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迴穿插絕對不止是游擊隊戰術,經常用在大兵團作戰上面。比如二戰初期德國閃擊法國,德華人就是繞開馬其頓防線,迂迴到法國軍隊後方,再從身後攻擊法軍防線,直接幹掉了一個軍事實力與自己相當的對手。 但是迂迴穿插有個明顯的弱點,就是後勤補給的問題。對於機械化部隊來說,如果補給跟不上,裝備就全趴窩,更不用提速度了,深入敵軍腹地,補給就會有問題。所以閃擊戰不能持久,當蘇聯使用大縱深防禦戰術的時候,德軍閃擊部隊無法一次完全突破防線,在得不到有效補給的情況下,根本沒辦法實施迂迴穿插。 再說解放戰爭。當年國軍大部分部隊並沒有完全機械化,所以縱然有那麼多卡車,真正的機動速度還是得看整個部隊裡最慢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木桶效應。 而這些最慢的,也就是步兵,他們的行軍速度遠比不上一向只靠兩條腿的解放軍,因此半機械化的國軍沒辦法打迂迴穿插,也在情理之中了。 北韓戰爭中,美軍的仁川登陸也可以看成迂迴穿插的一個戰例,只是不是用腳,而是用船。美軍從仁川登陸,等於是迂迴到人民軍的後方,將人民軍主力阻隔在半島南部,切斷後勤補給,結果人民軍一潰千里,讓美軍直殺到鴨綠江了。 不過整個北韓半島地域狹小,三面臨海,缺乏大軍團迂迴穿插的空間,志願軍入朝以後,雙方使用迂迴穿插戰術都比較少。 特別是後期美軍使用了牛皮糖戰術,志願軍一打他們就跑,志願軍一停他們就反撲,在機動能力超過自己的美軍面前,志願軍的迂迴穿插也施展不開。
迂迴穿插絕對不止是游擊隊戰術,經常用在大兵團作戰上面。比如二戰初期德國閃擊法國,德華人就是繞開馬其頓防線,迂迴到法國軍隊後方,再從身後攻擊法軍防線,直接幹掉了一個軍事實力與自己相當的對手。 但是迂迴穿插有個明顯的弱點,就是後勤補給的問題。對於機械化部隊來說,如果補給跟不上,裝備就全趴窩,更不用提速度了,深入敵軍腹地,補給就會有問題。所以閃擊戰不能持久,當蘇聯使用大縱深防禦戰術的時候,德軍閃擊部隊無法一次完全突破防線,在得不到有效補給的情況下,根本沒辦法實施迂迴穿插。 再說解放戰爭。當年國軍大部分部隊並沒有完全機械化,所以縱然有那麼多卡車,真正的機動速度還是得看整個部隊裡最慢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木桶效應。 而這些最慢的,也就是步兵,他們的行軍速度遠比不上一向只靠兩條腿的解放軍,因此半機械化的國軍沒辦法打迂迴穿插,也在情理之中了。 北韓戰爭中,美軍的仁川登陸也可以看成迂迴穿插的一個戰例,只是不是用腳,而是用船。美軍從仁川登陸,等於是迂迴到人民軍的後方,將人民軍主力阻隔在半島南部,切斷後勤補給,結果人民軍一潰千里,讓美軍直殺到鴨綠江了。 不過整個北韓半島地域狹小,三面臨海,缺乏大軍團迂迴穿插的空間,志願軍入朝以後,雙方使用迂迴穿插戰術都比較少。 特別是後期美軍使用了牛皮糖戰術,志願軍一打他們就跑,志願軍一停他們就反撲,在機動能力超過自己的美軍面前,志願軍的迂迴穿插也施展不開。