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國號的由來
滿族的祖先本是金代的女真部族,所以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以後即定國號為“大金”。不久,為區別於歷史上的金代,又改稱“後金”。很多蒙古人、漢人、北韓人等受其統治,再用“後金”國號已不適應;並且漢人因受歷史影響,對金人素懷惡感,“後金”一類國號對招徠漢人並非所宜,所以皇太極在繼位後十年即天聰十年(1636)改國號為“清”。
那麼,皇太極為什麼以“清”作國號呢?
這有兩種說法。一說在改“後金”為“清”的前一年,皇太極已廢除“女真”族號,改為“滿州”。而“滿州”在滿語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對籠絡各族人心和進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後金”來得大。與此同時,皇太極還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輿論,說只有有德者才能統治天下,“惟有德者乃可稱天子”、“有德者受命,無德者廢棄”這些話,便成為他思想的核心。而他所說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與“滿州”語意相合,所以就用“清”作國號。
另一說恰好相反,系舍義而求音,在滿語中“清”即“金”的諧音,漢語的“清”即滿語的“金”,“金”改為“清”,是改漢不改滿,其目的僅是適應進攻明朝的需要,讓漢人易於接受罷了。持這種說法的人,舉出滿語中對貴族夫人的稱謂“福晉”為例,說“福晉”起初叫“夫金”,後改稱“福金”,最後才叫“福晉”,所以“夫”與“福”,“金”與“晉”在滿語中是同音,因此據滿語音韻,“清”與“金”也音同無疑。此說還以瀋陽(即清朝舊京)的撫近門匠額為證。匾上漢文寫的是“大金”,而滿文寫的是“大清”。這塊匾額乃是天聰年間立的,那時尚未改號“清”,而滿文裡卻已稱“清”了。
兩種說法情由不同,但都認為改國號為“清”是出於政治需要,主要是以此籠絡漢人,從而為取代明王朝作準備。從這個共同點上去看,當以第一種說法為是,這從後來清朝統治者始終諱言“女真”和“大金”名稱一事上可得到佐證。
清朝國號的由來
滿族的祖先本是金代的女真部族,所以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以後即定國號為“大金”。不久,為區別於歷史上的金代,又改稱“後金”。很多蒙古人、漢人、北韓人等受其統治,再用“後金”國號已不適應;並且漢人因受歷史影響,對金人素懷惡感,“後金”一類國號對招徠漢人並非所宜,所以皇太極在繼位後十年即天聰十年(1636)改國號為“清”。
那麼,皇太極為什麼以“清”作國號呢?
這有兩種說法。一說在改“後金”為“清”的前一年,皇太極已廢除“女真”族號,改為“滿州”。而“滿州”在滿語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對籠絡各族人心和進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後金”來得大。與此同時,皇太極還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輿論,說只有有德者才能統治天下,“惟有德者乃可稱天子”、“有德者受命,無德者廢棄”這些話,便成為他思想的核心。而他所說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與“滿州”語意相合,所以就用“清”作國號。
另一說恰好相反,系舍義而求音,在滿語中“清”即“金”的諧音,漢語的“清”即滿語的“金”,“金”改為“清”,是改漢不改滿,其目的僅是適應進攻明朝的需要,讓漢人易於接受罷了。持這種說法的人,舉出滿語中對貴族夫人的稱謂“福晉”為例,說“福晉”起初叫“夫金”,後改稱“福金”,最後才叫“福晉”,所以“夫”與“福”,“金”與“晉”在滿語中是同音,因此據滿語音韻,“清”與“金”也音同無疑。此說還以瀋陽(即清朝舊京)的撫近門匠額為證。匾上漢文寫的是“大金”,而滿文寫的是“大清”。這塊匾額乃是天聰年間立的,那時尚未改號“清”,而滿文裡卻已稱“清”了。
兩種說法情由不同,但都認為改國號為“清”是出於政治需要,主要是以此籠絡漢人,從而為取代明王朝作準備。從這個共同點上去看,當以第一種說法為是,這從後來清朝統治者始終諱言“女真”和“大金”名稱一事上可得到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