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童美語
-
2 # 辣筆老李
學生厭學是最令教師頭疼的事了。不過,對症下藥尋良方,做為有經驗的老師,還是有辦法破解的。
1、弄清學生厭學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基礎差底子薄,有的是因為興趣不高,有的是因為反感某科教師,有的是因為家庭原因,有的是因為新的讀書無用論。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教師要透過座談、家訪、調查等多種途徑,弄清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個方子治一種病。切記瞎子拉蓋墊一鍋抿。
2、採取糾正厭學的措施。基礎差的要補課,興趣不高的要激發,反感教師的要溝通,家庭困難的要幫扶,讀書無用的要洗腦。總之,家校聯合,各個擊破,形成合力,不讓掉隊。
3、注意防止厭學反彈。中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脾氣還沒有定性,情緒容易走極端,厭學極易出現反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注意觀察,注意瞭解,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有力措施。第一次感冒好治,重感了治療起來就增加了難度。
學生管理是慢工,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所謂慢工出巧匠。只要我們教師愛字當頭、慈字為先、嚴字奠後,就一定能圓滿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
-
3 # 杤仔伢杄
學生厭學產生的原因有以下,一種是單純的不想學習,一種是對家長和老師的逆反心理;一種是對學習的態度沒有端正,對學習沒有正確的引導。
其實通常情況厭學的原因都是兩種混合在一起的。沒有誰天生就愛學習或者不愛學習。學習是後天養成的一種習慣,如果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就會把吸收知識當成一種收穫,一份快樂;如果反之養成了壞習慣,就會覺得學習很煩,久而久之,成績跟不上去,又會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心理的厭學情緒更上一層樓。惡性迴圈反覆,學生之間的對比差異明顯,厭學學生更是沒有看書的慾望。
我認為如果是單純的不想學習,可能時間也並不會持久,老師和家長不必急於下結論,從而挫傷學生的學習慾望。換言之,我們都有感到疲累的情況,什麼都不想做的時候,如果這時有人在旁邊催促或勸誡,無疑是火上澆油,容易激起逆反心理,效果適得其反。這是我們應該靜觀其變,在適當的時候予以引導,對於學生來說,我們可以找點平時他喜歡的書給他看,讓他適當放鬆,同時再加以引導。或者可以找些類似的影視作品或故事,一起分享,然後讓學生自己醒悟明白。
對於學生的厭學,我覺得原因不可能是單方面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重要,甚至家庭的教育比學校老師的作用更大。
我曾經在補習班遇到一個女生,報名時是她媽媽帶著來的,看著孩子很可愛。聽她媽媽講她這次語文才考了92分,數學還好,是班裡第一名,所以重點想補下作文,女孩一個勁在那反駁,有點不情願補課的樣子。上課的時候我發現,這個女孩成績的確比大多數的孩子都好,不過她的態度讓我很難接受。和初見時完全不一樣,很傲慢。上課時幾乎是邊玩邊上課,甚至下課還把粉筆拿去磨成灰,然後去撒其他男生,還故意激怒其他男生,看著人家真要動手打她,又開始假哭告狀……種種劣性讓我不堪直視。
而教數學的老師更是說,上課他講一道題,這個女生非要說不是這樣的,他說有兩種方法可解,這女生就說她哥哥給她講了的,不是這樣的,老師的是錯的,她哥哥是某某大學的等等,一直吵個不停,讓老師頭疼不已。
所以如果家裡的教育出了問題,逼迫太緊,把學習看得太重要,對學生的習慣可能就不太重視。學生有可能酒變成雙面人,也是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
4 # 走過路過邂逅過
如何破解學生厭學現象?
