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蘭竹菊張三丰

    農民工外出打工,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這的確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社會問題。

    現在不少的農村條件還是比較差,農民種地的收入很少,要更好的改善生活,唯一的出路只有外出打工,沒辦法只有將孩子交給老人管,而老人沒有文化沒有精力怎能教育好孩子,唯一隻有讓孩子能吃飽飯,僅此而已。

    讓農民工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也是不現實的,解決問題就要靠政府,只有政府把這個問題重視起來了,就有辦法,比如,招商引資,引入更多的人來投資,讓農民工不出家門就能就業,那不就解決了農民的收入和孩子的陪伴教育問題,所以說,這是個社會問題,應由國家有關部門和全社會共同來解決。

  • 2 # SUQRA

    目前來說農民工就算在家陪伴兒童對兒童的培養也不是特別的好,一方面需要父母自身對子女教育這方面教育知識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學校教育對孩子各種觀念的培養。如果培養的好,就算父母不在身邊孩子也可以非常的自立和優秀。父母也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的網路技術,和孩子進行及時的溝通。

  • 3 # 琪琪瑞可

    農民工的孩子陪伴教育問題我還是真的想過,完美的辦法還想不出來,只能是初步做一點事情。農民工文化素質高一點的,帶在身邊比較好,隨時監督管理,不能由著爺爺奶奶寵溺。手機/電腦/平板嚴加控制,陷進去來不及。再苦再累也不能不管孩子。孩子想爹媽的思念程度只有狗狗想主人可以比喻了。很可憐。如果爹媽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條件又很差的,還不如丟給爺爺奶奶。但是,也一定要儘快想辦法住到一起自己教育,城市裡條件再差也比放任自流要好,孩子是需要教育管理的,不能讓他長歪了。

    合村並鎮以後,每個鎮小學最好能有住宿制度,集體管理,甚至軍事化管理。國家要給予支援才好。手機電腦好像精神鴉片,嚴加隔離,孩子不是私人的,是國家的。學習內容從實際出發,和農業相關的。素質培養/文化培養/技能培養/勞動習慣培養從小做起,即便不做大學生,即便是做農民,新式農民,也要有相應的本事。長大以後我相信這些孩子的職業之路比當今大學生還寬。這件事比養老金重要多了。那是振興農村的希望所在。馬列教育思品教育,從小教起。不能讓烏七八糟的思想汙染孩子毒害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華人,有用的華人。長大以後,“我來自農家學校”會成為受歡迎的人。這就好了。城裡的娃就不要電視臺來什麼變形記,爹媽直接往農家學校送就得了。

    中國的後工業時代就要開啟於農家學校。今後農村孩子的培養,不必和城裡娃走相同的路。用多少萬培養出來大學生每月工資3千,這也是農民工不願意看到的。

    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 4 # 小洪滬漂創業

    最好是陪伴在父母身邊,小孩的成長永遠永遠是離不開家長,你在外辛苦打拼也就是為孩子為了這個家啊!不能在一起時間長了,久而久之孩子和你感情就沒了,他的成長心裡會受到嚴重的創傷,也會變得內向,這樣你賺再多的錢還有意義嗎?還不如在家裡呢!留守兒童一定要重視起來!我家三個全部自己帶在身旁。既然生了就要好好去教育,培養他長大成人。

  • 5 # 鈴蘭讀書

    留守兒童的陪伴教育問題,首先從家庭出發,父母儘量創造條件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實在不能自己帶的,也要交給可靠的人帶。平時多抽時間回家看孩子,透過電話、網路等多與孩子聯絡,交流,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並告訴孩子父母的工作情況,加深雙方的瞭解與理解。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無論多遠,孩子都會記在心裡,並向父母學習。

    其次,地方政府要多做些工作,幫助留守兒童留住父母。針對留守兒童的父母,做個職業問卷調查,弄清他們的工作與意願,針對性的給予幫助。政府部門積極招商引資,增加就業崗位,提供職業培訓服務,幫助留守兒童父母在家門口就業。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專案,對有意願進行農業創業的人員給予技術支援和幫助。

    第三,教育部門要整合教育資源,對偏遠、生源少的學校進行合併,針對留守兒童,建寄宿制學校,由學校統一管理留守兒童。並針對性的開設心理健康課堂,幫助孩子們疏導內心困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家人保持親密的親子聯絡。

    總之,留守兒童的關愛和陪伴,最需要的是父母作出更多的努力和割捨。父母透過努力將孩子帶在身邊,陪伴他們長大,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在搬磚就抱不了你,和抱你就不能搬磚的殘酷現實中,大多數時候,麵包和親情只能選其一。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付出更多的努力,幫助留守兒童留住他們的父母。

  • 6 # 馬振華善之書法工作室

    1.國家政令提倡,加強教育宣傳,烘托教育重要性的氛圍。

    2.相應教育資源扶持;

