐洲強國,西班牙的菲律賓總督向西班牙國王提交了一個驚天的報告——征服中國。
報告裡稱“只需4000至6000人,配備長矛和火槍、艦船、大炮以及所需的彈藥”,“有2000到3000人,便足以佔領所要佔領的省份,用那裡的港口和艦隊,組成海上最大的強國,這是十分容易的,征服一省之後,便足以征服全國。”
我不認為西班牙能得逞,但明朝當時軍事弱到歐洲國家如此輕看,已經說明了問題。另外明朝擊敗的一個對手荷蘭,情勢也和葡萄牙類似,都是西班牙屬下的歐洲小國,1633年荷蘭與明朝激戰,可荷蘭在1648年才正式從西班牙獨立出來-----他們在正式獨立前,就敢於碰觸明朝了。
最後為了避免有人說我是清粉,再說明白一點:在16-17世紀,無論明朝清朝,軍事上都已經落後歐洲很遠, 無論是清朝人在雅克薩對付俄華人,鄭成功在臺灣對付荷蘭人,打的過程都一樣:用十倍以上兵力圍困,然後耗得對方筋疲力盡放棄。到了19世紀,由於後勤和國力,軍事進步,歐洲強國派來的軍隊動輒數千上萬(之前都不超過千人),而清朝沒法再靠兵力優勢取勝了。這就是戰果不同的原因。
回覆列表
明朝勝利的原因有兩個:明朝海軍的強大,以及西方的相對弱小,或者說沒有把侵略重點放在明朝。
比如1521年明葡屯門之戰,明朝的參戰兵力有一萬人,葡萄牙只有七八百人。
也有規模大的,比如明荷料羅灣海戰,可以說這場戰爭的規模一點不遜色於鴉片戰爭,明朝先後投入150艘戰艦,數萬名士兵;而荷蘭方面,派遣數十艘最新式配有加農炮的戰列艦,雙方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展開激戰。
最終的結果是明朝取勝,這是華人第一次在海戰大敗西方海軍的戰役。
還有明英戰爭,英華人見葡萄牙和明朝進行貿易往來,也想開啟中國市場,不過此時據料羅灣海戰發生不久,明朝對荷蘭人可謂是一點好印象都沒有,而葡萄牙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汙衊英華人是荷蘭人,於是明朝就拒絕了英華人的請求。
後來打了一戰,英華人大敗,賠了2800兩白銀。
至於晚清,個人感覺跟西方人不在一個層面上,加上體制的腐朽,敗給西方人也是很正常。
而誇清貶明,只是個人觀念的不同,畢竟有喜歡明朝的,自然也有喜歡清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