第一,什麼是厭學?(是什麼)
好的學生幾乎相似,厭學的學生卻各有不同。學生厭學,這是教育上的常見問題,確也是破解的疑難問題。如同醫生對待感冒,感冒常見,但並不好治,感冒有各種原因和症狀,厭學亦然。所謂厭學,簡單說就是對學習的事消極對待。表現為:不願聽,不願記,拖拉,不完成作業,討厭老師,厭惡學校,回家不聽說教,不願做作業,等等,一切討厭厭惡學習的行為,可統稱之為厭學。
第二,為何厭學?(為什麼)
其一,家庭原因。家長或喋喋不休,或考壞了就棍棒交加,或弄著自己的孩子東鄰比了西鄰比,或家長期望值太高,或者單親家庭,或父母天天在家吵架,或是留守兒童,或在家玩遊戲看電視無人制止,等等。其二,學校原因。或老師太嚴厲,或和老師鬧彆扭,或缺乏友誼,或家貧自卑,或學習後進,或課業太多,或學習障礙太多,或紀律太嚴,或食宿不如意,或老師有時傷到了自尊心,或處處不出彩,等等。其三,社會原因。或輟學的同伴擺攤發了財,或結交了社會上的不良朋友,或偷著去網咖且成癮,或迷戀電影電視想去學武術闖江湖,或被校門口附近的書攤小說所迷惑,或上學路途遙遠太累,等等。其四,自身原因。或本身殘疾,或本身智弱,或一直後進,或上課直接聽不懂,或早戀,或與學校裡的後進生混在一起,或家長太嬌慣自身一直意志薄弱,等等。
第三,怎麼破解?(做什麼)
只要找好原因了,對症下藥,厭學自解。
其一,家庭方面。家庭的責任是給予溫暖,多關愛,少呵責,培養興趣,適當請家教補補課之類。其二,學校方面。老師多關愛,不排名次,找出厭學根源,對症下藥。學校是重頭戲。老師要學會觀察,找準根源。如果有上述原因,幫助解決。其三,社會方面。政府要清理學校附近網咖歌廳,五百米內禁止擺攤設點,解決孩子上學路遠問題。其四,自身方面。多讀點勵志的書,慢慢改正錯誤。其五,賞識表揚,批評歸零。以上各方面,都要緊扣表揚二字,抓住賞識的內涵,多表揚,多鼓勵,善於發現孩子的書閃光點,零批評,讓孩子提起興趣,激發出激情。慢慢等待,允許反覆,直到孩子走上正途,那時再解禁批評的武器。
-
5 # 我的平凡生活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
學生厭學從小學到初中高中都有這樣的現象。比如,有的孩子不想做作業,一看到作業就犯困,一到上學就“頭疼,肚子疼”,有的孩子看不進去書,上課沒精打采,下課精神抖擻。有的孩子因為厭學甚至逃學。
學生厭學有幾個原因。
一,老師的問題。這可能由於老師上課態度不好,教學內容不豐富,講課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講課不生動,下課作業多,學生時間久了就會厭煩這樣的老師,進而不喜歡上學。
二,家庭問題。獨生子女多,家長期望過高,不根據自己孩子實際情況,一邊學校上課,一邊給孩子報很多補習班興趣愛好班,其實孩子一點都不喜歡。學業負擔加重,又達不到家長期望,孩子身心疲憊,就變得厭學甚至跟家長對著幹,逃學的現象也產生了。有些是留守兒童,沒人管,孩子自由散漫,也容易產生厭學。
三,孩子自身問題。有些孩子性格內向,由於學習壓力大,老師家長對他期望過高,孩子精神壓力也隨之增加,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厭學。
四,社會問題。比如,有人鼓吹“讀書無用論”,見到個別發大財的人沒有高學歷,就否定讀書的作用。
孩子厭學怎麼辦呢?
首先,老師要有耐心。教師除了教書還要育人。老師都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對學習不好的孩子缺少耐心。老師應該努力給孩子創造條件,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表揚鼓勵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有優點,讓他們一會到學習的樂趣。
其次,老師應該經常和家長溝通,及時瞭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學習情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
有些孩子雖然學習不太好,但他們有其他特長,老師要善於利用孩子的特長,多讓學生髮展自己的特長,從中體會自我價值感。由於被認可,他們就有了動力,老師從而引導孩子關注學習。
最後,有些孩子基礎差,學習信心不足,老師需要幫助他們增加信心。一點點來,不要急於求成。先給他小目標,分階段來。讓孩子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慢慢提前他的成績。
-
6 # 花眼看花
作為一名教師,我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欲破解學生厭學現象,得先找到學生厭學的原因。我認為,就中小學來說,學校奉行“分數至上”,乃是學生厭學主要原因。培養學生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事實上,我們許多學校甚至主管部門一直在奉行“智育第一”;更有甚者,是把“智育”等同於“考試成績”。
既然“分數至上”,“一白遮百醜,一黑毀所有”,就必然導致學校和學生畸形發展。
為了出成績,“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課堂上教師“以練代講”,放學後家庭作業要寫到半夜。薰陶,品味,潛移默化,統統不見了,只剩下急功近利。鴨子不肥,填食;豬肉分量不足,注水。
每臨期中期末,音樂美術體育課停開,語數外教師上來。每逢節假日、星期天,各科教師輪番加碼,學生叫苦不迭。
“分數已成了學校衡量人的標準和尺度……有多少兒童和少年早晨上學‘像是去受苦刑’……災難不僅在於他們走出學校時是個失敗者,而且還在於一回憶起學校都終生感到痛心,並對嚴肅的閱讀和書本毫無興趣。”(蘇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起點》)學生成了習題的奴隸、考試的機器,辛苦又乏味,能不厭學嗎?而且,在校園之外可以尋找到更多的樂趣。
我曾經回答《不願意學習的學生究竟該怎麼拯救》,結尾是這樣的:
作為教師,您先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有趣一些,快樂一些;如果您是班主任,就努力讓學生感受到班級體的溫暖和愛;如果您恰好是一位學校領導,您可以做的應該更多。如果您是一位苦惱的家長,就別把孩子的考試成績看得太重吧。您可以告訴孩子,我們最需要的,是一個健康快樂的你!
