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愛中國書畫

    中國古代自從宋真宗封禪以後,確實再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古代有德之君才能夠去泰山封禪,歷史上有記載的泰山封禪的帝王有6個,除了宋真宗趙恆和唐中宗李治,其他四個都是實質名歸: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玄宗。封禪是古代帝王的最高禮儀,象徵著帝王文治武功,光輝功績。

    宋代除了開國的趙匡胤文武雙全,文治武功有資格去封禪。其他的皇帝沒有一個合格去封禪的。宋真宗為了去泰山封禪,不惜賄賂當時的丞相王旦。因為宋朝的丞相是文官集團的管理者,首先要搞定文官集團,他們要認可,封禪才能搞成。

    很多人不瞭解什麼是封禪,封禪就是祭天。因為古代皇帝是君權天授,皇帝是老天的兒子,降生到人間來代替老天管理人間,所以皇帝被稱為天子。在易經第一卦乾卦(代表天,至陽)裡面,皇帝是在第五爻,所以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最上面的第六爻是代表天。

    為什麼要封禪?封禪是幹嘛的呢?說白了,封禪就是皇帝向自己的上級彙報工作的——擺自己的功勞的。《史記 封禪書》張守節《正義》解釋: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未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這一定義就十分準確了,向老天彙報工作——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功勞,這封禪就搞不了,因為大臣們都會反對。

    為什麼要選擇在泰山封禪呢?因為皇帝要在離天最近的地方給老天彙報工作。中國東部最高的山就是泰山。那為啥又不去其他更高的山上封禪呢?是因為泰山上可以迎接第一縷Sunny。華人的皇帝是來自於天,所以皇帝封禪一般都選擇在泰山。也有一個例外——武則天,在嵩山封禪,因為武則天認為自己是彌勒佛轉世。

    再說回來宋真宗,這個人是一個想幹偉大事業但是有沒有膽量心胸才能的皇帝。檀淵之戰,本來要搞御駕親征,但是臨陣自己又慫了,不敢上前線。後來再寇準的矇騙下,讓皇帝車架不準停,一直開到前線。最終,士兵們看到皇帝旗幟,氣勢大振,奮勇作戰。和遼兵打的不分勝負,最終遼國要求罷兵,簽訂盟約。但是,檀淵之盟簽訂之後,在小人的挑撥之下,又嫉妒寇準,罷免了寇準。

    宋真宗的封禪,封的成了一個大笑話。宋真宗之後,元明清三代,兩個是北方少數民族得天下。元朝人根本不搞封禪,因為他們是來自於草原。而明朝朱元璋說:我們不搞封禪。所以明朝皇帝也沒封禪,到了清朝,康熙乾隆都去過泰山,但是他們雖然被漢化了,祭天卻不去泰山了,而是在北京天壇搞了。所以宋真宗後面沒什麼人搞封禪。

  • 2 # 李飛熊

    秦皇漢武都曾泰山封禪,但宋真宗以後,即使明太祖、康熙帝這樣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也都不去泰山封禪。不是他們不想去,而是在宋真宗這裡,直接把這件事搞臭了。使得後世的皇帝,即使內心對泰山封禪十分嚮往,也只能壓下內心的衝動。

    什麼是泰山封禪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想要泰山封禪,皇帝必須有大功勞(大統一的政權,出現盛世和祥瑞),才能以天子(天之子)的身份,向上天彙報成績。從秦始皇開始,陸續有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前去泰山封禪。這些人中,除了唐高宗、宋真宗外,其他都可以稱得上有大功勞、大政績,舉行泰山封禪自無疑慮。就連唐太宗都沒泰山封禪,由此可見宋真宗的水分有多大了。

    宋真宗在什麼背景下泰山封禪

    北宋立國之初,是有天然的缺陷的,即燕雲十六州沒有掌握在手中,這就使得北宋廣大的北方無險可守。敵人的騎兵從北京出發,在沒有抵擋的情況下,三晝夜便可直達開封城下。宋太祖沒來得及收復幽燕地區便突然暴斃,宋太宗兩次聲勢浩大的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到了宋真宗時期,北宋在軍事上的疲弱,更是暴露無遺。

    無論是面對西夏還是遼國,宋朝往往以求和結束,遠沒有漢唐那種封狼居胥的豪氣。尤其是在北宋方面佔據軍事上的優勢後,怯懦的宋真宗依舊堅持簽訂“澶淵之盟”。每年給遼進貢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以此來換取邊境的安寧。正是在這種恥辱的背景下,原本主張抗遼的宰相寇準被罷免,原先的投降派王若欽被任命為副宰相。

