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達6269

    1、雨巷。“雨巷”是一種基礎,提供了一種環境,人迷茫、潮溼、淒冷之感.巷則點出陰暗、狹窄、悠長的環境。這一幅梅雨時節悠長狹窄而寂寥的江南“雨巷”的陰沉圖景,正是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的寫照。

    2、油紙傘。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有一種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憑添了一分冷漠、悽清氛圍。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迷濛的特點。

    3、抒情主人公“我”。獨自、冷漠、悽清,懷有希望,又無限惆悵、迷茫。

    4、雨。可以看成是一種哀曲。

    5、籬牆。連籬牆都是“頹圮的”,為全詩更多添了幾分黯淡無奈與感傷。

    6、“丁香”。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著美麗、高潔、哀婉、愁怨,在古典文學中是個“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徵物。擴充套件資料詩中描寫了抒情主人公“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懷著一種縹緲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與芬芳,而她的內心卻結著憂愁、哀怨。他逢著了這樣的姑娘,然而轉瞬即逝,“像夢中飄過”,她的顏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悵”統統消散在“雨的哀曲裡”。他依舊“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依舊懷著希望,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雨巷》中,詩人用象徵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並且融會了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不僅如此,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的和諧的音律美。創作背景: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正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作者簡介: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派代表詩人之一。因詩作《雨巷》一度被人稱為“雨巷詩人”。著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中對對方感到厭煩是不是不愛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