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麥說說
-
2 # 曾憲全110401818
沒有電,古人太辛苦了,有—種歷史文物,“燈盞”,現代人多沒有見過,檯燈也許只有部分人見過,我見過的燈盞,它的形狀象現在炒菜的鐵鍋,不過它不足成年人的手掌大,這就是古人的主要照明工具。
四十年前,大多數中國農民,可能都不知道,“電”是什麼東西,我在孩童時,每日見到的是,奶奶有永遠紡不完的線,永遠有織不完的布,永遠有幹不完的針線活。那時的農民,不論男女老少,白天都要下地幹農活,晚上雖也沒有電,但並不是夭黑就睡覺。
小時候,家裡幾乎都不買商品,常有貨郎上門挑賣針線,食鹽類商品,我們小孩子身上更是找不出一件用錢買的東西。
我們在上學讀書時,印相至今都不會忘的是”小小針線包,革命的傳家寶“,家裡,奶奶的寶貝就是針線筐了,當然這也是傳家寶。天黑定了,—盞油燈亮起,老奶奶,大媽,大姐們圍著豆大的油燈,拉鞋底,補破衣,學針線活,挑皮的男孩子們由爺爺門帶著,圍著火爐取暖,講故事,聽笑話。爺爺們的故事也永遠講不完,當然也有的故事會講無數遍。父親,叔叔們在一起會講農經,或修補農具,或製作新農具。那時的農戶,房前房後多會種竹。成片的竹木,父親們在下雨天或夜晚把竹劈成絲,編筐,編斗笠,編生活用具。幾支高梁稍,會做成刷或掃把,父親,叔叔們也有幹不完的農活,當然最辛苦的是奶奶,媽媽們,她們常在油燈下,一做就到雞叫啊。
我們現代人,不知道古人夜晚怎麼過,古代肯定比四十年前的奶奶們更加辛苦,沒有電的生活,古人過了千秋萬代,萬代千秋,她們挑燈夜戰,是生活的一部分,為子女健康成長,夜以繼日,沒有電,天黑後也不會馬上休息。
-
3 # 鄢城秀才
樓上求不文藝,知識分子和市民在古代才佔比多少啊?百分之99的農民你讓他們下棋、讀書、喝酒、甚至是看月亮,德謨克利特都哭了。
我的外公外婆,農村人,地地道道的農民,還不是古時候的,生活於上世紀30年代到現在,早年我去外婆家,他倆晚上7點40睡覺(為啥是7點40呢?因為我外公要看新聞聯播後面的天氣預報,莊稼人最關心天氣,古人沒電視睡的更早),早上4點起,餵豬,餵雞鴨,煮早飯,砍柴,摘菜,等我起來的時候,我外婆都拉了一車菜趕了10里路進縣城賣完回來瞭然而那時候也才8點半左右。並且大好的早上才剛剛開始呢,下地、餵豬(是的,豬一天要吃好幾遍)、春天插秧,壟田,秋天割稻、燒荒、堆草,割完稻要刈谷,刈完谷要拉上5裡地去隊裡的碾坊碾米,然後再拉回來,然而這一切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做完了。反正那些年我在我外公外婆家,他倆就是整天神龍見首不見尾,一會兒我外婆挎著一攬子嫩菜從田埂上款款而來了,一會兒外公肩挑兩擔柴,腰別柴刀從後山上下來了,並且還有時間再帶我上一趟竹林砍竹子作打狗棒滿足我的中二病,一會兒出了林子又看見我外婆提著一大籃子不知道哪個梯田坡子上剛挖出來的新鮮番薯,儘管還沒煮都饞的我下巴要掉了,一會兒番薯出爐,香飄四溢,我還在剝番薯皮皮,而外婆已然又喂完一遍豬(吃吃吃,吃死你!)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而外公又不知從哪個深井冰,哦, 不,深井挑了兩大缸的水回來然後其中一缸都被我糟蹋了。
哇,一天居然能做這麼多事情,然而他們這對史密斯夫婦還沒有盡興好嗎?等到傍晚,日落西山的時候,外公會招呼我一聲“帶你去放牛”,然後我就屁顛屁顛跟著老人家一路走啊蹦啊跳啊,來到牛欄跟前,門開啟,我去,臭死本寶寶了。然後外公嫻熟的牽著牛繩,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好幾次那個牛都不鳥他,外公就讓我在牛欄外面賣騷,然後牛就出來了。那牛犟的很,一步三回頭,顧盼生姿,一副回眸一笑百媚生,老孃最美爾等退下的架勢走的慢吞吞。然後就來到一處水潭邊,看著老牛喝那水我都覺得恰似瓊漿玉露,恨不得趴上去跟它搶。水潭旁邊有一片青草地,老牛喝完水嫻熟地漫步在草地上開始啃草,我一直很好奇為神馬那草好像永遠啃不完,第二天來又會重新長出來。順便外公還會黑我老媽一下,說你媽當年放牛的時候被牛給頂了不過她壯實沒被頂死,以及我吐槽外公你醬真的好麼?
