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我個人見解,這是佛教徒把此人神話了,那麼為何後世還要搭乘他的便車呢?比如易筋經明明是道士所寫,為何要假託達摩呢?
8
回覆列表
  • 1 # 了v塵

    面壁是可能的,但是人影都印在石壁上就肯定是傳說了,至於一葦渡江那就是神話故事,不值一提。佛教幾千年被神話的部分太多了,所謂佛教徒,出於信仰的需要,當然什麼都可以信,可以膜拜。但是作為正信佛弟子,需要有理智和智慧來分辨,佛弟子學的是佛陀的解脫涅槃法,這是根本!

  • 2 # 社會生活博覽

    不管“達摩面壁”和“一葦渡江”是傳說,還是神話,但“菩提達摩”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是佛的化身,也因此人們才對關於他的事情傳得津津樂道。

    因此,說起“菩提達摩”,他可是中國禪宗的始祖,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也因此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而他也是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

    據說,“達摩祖師”出身高貴,因為他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而且,他從小就有慧根,小時候就已經飽讀了佛經,之後便跟隨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尊者學習佛法,並得到了真傳。

    相傳,一天,達摩求教師傅:“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

    般若多尊者對達摩說:“我寂滅六十七年後,你可到震旦(中國)宣講禪學。”並且,般若多尊者還對達摩手:“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裡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

    達摩記住了師傅的囑咐,幾十年後,他一個人駕著一葉扁舟,用了三年時間,飄洋過海,來到了中國,並先去了沿海廣州。當時的中國皇帝梁武帝,聽說了此時,非常高興,因為他十分信奉佛教。於是他趕緊將菩提達摩接進皇宮,盛情款待。之後,梁武帝向達摩祖師請教佛法道理。他說:“從即位以來我對振興佛教十分用心,不但建了諸多佛寺,還安僧、寫經、造像等等一些利生事業。請問這樣做,我究竟有什麼功德?”

      “沒有功德!”菩提達摩回答。

      “沒有功德?為什麼呢?”梁武帝不解地回。他以為自己的行為一定會得到菩提達摩的讚歎,但沒想到卻是如此。

      “您所做的這些都是外在表現,是世俗的有為法,稱不上是真功德。”菩提達摩解釋說。

     “那什麼才算是真功德?” 梁武帝追問。

     “淨智妙圓,體自空寂。這樣的功德,不用世俗的心態所求得到的!”菩提達摩說。

      但是,這一番佛法真義,對梁武帝來說,簡直就如同對牛彈琴一般,沒有絲毫感應。於是,他就問了另一個問題:“什麼是聖諦第一義?”

    “廓然無聖!”菩提達摩說。

     對此,梁武帝更是一竅不通。於是,他便故作姿態,再次問道:“對朕者誰?”

      “不認識!”菩提達摩答。

    這一席問答,從此便成為後人傳誦的佳句!如此一來,梁武帝感到很是無趣,而菩提達摩也深知彼此話不相投,便想雲遊他方。

    離開梁武帝,菩提達摩打算渡過長江,北到洛陽。但是,當得知達摩離去的訊息後,梁武帝深感懊悔,便立即與眾人騎騾追趕。可是,當他追到幕府山中段的江邊的時候,兩邊的山峰突然閉合了,於是一行人就被夾在兩峰之間,而無法過來。這時候,菩提達摩正走到江邊,看到這個情形,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迅速地投入江中,化作一葉扁舟,飄然過江。

    “一葦渡江”後,達摩在江北的“長蘆寺”停留些日子,之後到了定山如禪院,並在那裡“面壁修行”,並且這一修行,就是數年。於是便有了“達摩面壁”以及“面壁九年”的說法。到至今,“定山寺”裡還留有“達摩巖”、“宴坐石”、達摩畫像碑等遺蹟,而定山寺成為禪宗重要叢林,被譽為“達摩第一道場”。而且,“一葦渡江”的地方——幕府山的那座山峰,現在還叫做“夾騾峰”,並且人們還把山北麓達摩休息過的山洞稱為“達摩洞”;

