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答疑官

    致敬秦朝,致敬始皇帝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武止戈是一位雄主。他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創立了多項第一,並被後世王朝所遵守。那麼秦朝是怎麼滅亡的那?

    秦滅六國,未能善待六國之人。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把天下的富人都遷移到咸陽,所得到的美人都充入宮中。剝奪了他們原有的地位和財富,把他們當豬一樣養。至於平民,大概除了老秦人都有很重的徭役吧。

    嚴酷刑法逼人反,焚書坑儒失人心。

    古代的管理制度很有意思,是有村裡有德望有學識的人來和官員一起管理的。焚書就違背了這一部分人的利益,至於坑儒就徹底惹怒了封建地主階級和讀書人。而讀書人和地主代表了當時的農民,所以他們失去了的是民心。

    秦朝的統治官員,以法家為主。法家刑法嚴格,一人謀反,全村處死。(陳勝吳廣起義)

    新建阿房壁未乾,沛公兵以入長安

    秦朝和隋朝有快速滅亡有一條是差不多的,秦朝為了防禦匈奴人,修築長城(釘進一寸者處死)。修秦始皇陵和驪宮和阿房宮,徵用了大量的民夫,損耗了國家的財富和民力。

    始皇去世,胡亥上位引起的內亂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秦始皇派出去尋找長生不老藥的徐福是個騙子,他還是去世了。臨死前,他傳位給他的大兒子扶蘇。可是,他最信任的人趙高和李斯背叛了他。他們殺死了扶蘇,為了自己的利益,扶胡亥上位。

    胡亥登基為帝,始皇帝死了,天下英雄終於不用活在他的陰影下了。陳勝吳廣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造反了,六國貴族紛紛響應,各路豪強割據一方。

    胡亥荒淫無道,趙高指鹿為馬,李斯後悔了,可是隻能無奈退場。秦朝被他們折騰的一篇狼藉,老秦人失望了,秦朝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大浪淘沙,秦末十八路諸侯反叛。南越趙佗割據為王,手握重兵五十萬而不救秦。

    真正的歷史我們無從得知,秦朝君主英明與否我們也不知道。可是,他們失敗了,他們的歷史只能被勝利者所書寫。

  • 2 # 明月清風閣

    秦國統一後為何會很快亡國?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心理肯定有了答案——秦暴政,二世而亡!

    其實這個觀點是不全面的,但也脫離不了這個概念。秦孝公商鞅變法後,“奮六世之餘烈”歷秦惠文王,秦武王,秦孝文王等六代國君,終於在公元前221年一統六國。但秦朝統一天下後繼續以嚴法治國,導致天下酷吏遍地,系家株連已是常態,動輒羈鴨,重則砍頭,大澤鄉陳勝因天降大雨延誤朝廷規定的期限,按律當斬,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最終被逼揭竿而起喊出來至夏朝家天下開始後最有力量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斬白蛇起義也是如此。六國舊貴紛紛響應趁勢召集人馬,本來就已經搖搖欲墜的秦帝國只需一根稻草便可轟然倒塌。

    秦朝以法家治國到底可不可行?

    注:法家,不是現代的“法”。事實證明,法家只是秦國強盛時期的過度,到了一定情況下不能遵循死理,要根據當時的國情進行變通,戰亂平息之後必然要修養民力,安撫民心,政策適當放寬,養精蓄銳。漢朝開國後便是採用的道家無為而治,修養民力,漢初高帝劉邦險些被匈奴俘虜於白登城,所以漢初時期不能再繼續以嚴律苛法治國,即使匈奴單于來信調戲呂后,漢朝也只能繼續忍氣吞聲,經過文景後,一直到武帝劉徹時期,漢朝終於有了絕對的後備實力四處征戰,一雪前恥,但首先要做到思想統一,所以才有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陰陽家及雜家思想融入儒家,把儒家變成儒教,把孔孟之道變成了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利器,之後,漢朝和匈奴一絕雌雄打出了漢朝男兒的威武!也算告慰當年遠葬異鄉的和親女子亡魂!

    後世的統治者們繼續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把儒家和法家一塊拿來使用,“明尊儒,暗行法”,效果是十分明顯的,思想上的統一也會在戰爭中提現出來,不論是南北朝時期還是五代十國,絕大多數割據政權的統治者的最終目的都是統一,即使禮樂崩壞的時代,漢族的文化也會得到傳承。其實說到底還是看統治者的手段,明清時期中國皇權專制制度達到巔峰,他們不斷吸取前朝滅亡的經驗,不斷的把思想的牢籠畫小,一步步閹割原始的孔孟之道,但效果立竿見影,他們便愛不釋手,不斷的愚民愚民,自己造反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後不斷給天下蒼生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最後還是重蹈前朝的覆轍!