一切做完,回到家,哇塞,外婆已經把晚飯都做好了,然而也才5點而已,農村吃飯真是早。對了,好像還有什麼事要做,是的,那幾頭該死的豬又要餵了,於是這個時候我會很開心的跑到門外拿閘刀剁豬草,因為豬晚上要加餐!!!(是有多能吃)對了,外婆廚房三口大鍋,其中專門有一口用來煮豬飼料的,有一次我好奇(好了,以下省略一萬字)
說到吃晚飯我要多說一句,我外公作為一個老黨員,每次吃完飯,吃幹抹淨之後都要面朝東方,一臉肅穆,莊嚴地說一句“社會主義好”,懵懂的我深受感染,直到多年後才知道,這叫信仰啊!!
等吃完飯,我媽幫著把碗筷洗完,新聞聯播差不多要開始了呢,這簡直是外公外婆一天最重要的娛樂活動,當然,外公還是更關心新聞聯播後面的天氣預報。7點40,天氣預報放完,外婆說,不早了,要睡覺了。我:.................
好了,現在請你們來告訴我,古時候的人“漫漫長夜”都幹嗎?
李紳的名句大家都很熟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
另外一首知道的人就少一些: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農民,辛辛苦苦耕作一輩子都吃不飽飯,哪有那麼多閒情逸致考慮多餘的時間該怎麼浪費?
-
4 # 金兔歷史
現代人晚上的主要娛樂方式靠手機,只要有電有網路,就可以“徹夜不眠”,那麼在古代沒有電,古人晚上會做些什麼呢?
古代的人主要靠蠟燭和油燈來照明,但一來微弱的光亮沒能起什麼作用,二來因為燒燭費蠟,點燈耗油,尋常百姓負擔不起,所以一般農民的一天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如果是富貴人家或者睡不著,他們晚上所能做的事比我們想象中要多,大概有以下幾種:
讀書雖然古人的照明裝置只有一根蠟燭或者一盞油燈,但這無法阻止他們對讀書的熱愛,除了因為古人的娛樂方式相對較少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士農工商”的觀念深入人心,當時有不少“耕讀世家”,邊耕種邊讀書,為的是考取功名,但因為白天需要勞作,所以古人挑燈夜讀就十分流行與普遍。
有詩為證:“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劉禹錫)“挑燈夜讀書,油涸意未已”(陸游)“蟲聲窗外月,書冊夜深燈”(楊萬里)……
聽小曲現代人晚上睡覺前喜歡聽歌,古人對音樂也是十分喜愛,對於古人來說,聽歌賞舞已是家常便飯,所以古人晚上睡不著,會到某些場合欣賞小曲。
你看像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偶遇琵琶女,聽君一首琵琶小曲,竟聽出知音之感,後才寫下流傳千古的《琵琶行》;杜牧,在揚州晚上閒得無聊,就到二十四橋賞月,聽了小姑娘吹簫,就留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名句。
再如,宋朝的柳永,聽曲寫詞,結果名氣太大,連皇帝都知道了,後來他考取功名,皇帝就直接讓他去填詞寫曲。
“幹活”古代有很多職業到了晚上是需要熬夜的,你看像打更人(更夫),他們的工作就是在晚上敲鑼報時,我們可能會從電視上看到他們的身影,就是邊敲鑼邊喊“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那個人。
占卜師也需要熬夜,他們需要透過“夜觀天象”來推理出即將發生的事情。
此外就是一些看護莊園,城市的守衛等,也經常需要熬夜。
除了上面的幾種,古人在晚上,還可能做好多事情,比如喝酒、夜遊、下棋、會友、發呆、賞月甚至是逛青樓等。
所以說古人的“夜生活”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枯燥。
-
5 # 火焱67
如果我穿越到古代的話。我晚上應該是看看書。點個油燈。或是吃點小零食。回味回味一天,然後?然後也可能會把今天的事記錄一下。
-
6 # 驍勇34
這個題目有點“誘惑”力,想歪了,就跑“偏”了!