    傳說,達摩過江以後,一個人手持禪仗,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在北魏孝昌三年時期,他到達了“嵩山少林寺”。當看到這裡群山環抱,山色秀麗,佛業興旺,談吐吻洽的時候,便覺得這是一塊難得的佛門淨土。於是,他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從此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而少林寺也因此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的祖庭。

    如今,菩提達摩滅化雖然已有一千五百多年,而因他而傳頌的一些神奇典故,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佛門趣事。比如,“一葦渡江”,“斷臂立雪”、“罪福兩舍”、“達摩面壁”、“只履西歸”等,種種禪法,都是人們悟道的至高境界!

  • 3 # 狂烈de鍋頭

    面壁參禪有可能是真,佛家本身就有坐禪修行一說,一葦渡江那就是以訛傳訛了,別說渡江了,就是渡河溝子都不可能。

  • 4 # 菩提佛學

    達摩祖師簡介

    菩提達摩(英文:Bodhidharma,又稱:菩提達磨),意譯為覺法。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于慧可。後出禹門遊化終身。

    影響

    據敦煌出土資料所述,自以古來作為達摩學說而傳的許多著述之中,只有‘二入四行說’似乎是達摩真正思想所在。唐·淨覺《楞伽師資記》的〈達摩傳〉中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由達摩弟子曇林記錄而傳出。據曇林的序文說,他把達摩的言行整合一卷,名為《達摩論》;而達摩為坐禪眾撰《釋楞伽要義》一卷,亦名為《達摩論》。這兩論文理圓淨,當時流行很廣。

    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一名《大乘法論》)等,以及北韓梵魚寺所刻《禪門攝要》上下二卷,日本·鈴木大拙校刊《少室逸書》所收關於達摩諸論文。這些著述內容大致都差不多。

    達摩‘二入四行’的禪法,是以‘壁觀’法門為中心。唐·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捲上之二載(大正48·403c)︰‘達摩以壁觀教人安心雲,外止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豈不正是坐禪之法?’所謂二入是‘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屬於教的理論思考,行入是屬於實踐,即禪法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義。

    理入和行入的名稱,見於北涼所譯《金剛三昧經》〈入實際品〉第五。但《金剛三昧經》說的理入是‘覺觀’,而‘壁觀’是達摩傳出的獨特禪法。道宣在《續高僧傳》卷二十〈習禪篇〉末對達摩禪法的評價說(大正 50·596c)︰‘大乘壁觀,功業最高,在世學流,歸仰如市。’

    壁觀禪法的特點在於‘藉教悟宗’,即啟發信仰時不離聖教的標準,構成信仰以後教人‘不隨於文教’,即不再憑藉言教的意思。二入之中以理入為主,行入為助。

    後世佛教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為達摩禪法的標誌,因它直以究明佛心為參禪的最後目的,所以又稱禪宗為‘佛心宗’。又有人因達摩專以《楞伽經》授人以為參禪印證,因而稱它為‘楞伽宗’。

    達摩的師承已無可考,後人為追溯傳統遂有種種說法。《楞伽師資記》推求那跋陀羅為初祖,菩提達摩為二世,下以神秀為七世。神會堅持南宗為正統,肯定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主張自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代是一脈相承的。吉迦夜、曇曜譯《付法藏因緣傳》等又有西天世系的說法。唐·智炬《寶林傳》(成於801年)以印度自迦葉傳至師子比丘為二十四世,繼以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羅至菩提達摩為二十八世。此說為五代南唐泉州靜、筠二師所集《祖堂集》(成於952年)、永明延壽《宗鏡錄》(成於957年)所繼承,又為宋·道原《景德傳燈錄》(成於1004年)和契嵩《傳法正宗記》(成於1061年)所依用,後來即成為禪宗的正統說。