    但相比較秦朝的二世而終還是十分有進步了,不知道當年始皇帝昭告天下要秦國傳至萬世,生生不息時,有沒有想到大秦帝國會二世而亡,三世而滅,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秦統一後以嚴法苛律治國,如果不是二世而亡才應該問Why?

  • 3 # 建業江寧

    商鞅變法解決了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問題,從孝公至秦王贏政都沒有想過統一天下後如問長治久安的問題。始皇帝贏政的策略是用法家,以吏為師;行郡縣制與中央集權結合,取消分封制。經過楚漢相爭建立的漢朝見秦的郡縣制與楚的分封制都不能有效解決長期穩定統治的問題,只好走中間路線,搞郡國制:中央直轄區郡縣制,非直轄區分封給劉氏宗族子弟。直到漢武帝用推恩令廢掉封國,採用董仲舒的建議,儒法並重,儒家管理意識形態,為統治確立合法性,治國多用法家,也就是後世常說的儒皮法骨。由此確立中國兩千年皇權時代的統治思想基礎。

  • 4 # 外星人復活

    哈嘍題主╰(*´︶`*)╯,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①秦以法家思想治國,法家講究嚴酷刑法,例如韓非子就說過:上設重刑而奸盡止。秦國的商鞅也說要:輕罪重罰,並創造了連坐制度,一人犯罪,周圍的一批遭殃。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就延續了這種統治思想,包括法律中的肉刑也一一保留,比如陳勝吳廣起義,本來是要戍邊,結果大雨路不通,延誤了日期就得處死,由此說明秦朝法律嚴格到一種極端,不講究情節,人民怨聲載道。

    ②大型工程接踵而至,秦朝剛立,各地人民飽受戰亂之苦,這時的統治思路應該是安定天下,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然而秦沒有,修始皇陵,修長城,修馳道等等,有些措施對後人來說是個福利,但是對當時百姓來說就是災難,劉邦,陳勝,吳廣,英布,包括項羽這種人參加過繁重的徭役。因此陳勝吳廣起義時,百姓說:天下苦秦者久矣。

    ③對關東人民的掠奪,秦的統一戰爭有點像殖民戰爭,每攻下一地就會把秦的居民遷到那裡,並且關中的消耗全部由關東承擔,例如,糧食要從齊地運到關中,中途翻山越嶺,每65石糧食只有1石可以運到,如此艱苦,仍未叫停。秦代無論多遠都得去戍邊,有的隊伍還沒到就累死一半,然而其他封建王朝都可以用錢來代替本人,宋代還實行平攤(雖然苦了其他地方的,但是好歹死亡率低了)。

    ④秦對其他六國殘暴統治,秦統一六國之後,對六國的財富無休止的掠奪,例如《阿房宮賦》裡寫“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雖然歷史上阿房宮沒有建起來,但是這種描寫卻是真實存在的,秦國還強迫六國貴族遷到邊遠地區,焚燒六國宗廟史書,引起了六國貴族的極大憤怒。

    ⑤秦始皇暴政盡失民心,導致軍事,政治等運轉失效,《過秦論》最後一句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句非常精闢,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並沒有施行仁政,依然是鐵腕統治,人民苦不堪言,上行下效,各級官吏,軍事組織也是如此,底層人民已經不配合各項政策和機構運轉了,《過秦論》說:陳勝只不過一個流亡農民,沒有六國謀士那樣的才能,沒有六國那樣的軍隊,卻可以使秦元氣大傷,這是為什麼,原因就在於此。

  • 5 # 小寧說古今

    1.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說起秦國,我們都知道,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所建立的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國也是夠亂的,功勞可以說是對其他的在位皇帝,還要大,接近三皇五帝,給自己稱號秦始皇。

    秦始皇給自己的江上,傳位按秦二世和秦三世一直排列下去,希望一直傳位下去,對自己的江上希望經歷千秋萬代,可是我們知道,傳到三世就被推翻了。

    秦朝的滅亡有的人說是秦二世不會處理朝政,聽信趙高所導致的,不過,我個人認為,他倆只不過是最後的導火線。後期胡亥把一些有才華的人和能夠威脅到自己的人都殺死,同時還有一個致命一擊,就是殺死蒙恬將軍和一些重要戰功的將領,同時衰退秦國的實力。

