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七律,透過詩人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的心情。
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遠望,眼前淒冷清涼的雲霧緩緩飄遊,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 ,景象迷濛而壯闊。詩中“悽清” 二字,既屬客觀,亦屬主觀,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淒涼。正是這兩個字,為全詩定下了抑鬱的基調。
頷聯寫仰觀 。“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 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徵的景緻;高樓笛聲又為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餘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迷住,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 ,覓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 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杆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怨,是在慨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里、懷遠人?吹笛人喲,你只管在抒寫自己內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聞者黯然神傷嗎?一聯是趙嘏的名句。據《唐詩記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讚歎不已,因稱趙嘏為“趙倚樓 ”。杜牧如此激賞 ,恐怕就是由於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頸聯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歷歷可辨 :竹籬旁邊紫豔的菊花 ,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態十分閒雅靜穆;水塘裡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愁容滿面。紫菊半開,紅蓮凋零 ,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 ;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於物,擬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郁的主觀色彩。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枯荷,追憶往日那紅豔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 、好景無常的傷感 ;而籬畔靜穆閒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 ,更令人憶起“採菊東籬下” 的陶靖節 ,油然而起歸隱三徑之心——寫菊而冠以 “籬”字,取意就在於此吧?
上面三聯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景 , 無不觸發著詩人孤獨悵惘的愁緒 ;末聯則抒寫胸懷, 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 : 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 ;下句用春秋鍾儀事,“戴南冠 學楚囚 ”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 歸隱之不宜遲。
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了天色隨時間流逝由暗而明的變遷。特別是頷頸兩聯的寫景 ,將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果合起來, 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的平常景物,南歸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歸隱的情緒,形影相隨 ,詩人將這些形象入詩 ,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 ;加之以黎明悽清氣氛的渲染 ,高樓笛韻的烘托,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
這首七律,透過詩人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的心情。
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遠望,眼前淒冷清涼的雲霧緩緩飄遊,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 ,景象迷濛而壯闊。詩中“悽清” 二字,既屬客觀,亦屬主觀,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淒涼。正是這兩個字,為全詩定下了抑鬱的基調。
頷聯寫仰觀 。“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 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徵的景緻;高樓笛聲又為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餘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迷住,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 ,覓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 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杆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怨,是在慨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里、懷遠人?吹笛人喲,你只管在抒寫自己內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聞者黯然神傷嗎?一聯是趙嘏的名句。據《唐詩記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讚歎不已,因稱趙嘏為“趙倚樓 ”。杜牧如此激賞 ,恐怕就是由於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頸聯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歷歷可辨 :竹籬旁邊紫豔的菊花 ,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態十分閒雅靜穆;水塘裡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愁容滿面。紫菊半開,紅蓮凋零 ,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 ;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於物,擬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郁的主觀色彩。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枯荷,追憶往日那紅豔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 、好景無常的傷感 ;而籬畔靜穆閒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 ,更令人憶起“採菊東籬下” 的陶靖節 ,油然而起歸隱三徑之心——寫菊而冠以 “籬”字,取意就在於此吧?
上面三聯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景 , 無不觸發著詩人孤獨悵惘的愁緒 ;末聯則抒寫胸懷, 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 : 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 ;下句用春秋鍾儀事,“戴南冠 學楚囚 ”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 歸隱之不宜遲。
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了天色隨時間流逝由暗而明的變遷。特別是頷頸兩聯的寫景 ,將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果合起來, 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的平常景物,南歸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歸隱的情緒,形影相隨 ,詩人將這些形象入詩 ,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 ;加之以黎明悽清氣氛的渲染 ,高樓笛韻的烘托,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