-
7 # MrLee197493945
我是一名高一學生的家長,我家是男孩子,在初中的時候也產生過厭學的現象,並且還比較嚴重。我不知道提問的是家長還是老師,今天就從家長的角度說一下我家孩子是怎樣轉變的。
記得在小學時,我家孩子還是比較聽話的,在學習上也沒讓家長操什麼心,每天放學回家自己都是自己先完成作業,然後再幹別的,讀書啊、看電視、和同學玩等,這也可能小學的學習任務不是太重,他完成起來比較輕鬆,學習成績一直到學校畢業都是班級的前幾名,鄰居都說我家孩子仁義懂事學習好。
然而,到了初中,孩子的學習變化還是讓我始料不及。初一上學期,孩子的變化不是太大,和小學時沒什麼明顯的變化,學習成績還算可以,他們全年級670人,上學期他排名135名。如果按照這樣的成績保持下去,他考到重點高中沒有問題。
初一下學期,孩子開始出現了厭學,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抄答案,晚上不睡覺,早上叫不醒,上課睡覺,玩遊戲,有時放學早了還到網咖玩,自己把飯錢省下來買手機,半夜在被窩裡玩手機,和家長頂撞,甚至有時都動起手來,這個現象一直持續到了三年級的上學期。
身為當時的父母,也沒有找到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也可能是當局者迷吧。現在分析看來,孩子這所以出現厭學的現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理原因,這也可能是主要原因。13歲的年齡正好處於生理上的叛逆期,這個時候是脫離兒童走向青少年的敏感時期,不願意聽從父母的說教,自認為自己做的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和誘惑,我家孩子就是經常和不愛學習的孩子混在一下,整天在一起談論的都是遊戲怎麼打,從來不說學習上的事。
2.家庭的原因。家長的期望值過高,情緒上焦慮,生怕輸在起跑線上,整天嘮叨,習慣命令式說教,按家長的願意行事,越是擔心孩子出問題,孩子恰恰也就真出問題。
3.學校的原因。老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可能適應每一個學生,學生也對老師的一些做法有很大的牴觸情緒,產生一定的賭氣心理。
4.社會原因。當今社會的大環境也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人們普遍把能不能掙大錢當作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一些沒有上成學的所謂“網紅”也給孩子帶來了負責影響,認為學不學習長大了一樣都能掙錢養活自己。
要想克服學生的厭學現象,需要學生本人、家長、學校老師三方共同努力。
1.學生討厭學習,但也是應該有感興趣的方面,可以從這方面入手,讓其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之後,再慢慢地往學習上來引導。
2.家長要體量學生,注意平時說話的語氣,不要總是抱怨孩子,建立起和孩子之間的平等對話,遇到什麼事情和孩子商量著來,尊重孩子的意見。
3.學校老師也要注意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積極引導,尊重學生的個性,不要看不慣,針對學生的特點順勢而為,一步步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
-
8 # 夏天滴爹地
學生厭學,這個問題要找到厭學的根源,具體表現為對學習沒興趣,一談到學習就沒有精神,上課犯困等。分析原因如下:
1.老師的原因,比如老師的授課方式學生不習慣,老師照本宣科,沒有趣味性,帶動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記得我高二的時候有一位英語老師,他的授課就如此,每天只是把授課任務完成,沒有趣味性也不會組織課堂紀律,我一上課就犯困或者去做別的事情,到了高三換了一位老師,她的課講的很生動很有意思,讓你整節課都跟著她的節奏和思路,整個人整個課堂氛圍都很好,所以我的最後衝刺階段英語成績直線上升,由每次模考80多分,到高考考了114分的成績。
2.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很重要。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其實很多父母都很迷茫。有甚者,平時忙於工作、生意、應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一旦孩子成績有所下降,就只會責怪孩子,再就是瘋狂報補習班,導致的是孩子心理上討厭學習,補習班太多壓力多大,更無心學習。我在高一下學期的時候成績從年級組的第十五名一下子滑落到一百多名,家裡很著急,責怪我不用功,又請家教輔導,甚至父母去陪讀,但是我也是年幼無知,心理上產生了抗拒,心理壓力很大,每天儘管作息時間很規律,但是我的心思根本不在學業上,最後我很父母長談了幾次,勸他們回家不要陪讀,自己也下定決心好好學習,最終幾門學科成績提起來了。