    3.其實真正的原因還在,秦始皇身上,蒙恬攻破齊國以後,嬴政統一天下,這個時候,嬴政他沒有推出一些新的政策,有利於農民的,就是嬴政沒有修生養息,這個時候就應該恢復國家民力和財力。

    秦始皇他到死都有可能認為,秦始皇嬴政可能錯誤的思想導致秦國滅亡,他的思想是,其他的六國都是戰敗國,而六國的老百姓就是下等人,而秦國的人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4.為什麼修建萬里長城和陵墓幾乎都是從其他六國抓起壯丁,來修建這些東西,從這些就能看出,秦始皇他把其他的六國的人,作為一個奴隸國來使喚,從而加大人民的怨念,而秦國的人都沒有怨念,就是這個原因,徵收其他國家高收入和人力資源,而秦華人卻不是這麼做,而是保留自己的本華人民安康,就把其他的國家推到水深火熱之中。

    而嬴政卻沒有這樣做,他的思想,是希望國家和她的自己想法一樣,開始對能傷害到秦國的地方,開始鎮壓,秦始皇認為匈奴是秦國的禍端,派蒙恬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奪取大片土地,匈奴消除以後。

    5.秦始皇開始徵兵,隨後利用農民修長城,太苦壓制農民,不管農民死活,這就是民憤的起源,長城之上下都是農民的屍骨,長城修建成功,也是其他戰敗國的百姓建造出來的。隨後貧民就有了怨恨之言,秦始皇勢力強大。

    打完幾場仗,開始修陵墓,修阿房宮,這樣的事件,就會有人反抗,誰反抗,秦始皇殺誰,前前後後殺死數千人,本身秦始皇就造成許多社會矛盾。

    6.秦始皇死後,皇位傳位給胡亥的死後,也有的人說:皇位是傳給扶蘇,而從這一點可以說,秦國他已經有意想不到的黑暗勢力,哪個黑暗勢力主宰者就是趙高,如果沒有趙高,就有可能沒有胡亥當帝王,一切都是趙高的功勞。

    到了胡亥登上皇位,就不應該,變本加厲駕駛人民修陵墓,他和他父親一樣做法,終於壓垮人民,秦朝不滅亡才怪。

    胡亥他做什麼事情,都會想到父親會怎麼做,他是在學秦始皇的做法,從而,對老百姓壓制,同時,胡亥他就想完成父親留下的沒有完成的事件,比如說,秦始皇阿房宮沒有修玩,他就想完成父親的心願。

    7.有一句話從胡亥嘴裡出來的,胡亥問李斯如何才能長久地享樂下去。他對李斯說:“我聽韓非說過,堯治理天下的時候,房子是茅草做的,飯是野菜做的湯,冬天裹鹿皮禦寒,夏天就穿麻衣。到了大禹治水時,奔波東西,勞累得以致大腿掉肉,小腿脫毛,最後客死異鄉。做帝王如果都是這樣,難道是他們的初衷嗎?

    貧寒的生活大概是那些窮酸的書生們提倡的吧,不是帝王這些賢者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這才叫富有天下嘛!自己沒有一點好處,怎麼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這樣永遠享樂天下,愛卿你看有什麼良策?”

    李斯惟恐胡亥聽從趙高的話,自己失寵,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向胡亥獻出了獨斷專權、酷法治民的治國方法。即用督察與治罪的方式來鞏固中央集權,鎮壓百姓的反抗與違法。李斯的策略代表了他的法律觀念,後來秦朝的滅亡宣告這種法家思想的歷史性破產。

    8.最後胡亥完全被趙高所利用,胡亥想反抗,結果被趙高所殺,趙高想自己當帝王,結果是遭到百官怨念,趙高開始利用子嬰,讓他當皇帝,趙高想控制子嬰,後來宮中發生政變,趙高死在子嬰手上。

    9.子嬰還沒有來得及推行新政,就被劉邦滅國了,最後子嬰死在項羽手上。

    秦始皇他創造的龐大秦國,就這樣滅國了,秦始皇他就傳到三世帝國,可以說是秦國的滅亡,主要原因是,發生在秦始皇身上,秦始皇勞民傷財,從而被其他諸侯利用農民,對秦始皇建立帝國進攻,六國兵馬,攻打一國,腹背受敵,而秦國就是這樣被滅。這才是主要原因。

  • 6 # 異史雜談

    統一六國的秦,為何崩潰的如此之快?看起來似乎很詭異,但是如果細緻分析下,你也會覺得秦崩潰太正常了。

    1、社會發展的驅動力

    秦,這個時代是一個新生產力、生產關係形成的時代。這點特別重要。那麼在以新生產力(標誌:銅器的大規模使用)構建了全新的生產關係,在政治制度上,則使用了郡縣制,這種全新的模式。是一個了不起的開拓之舉!

