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本篇在全書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它不僅表達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風格。“逍遙”“逍遙”何為逍遙之說?“逍遙”,作為一個複音詞,始見於《詩經·鄭風·清人》篇“河上乎逍遙”與“河上乎翱翔”對舉。自然逍遙遊即不受任何束縛與約束,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活動著,生活著。
文章以以描寫神奇莫測的巨鯤大鵬開端,一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將我們引入一個奇妙的世界,儘管知道世上並不存在這樣的事物,卻仍被想象力豐富的莊子所迷惑。接著莊子又借《齊諧》來證實自己的看法,一番深刻而形象的描寫把作者心目中那種為一般人難於理解的高遠哲學境界,變得易於想像了。然後一系列的比方,比喻論證小大之辯,表明這些人和物之間小大之辨十分明顯,但都毫無例外地沒能達到超脫一切的“逍遙遊”的境界。而後假託古人的話再次形象地描繪了鯤鵬,與前文似有重複之意,確是著重強調,加深讀者對“小大之辯”的理解,與開頭呼應對照。最後在進行了上述那一番奇異無比的比喻和描述之後,逐次展開了對處於不同思想境界的幾種人的描寫和評論強調了一種絕對化的自由世界。
莊子推崇的是主觀唯心主義,這是天地間根本不存在的。在莊子看來,大鵬鳥還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逍遙遊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辨,以遊於無窮”,也就是要達到至人、神人、聖人那樣的忘我、無為、無用、無所待的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自然到了我們這個時代都知道自由都是相對而言的,哪裡有絕對的自由呢。任何的自由都是有條件的,人怎麼可能脫離這個社會,沒有依靠呢。可對於莊子這個理想主義者而言,這是他的精神寄託與生命支柱。
有著這樣思想的人從古至今,不是少數。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甚至構想出一個桃花源,那裡“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簡簡單單,“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有的只是悠然,只有自在。他追求的是一個理想化的境界,既然這個世上找不到,那我只有逃避這個世界,歸隱桃園;只有藉助手上的筆,自己描繪出這樣的風景。在《桃花源記》的最後,陶淵明還列舉了幾個人去找尋的例子,似是逼著自己和其他人都相信有這樣的地方,不若說隱含著自己深深的失望之情。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本篇在全書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它不僅表達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風格。“逍遙”“逍遙”何為逍遙之說?“逍遙”,作為一個複音詞,始見於《詩經·鄭風·清人》篇“河上乎逍遙”與“河上乎翱翔”對舉。自然逍遙遊即不受任何束縛與約束,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活動著,生活著。
文章以以描寫神奇莫測的巨鯤大鵬開端,一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將我們引入一個奇妙的世界,儘管知道世上並不存在這樣的事物,卻仍被想象力豐富的莊子所迷惑。接著莊子又借《齊諧》來證實自己的看法,一番深刻而形象的描寫把作者心目中那種為一般人難於理解的高遠哲學境界,變得易於想像了。然後一系列的比方,比喻論證小大之辯,表明這些人和物之間小大之辨十分明顯,但都毫無例外地沒能達到超脫一切的“逍遙遊”的境界。而後假託古人的話再次形象地描繪了鯤鵬,與前文似有重複之意,確是著重強調,加深讀者對“小大之辯”的理解,與開頭呼應對照。最後在進行了上述那一番奇異無比的比喻和描述之後,逐次展開了對處於不同思想境界的幾種人的描寫和評論強調了一種絕對化的自由世界。
莊子推崇的是主觀唯心主義,這是天地間根本不存在的。在莊子看來,大鵬鳥還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逍遙遊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辨,以遊於無窮”,也就是要達到至人、神人、聖人那樣的忘我、無為、無用、無所待的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自然到了我們這個時代都知道自由都是相對而言的,哪裡有絕對的自由呢。任何的自由都是有條件的,人怎麼可能脫離這個社會,沒有依靠呢。可對於莊子這個理想主義者而言,這是他的精神寄託與生命支柱。
有著這樣思想的人從古至今,不是少數。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甚至構想出一個桃花源,那裡“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簡簡單單,“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有的只是悠然,只有自在。他追求的是一個理想化的境界,既然這個世上找不到,那我只有逃避這個世界,歸隱桃園;只有藉助手上的筆,自己描繪出這樣的風景。在《桃花源記》的最後,陶淵明還列舉了幾個人去找尋的例子,似是逼著自己和其他人都相信有這樣的地方,不若說隱含著自己深深的失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