    達摩的弟子有慧可、道育、僧(一作‘道’)副和曇林等。

    道育,一作慧育,他和慧可一同親事達摩四、五年,是達摩最初及門弟子之一。他從達摩學了禪法,專重個人內心修持而少對人講說。他的事蹟已不明,只有《景德傳燈錄》卷三等記達摩臨終時自許慧可得髓、道育得骨、尼總持得肉、道副(即僧副)得皮的傳說,可以想見其禪學程度之一斑。

    達摩祖師相關

    語錄

    真性頌

    “真離性情緣理空忘照寂身至淨明圓始終常妙極”寫成一個圓圈,任憑五言、七言讀都是見性語。

    達摩祖師真性頌(夜坐偈)

    一更端坐結跏趺 怡神寂照泯同虛

    曠劫由來不生滅 何須生滅滅無餘

    一切諸法皆如幻 本性自空那用除

    若識心性非形像 湛然不動自真如

    二更凝神轉明淨 不起憶想同真性

    森羅萬像並歸空 更執有空還是病

    諸法本自非空有 凡夫安想論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懷 誰道即凡非是聖

    三更心淨等虛空 遍滿十方無不通

    山河石壁無能障 恆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 亦無無性即含融

    非但諸佛能如此 有情之類並皆同

    四更無滅亦無生 量與虛空法界平

    無去無來無起滅 非有非無非暗明

    不起諸見如來見 無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應能識 未會眾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無邊 不起一念歷三千

    欲見真如平等性 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奧非心測 不用尋逐令疲極

    若能無念即真求 更若有求還不識

    化寂靜宗

    問曰:「何名寂靜,於此法中,誰靜誰寂?」

    彼眾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動,是名為寂。於法無染,名之為靜。」

    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靜。本來寂故,何用寂靜?」

    彼曰:「諸法本空,以空空故。於彼空空,故名寂靜。」

    祖曰:「空空已空,諸法亦爾。寂靜無相,何靜何寂?」

    彼尊者聞師指誨,豁然開悟。

    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祖師傳法偈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 5 # 黑虎97

    俗話說:“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授功夫”。達摩祖師,中國禪宗的開山祖師也。據說是印度王子,出家後道行高深,精通武功。初到中國廣州不受待見,轉而面見梁武帝,得允在國內傳法,後在少林寺修行,在達摩洞面壁九年,功夫更深,留下了很多傳說,如少林功夫中的一指禪、達摩十八手,達摩哈蟆功、達摩禪杖功法等,相傳為達摩所創。

    現今保留在少林寺的“達摩石”,有達摩影子在裡面,清晣可見,專家沒有給出滿意答案,遊客到少林寺參觀,都以為神奇。

    相傳達摩大師過江無船,摘下葦葉扔在江面踏葦而過,輕功了得,真假巳無考,流下美麗傳說,但少林輕功則是真實存在的,不容置疑。達摩圓寂後,墳被開啟,只有一隻芒鞋,有人在新疆看到達摩在大街上笑語不斷,準備講經說去呢,也是傳說,《高僧傳》有記載。

    總之,達摩大師留下太多迷,但開創的佛教禪宗至今尚存,流傳世界各地,則不虛也。

  • 6 # 樺林園

    “達摩面壁”和“一葦渡江”是傳說,還是神話,但“菩提達摩”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是佛的化身,也因此人們才對關於他的事情傳得津津樂道。

    因此,說起“菩提達摩”,他可是中國禪宗的始祖,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也因此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而他也是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

    據說,“達摩祖師”出身高貴,因為他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而且,他從小就有慧根,小時候就已經飽讀了佛經,之後便跟隨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尊者學習佛法,並得到了真傳。

    相傳,一天,達摩求教師傅:“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

    般若多尊者對達摩說:“我寂滅六十七年後,你可到震旦(中國)宣講禪學。”並且,般若多尊者還對達摩手:“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裡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

    達摩記住了師傅的囑咐,幾十年後,他一個人駕著一葉扁舟,用了三年時間,飄洋過海,來到了中國,並先去了沿海廣州。當時的中國皇帝梁武帝,聽說了此時,非常高興,因為他十分信奉佛教。於是他趕緊將菩提達摩接進皇宮,盛情款待。之後,梁武帝向達摩祖師請教佛法道理。他說:“從即位以來我對振興佛教十分用心,不但建了諸多佛寺,還安僧、寫經、造像等等一些利生事業。請問這樣做,我究竟有什麼功德?”