    但是,問題就集中在這裡,秦的這種關係是基於戰時產生的,本身服務於戰爭,整個社會運作了100年,(六世之餘烈)要的就是戰爭,一旦突然戰爭停息。這個社會就一定大亂,乃至崩潰。

    舉例:現在車速150(長期高強度戰爭),你猛踩剎車(沒戰爭),這個車子是要翻車的。秦,翻車了而已。

    2、秦國的法律制度

    秦的法律,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利出一孔”,沒有比這個再準確的了。秦就是一個被商鞅綁架的戰爭機器,如果沒有戰爭了。這個唯一的“利”,老百姓拿不到了,鐵定要生亂。至於是那種形式的亂,那就是歷史的偶然。

    大有大的難處

    說說陳勝吳廣。他們為何要造反?“天下苦秦久矣”,“按律,失期當斬”。這其實很值得我們深思。秦國的法律,是商鞅時候制定的!後來有沒有改過呢?大機率應該沒有大的修正(商鞅留下的法律制度的執行方式,也不允許修正)。

    試想下,秦國是個小國,地方只佔天下的1/10就算高估了,現在整個國土增加了10多倍,法律還是死的。那麼陳勝那樣的失期,應該是不少的。估計斬了不少人吧。換成是你,你造反不?

    3、生產力與政治體制配套改革

    秦國開創了一個先河,第一個吃螃蟹。那麼有兩種結果,要麼螃蟹是美味,好吃的不行,要麼有毒,被毒死。問題是秦國吃的不是螃蟹。是河豚,美味,但是有毒。結果還是把自己毒死了。

    一次大型的生產力與政治體制的改革,就是一個整體社會擴容(每次這種大型變革後,人口都激增對不~),這個容器的第一次製作,一般都做不好的。但是後人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打補丁啊。後續的國祚就長。

    所以,以上你看,秦的崩潰是必然的,崩潰之兇猛卻又有偶然的因素,那就是那個沙雕的秦二世。。

  • 7 # 波特卡斯D佩恩

    秦始皇統一六國,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本來秦始皇的威望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偏偏秦朝只延續了15年左右,就被推翻了,難道真的只是暴政這麼簡單嗎?這其中的原由值得細細研究。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秦始皇死得早:秦朝建立第二年即公元210年,秦始皇就病死了,享年49歲。秦始皇的威望可是非常了不得的,前前後後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南征北戰,統一之後可以說結束了多年的戰亂,這是老百姓所期盼的。後來雖然開始暴政,但是由於他的威望過大,如果秦始皇多活幾年,秦朝就能多延長几年。

    2.秦二世的暴政:秦二世的威望當然沒有他父皇那麼高了,可是這樣一位皇帝,不僅不建功立業,還比他老爸更加暴政。他濫用民力,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壓迫,建阿房宮,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3.趙佗的背叛:儘管實現了統一,但是秦朝還進行了多次的大規模戰爭,加大國防建設和土木建設,勞心勞民,最後導致,趙佗到達嶺南時,幾十萬軍隊與當地百姓融合,建立南越國,導致秦朝的軍力大大削弱,動搖了秦朝的根基。

    4.項羽劉邦的崛起:民間的力量組織反秦,如陳勝吳廣起義。而項羽此時起兵反秦,連戰獲勝。不久,秦二世被殺,繼子向劉邦投降,秦王。

    綜合所述,秦朝的滅亡的直接原因就是暴政。由暴政引起的內部叛變,以及民間力量的迅速聚集反擊。

  • 8 # 楚令伊

    秦始皇在位後期賦稅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嚴苛。秦二世的那位以後統治更加殘暴,將宮女殉葬,問死工匠、屠殺文武大臣、加重對民眾的剝削,並肆意揮霍。公元前209年夏,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隊伍發展很快。在攻佔陳縣以後,陳勝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大澤鄉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鉅鹿之戰中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 9 # 夢魘怪說

    1、七國爭雄多年,各國獨立,彼此間經常戰亂不斷,致使家國情懷深入人心,秦國雖已優勢兵力滅了六國,但六國民眾的民心依然心向故國,一有機會就乘機復國,所以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才有天下響應,舉國振動。

    2、秦法嚴苛,苛政深重,民眾皆苦,修長城,修秦直道,修阿房宮等,且連年戰爭,北擊匈奴,南破百越,國力折騰太過。

    3、秦國商君變法後,民間怯於私鬥,勇於征戰,六國統一後,外部矛盾消失,少了外部的戰爭,內部矛盾突顯,上升為主要矛盾,而國家統治者又不懂的解決問題,一味地嚴苛,激起民變。