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應該和現代“文明人”一樣,做著同一件必須做的事情:
睡覺!
沒女人實在睡不著,就端著杯往死了喝。
再睡不著,有文化的就舉杯望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沒文化的就裡倒歪斜的感慨: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女人沒男人,香塌內倚窗而泣: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君啊!你在哪裡?
再睡不著, 翻來履去睡眼迷情: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死鬼!
都死哪去了?
孩子睡不著,望著牆壁映著的月光,喃喃細語: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老頭,老太太”睡不著:
“嗄哈”
“滾犢子”
“得瑟啥玩兒意,咯應人”
-
7 # 長亭逸仙
沒有電,沒有手機,長夜漫漫無心睡眠,古人都在做什麼呢?有好多網友肯定會說,那當然是在為人類的繁衍作貢獻啦!
這個說法算是對了一半。根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是有“宵禁”制度的。從西周到清朝滅亡,斷斷續續存在了三千多年。“宵禁”規定戌時至寅時(19點~凌晨5點)是要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你若在街上走,被巡夜隊發現了,馬上就地笞打四十,因為你“犯夜”啦。在這個制度下,你還有什麼夜生活?
可若你生在宋朝,又恰巧生活於東京汴梁(今開封市),那你的夜生活可不要太豐富哦~~~宋代商業發達,國家極度富裕,出現了市民階層。市民需要娛樂,而我大宋官家(宋人稱呼皇帝為官家)又比較開明,於是朝庭順應民心就取消了“宵禁”。宋人就此放飛了自我,夜夜笙歌啦!讓我們一起走進宋人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吧。
夕陽西下華燈初上,我們先去吃個飯。街上隨便一走,到處都是吃飯的地兒。汴京城有酒樓三萬多家,有規模宏大裝修豪華的正店(如東華門外的樊樓),也有普通消費裝修一般的腳店,但肯定會有符合你身份適合你口味的酒樓。酒樓裡還有茶酒博士來給你斟茶倒酒,也有樂伎輕歌慢舞,美食美酒美人,讓你樂不思蜀。
吃飽喝足,去逛個夜市吧。汴京城的人口超過百萬,逛夜市的人徹夜不絕,叫賣聲講價聲是聲聲繞耳。夜市賣的貨物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你肯定會淘到你喜歡的東西。
若你不喜歡逛街,喜歡看娛樂節目,那可以去“瓦舍”看各種文藝演出。大型的“瓦舍”裡有幾十個“勾欄”。每個勾欄用欄杆圍成圈,再用幕布包圍,上演不同型別的娛樂節目。有說唱,曲藝,雜技,傀儡戲,口技,耍猴等,最受歡迎的是女相撲,沒看錯,是女相樸哦,你可以去領略一下女相撲的“玉山傾倒,君王變色”,哈哈。
如果你娛樂節目也不想看,想去風月之所風雅一番,那也可以,這在宋代是不犯法的。汴梁有一萬多家風月場所,幽坊小巷,燕館歌樓,脂粉遍地。你可以與她(他)們吟詩作對,也可以是純粹的入幕之賓。
汴梁還有小吃街,玩累後可以去吃個宵夜。有王樓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餅,薛家羊飯,梅花鵝鴨,王家乳酪等等可口的美食在那等著你,簡直就是吃貨的天堂。
