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子夢

    春秋戰國是“禮崩樂壞”的時代,也是一個風雲激盪的時代,聖哲迭現,英雄輩出。那個時代,周王室已難以維持“禮樂征伐白天子出”的統治秩序,只剩下“天下共主”的政治符號意義。秩序的崩潰,一方面意味著混亂、無序,大家渴望有英雄振臂一呼,來重新收拾局面,維繫安定的生活環境。一些胸懷遠略的大國之君,開始代天子征討,主持諸侯會盟,成為天下秩序的維護者。

    《周禮》作為西周維護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律法”已經被諸侯們踐踏成了一紙空文,周天子孤掌難鳴,奈何不了那些強大的諸侯們,只能是聽之任之。

  • 2 # 初心不改少年郎

    唇亡齒寒: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冷,比喻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此成語出處《左轉-僖公八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也,其虞虢之謂也。”

    古語大意就是晉國再一次借道虞國來攻打虢國,大夫宮之奇勸諫虞國公道:虢國,是虞國的鄰居呀,如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將跟隨它滅亡。諺語說的,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說的就是虞國跟虢國呀!

    從唇亡齒寒這個故事裡,我們發現收益最大的就是晉國,它假借虞國道路滅了虢國,返程之時又滅了虞國。從而獲得了巨大的軍事土地資源,從此踏上了大國之路。但是晉國這種背信棄義的舉動正是對周禮的嚴重破壞,而它獲得的巨大的利益正鼓舞著那些懷揣野心之人的全面發起對傳統周禮的挑戰。孔子所說的禮崩樂壞時代正式到來!

    無疑晉國背信棄義,假道滅虢的行徑為他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利益,開啟了它走上土地兼併道路,為晉國走上了天下霸主的地位打下堅實基礎。從此詭辯之術大行其道,“仁義之師”卻成了天下笑談!

  • 3 # 80後黨群

    唇亡齒寒的意思是指兩國相依為命,相互照顧依賴,如果一方丟棄或背叛,兩國都會滅亡。

    晉國想吞下虢國,但中間隔了虞國。晉國想找虞國借路。透過大臣的計策,獻寶玉和駿馬。

    無非是投其所好,大臣知道這虞國國君貪財,而虞國國君被眼前的利益衝昏頭腦,不顧賢臣的勸解。最終走向滅亡,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故意寓意有二

    其一:找人辦事,要捨得投入。羊毛出在羊身上。遲早連本帶利賺回來,目光要放遠

    其二:不要被眼前的利用矇蔽,看清事實的真相,做人做事,不能去傷害別人,否則最後殃及自己。

  • 4 # 菜花仙人

    既然是問晉國對周禮的挑戰,那麼要先搞清楚周禮是什麼。

    周禮的核心就是一整套封建等級制。

    天子、諸侯、大夫、士、民。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政治權利,從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被嚴格的規定下來,不可逾越。

    當然,在民之下,還有奴隸。不過奴隸在政治上不能算人,這裡不說。

    這套等級制的核心,就是一層層的經濟依附關係。

    當初武王伐紂勝利,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沒有能力將朝廷的統治直接延伸到基層,所以要透過代理人間接統治。這些代理人就是諸侯。

    分封諸侯的時候,主要以與周天子的姬家血緣關係的遠近作為主要標準,親近的,封的近些,遠的封的遠些,異姓就封的遠遠的到蠻荒之地去開疆拓土。姜子牙就被封到了最東邊,就是齊國。

    當時山東那塊算是偏遠地帶,還是殷商起家的東夷舊部,不是中原核心區域。就是如此,周公還是不放心,在齊國邊上封了自家人建立了魯國。

    當時周天子定都鎬京,也就是現在的西安附近。為什麼定都此處?因為周朝姬家是起源自西北,就是現在甘肅隴西這地方的部落。

    西安又位於關中平原,與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的平原屬於同一氣候、文化片區,也是中華文明發源的核心區域。

    周天子就在鎬京附近分封了一堆諸侯,拱衛京師。比如虞國、虢國、唐國,也就是後來的晉國、鄭國、衛國,通通都是在鎬京周邊。一開始的時候,大家的封地面積差不多,諸侯的地位也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公爵。