    4、秦始皇死後,趙高把持朝政,秦二世又暴虐,致使舉國上下離心離德,縱然帝國軍隊的戰鬥力很強,但是中央政權腐朽之後,再強的軍隊也是枉然,李斯被腰斬後章邯的結局就很能說明問題。

    5、每一個國家剛剛建立的初期都是很危險的,能安全渡過的就會傳遞多年,而沒能解決問題的,就會很快的轟然崩塌,始皇早死,二世和趙高又一個勁的瞎折騰,促使秦帝國很快滅亡。

  • 10 # 公子霜塵

    後世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果說公元前221年,是秦國的水淹沒了六國;那麼公元前207年,則是六國的水淹沒了秦國。水特指百姓。

    秦國對外:

    秦國以法家治國,統一六國將這套治理國家的政令,推廣到六國。關東六國苦不堪言,限於秦國一系列措施:(1)收繳各國兵器銷燬;(2)拆毀各國重要軍事要塞。消除六國反抗的隱患,暫時是“隱有波瀾未成潮”。

    《過秦論》記載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意為:收繳各國的兵器,到咸陽鑄成金屬人。

    強迫關東六國服徭役

    統一後,民心未定。為了完成長城、阿房宮、鄭國渠等傳世的偉大工程,不僅搜刮六國的民脂民膏,是暴斂;強徵關東六國壯丁服徭役,是橫徵。原先在秦國國內的徭役,路途尚可。從六國徵調變得遙遠,且秦國政令規定:未按期到達是死罪;徵調去秦國也是九死一生。

    散落的六國貴族

    《史記》記載: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

    秦滅六國以後,未利用各國原統治集團加以安撫,將大部分六國貴族遷徙到咸陽,加以籠絡控制,削弱其復國之志。但仍有部分的貴族落在了六國,他們是凝聚因子,等待時機,團結起自己國家的人民。

    服徭役的橫豎都是死,把人逼上梁山,終於揭竿而起。六國各地紛紛響應,且亮出各國的殘存的王室,凝聚人心。楚人立熊心為楚懷王,張良立韓成為韓王,魏人立魏咎為魏王,田儋自立為齊王,武臣自立為趙王,韓廣自立為燕王。六國名義上覆國,與秦國形成對抗之勢。

    秦二世對內加速滅亡

    殘殺宗室、功臣

    趙高與李斯密謀,篡改詔書,改立胡亥。

    繼承王位的胡亥,逼死哥哥扶蘇後,還兩次殺害宗室兄弟姐妹28人;為鞏固王位,在趙高的慫恿下,先後殺害李斯、馮去疾等文臣和蒙恬、馮劫等武將。如此,不僅胡亥人心盡失,將領也成為稀缺資源。

    秦國軍隊主力表現

    當劉邦、項羽兩支大軍直取咸陽之時,三支軍隊情況:

    (1) 北面戍邊部隊:軍隊數量30萬,蒙恬死後,由王翦孫子統領,後被趙高調離,這是無統帥;再則,因怕受到報復,趙高也不敢調這支部隊勤王,到秦國滅亡,這支部隊都未到咸陽。

    (2) 中央衛戍部隊:衛尉軍一萬,中尉軍約兩萬人,都尉軍十萬人左右;加上後面兵敗補充的囚徒,為項羽、劉邦所滅。

    (3) 南方作戰部隊:軍隊數量50萬,為任囂和趙佗統領。這支軍隊也沒北上救援咸陽,趙佗而是關起門來,成為割據一方的南越國。

    《史記》記載:囂死,佗即移檄告橫浦、陽山、湟谿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

    如此,劉邦、項羽攻入咸陽之時,秦國門戶大開,只有章邯稍微抵抗。

    後記:

    秦國以法家治國,將國家變成一部精密的機器,源源不斷產出戰爭物資,保障秦國完成對六國的征服;但統一後,人心未定,未制定政策鞏固安撫,只是出臺消除各國武裝的措施。將政令推廣到各地,還變本加厲、橫徵暴斂。如此,加上各國散落的貴族正臂高呼。

    兩股原本隔離的水流彙集一處,在六國這個大水庫不斷聚集。

    而秦國的水閘在暴政下慢慢腐朽,秦二世的胡作非為,加速了這一趨勢。終於,六國蓄積了力量洪水般沖毀秦國水閘,淹沒了秦國。正如當年秦滅六國一般。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你對現在的社會說句實話,你最想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