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墨言文學作品
-
2 # 嚮往曠野
投我以桃,
報之以李!
詩句出自先秦佚名的《大雅-抑》。
雖平淡、自然、質樸,但是卻把感恩的心意描寫的再貼切不過了!
後世有關感恩的詩句,便是由此而展開、發揚和延續。
“但將千歲葉,長奉萬年杯!”——唐-趙彥昭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唐-杜甫
……
-
3 # 使用者3768701252890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清•鄭板橋《新竹》
-
4 # 明月入懷618
表達感恩的詩詞有很多,我最喜歡這幾句。
1.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
2.未知天地恩何報,
翻對江山思莫開。
3.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
4.孝順理當然,
不孝不如禽。
5.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
5 # 御道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吟》感恩父母親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恩友情
-
6 # 碎若輕塵
《不曾忘記的歸屬》
我所擁有的愛心從不曾背離我的身軀
我一身的熱情從未曾改變
我側身地坐在地上——凝望著未來 凝望著希望
我期待著一次次的飛翔
期待能帶給你們更多的真愛和祝福——我的親人
我從不曾離開——離開這個溫馨的家
我從不曾淡忘——淡忘我這一生最初的牽掛和思念
我只是暫時的流浪
無奈於塵世的塵粒
厚重了的翅膀
但是,我還會再次的飛翔,飛回你們的懷抱
因為,你們是我從不曾忘記的歸屬
我愛你們,我最親最親最親的親人們
感恩遇見 感恩有您 感恩一切的恩賜 ~~~
筆名:黃E
-
7 # 口水丁羊羽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母愛永遠是個偉大的字眼。
不管兒女怎麼樣,在母親的眼中都是最好的,不管別人怎麼說不行,只有母親從來不說自己的兒女不行,世界上如果要找一個肯無償為你付出的人,只有母親。
讚美母親的詩很多,歌很多,但真正體會到的有幾人?真正反哺母親的又有幾人?世人眼中只有金錢,卻不知道這親情才是最真最美最永恆不變的。
-
8 # 白墨非墨白
我想,在網上一查,肯定會有多到記不過來的詩句,但我不想這樣做,因為沒有意義。
由我現有的知識所能也是最先想到的詩句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什麼意思就不需要我多說了,各位想必都比我清楚。
如今,我也已為人父,“養兒方知父母恩”的體會日深。父母的艱難,父愛深沉,母愛偉大,感受越來越濃。
可我又做了什麼呢?“常回家看看”只是隨意哼的一句歌詞;等忙完這陣好好陪陪爸媽,可一忙就停不下來。
感恩,難道就是用嘴說說,用心想想嗎?
所以,我即使知道再多的詩句又有什麼意義呢?
-
9 # 斐姑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感父母之恩的古詩不少,比較喜歡的有(先秦)《詩經•小雅•蓼莪》第四章、(唐)孟郊《遊子吟》,體現了中國式的感恩。
一、《詩經•小雅•蓼莪》——先秦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譯文:“父母辛苦來生我,父母勞累來養活。生我養我撫育我,顧我愛我保護我,出來進去懷抱著。欲報父母養育德,恩大如天無窮盡”
這兩句詳細寫了父母養育我的種種情景。父母的恩對於我們來說大如天,我們該怎麼樣來報答呢?這是我們所有做子女的所面臨的問題!
詩人悲訴父母養育恩澤難報,連下生、鞠、拊、畜、長、育、顧、復、腹九個動詞和九個“我”字,追憶自己成長過程及父母的辛勞,語氣一貫而下,體念至深,語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厭其煩,聲促調急;無限哀痛,有血有淚,確如哭訴一般。如果借現代京劇唱詞“聲聲淚,字字血”來形容,那是最恰切不過了。姚際恆說:“勾人眼淚全在此無數‘我’字。”(〈詩經通論〉)。最後兩句,詩人因不得奉養父母,報大恩於萬一,痛極而歸咎於天,責其變化無常,奪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報不能!
《詩經•小雅•蓼莪》一詩所表達的感恩、孝念父母之情,對後世影響深遠。子女感恩父母,贍養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之一,也應該是人類社會的道德義務。
二、《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此詩描寫的是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感恩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兩個片語介紹兩件最普通的東西,緊接兩句,把筆墨集中在慈母的動作和意態上:怕兒子遲遲難歸,臨行的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細密結實;把對兒女的一片深篤之情,全縫在衣裳裡了。這個場景,深深地撥動了赤子的心絃。作者用“密密縫、遲遲歸”,生動地描述出慈母把對兒女的關愛、掛念,並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之恩,天高地厚,難於報答。
每次讀到“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都催人淚下。
最後兩句,直接點出了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前四句的昇華,形象的比興,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感恩情意:對於春天Sunny般厚博的母愛,小小的萱草花表達的孝心怎麼報答得了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赤子感受到的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但是,還是沒有超越“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個意境!
-
10 # 曾是傻姑娘
說起表達感恩之情的古詩,大家立刻會想到孟郊的《遊子吟》。我今天不說這首,想說說另外兩首詩。
一,《別老母》清 黃仲則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催人淚下的送別畫面:掀起門簾依依不捨地和母親告別,因為我要去河梁謀生。白髮蒼蒼的老母親,愁容滿面看著我,眼睛裡滿是不捨和淒涼,淚早已流乾。在這風雪之夜,我不能在母親膝下行孝,還要離她遠去,養兒子又有什麼用呢?倒不如沒有兒子。
讀著這首詩,心靈為之顫抖。且不說做為兒子的自責與無可奈何,單說這位白髮蒼蒼的老母親,那愁容裡,那眼睛裡,那顆顆淚水裡,誰說沒有深深的母愛呢?
相信在外的遊子,都有和作者一樣的感受。臨別時,母親的白髮,母親的千叮嚀萬囑咐,母親的痴痴望著的身影,扯疼著我們的心,多少次出現在夢裡。多少次為這樣的夢淚溼枕簟。那是我們魂牽夢繞的身影啊!
二,《歲末到家》清 蔣士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母親愛子女的心無窮無盡,永遠不會停歇,我在過年的時候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母親多麼開心啊。她正在為我縫製棉衣,那針角細細的,密密的,一針一線都透著愛。我寄回家的書信剛收到,上面的墨痕還是新的。
母親看到我回來了,拉著我細細打量,憐愛地說我瘦了,並連聲問我在外面苦不苦,累不累,能不能吃好,睡好,我慚愧地低下頭,自己在外謀生,沒有成就,沒有盡到兒子照應母親的責任,我不敢告訴她我在外面的情況,怕她難過。
這是多麼深的愛,兒子的一切都裝在母親心裡。那針角細密的棉衣,那連聲的追問,都透著母親的擔心,慈愛。怕兒受凍,拍兒受苦,誰又能知道母親為這些擔心有多少個夜晚輾轉難眠呢?
-
11 # 阿燚黃南開
表達感恩之情的古詩詞句不少,我選了6句:
(1)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2)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3)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
(4)未知天地恩何報,翻對江山思莫開。
(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6)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
12 # 悠閒青山夕照
王國維對學術研究的三種境界也可以用來表達對情感的執著與堅持,忠誠: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裡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十卻在燈火欄柵處!
回覆列表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