3.社會原因,當下很多人認為讀書無用,辛辛苦苦的寒窗苦讀數十載,就業後甚至不如那些沒讀幾年書的同伴。這確實是存在,但機會和機遇是有不同之分的,你的讀書儲備了大量的知識,改變了你的思維拓展了你的眼界,在機會面前你準備好了你的成功指日可待,而那些抓住了繼機遇而扶搖直上的同伴,他的路有多遠,還靠他後期的修為,往往這部分人在成功後更加重視學習充電。在這個方面上也要看家庭教育怎麼去引導孩子,取向正確的價值觀和認知。
以上三點都是客觀原因,下面這個原因是最重要的一個。
4.自身原因,這個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學生自身的能力,孩子的身體能力不夠,不是他不想學,而是他的能力達不到。不知道大家對感覺統合的知識瞭解嗎?在這裡略做普及一下。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資訊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絡、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
其中,孩子的前庭覺發育不好,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動,能長時間看動畫片但不能流利閱讀,跳行漏字,經常忘記老師佈置的作業等,如果視知覺發育不好,碰到了喜歡板書教學的老師,孩子聽課會很吃力,反之聽知覺發育不良,遇到了喜歡講少板書的老師,孩子學習起來也會很吃力。如果家長和老師不瞭解這些,僅僅一味的認為是孩子不努力,再嚴厲訓斥,又會導致孩子心理受挫,久而久之,厭學,更甚至者還會想到輟學。
前庭覺的最佳訓練時間是3-6歲,12歲之前訓練還是有很大幫助的,過了12歲幾乎沒有辦法去改善。
解決建議:
2.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再忙,也要抽出時間,給予孩子儘可能多的陪伴,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當發生問題的時候多一些理解,找出問題的原因多鼓勵多幫助,減少訓斥指責和盲目報補習班。深層次的去看待問題,如果是12歲以內的孩子建議家長多學習感覺統合知識,透過科學的感覺統合訓練,提升孩子的能力,能力是可以訓練提升的,能力提升了,學習等也就事半功倍了。
3.社會因素,一方面要靠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輿論的正向引導,同時家庭教育理念也要正確引導。
4.孩子的能力至關重要,這個能力不僅僅指學習能力,涉及到孩子的社交、情商、心理素質、扛挫折、抗壓、自制力等等。這也要求家長要多陪伴關心孩子,及早的去訓練孩子的能力,做好孩子心理疏導,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在今後的學習、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內因決定外因,抓好孩子的能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
9 # 景行說教育
厭學現象以前不太讓人關注,因為厭學現象比較少,原因也比較簡單。現在這種現象不是多而是普遍!據調查表明,目前二年級以上小學生大約有45%左右有不同程度的厭學心理,其中有20%左右的學生有較嚴得的厭學心理。這是事實不是危言聳聽,所以我們不能不重視厭學現象!
那麼怎麼破解厭學現象呢!
首先,我認為要弄清學生厭學的原因對症下藥! 一、家長教育方法不當,是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根本原因 1、過分溺愛、放任自流或要求過嚴態度粗暴。 有好多學生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責任,對孩子放任自流。2、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溫暖。反之,一個充滿“戰爭”氣氛的家庭,只有給孩子帶來焦慮和不安。孩子沒有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心理上有壓力,就容易引起厭學情緒。二、學生課業負擔過重。 1.受以考試成績為中心。 2.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大,教育不得法。為了自己孩子能“多學知識”,許多家長在孩子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後,還要佈置額外的作業讓孩子做!深入瞭解學生厭學的原因,根據學生厭學的原因對症下藥,有時就像醫生治病了解病情,藥到病除!