    當宋真宗詢問王若欽如何雪恥時,王若欽故意說:“陛下以兵取幽薊,乃可刷此恥也!”怯懦的宋真宗自然不敢和遼國戰場上見,何況當初澶淵之盟就是他一意簽訂的。於是,王若欽又趁機勸說宋真宗,只有泰山封禪這樣的大功業,才能“鎮服四海,誇示戎狄”,宋真宗對這個建議十分心動。而泰山封禪需要祥瑞,於是一場製造“祥瑞”的活動便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宋真宗如何製造“祥瑞”

    王若欽誘惑宋真宗:“天瑞安可必得,前代蓋有以人力為之(祥瑞哪裡說想要就有的呢,前代是因為人的謀劃才有了祥瑞)!”一下子被開啟思路的宋真宗,從此開始了一系列神操作。

    首先,對於宰相王旦,宋真宗一面派遣王若欽前去說服,一面在宮中賜宴的時候,以賜酒的名義給王旦一壺珍珠。王旦回家之後,開啟一看就明白了怎麼回事。如果王旦退回,宋真宗勢必難堪;如果不退回,王旦就不能對宋真宗的泰山封禪指手畫腳。最終,王旦不得已,成功被宋真宗收買。

    其次,宋真宗以身作則,說夢到有神人贈送天書。果然有大臣後續便發現了“天書”,如此便是有了“祥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於是各種人造的“祥瑞”便紛紛出現。有其他正直的大臣對此予以勸諫,但已經“入魔”的宋真宗卻也一點也聽不進去了。

    及澶淵既盟,封禪事作,祥瑞沓臻,天書屢降,道引奠安,一國君臣如病狂然。

    最後,以宰相王旦為首的百官以及臣民,多次“請求”宋真宗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最終,宋真宗率領百官,帶著“天書”前往泰山封禪。完成了封禪後的宋真宗,從此開始痴迷各種祭祀活動,把自太祖、太宗以來,國庫中的積累都消耗殆盡。而王欽若等人以封禪有功得到重用,反對封禪的寇準等人卻接連遭到打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宋真宗的“泰山封禪”,從頭到尾都是一部鬧劇,簡直就是掩耳盜鈴。“吾誰欺,欺天乎(我欺騙誰,欺騙老天嗎)”則形象地描述了宋真宗的“鬧劇”。

    從宋真宗以後,歷代帝王都不齒和他為伍,於是作為盛事的泰山封禪也就絕跡了。至於後世的皇帝在心中把宋真宗罵了千百遍,則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 3 # 歷史飛凡觀

    “封禪”活動是古代帝王最傑出的成就之一,起源於秦始皇滅六國之後對上天的工作彙報,與武將的“封狼居胥”並稱為盛世華章的行為之一。

    有史記載的封禪帝王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及宋真宗,自宋真宗以後,封禪活動被大臣們視為沽名釣譽之舉,皇帝雖然想去,但是因為封禪的名聲已經臭了,也就不好意思提了。

    在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還有一句話叫做“天地之間有桿秤”,秦始皇掃平六國建立大一統王朝,有不世之功,封禪泰山向老天爺吹噓吹噓自己的功勞,可以理解,畢竟嬴政認為自己“功蓋三皇,德過五帝”。

    漢武帝時先鋒冠軍侯霍去病“封狼居胥”,北擊匈奴的總決策者漢武帝劉徹封禪泰山也說得過去;光武帝劉秀雖然武功不如劉徹,但是維護了漢朝的大一統,而且不擅殺大臣,是難得與臣下相得的開國皇帝。

    唐高宗李治在歷史上名聲不及孫子玄宗李隆基,甚至比不上老爹李世民,可是唐朝疆域最大就是在他的治下,而且楊廣與李世民欲滅國不成的高句麗,就是在李治手中被滅國,其華人全部被俘虜到唐朝來,所以後世的高麗王朝與高句麗王朝完全就是兩個民族,李治大帝在位時天下聞大唐之音無不拜伏。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開元年間,唐朝國力強盛,大詩人杜甫有“憶昔開元盛世時,小邑猶藏萬家室”一詩傳世,詩中描寫了玄宗開元盛世時的場面,因此玄宗當年也是有資格封禪泰山的。

    可是宋真宗呢?他幹了些什麼?他在澶州城與遼國簽定了每年銀二十萬兩、絹十萬匹的《澶淵之盟》,為了維護他那脆弱的自尊,以王欽若為首的侫臣們在全國各地大造祥瑞,然後恭請真宗皇帝封禪泰山,而且還搞什麼天書,此事一出之後,後世再無帝王封禪。

    這就像本來“三好學生”是學霸們的自留地一樣,同學們雖然有羨慕嫉妒恨的,但是對成為“三好學生”還是嚮往的,結果有一天一個學渣也成了“三好學生”,大家一查真實情況,原來他的“三好學生”是買來的,後來大家再也沒有人願意得“三好學生”了,其實就是與此事一個道理。

  • 4 # 小梁說歷史2019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為什麼歷代封建帝王都熱衷於“泰山封禪”呢?而史書上記載僅僅只有六位帝王完成了這件光榮而又神聖的“泰山封禪”,這又是為什麼呢?在宋真宗之後,“泰山封禪”就絕跡了,難道像朱元璋、康熙等都沒有進行嗎?我來告訴你答案吧!

