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田大百科
-
2 # Sorte瀅草
1840~1842年間,中國軍民抗擊英國藉口中方銷燬鴉片而派兵入侵的戰爭。
清中葉以後,英國等國向中國大量輸出毒品鴉片。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燬。英國政府以此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自此開始,戰爭經歷三個階段。最終以中國慘敗告終。耆英與璞鼎查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是中國軍民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的第一次戰爭,廣大官兵英勇抗戰,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由於清廷和戰不定,決策多變,將帥不善指揮,戰法呆板,加之武器裝備落後,終為英軍所敗。鴉片戰爭的實踐表明,落後的封建軍隊已不能戰勝初步近代化的資本主義軍隊。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揭開了近代華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1840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擴充套件資料: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背景
鴉片戰爭的背景
1.國際背景: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奪取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加緊對外擴張。
2.國內背景:清朝統治走向衰落。表現為:經濟上,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土地兼併嚴重;政治上,清朝統治的腐朽日益暴露;軍事上,裝備陳舊,營務廢馳;財政上,國庫虧空,入不敷出;思想上,閉目塞聽,愚昧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