第二要尋求家長的配合!教育千萬不要忽略了家長的作用,向他們介紹孩子的情況他們也有知情權!爭取我們的措施得到家長的支援!
甚至有些時候我們發展學生心理的問題很嚴重成為了心理疾患,透過教育解決不了我們還要建議家長帶著孩子去醫院心理科,讓專業的醫生進行心理疏導!教育不是萬能的,否則要醫院幹嘛,要監獄幹嘛!
第三,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孩子厭學,不能逼著他學,那樣會適得其反。還不如早點去幹他喜歡的事情,有興趣了才能有動力。然後順著他感興趣的方向發展!如果你是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去外面看看世界,開闊視野,讓孩子知道這些都是學習只是創造的!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
第四,適當降低學生學習得難度,給學生設定梯度!無論老師還是家長不要期望太高要先給孩子定個小目標。 我發現學生為什麼喜歡玩遊戲,因為遊戲總會成功,玩一會就有一個小的成功,孩子在遊戲中,時時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所以,老師家長不要再給孩子製造壓力了,循序漸進,一小步一小步的走讓他慢慢體會學習成功的快樂!
-
10 # 使用者8162558659506
如果你的孩子有厭學、叛逆、早戀、有網癮等的問題,而你又束手無策。那麼,你需要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樂趣,愛上學習;我看到很多家長對此頭疼, 就把兒子轉變的過程方法,在百度寫了篇文章 叫(陸簧暢的改變) 。可以去百度搜一下 肯定能幫到你們!可以緩解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回覆列表
學生因厭學而造成苦學和輟學的現象,已經不是個別的現象,特別是在農村這種現象相當普遍。學生為什麼如此厭學?如何解決學生厭學的問題,這是我們必須思考和解決的最重要的現實問題。
學生為什麼厭學?厭學就是不喜歡學習,就是對學習沒有興趣。沒有興趣學習就不可能真正發生。不想學就不會學,不會學就不可能學會,學不會就會進一步造成厭學,因此,可以這樣說,學生厭學的根本原因是對學習缺乏興趣。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學生對學習如此厭煩呢?原因當然很複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人只能對那些沒有用的東西不感興趣。目前的教學灌輸式教學方式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無聊,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只注重資訊的輸入,而忽視知識的輸出。也就是說我們輸入的是大量的碎片化的資訊,而沒有讓學生透過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把這些碎片化的資訊變成相互聯絡的知識輸出來,沒有實現輸入與輸出的有機結合。學生沒有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意義,掌握知識的價值,沒有成就感,天天讓學生學習他不知道有什麼用處的東西,他能不厭煩嗎?如何解決厭學的問題?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知識的價值。基本的方法就是解決好輸入與輸出的關係,知識的每一次輸出都是學生成長的過程。輸出需要抓住一個關鍵詞“用”。那麼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真正體現“用”呢?一些人一定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學校不是工廠,不是社會,只能學習,怎麼實現知識的應用呢?他們承認“用”的重要性,但認為沒有實現途徑。因此他們就把“用”直接理解成“考”,一些學校就堂堂考,天天考,週週考,月月考,這就是人們說的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考”當然是“用”的一種方式,但這種簡單的輸出方式不可能解決學生厭學的問題,學生不可能透過“考”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知識的價值。用輸出驅動輸入,這是解決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的最基本途徑。我們目前應該從三個方面給學生提供輸出的條件和環境。一是課堂組織形式要改變,由班級授課制向小組合作制轉變。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與探究就是最基礎的輸出,小組合作制是實現輸出的最重要組織基礎。二是讓學生充分展示,由教師提問向學生展示轉變。展示就是輸出,你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學生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就一定大量輸入,即不斷強化自己的學習,展示本身不僅是輸入,它還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三是採用主題式教學方式,由做題向做事轉變。用解決問題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為了解決問題就必須有目的的學習一些有用的知識,就會找到具體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把碎片化的資訊轉變成整體性知識,體驗到知識的價值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當然,如何解決輸出的問題,還會有許多方法和策略,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真正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價值和學習的意義,我們不能讓學生讀無用的書,還埋怨學生不懂事,說讀書無用。透過大量“用”促進學生的“學”,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會學。學會,創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