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綠油油啊嘞
-
2 # 溫暖千百度
這就是教育方式的差異,要從源頭找原因。有的孩子很懂事,很優秀,讓人羨慕;而有的孩子就問題多多,這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因此,作為家長,要經常反省自己,改變自身的不良習慣和教育方法,從我做起,嚴以律己。從一定程度上講,孩子就是家長的另一個翻版,所以當孩子出問題時,我們要反思,要改變,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責。洞察孩子的內心變化很重要,經常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和父母的愛,也就不可能再結出所謂的“有仇”惡果。以此分享給各位朋友,謝謝!
-
3 # 高校心理營養專家
這種情況,除了針對孩子成長過程找可觀原因外,家長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從家庭環境發現問題。為何是“有的孩子”?為何是這個孩子而不是“鄰居家的孩子”?家長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了什麼榜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否和諧?孩子和家長的親子關係此前有沒有隱患?
弄清這些問題,就有答案和解決方案了。
-
4 # 王佔偉先生
規則是從小養成的,而關鍵是公平
當一方沒能力時,只能被迫接受;
一旦有了自己認為的能力,就會產生反抗!
-
5 # 有書知道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不知多少人被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動得掉了多少眼淚。不知又有多少的孩子因為讀了這篇文章而想起自己父親的模樣。很多很多,至少我是。
父母和孩子是解不開的緣份。母親和孩子更是過命的深情。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在,不遠遊”。這些都是中國的傳統孝道文化。
可是,最近爆出一則新聞。12月2日晚間,沅江泗湖山鎮一名12歲的小學六年級男生,持刀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殺害在家中。3日上午,鄰居發現後,向警方報警。
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的母親是單身媽媽,由於自身的原因,平時對孩子比較嚴苛。這樣的環境下教育出來的孩子多數心理有缺陷。
孩子長時間的情緒壓抑,導致孩子會和其他人一言不合就動手。對自己的媽媽也是陽奉陰違。久而久之,在孩子心裡把生養自己的母親當成仇人看待。
我們不可能讓逝去的生命重來,但我們可以儘可能的去減少類似情況的發生。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而不是父母的仇人。讓教育介入吧。作為父母,愛孩子。作為子女,敬父母。
科學的育兒。作為父母,我們對自己的孩子負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
如今,網路上有很多關於育兒的書籍專門教人怎麼樣帶孩子。跟著書籍一步一步教育孩子,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科學育兒。
明星霍思燕就做得非常好,最近她因為育兒方式頻頻上熱搜。
嗯哼對媽媽的寵愛也超級讓人羨慕,節目組問嗯哼,媽媽好看嗎,他說媽媽哪裡都好看,化妝好看,不化妝好看,哪裡都好看。
日常也是有什麼事情都不讓媽媽動手,自己解決,主動幫媽媽的忙,還說媽媽是公主,自己和爸爸是王子,王子就應該永遠保護公主。
大家都說嗯哼是超級大暖男,想偷回家等他長大,殊不知,小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的日常教育是分不開的。
每一種愛都是源於付出。方法對,事半功倍。願所有的孩子都被溫柔以待,願所有父母都被孩子愛戴。
-
6 # 人魚媽媽
但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跟你“有仇”的孩子,其實也是父母自己撫養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有哪個環節出來問題。
第一、對孩子過於嬌慣的父母,容易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懷胎十月,一朝分娩”母親生孩子本身就是功德一件的事情,再加上數十年的養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對自己的父母懷揣敬意和愛意。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孝文化的國家,在這樣的文化氛圍裡,孩子從小接受這樣的薰陶,一般的孩子都會懂得父母之恩,即使跟父母之間發生了衝突,對父母行為有所不滿,也不會像“有仇”似的,動手打父母的更是少之又少。
但如果父母對孩子過於嬌慣,孩子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認為他的所有要求父母都應該無條件答應的話,那麼,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反而會有種“父母是虧欠他的”思想,當父母無力滿足時,便會產生埋怨和衝突。
第二、脾氣暴躁的父母,容易養出“有仇”的孩子。脾氣暴躁的父母,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對孩子大打出手,孩子精神總是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總是特別擔心一丁點的小事就會惹得父母一頓大罵。長時間以來,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怨恨。雖然父母生養不易,但把孩子生下來並不是為了教訓他、打罵他,長期以來,孩子成為父母情緒釋放的出口,親子之間就會產生不可調和的衝突。
在這樣激烈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當他們成長為半大小夥子的時候,14歲以後進入叛逆期以後,他們的個人意識會增強,就會與父母之間產生非常強烈的衝突,嚴重時候就會動手,讓家長感覺“怎麼養出一個有仇的孩子。”其實,這個孩子就像您的複製品,只不過站在了您的對立面。
第三、控制慾強的父母,容易養出會反抗的孩子。還有一種父母,控制慾極強,孩子每天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今天去哪兒玩,跟誰玩,事無鉅細地都要管。有些離婚的家庭裡,離異的媽媽不讓孩子與爸爸見面,連打個電話都要問好多遍,孩子的日記本無論藏在哪裡都能翻到......這樣的家長其實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自己的個人空間。
久在控制中的孩子看上去很乖,但實際上內心早已翻山倒海,找到機會就會出來“復仇”。這也造成了很多家長說的:怎麼我養出了一個跟我“有仇”的孩子。
“有仇”的孩子,確實是家長自己養出來的。要想避免孩子跟自己“有仇”,記著“三不要”:不要溺愛,不要暴躁,不要控制。相信孩子更多還是愛家長的,偶爾的失控不代表永遠的記恨,畢竟血濃於水。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如果對您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啟發,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
7 # 根本幸福
是因為父母,在管理孩子中,沒有尊重沒有道理,更多的都是蠻橫無理式的教育管理。
怎麼會被孩子所親近?
怎麼能讓孩子尊重你?
這隻會失去教育機會。
回覆列表
我們真的想不通,國家一直重視教育,還鼓勵私人辦學,私人辦學那個不是以掙錢為目的,明知道是掙錢還說不掙錢,真的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