    一、早在遠古時期,華夏祖先就對“泰山”進行過祭祀活動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我們的祖先曾經世世代代居住在黃河流域,這裡孕育了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根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當時的生產力低下,科學知識的匱乏,我們的祖先無法解釋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對於“風雨雷電”更是恐懼異常,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我們的祖先形成了原始的崇拜,開始對“大山”或者“江河”進行祭拜。

    泰山位於東方,那是太陽昇起的方向,是人們心目中孕育萬物的地方,它東臨大海,西接黃河,巍峨雄偉,在我們先祖的心目中,泰山就是“上天”的化身, “泰山”是我們祖先最早祭拜的“大山”之一!據《史記·封禪書》記載,伏羲氏、神農氏和炎帝等帝王都曾祭拜過泰山。

    對於“泰山”的祭拜活動也存在於先祖的“周禮”之中。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天子光環不再,諸侯國強大,“禮崩樂壞”,孔子就出生在這一歷史時期,他的一生都以恢復“周禮”為己任!孔子出生於泰山腳下,曾多次登上泰山,尋覓“周禮”中先祖祭拜泰山的遺蹟,由於那個時代的侷限性,孔子終其一生都沒有實現他的人生理想,但是因為他個人的原因,“泰山”在華人心目中的地位重新被認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了萬古基業,稱“始皇帝”,“皇帝”一詞正式進入中國歷史之中!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郡縣,行至泰山腳下,決定“泰山封禪”,以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

    由於古人祭拜“泰山”的“周禮”早已無從考證,秦始皇首創“泰山封禪”禮儀,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時祭文和祭禮秘而不傳。

    “泰山封禪”迎合了好大喜功的始皇帝,“君權神授”的秦始皇是上天派來治理臣民的“天子”,起到了鞏固政權的作用!

    二、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中,史料記載實現了“泰山封禪”的僅有六位帝王!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開始,到1912年清帝退位,中華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長河中,實現了這一夙願的帝王僅有六位,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自秦始皇“泰山封禪”開始,能夠進行一次“泰山封禪”活動就成為一個帝王的終極夢想!可是要實現這一個夢想可真的不容易!

    《史記封禪傳》: 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不臻乎泰山者也。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為什麼實現“泰山封禪”的帝王如此至少呢?因為它實在是太難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皇帝本身要有驚天偉業才有資格進行封禪大典;

    (2)、滿足第一個條件後,還需要“天降祥瑞”。筆者認為這一條其實可以忽略,因為所謂的天降祥瑞,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把戲而已。如果只是皇帝一人想要“泰山封禪”,而下面的臣民不配合,這個大典也搞不成,所以“泰山封禪”必須要有君臣民一心才行。

    (3)、最後一個條件,“泰山封禪”必須要在盛世太平才能進行。只有國庫充盈,國泰民安,國家才有能力辦好這個耗時耗力的大典。一般在王朝建立之初或者王朝末期,帝王一般都自顧不暇,是不可能完成這件事情的。

    三、大明王朝創立者朱元璋下詔書廢除了“泰山封禪”禮制

    作為草根出生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其稱帝之後,非常不屑於“君權神授”的這種迂腐的觀念,因為這與他自己的經歷恰好自相矛盾,因為他本身就是靠造反才得了天下。朱元璋相信一切唯有靠自己才是硬道理,所以他下詔書廢去了“泰山封禪”禮制,再後來,後世的君王及時登臨泰山,也只是普通的祭祀而已。

    對於泰山的祭拜,剛開始時,體現了我們祖先的敬畏天地的原始崇拜。自秦始皇的“泰山封禪”開始,對於泰山的封禪,是為了滿足皇帝的虛榮心,鞏固政治統治基礎。元朝作為一個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只有短短的不到100年時間,而且這段時間,它的精力主要放在擴張領土上,“泰山封禪”對於元朝統治者沒有什麼吸引力。明朝朱元璋正式下詔廢除了“泰山封禪”,其實也可以看做是封建統治者為了滿足自身統治的需要,自此 “泰山封禪”走下了歷史神壇。到了清朝之後,清朝皇帝一般在天壇、地壇等專門的地方來完成祭祀天地活動,也就沒有“泰山封禪”這樣的活動了。

    今天作為東嶽“泰山”,它在華人心目中,一直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諸如“穩如泰山”,“國泰民安”等,中華民族先祖的血液依然流淌在我們心中, “泰山”也將成為我們文化血液中的符號,源遠流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部控制規範體系建設的步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