    “沒有功德!”菩提達摩回答。

    “沒有功德?為什麼呢?”梁武帝不解地回。他以為自己的行為一定會得到菩提達摩的讚歎,但沒想到卻是如此。

    “您所做的這些都是外在表現,是世俗的有為法,稱不上是真功德。”菩提達摩解釋說。

    “那什麼才算是真功德?” 梁武帝追問。

    “淨智妙圓,體自空寂。這樣的功德,不用世俗的心態所求得到的!”菩提達摩說。

    但是,這一番佛法真義,對梁武帝來說,簡直就如同對牛彈琴一般,沒有絲毫感應。於是,他就問了另一個問題:“什麼是聖諦第一義?”

    “廓然無聖!”菩提達摩說。

    對此,梁武帝更是一竅不通。於是,他便故作姿態,再次問道:“對朕者誰?”

    “不認識!”菩提達摩答。

    這一席問答,從此便成為後人傳誦的佳句!如此一來,梁武帝感到很是無趣,而菩提達摩也深知彼此話不相投,便想雲遊他方。

    離開梁武帝,菩提達摩打算渡過長江,北到洛陽。但是,當得知達摩離去的訊息後,梁武帝深感懊悔,便立即與眾人騎騾追趕。可是,當他追到幕府山中段的江邊的時候,兩邊的山峰突然閉合了,於是一行人就被夾在兩峰之間,而無法過來。這時候,菩提達摩正走到江邊,看到這個情形,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迅速地投入江中,化作一葉扁舟,飄然過江。

    “一葦渡江”後,達摩在江北的“長蘆寺”停留些日子,之後到了定山如禪院,並在那裡“面壁修行”,並且這一修行,就是數年。於是便有了“達摩面壁”以及“面壁九年”的說法。到至今,“定山寺”裡還留有“達摩巖”、“宴坐石”、達摩畫像碑等遺蹟,而定山寺成為禪宗重要叢林,被譽為“達摩第一道場”。而且,“一葦渡江”的地方——幕府山的那座山峰,現在還叫做“夾騾峰”,並且人們還把山北麓達摩休息過的山洞稱為“達摩洞”。

    傳說,達摩過江以後,一個人手持禪仗,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在北魏孝昌三年時期,他到達了“嵩山少林寺”。當看到這裡群山環抱,山色秀麗,佛業興旺,談吐吻洽的時候,便覺得這是一塊難得的佛門淨土。於是,他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從此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而少林寺也因此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的祖庭。

    如今,菩提達摩滅化雖然已有一千五百多年,而因他而傳頌的一些神奇典故,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佛門趣事。比如,“一葦渡江”,“斷臂立雪”、“罪福兩舍”、“達摩面壁”、“只履西歸”等,種種禪法,都是人們悟道的至高境界!

  • 7 # 天天歸零

    謝邀。有關達摩從印度來中國,這早在中國佛教史上,是基本公認的,達摩圓寂前,曾留下一首預言即:“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其預言意約為:從傳法至第五位弟子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法,就象春天鮮花遍地盛開一樣,所以第五位弟子,也就是法脈至六祖惠能大師後,確實如初祖達摩大師所預言一樣,這些是佛教史上的事,由不得人信與不信。至於達摩祖師,在傳教途中如:一葦度江,多次受供養食物劇毒未死,以及種種預言神通等傳奇,是否真假,有些史料並非廣目親見,亦無法為世人證明,然信與不信亦全憑各人心性領悟。此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2版CAD打不開AutoCADApplication已停止工作是怎麼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