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登爸愛童書
-
2 # 使用者108548663976
就我個人而言,或許是年紀的原因,村上春樹更讓我著迷。不單單是作品,更有他的人。
很多的作家會有傲氣,或者怪癖。而村上更像個普通人,普通的上班(寫作),普通的健身。他有青春的迷茫,還能夠用文字表達的足夠透徹。
《且聽風吟》、《舞舞舞》、《挪威的森林》等等,無一不是用他特有的筆觸,來喚起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思想。一種感同身受,那是源於都經歷過的曾經。
-
3 # 牧子丶俊
我個人是喜歡村上秋樹很喜歡他的作品《挪威的森林》了,雖然很傷感。但我也想遇到我的“綠子”,在哪之前所以困難和痛苦我都覺得值得。但會遇到嗎?也許會把,也許也不會。
-
4 # 胡言亂畫
更喜歡村上春樹
解決矛盾的根本方法
往往不在矛盾最激烈的地方
而是睡一覺就什麼都沒有了
-
5 # 枕上書墨
村上春樹
每讀村上的文可以強烈的感覺到寂寞和孤獨的區別,我很孤獨但我並不寂寞的那中舒適感讓人沒有一點壓力,看書的整個過程都有一種這樣的舒適感,而村上也注重人和人之間的距離,這世上既然沒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彼此瞭解,那麼我們又何必勉強他人一定要了解自己?這種距離感的強調透著大智慧。
-
6 # 高山流水54253256
上世紀八十年中期上大學時,老師在“外國文學”課上介紹了日本著名作川端康成,由此我才知道他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當時中國改革開放興起,國內文學氛圍很濃,各種文學思潮被介紹到中國,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和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舒婷的“朦朧詩”和王蒙的“意識流”風靡校園。當我瞭解到川端康成是一位運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喬伊斯的意識流,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又把自身與自然合一,把自然契入人物的意識流中,“融合物我”的新感覺派作家時,就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到各書店搜尋,終於買到了一本《川端康成小說選》。
限於我的知識水準,我喜歡的是《伊豆的舞女》和《雪國》兩部作品。這兩部作品反映日本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受損害的藝妓、身份卑微的女侍者等的悲慘命運。作者把自己的關注、同情與哀嘆都給予她們,寫了她何的辛酸身世和純潔愛情,還寫了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向望,揭示了這些普通女性的美好心靈。
我很好奇心理刻劃和“意識流”。《伊豆的舞女》對於“我”的朦朧的愛戀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刻畫的細緻入微,真切準確,帶有濃厚的抒情性。《雪國》運用“意識流”手法,以他從夕陽映照下的火車玻璃窗中偶逖窺見葉子的臉龐,於是揭開故事的序幕,引起了撲朔迷離的回憶等等。這既實又虛,虛實結合,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這些新穎獨到的寫作手法,讀後確實使我耳目一新。
川端康成的作品可說可學的東西很多,由於我讀的不深,學識有限,粗淺的看法,不吝指教。春上村樹也仰慕許久,由於沒讀其作品,不敢妄談。
回覆列表
川端康成的《雪國》開頭有多美,多有意境,從開頭我記得是這樣: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讓讀者從第一句就鑽入了他構造的隧道,進入了他的雪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