最後你可以找一家客店好好休息一下,“曉幕高樓,宿酒未醒,好夢初覺”。
這繁華有趣的宋代夜生活,不是夢,是真實存在。它在勾欄的喧鬧中,在醉生夢死的風花雪月中,在上元節的燈火闌珊中。
-
8 # 漫史談英
我讀小學五年級,晚自習是點煤油燈,土話叫“罩子燈”。家裡也用煤油燈,都是父親動手用墨水瓶改造而成的,廚房堂屋臥房都有,擦火柴點著,方便。
小時候天黑定就電燈,母親和奶奶在廚房忙荷,總要等肚子餓到咕咕叫,晚飯才熟,多數時間吃麵。母親有做粑的好手藝,有時候做粑吃。吃過晚飯,大熱天一壪人乘涼,也會求父親講故事,講《三國》講“馬謖失街亭”,聽著聽著就到第二天天亮了。冷天都圍在家裡,早早洗了睡,只有母親在昏黃的小燈下,烤著烘佬兒納鞋底,深夜還有扯線的嗡嗡聲。
印象最深的是秋夜。我和哥哥弟弟睡下了,蛐蛐蟈蟈地薩婆兒各種夜蟲爭相鳴叫,聽著聽著就安心地睡去。但是母親播簸箕聲,篩篩子聲,手在簸箕和篩子裡面爬動的聲音,倒進籮筐的聲音,總會把我吵醒幾次,起來上一個小便,看見一燈如豆,母親把頭埋在篩子上,理穀物中石子雜物。我就說“媽,早點睡吧”。“啊哦,你睡吧。”感覺夜已經很深了。
母親跟我們講過一個故事,說本村剃頭師傅的老婆,人德性好,勤儉,從不多別人家的嘴,放電影唱大戲到她家門口,她也不出門去看。說的是不會攪三和四,人品端正。
我們的後代都不曾靜聽夜蟲鳴叫的美感,也無從知道穀物傾倒的聲響。也許,他們的人生就少了那麼一點詩意。
回覆列表
沒有電,但是有光,而只要有光,沒有什麼是不可能,所以古人的夜生活一點也不比現代人差。咱們就來掰扯掰扯,這古人的夜生活唄。
好讀書。這當然是文化人的第一選擇,也是留存到現在來說,見到古人夜生活記錄最多的一種形式,“鑿壁取光”的故事大約每個孩子都還記得。而從諸多的古詩詞中,我們也可以找到答案: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鬢毛焦禿齒牙疏,老病燈前未廢書;蟲聲窗外月,書冊夜深燈——你看,多麼愛學習的古人們。
愛飲酒。這自然也是古人最愛的夜生活之一,三五基友,對飲蘭舟,是多麼灑脫;哪怕是自斟自飲,也是自有一番風味——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你看,酒,是多麼好的東西。
逛青樓。這個咋說呢,諸位應該不會覺得陌生,畢竟無論書上、影視劇中,都對此有過過度的敘述與記錄,還出了一個專在青樓混的大詞人——柳永。香幃風動花入樓,高調鳴箏緩夜愁;猶記紙醉金迷時, 秦淮河水盡胭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你看,多麼令人心碎的地方,
想親人。夜晚,翻來覆去,獨為伊人,不管是想念老公、老婆還是想念別人的老公、別人的老婆,當然還有睡別人老公、別人老婆啥的,在夜晚的月華如水,還是顯得有些浪漫。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好吧,睡吧睡吧,不是罪。
行竊事。夜黑風高,也正是某些特殊行業人士出沒之時,這夜行衣一穿,在黑暗中有目的的竄來竄去,竄得收穫。聞有狗盜者,晝伏夜潛行。摩弓拭箭鏃,夜射不待明——嗖,一箭,嗖嗖,兩箭,啊……
各種爬樓各種作:好吧,幸虧不是摩天大樓,要不一晚上除了上樓梯就是下樓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好吧,我承認,爬上爬下不安全,尤其是還這麼鬱悶。
當然,除了上述行為,還有諸多的夜生活,譬如洗衣服、打獵、夜襲等等等等,總之,夜晚也是一種狂歡,之於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