    而且這些公爵除了在自己的封地裡作威作福,還要在周王朝朝廷裡擔任重臣。虢國、虞國、鄭國國君輪流擔任周天子的國王之手。

    看過《冰與火之歌》的同學就很好理解了,當時周朝的政治制度和小說了描寫的幾乎一模一樣。歐洲中世紀的時候也是這個尿性,大伯爵在朝廷擔任要職,權力非常大,不高興了連國王都打。

    要不然有人說中國政治制度早熟呢?因為咱們這套制度從公元前1000年玩起,玩了800年,早就玩明白了。

    正如和人一樣,起點雖然一樣,但走著走著就有了差距。周天子周圍的這幾個同姓國,隨著時間的流逝,有的越來越強大,有的就越來越不長進。當時,土地是最寶貴的財富,強大了的國家自然就對弱小的親戚產生了一些不懷好意的想法。

    晉國,就是一開始的唐國,因為一大片土地被封到了黃河以北,向北有充足的發展空間,憑藉中原文明的技術和組織優勢,向北幹掉了不少方國和部落,擴大了領土,增強了實力,看著自己那些混吃等死,又佔據了肥沃田野的同宗兄弟們,不想去搞一搞是不可能的。

    有一個鐵律:分裂必然導致戰爭。不管是分封也好,還是自然形成的分裂也好,一定會戰火連天。中國封建社會從周王朝分封開始沒多久就打仗,從春秋打到戰國,打了幾百年,終於打出了一個怪物——大秦帝國。

    歐洲也從羅馬帝國就開始打,但打了兩千年還沒打明白,直到現在還是一地碎片。二戰到現在70多年,要不是有核武器和美蘇兩個霸王龍鎮著,早就打的狗腦子都出來了。

    強大起來的晉國開始收拾周邊又肥又弱的小夥伴們,首當其衝的就是虞國。按理說,遠交近攻,晉國應該先幹虞國,再幹虢國。不過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浮雲。

    在這兩個弱逼面前,晉國根本不需要搞什麼遠交近攻。晉國統治者要考慮的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幹掉這兩個國家,所以就有壞逼出主意假道伐虢。

    先幹掉虢國,回頭收拾虞國,虞國連逃都沒地方逃。

    那麼當時虞國為什麼不拒絕呢?其實虞國不是蠢,它只是沒有拒絕的能力。強者的要求弱者是無法拒絕的。這就是殘酷的社會法則

    至於為什麼說這是對周禮的勝利挑戰呢?

    按照周禮,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打仗,是周天子的事,你諸侯怎麼能擅作主張呢?而且,諸侯之間怎麼能打仗呢?太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更何況,還是同姓相殺,一點親情都不講。

    更要命的是,晉國幹掉虞國、虢國之後,周天子還不得不捏著鼻子承認既定事實,沒有懲罰晉國。事實上,它也無力懲罰。從這件事開始,各諸侯國看出了周天子的虛弱,紛紛效仿晉國,互相征伐,吞併弱小,開啟了春秋時代。

    所以孔子著《春秋》,滿腔憤懣,一邊寫一邊罵,字裡行間充滿了對諸侯們不義行為的譴責。

    當然了,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晉國假道伐虢開啟了春秋時代,三家分晉則開啟了戰國時代。世道輪迴,沒有一個人能逃脫命運。

  • 5 # 王曉斌29

    嘴唇失去,牙齒即要寒冷。比喻互為依存,利害相關。《左傳·僖公五年》:“ 晉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宮之奇 諫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 虞虢 之謂也。’”唇,一本作“ 唇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趙 之於 齊楚 ,扞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 趙 ,明日患及 齊楚 。” 晉袁宏 《後漢紀·安帝紀》:“邊境者,中國之唇齒,唇亡則齒寒,其理然也。”《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六年》:“ 蒙古 滅國四十,以及 西夏 , 夏 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 宋 。唇亡齒寒,自然之理。”亦作“ 唇竭齒寒 ”、“ 唇揭齒寒 ”。《莊子·胠篋》:“唇竭則齒寒。”《呂氏春秋·權勳》:“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齒寒。’” 高誘 注:“竭,亡也。”《淮南子·說林訓》:“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塞,唇竭而齒寒。”《戰國策·韓策二》:“臣聞之,唇揭者其齒寒。” 鮑彪 注:“揭,猶反也。”按,此謂反舉其唇以向上。

    [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出處]:《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共虞、虢之謂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一生中吃過的最香的飯是什麼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