    3.設立相關物件的“獎勵”機制。

    ……最大的問題,留守兒童缺乏“學習重要性和為什麼學習,怎麼學習”的引導和指導。

  • 7 # 冰冰情感夜話

    農民工與留守兒童的陪伴教育問題由來已久,想要解決 依靠農民工自身的力量是很難的。

    農民工外出賺錢養家和陪伴孩子成長,可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賺了錢卻忽略了孩子,本身賺錢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將來。留下來陪伴卻同樣無力資付孩子的教育支出。留也不是,不留問題更多。真是進退兩難。

    留守兒童其實是時代的產物,六、七十年代是沒有這個群體的。有完美的解決辦法嗎?其實看到一些父母都不在身邊的孩子。被託付給班主任老師,吃、住都由老師管理,學習也由老師監管、輔導。孩子的成績很好,在外面的父母很放心,多花點錢認為也值得。現在的農村和小縣城有很多老師手下帶了這樣的學生,有些一個班都有十來個這 樣的孩子由老師看管。老師也很給力,這種孩子往往出學霸。

    農村留守兒童大半還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老人帶孩子的缺點和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大部分的農村孩子以後會步父母的後塵,學習不好,無心向上,早早踏上打工路。

    教育孩子並非三兩天的事,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父母的言傳身教其實是最重要的。農民工確實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能留在家門口就業為最好。很多孩子小學成績突出,但一上初中,因為無人管束的原因,成績一落千丈,而且一落下就再也無力追趕,中考也就無緣高中,只能上個技校或綴學。從此命運註定要比那些考上大學的孩子坎坷些,職業選擇機會也沒有太多。人生緊要處只有兩、三步。上學能不能高升,能不能考個好大學確實是人生一道分水嶺。錯過就是一輩子的事。

    重視教育,重視孩子,其實才是農民工的最應該關注的。

  • 8 # 喬木花開

    不少人認為,留守兒童陪伴教育,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方案。目前社會有識之士非常期待,提出了不少主張和建議,但真正的實施是一個大工程。

    並非是農民工家長能留在家裡,和孩子在一起就解決了問題,這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特點給予良好的家庭教育,陪伴孩子成長。還需要國家給留守兒童的陪伴教育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各級教育機構為留守兒童陪伴教育提供必要的服務。

    一、農民工家長是陪伴教育的主角,必須學會做陪伴孩子一生成長的,合格家庭教育者。

    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成長的溫床,是不可代替的。西方著名教育家研究證明,12歲以前的孩童教育,任何名師名校都不如家長的有效陪伴重要。

    家長陪孩子成長,不僅意味著給孩子必要的生活照顧,還意味著給孩子心靈的安慰、親情的滋潤、道德的澆灌……。

    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需要不同的陪伴,學齡前,家長應該陪孩子玩玩具、玩遊戲,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童年期,家長應該陪孩子走出家門,參觀遊覽,增長見識,開闊眼界;青春期要給孩子更多的私密空間,建立友好親密的親子關係等。

    高質量的陪伴需要農民工家長做到:

    1、保證足夠的陪伴時間,制訂科學的陪伴教育計劃,循序漸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2、不斷學習,掌握足夠的家庭教育常識,幫助留守兒童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3、傾注親情和愛,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形成健全的人格。

    4、和孩子一起做有意義的事,在共同實踐中培養孩子的素養。這一點很重要。幼年時陪孩子製作手工、做親子游戲、外出玩耍,透過情境轉換,可以豐富孩子的認知,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提高環境適應能力。孩子大了,家長和他們一起做家務,閱讀學習,運動健身,透過實踐操作,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生活技能、學習技能和創造能力。

    二、國家及其有關部門在留守兒童陪伴教育問題上,要履行管理職責,綜合施策,發揮體制的優越性,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政策支援,創造良好的保障條件。

    1、國家要加大對農村的投入,極大地改善農民生活條件。透過社會保障、創業幫扶,幫助農民致富,使紮根農村的農民安居樂業、幸福安康,能騰出有效時間陪伴子女。

    2、國家要為農民工學習、就業提供政策支援,採取有效措施提高農民工工資,保障農民工福利待遇,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得到保障。農民工透過培訓提高綜合素養,融入城市生活,做到打工與子女教育兩不誤。

    3、國家要引導社會組織、公益團體參與到陪伴教育活動中來,為留守兒童義務進行幫扶;國家應鼓勵有資質的教育機構,為留守兒童提供專業的陪伴教育服務,充分拓展新渠道,做農民工家長陪伴教育的有益補充。

    4、有關部門、學校要組織陪伴教育模式的研究,探索適合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方法。加強對農民工家長、陪伴教育服務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家庭陪伴、社會陪伴的教育水平。

    5、學校、家庭、社會,在留守兒童陪伴教育方面要資源共享,互相溝通,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形成立體的教育網路,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農民工與留守兒童陪伴教育的完美解決,有賴於國家經濟的繁榮發展,有賴於農民素質的極大提高,有賴於全社會的共同擔當、不懈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奕迅的一首歌,誰又可清楚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